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村:“老典型”焕发出新活力

本报记者 郭文剑 侯国胜 闫鹏亮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0-08-28 05:30

手机扫码掌上阅读

流通村大棚里的青菜一年能收8茬。  本报记者 傅 青 摄

养殖户给蛋鸡进行防疫。  本报记者 傅 青 摄

小雨初霁,暑气消散,秋风微凉。8月24日,站在民权县庄子镇境内的黄河故道北大堤上北望,只见背河洼地里鸥鸟戏碧波、莲藕满荷塘。

“背河洼地就是流通村60年前的老村盘。”庄子镇流通村党支部书记张先柱介绍说,1958年,为修黄河大堤,流通村由堤北整体迁移至7公里外的堤南沙荒地。从此,因历史上占据黄河水道码头、流通便利而得名的流通村开启了一段苦难辉煌的岁月。

夯土砌墙建家园,翻沙盖淤战盐碱。从计划经济大集体时期一路走来,先是1400亩老河滩盐碱地被改造成良田,早在1984年流通村玉米亩产实现了“过黄河跨长江”的400多公斤,全村还种了300多亩苹果树。随后,流通村相继建起了村办冷库、面粉厂、窑厂和由4辆拖拉机组成的运输车队。特别是利用村办窑厂砖瓦对全村土坯房分批进行两层楼排房式改造,早在1982年起全村就陆续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因此,改革开放初期的流通村一度成为“河南省农业战线十面红旗”之一。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老典型”显然遇到了新难题。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苹果园品种老化销路困难、村办冷库逐渐废弃,禁烧黏土砖的禁令越收越紧、村办窑厂接着倒闭,面粉厂因设备老化也陆续关门,村集体收入几乎归零。2014年,在下坡路上滑行十余年的流通村辉煌不再,村民依然住着30年前有些破落的排房,但全村334户1642人中有贫困户55户215人,成为被重点帮扶的贫困村。

“富村变穷村,我们从思想上不能接受。”当了38年村委会主任的刘本玉是流通村发展与衰落的亲历者与见证者。他说,村里被定为贫困村后,如何让“红旗”再红起来,是村里群众反复讨论的主题。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流通村人的传统就是奋斗!”2008年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张先柱说。说干就干!刨去已经老化的苹果树复耕土地,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大蒜、西瓜、芦笋、花菜等经济作物600余亩。山东曹县人崔本龙以每亩年租金1000元承租村里20余户贫困户的48亩土地,建成55座上海青蔬菜大棚。“上海青一年收8茬,一年有10个月能在这里打工,每人每年收入不低于1.5万元。”正在大棚里干活的脱贫户朱慧玲笑着告诉记者,如今,长期在这里打工的有十七八个人。

“还得建冷库!”由于村里蔬菜瓜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流通村“两委”班子应势而谋、果断决策。2017年,500吨蔬菜保鲜库建成。“大蒜、西蓝花都是‘低收高出’,今年,大蒜1斤按1元收、1.7元卖,花菜每斤五毛收、春节卖到两元多,冷库综合利润500多万元,贫困户分红十分可观。”保鲜库负责人张一亮也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番。

成方连片的肥地搞高效农业种植,相对偏僻且地块较小的废闲地怎么利用?发展养殖业。利用每户贫困户补助8000元的到户增收项目,村里建起占地10余亩的养鸡场、3座200头以上规模的养猪场。走进养鸡场内,只见收集槽内一枚枚鸡蛋密集排列。“现在一天能产出1000来斤蛋,3.2元1斤,每天收入3000多元。”养鸡场负责人史宝旺笑着说。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2015年,诺一服装加工厂落户流通村1000多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厂长王玉金近来心情大好,他说:“现在的订单排得很满,四五十名工人还忙不过来。”在较远处的另一个扶贫车间内,提供20多个就业岗位的凯宏电子厂也迎来了新一波订单。

三五户从事一个产业,十来户参与一项分红,人人都有活干,再加上300千瓦时的光伏发电项目带来的28万元年集体收入,2017年流通村整体脱贫摘帽。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老典型”焕发出新活力。如今走进流通村,九横三纵12条道路两侧分布着全村300多户住家,30多年前的两层排房修缮一新,有的修建了骑门楼,有的加建了房顶,每家住宅外都有小菜园或者小果园。为满足村内安置需要,村里又新建了两栋能安置64户群众的六层楼。村里还新修了3000米道路、4000米环村下水道,架起了能够将光明送到家家户户的200盏路灯。

“住的是绿树红花,吃的是想啥有啥。”流通村85岁的“老顽童”白上桐笑呵呵地说,“以前啥苦都吃过,现在党的政策好,吃得好,穿得好,心情好,谁能想到,现在生活能过恁好!”

相关链接

流通村村情

民权县庄子镇流通村位于庄子镇南2公里处,辖2个自然村,334户1642人,1440亩耕地。

该村在20世纪80年代是“河南省农业战线十面红旗”之一的先进典型,于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

近几年来,流通村在全镇率先完成土地小块并大块工作,并通过土地流转,种植大蒜、西瓜、水果等经济作物600余亩。该村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各项事业得到大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和提高。2017年,流通村建设了1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村集体每年可增收2万元;建设500吨蔬菜保鲜库,村集体每年可增收6万元;建设了300千瓦时的光伏发电站,可增加集体收入28万元——流通村每年可有3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收入。

(闫鹏亮 整理)

编辑: 屠良冀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流通村:“老典型”焕发出新活力
2020-08-28 05:30   本报记者 郭文剑 侯国胜 闫鹏亮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手机扫码掌上阅读

流通村大棚里的青菜一年能收8茬。  本报记者 傅 青 摄

养殖户给蛋鸡进行防疫。  本报记者 傅 青 摄

小雨初霁,暑气消散,秋风微凉。8月24日,站在民权县庄子镇境内的黄河故道北大堤上北望,只见背河洼地里鸥鸟戏碧波、莲藕满荷塘。

“背河洼地就是流通村60年前的老村盘。”庄子镇流通村党支部书记张先柱介绍说,1958年,为修黄河大堤,流通村由堤北整体迁移至7公里外的堤南沙荒地。从此,因历史上占据黄河水道码头、流通便利而得名的流通村开启了一段苦难辉煌的岁月。

夯土砌墙建家园,翻沙盖淤战盐碱。从计划经济大集体时期一路走来,先是1400亩老河滩盐碱地被改造成良田,早在1984年流通村玉米亩产实现了“过黄河跨长江”的400多公斤,全村还种了300多亩苹果树。随后,流通村相继建起了村办冷库、面粉厂、窑厂和由4辆拖拉机组成的运输车队。特别是利用村办窑厂砖瓦对全村土坯房分批进行两层楼排房式改造,早在1982年起全村就陆续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因此,改革开放初期的流通村一度成为“河南省农业战线十面红旗”之一。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老典型”显然遇到了新难题。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苹果园品种老化销路困难、村办冷库逐渐废弃,禁烧黏土砖的禁令越收越紧、村办窑厂接着倒闭,面粉厂因设备老化也陆续关门,村集体收入几乎归零。2014年,在下坡路上滑行十余年的流通村辉煌不再,村民依然住着30年前有些破落的排房,但全村334户1642人中有贫困户55户215人,成为被重点帮扶的贫困村。

“富村变穷村,我们从思想上不能接受。”当了38年村委会主任的刘本玉是流通村发展与衰落的亲历者与见证者。他说,村里被定为贫困村后,如何让“红旗”再红起来,是村里群众反复讨论的主题。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流通村人的传统就是奋斗!”2008年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张先柱说。说干就干!刨去已经老化的苹果树复耕土地,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大蒜、西瓜、芦笋、花菜等经济作物600余亩。山东曹县人崔本龙以每亩年租金1000元承租村里20余户贫困户的48亩土地,建成55座上海青蔬菜大棚。“上海青一年收8茬,一年有10个月能在这里打工,每人每年收入不低于1.5万元。”正在大棚里干活的脱贫户朱慧玲笑着告诉记者,如今,长期在这里打工的有十七八个人。

“还得建冷库!”由于村里蔬菜瓜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流通村“两委”班子应势而谋、果断决策。2017年,500吨蔬菜保鲜库建成。“大蒜、西蓝花都是‘低收高出’,今年,大蒜1斤按1元收、1.7元卖,花菜每斤五毛收、春节卖到两元多,冷库综合利润500多万元,贫困户分红十分可观。”保鲜库负责人张一亮也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番。

成方连片的肥地搞高效农业种植,相对偏僻且地块较小的废闲地怎么利用?发展养殖业。利用每户贫困户补助8000元的到户增收项目,村里建起占地10余亩的养鸡场、3座200头以上规模的养猪场。走进养鸡场内,只见收集槽内一枚枚鸡蛋密集排列。“现在一天能产出1000来斤蛋,3.2元1斤,每天收入3000多元。”养鸡场负责人史宝旺笑着说。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2015年,诺一服装加工厂落户流通村1000多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厂长王玉金近来心情大好,他说:“现在的订单排得很满,四五十名工人还忙不过来。”在较远处的另一个扶贫车间内,提供20多个就业岗位的凯宏电子厂也迎来了新一波订单。

三五户从事一个产业,十来户参与一项分红,人人都有活干,再加上300千瓦时的光伏发电项目带来的28万元年集体收入,2017年流通村整体脱贫摘帽。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老典型”焕发出新活力。如今走进流通村,九横三纵12条道路两侧分布着全村300多户住家,30多年前的两层排房修缮一新,有的修建了骑门楼,有的加建了房顶,每家住宅外都有小菜园或者小果园。为满足村内安置需要,村里又新建了两栋能安置64户群众的六层楼。村里还新修了3000米道路、4000米环村下水道,架起了能够将光明送到家家户户的200盏路灯。

“住的是绿树红花,吃的是想啥有啥。”流通村85岁的“老顽童”白上桐笑呵呵地说,“以前啥苦都吃过,现在党的政策好,吃得好,穿得好,心情好,谁能想到,现在生活能过恁好!”

相关链接

流通村村情

民权县庄子镇流通村位于庄子镇南2公里处,辖2个自然村,334户1642人,1440亩耕地。

该村在20世纪80年代是“河南省农业战线十面红旗”之一的先进典型,于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

近几年来,流通村在全镇率先完成土地小块并大块工作,并通过土地流转,种植大蒜、西瓜、水果等经济作物600余亩。该村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各项事业得到大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和提高。2017年,流通村建设了1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村集体每年可增收2万元;建设500吨蔬菜保鲜库,村集体每年可增收6万元;建设了300千瓦时的光伏发电站,可增加集体收入28万元——流通村每年可有3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收入。

(闫鹏亮 整理)

编辑: 屠良冀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房子没住上 生了一肚...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这些路灯下半夜又亮了
降雨导致线路故障 维修人员正在排查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全民艺术普及周启动仪式
“七夕”领证
柿黄村:柿子树下走 ...
社区工作人员拾金不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