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 >> 商丘要闻

宋城:圣人之都 运河名城

2024-03-27 04:42:38 来源:商丘日报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杜甫《遣怀》中描述的正是“宋城”。

  商丘在隋、唐、五代、北宋时期的县级名称都叫宋城,是隋代大运河通济渠畔的繁华梁郡,也是“大唐十望州”之一的宋州和张巡“守一城,捍天下”的睢阳郡,又是范仲淹文中“聚学为海,则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淬词为锋,则浮云我决,良玉我切”的求学、执教之地。

  商丘,自古便是“通达”之地。隋唐大运河开挖于公元605年,全长2700公里,在商丘境内长约200公里。隋唐大运河商丘段呈西北东南流向,沿途经过睢县、宁陵县、梁园区、睢阳区、虞城县、夏邑县、永城市7个县(市、区)。大运河通济渠段是商丘城市的生命之河。

  始建于隋,贯穿隋、唐、五代、宋时期的大运河,沟通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通济渠开凿于隋代废于北宋末,在清代早期大部分淤埋于地下。本世纪初开始,商丘市文物部门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对大运河商丘南关段和夏邑县济阳镇段开展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发掘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发现了隋唐时期的运河河堤、河道、建筑基址、道路等遗迹遗物,真实反映了当时大运河的规模尺度、建筑工艺。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通济渠商丘南关段和通济渠夏邑济阳镇段两处遗产点名列其中,填补了我市没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

  大运河商丘段,要真正成为商丘历史上繁华、辉煌的一段重要见证。要保护和传承运河文化,完整地展示和打造一条贯穿商丘大运河文化带,真正让世人领略大运河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

  但要说起宋城,还要从3000多年前的周代宋国说起。

  商,是契所居之商,后为宋国国都——宋城。宋、商、睢阳为一地,均位于今商丘古城附近。

  宋国(公元前1040年-公元前286年),是周代“诸夏”之一,是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民族形成期在中原分封的一个重要诸侯国。西周初年,宋国国君被封为公爵,是公侯伯子男封建五等爵的第一等爵位。宋国从第一位国君微子启至最后一位国君康王偃,历经35君,长达754年。宋国都城与国同名为宋,亦称宋城,就是后来考古发现的睢阳区西南宋国故城。

  “微子封宋,以奉殷祀。”宋国延续了殷商文化。商丘是“中华圣人文化”的源头,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道家、墨家、名家四大学派皆出自宋国。宋国时期的商丘是文化中心,也是圣人之都,产生了“中华圣人文化圈”,也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商丘地域文化——商宋文化。商丘的商宋文化,源于殷商文化。由于宋国故城的考古发现,商丘深厚的商宋文化遗存和作为“殷商之源”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逐渐为世人所知。

  宋国故城是20世纪末期被考古发掘确定的西周和东周时期的大诸侯国都城。这座先秦名城的发现者是张光直先生及中美联合考古队。中美联合考古队通过对宋国故城的钻探和发掘,确定了城墙的方位、大小和基本结构,揭示了周代宋国故城、秦汉睢阳城、明弘治十五年前归德府旧城和现归德府城的地层关系,证明在现存的归德府城附近,上下叠压着数座城。

  数座城叠压,基址2000多年不移,验证了张光直先生的观点:“不同于西方突变、断裂的文明发展模式,中国文明呈现连续性模式。既然睢阳城址数千年不移,我们有理由相信,西周初年,周王朝之所以将微子启分封于商丘,是在承续先商的根基。”

  因循数千年商宋文化和近八百年历史的古宋国丰厚底蕴,商丘历史上曾用地名为“宋州”和“宋城县”,商丘现在还有众多以“宋”为名的有趣地名现象:睢阳区有古宋、宋城两个街道办事处,梁园区中心广场有宋园,古城南有古宋河,古城东有宋城公园和宋城路,城郊有宋集镇、宋菜园、宋大庄等众多的乡村冠名以“宋”。这都体现着商宋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烙印。


本报融媒体记者 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