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商丘> 正文

睢州厉坛

2023-03-10 03:07:29 商丘日报

  雨水节气刚过,冰封已解,岸柳初吐鹅黄,古老的睢县出现了早春生机。修建中的睢县苏子湖东南侧依然是萧杀景象,两米深的芦茅交错,沟壑不平,在茅丛之中露出一块黑色的石碑,正面镌刻着六个白色大字——睢州厉坛遗址,小字标注着“2018年2月20日 睢县人民政府立”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样。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故城西北的两个土堆,当地村民称为“凤凰蛋”,《睢州志》记载为“厉坛”。若不是掩映在乱茅之中的石碑标志,很难想象这里是古代睢州留下的又一处遗迹。

  古代的厉坛,不但用于祭祀,也是州城的重要标志,就像现代城市显要位置的建筑,电视塔或者四面钟。在古代,府、州、郡以上大都市多有厉坛,成为当时的标志性文化建筑,在传统文化中凸显它的地位。厉坛的遗存,有它的社会功用决定着,随着社会嬗变和盛衰,厉坛祭祀也有强有弱。在明、清两代的《睢州志》中有着简单文字记载,如清光绪十八年的《睢州志》的记述为“厉坛,在北门外一里,以清明、七月望、十月朔祭。奉城隍神南面,设无祀鬼位于左右,此外,各里有里社,祀五土五谷之神,乡厉祀里中无祀鬼,耆老主之,俱遵《会典》”。虽然寥寥数语,把厉坛祭祀的地点、时间、祭品、过程和主事之人阐述得非常明了,也就是在每年的清明节和农历七月十五、十月初一(所谓的“鬼节”),人们集中在厉坛举行祭祀活动。

  睢州处于中原腹心,历史悠久,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按照逻辑,人死之后,有大德者封神,普通者则为鬼。神有职位之分,鬼亦有种类之别。有地安葬者、可享祭祀的“鬼”为一类;无处安身、无人祭祀的“鬼”则为另一类,被称作“孤魂野鬼”。《明史·礼志》载:“泰厉坛祭无祀鬼神”。《春秋传》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古人迷信,认为孤魂野鬼常怀怨气,如不加以安抚,容易化为厉鬼,时常作祟,干扰地方,因此,有必要设立祭台,按期祭祀。清·黄遵宪《都督佥事瑞岩万公墓表》:“新败之后,走死者载道。公即敛骨埋之,设厉坛以祀。”所谓厉坛,就是建造的一座坟墓,墓穴里并没有亡故者的骸骨或骨灰,而是埋一写有字的银牌,造墓方所指的所有孤魂野鬼,墓碑的正中镂空雕上“厉坛”两个大字,左上方一行小字是建造年月,右下角是建造方所属县名或地域名。可以想象,当年祭祀的隆重场面,每逢“鬼节”,由政府组织,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北门出发,官员在前,人们抬着供品,鸣锣开道,绵延数里,参与者众,其场面轰烈可想而知。

  由此可见,厉坛的功能定位就是让那些得不到专门祭祀的鬼有安身之处,这一制度的推行,在古代是全国自上而下,每一级都建有相应的厉坛。明制,自京师至乡里皆设。洪武三年(1370)定制,于京师(南京)玄武湖设坛,祭泰厉。“诸王封国祭国厉,府州祭郡厉,县祭邑厉,皆设坛城北”。由此可见,对不同等级的城市有不同的要求,规模大小也是不同的。厉坛设于城北也是明制所定的,就像监狱设在城南一样,被称为“南监”。在国家动乱时期,战争频仍,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路有饿死骨”的情景随处可见。政治昏庸,经济萧条,生灵涂炭,统治者无回天之力,对生者难以保护,对无辜死者的祭奠,也是对生者的安抚和慰藉。

  厉坛行祭有固定的日期,与民间祭祖的时间大体相同。根据《明史》记载,明代后期定制,厉坛一年三祭,如前所述,依次为清明日、农历七月十五日和农历十月初一。也就是说,在古代的这些日期,各州县就要准备好祭品,到各自的厉坛去祭祀鬼神。由当地官方举行祭祀仪式,请城隍之神居中为主,而坛中诸鬼分居两侧,具体布置和祭品有:正坛神幕一座,羊一,豕一,米饭三器,果五器,蔬五器,羹汤五器,爵三。左右坛鬼舍二所,羊各一,豕各一,果各一盘,馒各一笼,米饭各一石,羹汤各一桶,冥衣数百具。厉坛的祭品须有资金支持,有人专门筹集。厉坛的选址要看地形,请风水先生用罗盘来校对,符合风水宝地才能够使用,以寄望于后人得到佑护和有所作为。

  睢州之为州始于北宋,北宋末年,面对金军的强大压力,设置四辅郡,以拱卫开封,东辅为拱州(今睢县),西辅为郑州(今郑州),北辅为澶州(今濮阳),南辅为颍昌府(今许昌),为军事重镇。拱州设置有保庆军节度使,地位在四辅之中,极为重要。金天德三年(1151年),改拱州置睢州。民国时期(1913年),改睢州为睢县。也就是说,从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到民国二年(1913年),睢州为州长达八百余年。睢州厉坛的名称与当时年代相一致,它的存在也有数百年的历史。至于这个地方,也是战国汉墓群遗址,北宋以前,襄邑城池在这一带,厉坛是否存在,没有明确的资料佐证。如果“襄邑厉坛”的名称成立的话,说明厉坛设置年代更久了。

  《睢州志》另载,“厉坛,旧在北门外,因水移东关,后毁于兵,地又被寨占,随假傅姓地以祭。光绪丁亥始以旧坛地与傅姓易之,并捐资购地,广其址,兴修殿宇”。这段文字,对睢州厉坛的变迁有了交代。傅姓,古代沿用之姓,因字体简化,后来改为付姓,当年的东关,即是现在的老东关,在凤凰湖附近。这说明厉坛祭祀在当时能够隆重举行,与付姓重视并投资有关。

  清朝灭亡以后,国家实行共和,这种迷信活动受到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家提倡科学祭祀,作为封建迷信的厉坛祭祀活动予以取缔。厉坛的作用只能作为标志存在着。睢州厉坛,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有凤凰的传说才有凤城的称谓。废用的厉坛被人们称为“凤凰蛋”,从而演绎着许多有关凤城的神秘故事。睢州厉坛,随着年代久远而被人们淡忘。但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有遗存,实为不易,当地烧窑取土,把“凤凰蛋”给予破坏,说明当时对文物保护的意识比较淡化。重新设立刻有“睢州厉坛”的石碑,虽然孤立存在于荒野乱茅之中,不被人们注意,但随着苏子湖修建逐渐完成,蕴含睢县历史文化的“睢州厉坛”和附近的“隋唐古运河遗址”一样,呈现在世人面前,彰显着古老睢州的历史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