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403)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0-07-10 11:25

独往独来

“独往独来”这一成语有四种解释:一,指特立独行的人,摆脱万物的挂碍,自由往来于天地间。如:“至人居若死,动若械……独往独来,独出独入,孰能碍之。”(《列子·力命》) 二,指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自由,无所阻碍。如:“反对论者强调艺术思想的发展有其特殊规律,好像艺术思想的兴衰,当真是独往独来,是艺术家的头脑的独创。”(茅盾《夜读偶记》二)三,一人自去自来。如:“在太平洋舟中,青天碧海,独往独来之间,我常常忆起‘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两句。”(冰心《寄小读者》十六)”四,指文章能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如:“黄公负经世才,其文不立间架……破八家之藩篱,自成一种独往独来文字。”(清代平步青《霞外捃屑·论文上·顾黄公春秋论》)

“独往独来”的典故,出自战国时宋国人庄周的著作《庄子·在宥》:“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同于己而欲之,异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众为心也。夫以出乎众为心者,曷常(何尝)出乎众哉!因(随顺,顺乎)众以宁(安宁),所闻不如众技众矣。而欲为人之国者,此揽(把持,撮起)乎三王之利而不见其患者也。此以人之国侥幸也,几何侥幸而不丧人之国乎!其存人之国也,无万分之一;而丧人之国也,一不成而万有余丧矣。悲夫,有土者(拥有国土的人,指国君)之不知也。夫有土者,有大物(拥有万物)也。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而不物(用物而又不为外物所用),故能物物(物使天下之物;前一‘物’字用如动词)。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岂独治天下百姓而已哉!出入六合,游乎九州(可以理解为当时中原一带人们熟悉的地域),独往独来,是谓独有(指不为外物所拘滞)。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大人(至贵之人)之教,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响(回声)。有问而应之,尽其所怀,为天下配(匹对,这里指应答;问话者为主,应答者则为匹对)。处乎无响,行乎无方。挈汝适复之挠挠(纷纷),以游无端;出入无旁(依),与日无始;颂论(犹言容颜、谈吐)形躯,合乎大同,大同而无己。无己,恶乎得有有!睹有者,昔之君子;睹无者,天地之友。”

这段话的意思是: 世俗人都喜欢别人跟自己相同而讨厌别人跟自己不一样。希望别人跟自己相同,不希望别人跟自己不一样的人,总是把出人头地当作自己主要的内心追求。那些一心只想出人头地的人,何尝又能够真正超出众人呢!随顺众人之意当然能够得到安宁,可是个人的所闻总不如众人的技艺多才智高。希图治理邦国的人,必定是贪取夏、商、周三代帝王之利而又看不到这样做的后患的人。这样做是凭借统治国家的权力贪求个人的侥幸,而贪求个人的侥幸而不至于丧失国家统治权力的又有多少呢!他们中能够保存国家的,不到万分之一,而丧失国家的,自身一无所成而且还会留下许多祸患。可悲呀,拥有土地的统治者是何等的不聪明!拥有土地的国君,必然拥有众多的物品。拥有众多的物品却不可以受外物所役使,使用外物而不为外物所役使,所以能够主宰天下万物。明白了拥有外物又能主宰外物的人本身就不是物,岂只是治理天下百姓而已啊!这样的人已经能往来于天地四方,游乐于整个世界,独自无拘无束地去,又自由自在地来,这样的人就叫作拥有万物而又超脱于万物。拥有万物而又超脱于万物的人,这就称得上是至高无尚的贵人。至贵之人的教诲,就好像形躯对于身影,传声对于回响。有提问就有应答,竭尽自己所能,为天下人的提问作出应答。处心于没有声响的境界,活动在变化不定的地方,引领着人们往返于纷扰的世界,从而遨游在无始无终的浩渺之境,或出或进都无须依傍,像跟随太阳那样周而复始地没有尽头;容颜、谈吐和身形躯体均和众人一样,大家都是一样也就无所谓自身。无所谓自身,哪里用得着据有各种物象!看到了自身和各种物象的存在,这是过去的君子;看不到自身的各种物象的存在,这就跟永恒的天地结成了朋友。

由于《庄子》中的“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往独来”就成了成语。

例句:“尝习诵读之,但见其独往独来,吐弃一切,非卑论侪俗者之所能晓。”(清代戴名世 《〈金正希稿〉序》)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报纸栏目
【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403)
2020-07-10 11:25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独往独来

“独往独来”这一成语有四种解释:一,指特立独行的人,摆脱万物的挂碍,自由往来于天地间。如:“至人居若死,动若械……独往独来,独出独入,孰能碍之。”(《列子·力命》) 二,指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自由,无所阻碍。如:“反对论者强调艺术思想的发展有其特殊规律,好像艺术思想的兴衰,当真是独往独来,是艺术家的头脑的独创。”(茅盾《夜读偶记》二)三,一人自去自来。如:“在太平洋舟中,青天碧海,独往独来之间,我常常忆起‘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两句。”(冰心《寄小读者》十六)”四,指文章能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如:“黄公负经世才,其文不立间架……破八家之藩篱,自成一种独往独来文字。”(清代平步青《霞外捃屑·论文上·顾黄公春秋论》)

“独往独来”的典故,出自战国时宋国人庄周的著作《庄子·在宥》:“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同于己而欲之,异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众为心也。夫以出乎众为心者,曷常(何尝)出乎众哉!因(随顺,顺乎)众以宁(安宁),所闻不如众技众矣。而欲为人之国者,此揽(把持,撮起)乎三王之利而不见其患者也。此以人之国侥幸也,几何侥幸而不丧人之国乎!其存人之国也,无万分之一;而丧人之国也,一不成而万有余丧矣。悲夫,有土者(拥有国土的人,指国君)之不知也。夫有土者,有大物(拥有万物)也。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而不物(用物而又不为外物所用),故能物物(物使天下之物;前一‘物’字用如动词)。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岂独治天下百姓而已哉!出入六合,游乎九州(可以理解为当时中原一带人们熟悉的地域),独往独来,是谓独有(指不为外物所拘滞)。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大人(至贵之人)之教,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响(回声)。有问而应之,尽其所怀,为天下配(匹对,这里指应答;问话者为主,应答者则为匹对)。处乎无响,行乎无方。挈汝适复之挠挠(纷纷),以游无端;出入无旁(依),与日无始;颂论(犹言容颜、谈吐)形躯,合乎大同,大同而无己。无己,恶乎得有有!睹有者,昔之君子;睹无者,天地之友。”

这段话的意思是: 世俗人都喜欢别人跟自己相同而讨厌别人跟自己不一样。希望别人跟自己相同,不希望别人跟自己不一样的人,总是把出人头地当作自己主要的内心追求。那些一心只想出人头地的人,何尝又能够真正超出众人呢!随顺众人之意当然能够得到安宁,可是个人的所闻总不如众人的技艺多才智高。希图治理邦国的人,必定是贪取夏、商、周三代帝王之利而又看不到这样做的后患的人。这样做是凭借统治国家的权力贪求个人的侥幸,而贪求个人的侥幸而不至于丧失国家统治权力的又有多少呢!他们中能够保存国家的,不到万分之一,而丧失国家的,自身一无所成而且还会留下许多祸患。可悲呀,拥有土地的统治者是何等的不聪明!拥有土地的国君,必然拥有众多的物品。拥有众多的物品却不可以受外物所役使,使用外物而不为外物所役使,所以能够主宰天下万物。明白了拥有外物又能主宰外物的人本身就不是物,岂只是治理天下百姓而已啊!这样的人已经能往来于天地四方,游乐于整个世界,独自无拘无束地去,又自由自在地来,这样的人就叫作拥有万物而又超脱于万物。拥有万物而又超脱于万物的人,这就称得上是至高无尚的贵人。至贵之人的教诲,就好像形躯对于身影,传声对于回响。有提问就有应答,竭尽自己所能,为天下人的提问作出应答。处心于没有声响的境界,活动在变化不定的地方,引领着人们往返于纷扰的世界,从而遨游在无始无终的浩渺之境,或出或进都无须依傍,像跟随太阳那样周而复始地没有尽头;容颜、谈吐和身形躯体均和众人一样,大家都是一样也就无所谓自身。无所谓自身,哪里用得着据有各种物象!看到了自身和各种物象的存在,这是过去的君子;看不到自身的各种物象的存在,这就跟永恒的天地结成了朋友。

由于《庄子》中的“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往独来”就成了成语。

例句:“尝习诵读之,但见其独往独来,吐弃一切,非卑论侪俗者之所能晓。”(清代戴名世 《〈金正希稿〉序》)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房子没住上 生了一肚...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12345”连下8个工单 损坏一个多月的红绿灯终于复明
紫荆路与雪苑路交叉口道路升级改造后 居民盼装红绿灯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我市见义勇为协会成 ...
木兰故里展新姿
军地联手送喜报 功臣...
““殷商之源”与“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