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五万台农机战“三秋”

记者 袁国豪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0-10-12 01:48

近日,永城市“三秋”战役已全面打响,在永城广袤的田野里,到处是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

“三秋”期间,永城市投入各类农机具5万余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500台,小型拖拉机2.1万台,联合收割机220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1260台,秸秆还田机3200台,旋耕机4900台,深松机530台,播种机1.56万台。全力保障“三秋”机械化农业生产。截至目前,已实现机械化收获玉米98万亩,玉米机收水平达到95%以上,机耕面积153万亩,机耕率达到100%,小麦播种面积11.6万亩,机播水平100%。

为提高农机手技能,永城市农机服务中心先后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农机操作手400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1万份。同时,以“三秋”农业生产为契机,以种粮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重点对象,重点推广应用秸秆机械化还田、深松整地作业、免耕施肥播种、玉米联合收获等机械化生产技术,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节本增效。

近年来,随着购买农机的农户越来越多,永城市农机服务中心积极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队、农机大户实行订单作业和一条龙服务,农户纷纷与农机合作社签订耕种收合同。合作社也主动找到外出家庭,为他们提供代收、代耕、代种服务,使我市在外务工人员不用返乡。真正实现了外出务工不返乡、秋收秋种不弯腰、农机服务鼓腰包。

为做好“三秋”农机作业服务,永城市农机服务中心成立了“三秋”农机会战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三秋”期间作业信息发布、机具组织和调配等工作。农机监理部门认真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农机监理执法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加大农机事故隐患排查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机手和农民的安全意识,杜绝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确保“三秋”农机安全生产。

编辑: 张晨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永城市五万台农机战“三秋”
2020-10-12 01:48   记者 袁国豪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近日,永城市“三秋”战役已全面打响,在永城广袤的田野里,到处是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

“三秋”期间,永城市投入各类农机具5万余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500台,小型拖拉机2.1万台,联合收割机220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1260台,秸秆还田机3200台,旋耕机4900台,深松机530台,播种机1.56万台。全力保障“三秋”机械化农业生产。截至目前,已实现机械化收获玉米98万亩,玉米机收水平达到95%以上,机耕面积153万亩,机耕率达到100%,小麦播种面积11.6万亩,机播水平100%。

为提高农机手技能,永城市农机服务中心先后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农机操作手400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1万份。同时,以“三秋”农业生产为契机,以种粮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重点对象,重点推广应用秸秆机械化还田、深松整地作业、免耕施肥播种、玉米联合收获等机械化生产技术,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节本增效。

近年来,随着购买农机的农户越来越多,永城市农机服务中心积极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队、农机大户实行订单作业和一条龙服务,农户纷纷与农机合作社签订耕种收合同。合作社也主动找到外出家庭,为他们提供代收、代耕、代种服务,使我市在外务工人员不用返乡。真正实现了外出务工不返乡、秋收秋种不弯腰、农机服务鼓腰包。

为做好“三秋”农机作业服务,永城市农机服务中心成立了“三秋”农机会战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三秋”期间作业信息发布、机具组织和调配等工作。农机监理部门认真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农机监理执法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加大农机事故隐患排查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机手和农民的安全意识,杜绝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确保“三秋”农机安全生产。

编辑: 张晨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人行道升级改造后 “...
房子没住上 生了一肚...
【热线追踪】宽带坏了无法修 退还费用可真难
杂物被清理一空 人行道也修好了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游在商丘
国庆中秋相逢 共度花...
出门不出城 门口赏美景
十里花海惹人醉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