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的天为什么这么蓝

记者 侯国胜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8-09-10 02:09

本报记者 崔坤 摄

蓝天下的商字雕塑。本报记者 石 松 摄

蓝天下的商丘古城。本报记者 崔申义 摄

蓝天白云,通达商丘。 本报记者 傅 青 摄

蓝天碧水运河岸。 本报记者 傅 青 摄

高铁在蓝天下的商丘通过。 本报记者 傅 青 摄

蓝天白云下的商丘城。 本报记者 崔坤 摄

核心提示

白云如练变化万千,蓝天如画纤尘不染。连日来,商丘呈现出蓝天白云的视觉盛宴,“商丘蓝”刷新了城市颜值,刷爆朋友圈,正如有网友所说“但愿时光静止,有蓝天,白云,和风,如此甚好”。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截至8月26日,商丘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08微克/立方米、59微克/立方米,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微克、1微克,今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累计为131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市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强力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响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净土保卫战,同时以打好工业企业绿色升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等标志性攻坚战役为重点,坚持依法治污、科学治污、全民治污,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如今,“商丘蓝”渐成“常态蓝”,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全面改善。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商丘高质量发展腾出了环境容量和空间,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一季度,我市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位。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治理大气污染

从被国家环保部约谈到蓝天白云“霸屏”。其实,商丘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多年来,我市矢志不移的推进城市建设,城市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进入2016年,因“三站合一”高铁站建设需要,道北拆迁进入攻坚期,再加上古城建设以及很多重大项目纷纷上马,随之而来的是污染面不断增加,再加上当时防治经验不足,当年4月,我市因PM10超标被国家环保部约谈。

“被国家环保部约谈后,市委、市政府直面问题,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摆在重中之重位置,以‘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坚持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全域治理、全面防控,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市环保局局长丁凡华说。

2016年全省环境整治攻坚战动员会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天听取了解一次情况,两天作一次实地暗访调研。其他市委、市政府领导根据分工,不分昼夜检查督导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暗访大气污染问题。各县区主要负责人亲临一线指挥,分管副职亲自带队现场执法检查。

为确保整治成效,市政府拨出专款3700万元用于环保设备、道路清洗设备、空气质量监测设施购置,三区六县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用于购置道路冲洗设备;各类企业、建设公司累计投入9000多万元,用于建设扬尘、非施工工地治理工作。

大气污染防治,必须做到横到边、纵到底,为此,我市实行市县乡村定人、定责、履责、问责的网格化环境监管格局,把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由中心城区延伸到各县、产业集聚区、城乡接合部、重点乡(镇、街道办处事),充分发挥基层的积极性,以日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突出重点,联防联控,实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评价和统一考核。

大气污染防治事关商丘发展大局,打赢这场战役,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现实需要,为此,我市立足于长远,制定治理扬尘污染、治理工业大气污染等九项精准治理措施,狠抓落实,最终扭转了大气污染防治的被动局面。

为彻底治理扬尘污染,我市加强建筑施工、道路施工、拆迁工程、土地整理等重点扬尘点源排查监管,突出抓好抑尘降尘措施落实,确保全方位监管、全过程治理、全领域落实,要求施工工地务必达到“六个百分之百”。

与此同时,我市还统筹推进“调、改、关、停”等综合措施,对工业企业没有实行达标排放的,立即实施停产治理;全面实现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有效减轻工业污染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多法并举,多管齐下,久久为功。2016年商丘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92天。2017年,再上一个台阶,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27天,步入全省先进行列。

●生态环境是商丘发展的现实需要

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关系着人民福祉,关系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正如丁凡华所说, 生态文明建设是商丘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改善城市形象的难得机遇,只有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让我们的城市环境更优美更宜居,才能更好地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进而推动产业升级。

天蓝、地绿、水净,是宜居宜业的标志。

多年来,我市以“水清、水净、水美”为目标,以持续改善全市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着力恢复河流生态功能。

加快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污水处理厂二期和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以及虞城县、宁陵县、夏邑县、柘城县等县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同时,围绕新建污水处理厂,同步建设配套管网,污水管网与污水处理厂同步建设、同步建成、同步投运,尽量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

着力恢复河流生态功能。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的要求,系统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持续黄河生态引水,保证市区9条河流形成生态流量;统筹推进涉水重点攻坚,对全市205个加油罐、77家养殖企业实施限期治理,2018年10月底前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所有违法建设项目。

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培育绿色生发沃土,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严防新增土壤污染。严格控制在未污染土地建设可能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的项目,防止重金属污染物从已污染地区向未污染地区转移。

构建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今年年底前,结合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整合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污染源普查、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等土壤环境监测数据,配合完成省级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强化空间布局管控。根据土壤环境承载力和区域特点,合理确定区域功能定位、空间布局。

与此同时,按照“综合治理、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的要求,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着力整治农村面源污染。

多措并举,持续推动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今年7月份,商丘市国控省控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全部达标,达标率100%,环比提高12.5个百分点。

●让“商丘蓝”变“常态蓝”

让“商丘蓝”变“常态蓝”,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紧紧抓住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窗口期,确保到2018年年底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突破。这,是《商丘市2018年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专案》的目标,更是努力方向。

抓好治尘三个环节是重中之重。严格落实扬尘污染“一票停工制” “黑名单制度”,对达不到“六个百分之百”的各类工地,依法予以处罚并责令建设施工企业停工整治;坚决取缔“黑渣土车”营运,严格查处渣土车进出冲洗不净、不按规定路线行驶、不按规定时间运输、不湿法作业等行为;强化拆迁扬尘管控,对建筑物进行湿化处理。

标本兼治,需要下大力气,更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毅与决断。

——积极推动清洁能源替代工程,确保今年10月底前,市区铺设供热管网不少于4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不少于197万平方米,并完成省政府下达的3万户“电代煤、气代煤”“双替代”任务。

——着力优化城区产业结构。依法推动玻璃制造、建材、水泥等行业有序搬出城区。

——逐步改善交通运输结构。全面完成车用油品质量升级,加快老旧车淘汰。2018年完成19606辆老旧车淘汰任务。

——着力加快工业废气治理。9月底前,全面完成1家电解铝企业和1家钢铁企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改造。10月底前,鼓励1家炭素企业试点开展超低排放改造。

与此同时,持续深化“散乱污”企业整治、持续深化城市清洁行动,彻底解决“垃圾围城”问题,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以生态环境的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的高质量,近年来,商丘为此进行了不懈探索和艰苦卓绝的实践,可喜的是,商丘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投资30多亿元的睢阳区生态古城建设风生水起,示范区依托优美生态,正在打造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梁园区关停铝加工等高耗能产业,加快高新区建设,发展大健康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我市还打响五金领域以“机器换人”为引领的现代工业革命,并且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通过保税物流内陆港,打造集保税仓储、国际物流、跨境电子商务于一身的外向型经济城市。

今年一季度,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等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三位。生产总值完成503.81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选题策划 郭文剑 统筹 宋圣英 胡绪全】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商丘的天为什么这么蓝
2018-09-10 02:09   记者 侯国胜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本报记者 崔坤 摄

蓝天下的商字雕塑。本报记者 石 松 摄

蓝天下的商丘古城。本报记者 崔申义 摄

蓝天白云,通达商丘。 本报记者 傅 青 摄

蓝天碧水运河岸。 本报记者 傅 青 摄

高铁在蓝天下的商丘通过。 本报记者 傅 青 摄

蓝天白云下的商丘城。 本报记者 崔坤 摄

核心提示

白云如练变化万千,蓝天如画纤尘不染。连日来,商丘呈现出蓝天白云的视觉盛宴,“商丘蓝”刷新了城市颜值,刷爆朋友圈,正如有网友所说“但愿时光静止,有蓝天,白云,和风,如此甚好”。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截至8月26日,商丘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08微克/立方米、59微克/立方米,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微克、1微克,今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累计为131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市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强力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响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净土保卫战,同时以打好工业企业绿色升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等标志性攻坚战役为重点,坚持依法治污、科学治污、全民治污,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如今,“商丘蓝”渐成“常态蓝”,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全面改善。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商丘高质量发展腾出了环境容量和空间,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一季度,我市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位。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治理大气污染

从被国家环保部约谈到蓝天白云“霸屏”。其实,商丘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多年来,我市矢志不移的推进城市建设,城市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进入2016年,因“三站合一”高铁站建设需要,道北拆迁进入攻坚期,再加上古城建设以及很多重大项目纷纷上马,随之而来的是污染面不断增加,再加上当时防治经验不足,当年4月,我市因PM10超标被国家环保部约谈。

“被国家环保部约谈后,市委、市政府直面问题,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摆在重中之重位置,以‘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坚持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全域治理、全面防控,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市环保局局长丁凡华说。

2016年全省环境整治攻坚战动员会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天听取了解一次情况,两天作一次实地暗访调研。其他市委、市政府领导根据分工,不分昼夜检查督导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暗访大气污染问题。各县区主要负责人亲临一线指挥,分管副职亲自带队现场执法检查。

为确保整治成效,市政府拨出专款3700万元用于环保设备、道路清洗设备、空气质量监测设施购置,三区六县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用于购置道路冲洗设备;各类企业、建设公司累计投入9000多万元,用于建设扬尘、非施工工地治理工作。

大气污染防治,必须做到横到边、纵到底,为此,我市实行市县乡村定人、定责、履责、问责的网格化环境监管格局,把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由中心城区延伸到各县、产业集聚区、城乡接合部、重点乡(镇、街道办处事),充分发挥基层的积极性,以日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突出重点,联防联控,实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评价和统一考核。

大气污染防治事关商丘发展大局,打赢这场战役,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现实需要,为此,我市立足于长远,制定治理扬尘污染、治理工业大气污染等九项精准治理措施,狠抓落实,最终扭转了大气污染防治的被动局面。

为彻底治理扬尘污染,我市加强建筑施工、道路施工、拆迁工程、土地整理等重点扬尘点源排查监管,突出抓好抑尘降尘措施落实,确保全方位监管、全过程治理、全领域落实,要求施工工地务必达到“六个百分之百”。

与此同时,我市还统筹推进“调、改、关、停”等综合措施,对工业企业没有实行达标排放的,立即实施停产治理;全面实现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有效减轻工业污染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多法并举,多管齐下,久久为功。2016年商丘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92天。2017年,再上一个台阶,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27天,步入全省先进行列。

●生态环境是商丘发展的现实需要

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关系着人民福祉,关系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正如丁凡华所说, 生态文明建设是商丘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改善城市形象的难得机遇,只有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让我们的城市环境更优美更宜居,才能更好地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进而推动产业升级。

天蓝、地绿、水净,是宜居宜业的标志。

多年来,我市以“水清、水净、水美”为目标,以持续改善全市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着力恢复河流生态功能。

加快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污水处理厂二期和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以及虞城县、宁陵县、夏邑县、柘城县等县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同时,围绕新建污水处理厂,同步建设配套管网,污水管网与污水处理厂同步建设、同步建成、同步投运,尽量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

着力恢复河流生态功能。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的要求,系统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持续黄河生态引水,保证市区9条河流形成生态流量;统筹推进涉水重点攻坚,对全市205个加油罐、77家养殖企业实施限期治理,2018年10月底前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所有违法建设项目。

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培育绿色生发沃土,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严防新增土壤污染。严格控制在未污染土地建设可能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的项目,防止重金属污染物从已污染地区向未污染地区转移。

构建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今年年底前,结合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整合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污染源普查、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等土壤环境监测数据,配合完成省级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强化空间布局管控。根据土壤环境承载力和区域特点,合理确定区域功能定位、空间布局。

与此同时,按照“综合治理、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的要求,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着力整治农村面源污染。

多措并举,持续推动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今年7月份,商丘市国控省控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全部达标,达标率100%,环比提高12.5个百分点。

●让“商丘蓝”变“常态蓝”

让“商丘蓝”变“常态蓝”,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紧紧抓住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窗口期,确保到2018年年底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突破。这,是《商丘市2018年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专案》的目标,更是努力方向。

抓好治尘三个环节是重中之重。严格落实扬尘污染“一票停工制” “黑名单制度”,对达不到“六个百分之百”的各类工地,依法予以处罚并责令建设施工企业停工整治;坚决取缔“黑渣土车”营运,严格查处渣土车进出冲洗不净、不按规定路线行驶、不按规定时间运输、不湿法作业等行为;强化拆迁扬尘管控,对建筑物进行湿化处理。

标本兼治,需要下大力气,更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毅与决断。

——积极推动清洁能源替代工程,确保今年10月底前,市区铺设供热管网不少于4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不少于197万平方米,并完成省政府下达的3万户“电代煤、气代煤”“双替代”任务。

——着力优化城区产业结构。依法推动玻璃制造、建材、水泥等行业有序搬出城区。

——逐步改善交通运输结构。全面完成车用油品质量升级,加快老旧车淘汰。2018年完成19606辆老旧车淘汰任务。

——着力加快工业废气治理。9月底前,全面完成1家电解铝企业和1家钢铁企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改造。10月底前,鼓励1家炭素企业试点开展超低排放改造。

与此同时,持续深化“散乱污”企业整治、持续深化城市清洁行动,彻底解决“垃圾围城”问题,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以生态环境的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的高质量,近年来,商丘为此进行了不懈探索和艰苦卓绝的实践,可喜的是,商丘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投资30多亿元的睢阳区生态古城建设风生水起,示范区依托优美生态,正在打造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梁园区关停铝加工等高耗能产业,加快高新区建设,发展大健康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我市还打响五金领域以“机器换人”为引领的现代工业革命,并且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通过保税物流内陆港,打造集保税仓储、国际物流、跨境电子商务于一身的外向型经济城市。

今年一季度,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等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三位。生产总值完成503.81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选题策划 郭文剑 统筹 宋圣英 胡绪全】

责任编辑: Nick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新建机动车道 一周内...
施工留“尾巴” 居民...
安装红绿灯还要单独再申请
下水道往外冒污水  附近居民盼望早解决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白露为霜 农管正忙
第三届孝道文化节
收获金灿灿的玉米
卫生界慈善义工为社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