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庄村:村民电商“风口”掘真金

本报记者 胡绪全 高会鹏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0-07-16 07:14

网红主播“洛洛妈”正在直播带货。本报记者 傅 青 摄

村民种植的黄秋葵开始采摘。本报记者 傅青 摄

手机扫码掌上阅读

跑道上的运动员顺风跑,成绩就会提升。小康路上,农民站在“风口”,也能跑出“加速度”。

宁陵县赵村乡王庄村借助电子商务“风口”,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助力农民增加收入,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开辟了新天地。

“直播间的朋友们,我推荐的这款防晒喷雾,用了绝对不会油腻,还有保湿功能,喷上后感觉非常清爽……”7月13日,记者走进洛洛妈工作室,网红主播洛洛妈正站在手机前直播卖化妆品。短短十几分钟,成交100多单。

洛洛妈真名叫辛莉,因为她的儿子叫洛洛,就起了个网名叫“洛洛妈”。她和爱人王万里都是90后青年,2015年他们在镇上经营化妆品店的时候,就开始做微商,还在淘宝开了网店。

近两年,视频直播火起来以后,夫妻俩开始学习如何拍小视频、如何直播,通过拍摄趣味性很强的手工制作、农家生活等,受到网民青睐,在快手短视频平台的粉丝数量最高时有80多万人。于是两个人把自己的农家小院改造成了直播工作室,开始直播带货。

由于洛洛妈熟悉化妆品,而且经营的都是质量相对较好的品牌,产品得到了网友的认可,每次直播成交量很大。打印快递单,包装产品,夫妻两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就招聘了4个年轻人帮忙。他们夫妻俩不耽误做家务和照顾孩子,每年净收入超过200万元。招聘的员工每月工资至少6000元,多的每月能拿到1万元。

“大门口停的宝马车,就是他们小两口刚买的。他们在县城也买了房子。”王庄村驻村第一书记周体忠说,电商平台为农村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创业空间,给越来越多的普通农民提供了致富的可能性。村里将引导有志网络创业的青年也加入到网络直播队伍里,不但卖化妆品,也可以卖农产品。

洛洛妈是网络直播卖货挣钱,村里的女老板田阁则是给淘宝店供货挣钱。

在王庄村文化广场对面的扶贫车间里,十几个留守妇女在飞梭走线,编织渔具“地笼网”。田阁也在车间,手把手教刚来的工人编织这种渔具。

几年前,田阁到湖南去,看到那里的渔民在用这“地笼网”捕水中的黄鳝、河虾,效果很好,当时就觉得有商机。加工生产后,产品果然供不应求。

“加工这种网,一学就会,人人能动手,个个能挣钱。”田阁说:“扶贫车间里的人不多,是因为很多人都在家里加工,只要学会了技术,我提供原材料,回收成品,然后批发卖给网店店主,现在不少淘宝店都在卖我们村里加工的‘地笼网’。”

村党支部书记王先艳告诉记者,虽然加工一个“地笼网”挣的钱不多,但是老少都能干,村里人农闲时候加工这个每人每月也能有1000多块钱的收入。

村里的另一个扶贫车间,产品则通过电商卖到了国外。

这是一个专门加工纸袋的加工厂,老板通过网络接国外订单。按照客户要求加工各种各样的纸包装袋,有的是用来装服装,有的用来装食品。

加工厂接的主要是一些欧美国家的订单,虽然今年受疫情影响订单少了,但也一直没有停工。

村民雷振云,原来因为没有技术,家里走不开,收入很少,是村里的贫困户。两年前,她通过培训学会纸袋加工技术后,一直在这里务工,很快脱了贫,现在每月收入3000多元。像她这样在家门口务工的留守夫妇还有20多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不但村民加工的产品通过网络销售,村民地里种植的农产品也插上了“云翅膀”,飞到全国各地。

村民王连社种地不喜欢零零碎碎,多年前,他把自己承包的多块耕地通过与村民置换,变成了一方10亩的耕地,种起来很方便。今年他家与宁陵建华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10亩地全部种上了黄秋葵。

“只要与我们合作社合作的农户,每亩每年保底净收入1500元,另外每亩地一年再给300块钱管理费。合作社免费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农户只负责管理。我们回收黄秋葵后,线上线下同时销售,很多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超市里。”合作社负责人于德峰说,现在这个村今年种植了45亩黄秋葵,明年种植面积还会扩大。

王庄村村情

相关链接

王庄村地处宁陵县赵村乡东1.5公里,耕地面积1285亩,全村共有265户117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7户258人,2017年该村顺利实现贫困村退出。

近年来,王庄村以脱贫攻坚作为突破口,以党建带动扶贫为中心,以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为目标,以提高村内基础建设为重点,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启动了一批基础设施、扶贫车间等项目,同时大力发展家庭种植业和养殖业。群众的经济收入提高了,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热潮。

如今,王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座扶贫车间加工渔网、包装袋,带动30多贫困户就业增收,搭起了贫困户的致富桥,文化广场建成了群众与村干部的连心桥,王庄小学圆了孩子们的校园梦。现在王庄村正在以村“两委”的带领下,大步迈向小康社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高会鹏 整理)

编辑: 张晨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王庄村:村民电商“风口”掘真金
2020-07-16 07:14   本报记者 胡绪全 高会鹏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网红主播“洛洛妈”正在直播带货。本报记者 傅 青 摄

村民种植的黄秋葵开始采摘。本报记者 傅青 摄

手机扫码掌上阅读

跑道上的运动员顺风跑,成绩就会提升。小康路上,农民站在“风口”,也能跑出“加速度”。

宁陵县赵村乡王庄村借助电子商务“风口”,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助力农民增加收入,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开辟了新天地。

“直播间的朋友们,我推荐的这款防晒喷雾,用了绝对不会油腻,还有保湿功能,喷上后感觉非常清爽……”7月13日,记者走进洛洛妈工作室,网红主播洛洛妈正站在手机前直播卖化妆品。短短十几分钟,成交100多单。

洛洛妈真名叫辛莉,因为她的儿子叫洛洛,就起了个网名叫“洛洛妈”。她和爱人王万里都是90后青年,2015年他们在镇上经营化妆品店的时候,就开始做微商,还在淘宝开了网店。

近两年,视频直播火起来以后,夫妻俩开始学习如何拍小视频、如何直播,通过拍摄趣味性很强的手工制作、农家生活等,受到网民青睐,在快手短视频平台的粉丝数量最高时有80多万人。于是两个人把自己的农家小院改造成了直播工作室,开始直播带货。

由于洛洛妈熟悉化妆品,而且经营的都是质量相对较好的品牌,产品得到了网友的认可,每次直播成交量很大。打印快递单,包装产品,夫妻两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就招聘了4个年轻人帮忙。他们夫妻俩不耽误做家务和照顾孩子,每年净收入超过200万元。招聘的员工每月工资至少6000元,多的每月能拿到1万元。

“大门口停的宝马车,就是他们小两口刚买的。他们在县城也买了房子。”王庄村驻村第一书记周体忠说,电商平台为农村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创业空间,给越来越多的普通农民提供了致富的可能性。村里将引导有志网络创业的青年也加入到网络直播队伍里,不但卖化妆品,也可以卖农产品。

洛洛妈是网络直播卖货挣钱,村里的女老板田阁则是给淘宝店供货挣钱。

在王庄村文化广场对面的扶贫车间里,十几个留守妇女在飞梭走线,编织渔具“地笼网”。田阁也在车间,手把手教刚来的工人编织这种渔具。

几年前,田阁到湖南去,看到那里的渔民在用这“地笼网”捕水中的黄鳝、河虾,效果很好,当时就觉得有商机。加工生产后,产品果然供不应求。

“加工这种网,一学就会,人人能动手,个个能挣钱。”田阁说:“扶贫车间里的人不多,是因为很多人都在家里加工,只要学会了技术,我提供原材料,回收成品,然后批发卖给网店店主,现在不少淘宝店都在卖我们村里加工的‘地笼网’。”

村党支部书记王先艳告诉记者,虽然加工一个“地笼网”挣的钱不多,但是老少都能干,村里人农闲时候加工这个每人每月也能有1000多块钱的收入。

村里的另一个扶贫车间,产品则通过电商卖到了国外。

这是一个专门加工纸袋的加工厂,老板通过网络接国外订单。按照客户要求加工各种各样的纸包装袋,有的是用来装服装,有的用来装食品。

加工厂接的主要是一些欧美国家的订单,虽然今年受疫情影响订单少了,但也一直没有停工。

村民雷振云,原来因为没有技术,家里走不开,收入很少,是村里的贫困户。两年前,她通过培训学会纸袋加工技术后,一直在这里务工,很快脱了贫,现在每月收入3000多元。像她这样在家门口务工的留守夫妇还有20多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不但村民加工的产品通过网络销售,村民地里种植的农产品也插上了“云翅膀”,飞到全国各地。

村民王连社种地不喜欢零零碎碎,多年前,他把自己承包的多块耕地通过与村民置换,变成了一方10亩的耕地,种起来很方便。今年他家与宁陵建华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10亩地全部种上了黄秋葵。

“只要与我们合作社合作的农户,每亩每年保底净收入1500元,另外每亩地一年再给300块钱管理费。合作社免费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农户只负责管理。我们回收黄秋葵后,线上线下同时销售,很多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超市里。”合作社负责人于德峰说,现在这个村今年种植了45亩黄秋葵,明年种植面积还会扩大。

王庄村村情

相关链接

王庄村地处宁陵县赵村乡东1.5公里,耕地面积1285亩,全村共有265户117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7户258人,2017年该村顺利实现贫困村退出。

近年来,王庄村以脱贫攻坚作为突破口,以党建带动扶贫为中心,以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为目标,以提高村内基础建设为重点,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启动了一批基础设施、扶贫车间等项目,同时大力发展家庭种植业和养殖业。群众的经济收入提高了,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热潮。

如今,王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座扶贫车间加工渔网、包装袋,带动30多贫困户就业增收,搭起了贫困户的致富桥,文化广场建成了群众与村干部的连心桥,王庄小学圆了孩子们的校园梦。现在王庄村正在以村“两委”的带领下,大步迈向小康社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高会鹏 整理)

编辑: 张晨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房子没住上 生了一肚...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两家供水企业管网本周连通
“12345”连下8个工单 损坏一个多月的红绿灯终于复明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应急演练预防溺水
道北黄河路全段通车
夏邑县妇联巾帼家政 ...
建造蔬菜大棚和养殖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