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商丘> 正文

翰墨出彩绘人生

——写在《刘砀岩书画作品集》付梓之际

2023-11-24 02:51:15 商丘日报

  一天,刘砀岩将他的书画作品集打印稿送来邀我写序。刘砀岩是我的老朋友了,他的家世,他的人品,他的经历,我熟稔于心。这本散发着墨香的彩色清样,装帧大气,内容充实,一幅幅书画作品精彩纷呈,有的书画作品还屡屡展出,拿到国家大奖。如今他已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成为双栖艺术家,我心里顿生几分惊喜和敬意。刘砀岩已非彼时的刘砀岩!

  刘砀岩出生在夏邑县一个农民家庭,没有读过艺术院校,也没有师从过名人大家,他的绘画完全是自学。上学后,他喜爱语文,尤其喜爱语文课本上面的插图。出于爱好,他用铅笔或蜡笔依葫芦画瓢,将课本涂抹得不成样子。他热爱大自然,喜欢到野外玩耍和观赏,看到一片绿叶、一朵鲜花,凝神忘情,看了又看,心里充满一种说不出的舒服与熨帖。后来,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有生命的、无生命的,都在他观赏的范围。看得多了就产生想画的冲动,于是他就用铅笔头在烟盒纸上一边观看一边画。在田间劳动休息时,他经常就地取材,随便捡根小棍在地上画起来。后来,他在书本里懂得这就叫“美术”。

  随着学业的深入,他渐渐知道学美术就要练习素描,打好基础。这时他四处搜集烟盒和废旧包装纸,订成厚厚的练习册随身携带,用铅笔坚持练习。

  20世纪50年代末,刘砀岩已打下素描的基础。这时,地区和县里举办的各种展览不断抽他去帮忙。刘砀岩感到自己所学的本事有了用处,心里非常高兴。他在展览馆里各种版面上连画带写,非常认真,书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这期间,他还有幸两次参加了地区、县举办的美术培训班,更是学得积极、画得认真。

  刘砀岩的绘画很全面,国画、水粉、油画等均有涉猎。人物山水、花鸟虫鱼,都在他绘画的取材内,尤以人物和山水见长。说起来画人物,他还得益于一段给人画像的经历。那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在家务农的刘砀岩为生活所迫,带上画夹和纸笔,奔走西安、延安等地专为人们画像。他画像不用临摹照片,而是看着人用铅笔、碳素笔照实写生,画得不仅相似而且神似。这一段画像的艰苦生活,为他今后画人物打下了坚实基础。

  1978年,刘砀岩被夏邑县豫剧团要去担任舞台美术设计师,专画布景。这对于刘砀岩来说,确实是一件幸事。在家奋斗了十多年的他,终于跳出了农门,由农民变成了职工,领上了工资,吃上了“皇粮”。刘砀岩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对此,他更是珍惜和看重,工作起来非常卖力,先后为《楚宫恨》《狸猫换太子》《朝阳沟》等十数部大型豫剧绘制了全景布景,这也为他日后创作水墨画夯实了基础。

  刘砀岩的水墨画不仅写真,画得惟妙惟肖,还写神,透出一股空灵与神韵。他画的山水,有的气势磅礴,有的雄浑苍茫,有的烟雨朦胧……远山近水,美轮美奂,好像一首首动人的诗篇。这除了源于他曾经在剧团画布景,有了多年的练笔与实践外,还与他长期观察、工于素描的厚实基础分不开。更重要的还在于他有体察万物、感悟自然的天赋和灵性,每幅山水画中都蕴含着他自己的感受与体悟,表现出他的审美心态,做到神韵、气韵、风韵有机结合,含蓄而雅致。他的人物画更是形神兼备,恢弘大气,功力不凡。特别他的画法,既遵循传统,又不断创新,用笔有时泼墨挥洒,有时惜墨如金,笔法娴熟,技法出新。

  20世纪90年代,刘砀岩被调进夏邑县文化馆,一方面搞专业美术创作,另一方面兼任美术辅导专干。这一时期,他不但为培养本县业余美术作者付出了心血,卓有成效,还创作了《周总理在长征路上》《羊倌刘好贤》《黄河赞歌》《黄岳奇观》等数十幅作品,有的作品在全国多次参展,有的还被各级博物馆收藏。

  刘砀岩的字以魏碑见长,兼写隶体和草书。他的字和他的画一样,没有师从过名人大家,是他看着古今书坛各派大师的碑帖自学而成。

  人生如同一张白纸,可以书写壮丽的诗篇,也可以画出七彩画卷。关键在于你是否去作为,刘砀岩为我们做出了示范。尽管他早年命运多舛,生活艰辛,但他没有放弃自己钟爱的书画艺术,不畏艰辛和坎坷,挥毫泼墨,持之以恒,用七彩画笔绘就今天的辉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