文化商丘> 正文

《苏轼的朋友圈》中的商丘好友

2024-03-19 01:12:01 商丘网-京九晚报

■路嘉

传统文化中,“朋友”是一个很有分量的词。一旦歃血为盟,结拜为兄弟,朋友便意味着忠诚可靠的生死之交。人们常将朋友称为“铁哥们”,这一称呼寓意着朋友之间关系紧密、牢不可破。这种情谊在苏轼的人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读文史作家郭瑞祥老师的新书《苏轼的朋友圈》一书时,笔者深刻体会到了朋友的珍贵。书中描述,苏轼人生中有朋友也有敌人,有君子也有小人。在政治舞台上,他遭遇了许多敌人,如“乌台诗案”中的情景。然而,就如作者所说,苏轼的敌人多,但朋友更多。作者认为,在众多朋友中,商丘人张方平是苏家第一个贵人,也是苏轼的引路人。

笔者虽是安徽人,但和商丘算是有缘分。媳妇来自商丘,妹妹也嫁在商丘。在了解商丘文化名人的过程中,了解得最多的便是张方平。《苏轼的朋友圈》一书,让我对张方平有了更多认识。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名臣贤士,他们以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照亮了自己的时代。张方平和苏轼二人便是如此。张方平年长苏轼三十岁,两人相遇于一个政治动荡的时代,却如知音般相互理解。尤其难得的是,张方平对苏轼的提携与扶持。无论是在苏轼成名前的推荐,还是在苏轼遭遇“乌台诗案”时的声援,张方平始终站在苏轼身后,给予他无私的支持和关怀。

书中提到,熙宁四年七月,苏轼被谢景温弹劾,外放杭州。他携带一家老小乘舟出京,第一站便是陈州。苏轼在陈州住了七十多天,多次拜谒张方平。张方平向苏轼诉说新法推行之苦,后上书请任南都(即应天府,今河南南丘)御史台官职。此后张方平一直居住在老家商丘。他建造了乐全堂,自称“乐全居士”。此后苏轼“十五年间,六过南都,而五见公”,只要方便,就会到乐全堂拜谒张方平。

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后,被贬至黄州接受监管,其心情极度低落,因此选择闭门谢客,不愿与旧人故友互通书信。而远在商丘的张方平是个例外,他们之间仍保持联系,足见情深。在张方平临终之际,苏轼不顾朝廷禁令,毅然为他戴孝披麻,有着近乎父子的情义。

后人评价苏轼与张方平“谊兼师友”,但读完该书后,认识到他们之间的情谊不仅仅是师友之情,更似父子般的亲情,超越了尘世的利益和权力。

书中写到的朋友还有很多,比如:黄庭坚、米芾、范镇、司马光等人。《苏轼的朋友圈》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生平的一次回顾,更是对友情和忠诚的一次崇高赞颂。即便是在当代社会,真挚的友谊同样弥足珍贵。在书中诸多友情故事的熏陶下,我深感友谊的温暖,体会到了其中所蕴含的人性光辉,因此更加珍视和呵护身边的情谊。人生道路上,我们会历经风雨,而一位亲密的朋友犹如一道破云而出的光束,洒向人间,照亮人生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