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田野奏响乡村振兴乐章

改革开放40年商丘辉煌成就系列报道之“三农”篇

记者 胡绪全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8-09-10 02:11

核心提示:

40年前,安徽小岗村18位村民摁下土地承包的红手印,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40年以来,商丘以改革深耕希望的田野,农村的变化日新月异——

2017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36.23亿斤,居全省第三位,比1978年增长3.1倍。

2017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17元,比1997年增长5.4倍,年均增长9.7%。

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发展势头正劲,生态文明成为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指南。

商丘是农业大市,商丘要强,农业必须强;商丘要美,农村必须美;商丘要富,农民必须富。改革开放4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农村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结合商丘农业农村工作实际,主动适应农村改革发展需要,不断拓展农村综合改革新领域,着力推动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现代新农村不断显现。

①虞城县杜集镇玉米丰收季村民们忙着收割、整理、晾晒玉米。本报记者 傅 青 摄

②如今,麦收与原来相比已经是件轻松事儿了,民权县顺河乡村民收卸都是机械化。本报记者 傅 青 摄

③金秋时节,梨农在宁陵万亩梨园采摘金顶谢花酥梨。 (资料照片)

④虞城县贫困户顾金玲拿到股权证笑得合不拢嘴。 本报记者 刘建谠 摄

⑤民权县野岗乡黄河故道旁常马口村万亩小麦示范田。本报记者 魏文慧 摄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农业,农业发展方式不断优化,商丘农业越来越强

金秋时节,夏邑县刘店集乡王飞农场种植的梨树硕果满枝,前来参观考察的来了一拨又一拨。王飞农场,不仅在当地,乃至在全省全国种植圈里,都颇有名气。

虽然只有不到200亩的规模,但王飞农场瓜果蔬菜四季飘香,从每年2月份开始,红火的场面一直持续到年底。从大棚黄瓜等蔬菜,到杏、桃、李子、葡萄、早熟梨,再到晚桃、晚梨等水果,“一年四季有钱赚”,亩平均效益3万元以上,最高达到5万元,农场每年能给王飞这个新型职业农民带来百万元以上的纯收入。

王飞农场是商丘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按照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我市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努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截至目前,我市已发展农民合作社9379家,争创国家级示范社16家、省级示范社41家,评选出111家市级示范社、200多家县级示范社,国家、省、市、县四级示范体系基本建立。全市发展家庭农场2486家,争创16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评选认定36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76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效益相对低下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坚持以规模化种植业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全市农村土地规模流转面积达220万亩,全市流转农村土地100-300亩的经营主体有2146个,流转农村土地300-500亩的经营主体有406个,流转农村土地500-1000亩的经营主体有292个,流转农村土地10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有135个。

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增活力,农村成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很多有识之士返乡承包土地,在希望的田野上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与工业转型升级需要创新引领一样,发展现代农业也离不开创新。我市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驱动,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的试验示范,着力提升科技园区建设水平;围绕市场需求,以设施农业为重点,大力推进蔬菜、水果、瓜类等高品质、高附加值园艺农产品设施化生产;大力发展绿色高效特色农业,积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依托黄河故道生态走廊等自然资源,积极推进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体验、农家乐等生态观光园建设,已建成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15个。特色农业遍地开花,我市粮食产量依然节节高升,为何?为确保我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左右,总产量100亿斤以上(夏粮70亿斤左右、秋粮40亿斤以上),自2012年启动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以来,全市已累计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井灌渠灌双配套、机井通电设施全、旱能浇涝能排、机械化作业无障碍”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477万亩,建成区粮食单产超出区外20%,基本达到了“吨粮田”建设目标。

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精准扶贫,农户增收渠道越来越宽,农民越来越富

9月15日—17日,第十三届全国辣椒产业大会将在柘城举行,大会的主题是“大美柘城·椒香天下”。柘城县三樱椒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0万亩,年产干椒12万吨,共有15万椒农从事辣椒种植、加工、冷藏、物流、营销,2500名辣椒经纪人活跃在大江南北,带动20万人依靠辣椒走上致富之路。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引擎”。

我市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实施“双富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商丘市推进种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行动方案(2017~2019年)》等,进一步明确了全市农业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农业结构性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各县(市、区)立足当地特色产业,在做大做强优势上下足了功夫。柘城县的辣椒,宁陵县的酥梨,虞城县的苹果、山药,夏邑县的西瓜、食用菌,梁园区的草莓等,成为知名农产品品牌。为提升品牌影响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135个。

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我市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全市已形成了面及面制品加工、畜牧养殖肉奶加工、果蔬、林板浆纸一体化、棉纺、花卉、饮品等七大主导产业,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势头强劲。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不断优化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持续提高,农民在共享产业融合发展中收入持续增加。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精准扶贫真好啊,把我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利用扶贫资金帮我建了4座塑料大棚,然后又安排我到山东寿光学习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帮我买来种子和农资,让我年收入10多万元。这是政府给俺搭起了‘幸福梯’,然后上了‘幸福楼’。”记者在民权县绿洲办事处吴庄村采访时,贫困户吕康义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我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结合各县(市、区)、乡(镇)实际,依据贫困村现有资源、农民技能和意愿,做到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户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

同时通过转移就业、为贫困户提供公益岗位等方式,让农民有稳定收益;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方式,通过利用土地流转,增加土地租金收入,通过利用扶贫车间租金收益、光伏发电收益等,为贫困群众建立稳定的收入;实施健康扶贫, 建立了“预防、服务、减支、保障”四道健康屏障。开展金融扶贫,破解贫困群众贷款难、融资难问题。

商丘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当作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经过不懈努力,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我市共完成60万贫困人口脱贫。

建设特色乡村,实施“六改工程”,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田青水秀,移步换景,农村越来越美

统一风格的仿古门楼,彩砖铺地的农家小院,让你仿佛回到了明清时代;古色古香的国学讲堂和民俗文化馆洋溢着浓郁的国学文化气息。280块磨盘铺就的磨盘道,民俗馆内陈列的纺车、犁耙、独轮车等老农具,还有那村中央的一湾名曰“醉湖”的清水和田田的荷叶,让人不禁想起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古诗。这是民权县花园乡赵洪坡村的美景。

赵洪坡村是民权县精心打造的民俗文化村,在民权县这样具有特色的村庄还有画虎村、任庄村等,其他各县(市、区)也都有不少这样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村庄。

市委、市政府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作为推动全市“三农”工作的新旗帜、总抓手,紧密联系实际,积极推进实施,在精准扶贫的同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为改善贫困户家庭“脏乱差”的现状,我市实施了贫困户“六改工程”,即改水、改电、改院、改厕、改厨、改俗,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家庭的落后形象。

现在到乡村去,你可以看到和城市一样路边也有垃圾箱,清运垃圾的车辆定时清理。我市全面开展农村积存垃圾、日常生活垃圾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排查清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全市所有村庄基本按照2‰的比例配备保洁人员,农村积存垃圾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垃圾确保了日产日清。

不光是干净,还应有文化。在夏邑县曹集乡冉庄村,村的文化墙手绘画,既有党建宣传知识,又有孝老爱亲漫画,还有精美的装饰画,漫步乡村好似进入画廊。

我市近些年在提升村容村貌上加大投入,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绘制文化墙,开展村庄绿化亮化美化文化建设。今年以来,全市清理垃圾杂物94.3万立方米,拆除残垣断壁4.6万处,美化墙体面积164.2万平方米,村庄绿化231.8万平方米,硬化道路309.7万平方米,建文化体育活动广场243个。

大力推进310国道、105国道、黄河故道生态廊道,古宋河畔生态廊道,市区周边环线村、市域沿边环线村“两带两廊两环”的美丽乡村建设,一个个特色鲜明、景色优美的村庄,正在成为城里人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广袤土地,涌动着改革活力;万千村庄,述说着发展故事。

站在新的起点上,商丘农村改革开放的步伐会更加铿锵有力。市委、市政府擘画的乡村振兴之路让人憧憬: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全面深化农村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把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大事来抓,持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绿色发展之路、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和中国特色减贫之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选题策划 郭文剑 统筹 宋圣英 胡绪全】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希望的田野奏响乡村振兴乐章
改革开放40年商丘辉煌成就系列报道之“三农”篇
2018-09-10 02:11   记者 胡绪全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核心提示:

40年前,安徽小岗村18位村民摁下土地承包的红手印,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40年以来,商丘以改革深耕希望的田野,农村的变化日新月异——

2017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36.23亿斤,居全省第三位,比1978年增长3.1倍。

2017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17元,比1997年增长5.4倍,年均增长9.7%。

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发展势头正劲,生态文明成为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指南。

商丘是农业大市,商丘要强,农业必须强;商丘要美,农村必须美;商丘要富,农民必须富。改革开放4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农村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结合商丘农业农村工作实际,主动适应农村改革发展需要,不断拓展农村综合改革新领域,着力推动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现代新农村不断显现。

①虞城县杜集镇玉米丰收季村民们忙着收割、整理、晾晒玉米。本报记者 傅 青 摄

②如今,麦收与原来相比已经是件轻松事儿了,民权县顺河乡村民收卸都是机械化。本报记者 傅 青 摄

③金秋时节,梨农在宁陵万亩梨园采摘金顶谢花酥梨。 (资料照片)

④虞城县贫困户顾金玲拿到股权证笑得合不拢嘴。 本报记者 刘建谠 摄

⑤民权县野岗乡黄河故道旁常马口村万亩小麦示范田。本报记者 魏文慧 摄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农业,农业发展方式不断优化,商丘农业越来越强

金秋时节,夏邑县刘店集乡王飞农场种植的梨树硕果满枝,前来参观考察的来了一拨又一拨。王飞农场,不仅在当地,乃至在全省全国种植圈里,都颇有名气。

虽然只有不到200亩的规模,但王飞农场瓜果蔬菜四季飘香,从每年2月份开始,红火的场面一直持续到年底。从大棚黄瓜等蔬菜,到杏、桃、李子、葡萄、早熟梨,再到晚桃、晚梨等水果,“一年四季有钱赚”,亩平均效益3万元以上,最高达到5万元,农场每年能给王飞这个新型职业农民带来百万元以上的纯收入。

王飞农场是商丘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按照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我市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努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截至目前,我市已发展农民合作社9379家,争创国家级示范社16家、省级示范社41家,评选出111家市级示范社、200多家县级示范社,国家、省、市、县四级示范体系基本建立。全市发展家庭农场2486家,争创16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评选认定36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76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效益相对低下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坚持以规模化种植业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全市农村土地规模流转面积达220万亩,全市流转农村土地100-300亩的经营主体有2146个,流转农村土地300-500亩的经营主体有406个,流转农村土地500-1000亩的经营主体有292个,流转农村土地10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有135个。

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增活力,农村成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很多有识之士返乡承包土地,在希望的田野上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与工业转型升级需要创新引领一样,发展现代农业也离不开创新。我市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驱动,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的试验示范,着力提升科技园区建设水平;围绕市场需求,以设施农业为重点,大力推进蔬菜、水果、瓜类等高品质、高附加值园艺农产品设施化生产;大力发展绿色高效特色农业,积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依托黄河故道生态走廊等自然资源,积极推进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体验、农家乐等生态观光园建设,已建成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15个。特色农业遍地开花,我市粮食产量依然节节高升,为何?为确保我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左右,总产量100亿斤以上(夏粮70亿斤左右、秋粮40亿斤以上),自2012年启动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以来,全市已累计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井灌渠灌双配套、机井通电设施全、旱能浇涝能排、机械化作业无障碍”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477万亩,建成区粮食单产超出区外20%,基本达到了“吨粮田”建设目标。

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精准扶贫,农户增收渠道越来越宽,农民越来越富

9月15日—17日,第十三届全国辣椒产业大会将在柘城举行,大会的主题是“大美柘城·椒香天下”。柘城县三樱椒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0万亩,年产干椒12万吨,共有15万椒农从事辣椒种植、加工、冷藏、物流、营销,2500名辣椒经纪人活跃在大江南北,带动20万人依靠辣椒走上致富之路。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引擎”。

我市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实施“双富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商丘市推进种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行动方案(2017~2019年)》等,进一步明确了全市农业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农业结构性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各县(市、区)立足当地特色产业,在做大做强优势上下足了功夫。柘城县的辣椒,宁陵县的酥梨,虞城县的苹果、山药,夏邑县的西瓜、食用菌,梁园区的草莓等,成为知名农产品品牌。为提升品牌影响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135个。

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我市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全市已形成了面及面制品加工、畜牧养殖肉奶加工、果蔬、林板浆纸一体化、棉纺、花卉、饮品等七大主导产业,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势头强劲。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不断优化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持续提高,农民在共享产业融合发展中收入持续增加。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精准扶贫真好啊,把我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利用扶贫资金帮我建了4座塑料大棚,然后又安排我到山东寿光学习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帮我买来种子和农资,让我年收入10多万元。这是政府给俺搭起了‘幸福梯’,然后上了‘幸福楼’。”记者在民权县绿洲办事处吴庄村采访时,贫困户吕康义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我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结合各县(市、区)、乡(镇)实际,依据贫困村现有资源、农民技能和意愿,做到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户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

同时通过转移就业、为贫困户提供公益岗位等方式,让农民有稳定收益;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方式,通过利用土地流转,增加土地租金收入,通过利用扶贫车间租金收益、光伏发电收益等,为贫困群众建立稳定的收入;实施健康扶贫, 建立了“预防、服务、减支、保障”四道健康屏障。开展金融扶贫,破解贫困群众贷款难、融资难问题。

商丘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当作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经过不懈努力,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我市共完成60万贫困人口脱贫。

建设特色乡村,实施“六改工程”,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田青水秀,移步换景,农村越来越美

统一风格的仿古门楼,彩砖铺地的农家小院,让你仿佛回到了明清时代;古色古香的国学讲堂和民俗文化馆洋溢着浓郁的国学文化气息。280块磨盘铺就的磨盘道,民俗馆内陈列的纺车、犁耙、独轮车等老农具,还有那村中央的一湾名曰“醉湖”的清水和田田的荷叶,让人不禁想起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古诗。这是民权县花园乡赵洪坡村的美景。

赵洪坡村是民权县精心打造的民俗文化村,在民权县这样具有特色的村庄还有画虎村、任庄村等,其他各县(市、区)也都有不少这样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村庄。

市委、市政府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作为推动全市“三农”工作的新旗帜、总抓手,紧密联系实际,积极推进实施,在精准扶贫的同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为改善贫困户家庭“脏乱差”的现状,我市实施了贫困户“六改工程”,即改水、改电、改院、改厕、改厨、改俗,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家庭的落后形象。

现在到乡村去,你可以看到和城市一样路边也有垃圾箱,清运垃圾的车辆定时清理。我市全面开展农村积存垃圾、日常生活垃圾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排查清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全市所有村庄基本按照2‰的比例配备保洁人员,农村积存垃圾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垃圾确保了日产日清。

不光是干净,还应有文化。在夏邑县曹集乡冉庄村,村的文化墙手绘画,既有党建宣传知识,又有孝老爱亲漫画,还有精美的装饰画,漫步乡村好似进入画廊。

我市近些年在提升村容村貌上加大投入,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绘制文化墙,开展村庄绿化亮化美化文化建设。今年以来,全市清理垃圾杂物94.3万立方米,拆除残垣断壁4.6万处,美化墙体面积164.2万平方米,村庄绿化231.8万平方米,硬化道路309.7万平方米,建文化体育活动广场243个。

大力推进310国道、105国道、黄河故道生态廊道,古宋河畔生态廊道,市区周边环线村、市域沿边环线村“两带两廊两环”的美丽乡村建设,一个个特色鲜明、景色优美的村庄,正在成为城里人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广袤土地,涌动着改革活力;万千村庄,述说着发展故事。

站在新的起点上,商丘农村改革开放的步伐会更加铿锵有力。市委、市政府擘画的乡村振兴之路让人憧憬: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全面深化农村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把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大事来抓,持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绿色发展之路、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和中国特色减贫之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选题策划 郭文剑 统筹 宋圣英 胡绪全】

责任编辑: Nick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新建机动车道 一周内...
施工留“尾巴” 居民...
安装红绿灯还要单独再申请
下水道往外冒污水  附近居民盼望早解决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商丘的天为什么这么蓝
白露为霜 农管正忙
第三届孝道文化节
收获金灿灿的玉米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