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年味叫“蒸花馍”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新年将至,年味越来越浓,蒸花馍是一直延续至今的年俗。
2月7日18时,2024商丘火神台非遗文化周开幕。为了在这里给广大市民和游客展示非遗花馍,昕隆美食的负责人王靖已经忙活了好几个夜晚。
“这段时间,店里的客人特别多,每天晚上都加班,除了制作团圆花馍、寿桃花馍,今年我还创意制作了龙形花馍、‘商’字花馍。”王靖说。当晚,来华商文化广场参观的游客被这琳琅满目、各具特色的花馍吸引,看了又看、拍了又拍,感受非遗花馍带来的浓浓的年味和回忆。
花馍又称为“面花”,不仅可食,而且是一种享誉中外的民间艺术品,由多种形状、各种色彩的面塑组成,有枣花馍、寿桃馍、鱼鳞馍、元宝馍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可以说每一个都是艺术作品,都能令人驻足欣赏。传统的花馍讲究很多,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祭奠祖先、老人过寿、小孩满月等,都有各类造型和不同用途,是我国民间艺术的奇葩,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一代代的传承中,花馍不仅被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形成了独特的制作技艺。王靖说:“我也是跟着外婆学会的做馒头、做花馍。想要把面粉变成活灵活现的‘动物’,需要经过团、捻、擀、剪、切、扎、按、捏、卷等十多道工艺,不仅需要一双巧手,还要有创意。”
展台上龙形花馍、“商”字花馍以及带着花果、鱼鸟以及红色“福”“寿”字的花馍吸引了游客的视线,他们好奇地询问王靖这样的花馍是怎么做成的。“面片被仔细擀开后,用细齿的梳子在上面压上各种纹路,就变成了动物的翅膀、花朵的花瓣、龙的鳞片。捏就的花果、鱼鸟和‘福’‘寿’字,要先上锅蒸了定型,等晾干后再上色。”王靖知无不言,耐心向游客介绍着。她说:“看到大家喜欢花馍,我真的非常高兴,豫东花馍是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并加以保护的传统文化。”
小麦蒸就的花馍,脱胎于粮食,被染上了绚丽的色彩,似乎自然地将温饱与希望融于一身。可以说,花馍也是豫东地区的文化符号,是一种习俗、一种信仰、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花馍是年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无论习俗和传统怎样变迁,过年的记忆依然是让人最眷念最温暖的画面。”王靖深情地说。
图:王靖精心制作的花馍在火神台非遗文化周上进行展示。
文/图 本报融媒体记者 李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