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商丘> 正文

高级词

2022-12-28 01:00:55 京九晚报

  “澴瀯”是什么意思?看见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都会一愣。别说意思,大家可能连它的发音都把握不准。高中时,我把它用在了自己的作文里。

  写下这两个字时,我可谓春风得意——这么生僻、高级的词语用出来,不得狠狠惊艳老师一把,作文直接上升一个档次?说不定我还会被大肆表扬一通。

  但是拿到试卷后一看,这个词被阅卷老师圈了起来,旁边打了问号,成绩上还特地减了两分。我气鼓鼓地冲到办公室。刚进门,老师就朝我招招手:“我们正在说你呢。你作文里用的那是个什么词啊?我们翻了字典都没看到,只找到‘澴’是水名,指代澴河,‘瀯’是水流的声音。‘澴瀯’是什么意思?你写错了还是在哪里看到的?”

  我略带委屈地说道:“这是我日常积累下的高级词!是我做课外文言文训练的时候摘抄下来的,表示水流回旋的样子。”老师愣了愣,发出一声跌宕起伏的“哦——”,夸张地伸长了手,给我鼓了鼓掌,“这是文言文里的词语啊!”其余老师纷纷笑了起来。我挠了挠头,继续说道:“这肯定比‘潆洄’显得有格调啊。”

  老师白了我一眼。“你是不是觉得阅卷老师看到后,肯定会惊叹你的知识储备,认为你的文学底蕴非常深厚,然后给你一个高分?”我害羞地点了点头。“正相反!”老师声音突然大了起来,“要是我来改卷子,肯定不是扣两分,太轻了,直接下降一个档次。”“为什么呀?老师你平时不是提倡我们积累好词好句,然后灵活运用吗?”

  “这没错,但有一个前提,必须是现代汉语!”老师解释道:“一方面,你写的文章不是给古人看的,是给现代人看的,必须符合当下的阅读习惯。你可以引用一些古诗词,哪怕生僻一点都没关系,但是绝不能直接用冷门的古汉语替换现代汉语去写文章。别以为阅卷老师就无所不知,一些生僻的甚至已经被淘汰掉的文言词汇,老师也不知道。那他大概率会当你是写了错别字,作扣分处理。”说着,老师看向我,挑了挑眼睛。“另一方面,一个人跟你说话的时候,半文半白,刻意塞几个谁都没听说过的词语,你是什么感觉?觉得他装腔作势,装大尾巴狼,让你不舒服。一个词,显摆不了你的功底,只能显得你满壶不响,半壶叮当。”

  她从桌底下随手抽出几本书,“你看这些作家写的书,迟子建、毕淑敏、刘亮程,里面有这种生僻的文言词吗?绝对没有。他们的文化底蕴比你浅薄吗?绝对不会。他们写文章,是为了表情达意,遣词造句都是为了让读者更容易地理解他们的思想,感受到他们传达的情感,而不是为了炫耀。你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忘了写作最根本的目的啊!”

  老师不知道的是,我已经偷偷积累下了半个小本子的文言词语。拿着试卷回到座位上,看着那一个个当时如获至宝、迫不及待抄写下,每次早晚读的时候都拿出来温习的词语,不禁有些欲哭无泪。心怀侥幸的我,为了防止这是老师的一家之言,还给学校订的报纸投了一篇作文。其中要用到一个词,形容草木很茂盛。我最初用了“葳蕤”,然后改成了“蓊薆”。最后刊发出来的时候,编辑改回了“茂盛”。兜兜转转回到起点,看来起点并不意味着原始、浅陋。

  前些天,审核校园内刊时,看到一篇稿子,里面有一句话:“欲开口处,始觉梦断,索莫、阑珊。”先不说“阑珊”的用法有问题,这个“索莫”是什么?输入法都打不出来。搜索网络后才知道,它表示寂寥无赖,如冯延巳的《鹊踏枝》词:“休向尊前情索莫,手举金罍,凭仗深深酌。”这时,我体会到了当初老师阅卷的感觉,分外扎眼,一时无言。

  写作,在该用力的地方用力,在该平实的地方平实,才能让文章流畅自然。不合理的润饰会事倍功半,恰当与合适才是表达最好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