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理论 >> 重要论述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谱写辉煌现代文明

2023-10-11 17:08:14 来源: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重大命题。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再次强调了“两个结合”特别是创造性提出“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可能性和重要意义,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表明了我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我们应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守正创新,在继续推进“两个结合”的历史进程中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坚定文化自信,为文化强国建设强基固本

历史发其源,文化铸其魂。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蕴含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文化自信作为价值导向,相对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对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树立文化自信,需要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筑牢推进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自强的深厚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自强不息”的奋斗品质,“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亲仁善邻”、“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中国人独特的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也为新时代青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提供不竭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如果不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就无法实现第二个结合。

二、坚持守正创新,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定航献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古老的中华文明鲜明的时代特征,让五千多年灿烂文明在21世纪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文化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沃土之中,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结合起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时代特色。要赓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中华传统文化根脉,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国精神,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机统一、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要加强传统文化的研究阐释,研究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进程,讲清楚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价值、意义,认识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讲清楚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关系,让世界感受中国人民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思想理念、道德规范、人文精神,充分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做好研究阐释工作,讲好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让世界认识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进步所作的重大贡献,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认识中华民族精神中蕴含的当代价值和全人类共同价值,以中华文明价值引领人类共同价值,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推进伟大建党精神、红旗渠精神等红色文化的研究阐释,赓续文化血脉。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主渠道作用,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深入阐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将红色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和全过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努力培养当代大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三、推进文化繁荣,为新时代文化高质量发展赓续根脉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的重要位置,深刻回答了事关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开创新局面。提高国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说到底要依靠文化的力量。只有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才能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当前,我们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推动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共同的道德基础,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途径。在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进程中,要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战略任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只有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传承和延续中华民族思想精髓、精神基因、文化血脉,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弘扬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担负文化使命,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尽心竭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对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国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行动指南。新时代,我们应深刻理解“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独特意义,以更强的历史主动精神,担当作为,不断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兴盛,奋力开创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新局面。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锚定“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以及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努力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中国青年才会有力量,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才能充满希望。”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引导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在前辈们的感召下挺膺担当,更加自觉地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勇做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思政育人工作,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通过正向的引领,激发青年一代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让青年大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激发信仰、汲取力量,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卓越贡献。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提供深厚滋养和有力支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校教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担负起文化传承发展的光荣使命,推动文化繁荣,做好传统文化的研究阐释,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商丘学院 郭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