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五年攻坚多壮志 如今小康展笑颜

本报记者 袁国豪 通讯员 王 娜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0-10-26 03:18

黄口镇“1333”产业扶贫大棚让贫困户致富增收。

脱贫户张秀丽在家门口的药材加工厂里上班。本报记者 袁国豪摄

自2015年年底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永城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商丘市委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部署与指示精神,紧扣脱贫标准,坚持精准方略,狠下“绣花功夫”,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坚决防止因“疫”返贫致贫,取得了脱贫攻坚工作决定性成效。

五年来,永城战绩斐然:2016年年底,全市7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2019年年底,永城享受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4201户10165人,全部脱贫,提前一年完成了脱贫任务。2016年至2019年,永城在省级脱贫攻坚考核中连续四年获得“好”等次;2020年在商丘市第一、第二季度产业扶贫评比中,永城均位列非贫困县第一位。一个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一个个扶贫项目喜结硕果,一个个真心笑容在脱贫户脸上绽放……一幅美丽的脱贫攻坚画卷在永城大地上徐徐展开。

重燃生活希望

从贫困落后到“两不愁三保障”

“袁爸,我们来看您了。”“袁爸,您看我军训后晒黑了吗?”……国庆节期间,永城市场监管局驻李寨镇苏楼村第一书记袁山水迎来了在外地上大学的“孩子们”——苏楼村贫困学子。驻村以来,袁山水积极为贫困学子们申请教育扶贫资金,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中断学业。如今,苏楼村已有7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没有一人因贫辍学。这些孩子都亲切地称袁山水为“袁爸”。

同样欢度“双节”的还有十八里镇陈楼村的郝大印。因病致贫的郝大印,通过健康扶贫政策,解决了看病吃药的巨额花费,病情逐渐得到控制。“现在我不需要吃药了,虽然不能干重活,但是能在村里的公益性岗位上工作,生活有了希望。”郝大印高兴地说,“女儿也顺利考上了重点高中,我们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苏楼村贫困户郝大印的生活变化,是永城为贫困群众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一个缩影。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5年至2020年,永城市对符合社会兜底保障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了低保,目前享受低保的贫困户为8977人,特困供养救助472人次,社会化发放兜底救助金1792万元。为符合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免费办理残疾证3328人,残疾人两项补贴共救助31284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87.704万元,为479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发放轮椅等辅助器具,完成384户重度残疾人无障碍改造。贫困户住院报销 54598人次,贫困户医疗保险参保率100%,为符合条件的办理慢性病卡15934人次。教育扶贫累计投入820.2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6626人。全面实现危房改造清零,累计为13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解决农村贫困户自来水入户安装4315户,实现了安全饮水全覆盖。

梦想照进现实

从解决温饱到“造血”脱贫

酂阳镇翟楼村71岁的翟登棵就是“造血”脱贫的受益者之一。曾经一贫如洗的翟登棵,在4年多时间里,从3只“扶贫羊”起家,到现在已陆续出栏200多只羊,并且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养殖种类,养殖了肉牛、梅花鹿,现存栏30只羊、6头牛、30头梅花鹿。“现在养羊一年能赚20万元。”把养殖当作事业的翟登棵做梦也没想到,古稀之年还能脱贫致富,“党和政府帮了咱,咱就得下劲干,干出点儿名堂来。”

“不要再给我们捐款了,我们这是个无底洞。”侯岭乡孙庄村年仅33岁的陈鹏,7年前查出患有遗传性尿毒症。2015年年底,永城市政协扶贫工作队入驻孙庄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陈鹏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大病救助等一系列扶贫政策相继落实,他们还多次组织社会各界为陈鹏一家捐款。但从2016年年底,陈鹏便拒绝接受捐款。“针对陈鹏一家的帮扶,必须转变思路。”考虑到陈鹏有在服装加工厂工作的经历,驻村工作队便鼓励他创业经营服装加工厂,并为他争取了5万元建厂资金以及5台专业设备。如今服装加工厂有固定工人20余名,年利润在40万元左右。产业扶贫让陈鹏不仅有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底气和信心,还带动了周边群众一起增收。

除此之外,十八里镇华辰服装厂扶贫基地、黄口镇“1333”产业扶贫基地、城厢乡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基地……一个个产业扶贫基地,成了贫困户增收致富的大舞台。

2015年至2020年,永城市始终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努力使贫困群众高质量稳定脱贫。对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2640名贫困劳动力全部转移安排就业,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3352个,实现人均年收益3600元以上。同时,通过到户增收项目,贫困户户均年增收400元以上;通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贫困户户均年增收800元左右;投资1818.88万元建成28个村级光伏电站,发电量累计达450万千瓦时,发电效益达170万元,带动343户贫困户受益。

激活内生动力

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自幼丧母、青年丧父、壮年婚姻失败,十八里镇成楼村村民成玉雷独自拉扯两个孩子,由于孩子需要照顾,他不能出去工作,仅靠两三亩地,日子过得紧紧巴巴。那时的成玉雷,一蹶不振,对生活失望透顶,还染上了酗酒的毛病。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在党的扶贫好政策和帮扶责任人的耐心开导下,成玉雷逐渐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现在成玉雷被聘为村里的保洁员,农闲时打零工干一些杂活,还义务承担起村里的秸秆禁烧等工作,成为村里的热心人。干劲和热情有了,想法和点子自然也就多了。懂农机维修的成玉雷打算开个修理店,多挣点钱,让孩子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双桥镇碱荒村的沈留增身有残疾,但他不满足于靠低保和扶贫物资过日子。在驻村第一书记毛柄森的帮助下,沈留增系统学习电商培训课程,并顺利通过了面试,成为久和电子商务的正式员工。“身残志坚的沈留增不等不靠,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脱贫路上过上了好日子,完成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这种精神难能可贵。”毛柄森说。如今的沈留增正尝试用抖音推广家乡的农产品,靠学到的技术增收致富。

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从“他扶”到“自立”,只有树立起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观念,才能斩断穷根,永城市引导更多贫困群众积极自发地为脱贫致富奔小康行动起来。2015年至2020年,永城市开辟“智志双扶”路径,激发贫困群众“原动力”。持续推进道德文化建设,开展教育培训90多场次,组织开展“身边好人”、“好媳妇”、“道德模范”和新时代好少年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凝聚了贫困家庭的“精气神”。同时,严格落实扶贫扶志奖励激励机制,开展两次“三星级脱贫光荣户”评选活动,奖励脱贫光荣户4985户次、资金1176.54万元;发放孝善基金390多万元。

推进乡村振兴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

曾经,十八里镇陈楼村是出了名的脏乱差村,不敢想象脱贫是“猴年马月”的事儿。如今,走进陈楼村,只见白墙黛瓦、水清树绿、道路通达,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喜悦,充盈着美好的希望。

一排排崭新的房屋、一条条平坦的道路、一座座整洁的校园,以及设施齐全的医院、功能完善的党群服务中心、管理规范的农贸市场……行走在永城的各个乡村,处处都能看到欣欣向荣的发展图景。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使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提升的最佳手段。2015年至2020年,永城坚持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开展了厕所、保洁、道路、乡风“四大革命”,实施了“党晖温暖·乡村振兴”十大工程,着力提高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乡村宜居环境,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全域推进厕所革命,完成了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24.23万户,实现了能改则改、应改尽改的目标,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全省农村改厕工作现场观摩会在永城召开。全面推进保洁革命,建成并投入运营了日处理1200吨垃圾的协鑫垃圾发电厂和日处理900吨秸秆的长青生物质发电厂,建成了覆盖全市各乡镇的29个垃圾中转站,落实了“村扫、乡收、市运”三级保洁机制。强力推进道路革命,投入17亿元,实施了“庄庄通”“户户通”工程,2019年新修道路3000多公里,打通了群众致富的小康路。统筹推进乡风革命,开展了“零彩礼”和各类评先表彰活动,淳朴了民风、涵养了乡风,涌现了救人英雄张志贤烈士等一大批模范人物。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永城将以更加艰苦奋斗的志气、务实笃行的精神、忘我牺牲的担当,乘势而上,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贡献永城力量。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永城:五年攻坚多壮志 如今小康展笑颜
2020-10-26 03:18   本报记者 袁国豪 通讯员 王 娜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黄口镇“1333”产业扶贫大棚让贫困户致富增收。

脱贫户张秀丽在家门口的药材加工厂里上班。本报记者 袁国豪摄

自2015年年底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永城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商丘市委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部署与指示精神,紧扣脱贫标准,坚持精准方略,狠下“绣花功夫”,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坚决防止因“疫”返贫致贫,取得了脱贫攻坚工作决定性成效。

五年来,永城战绩斐然:2016年年底,全市7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2019年年底,永城享受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4201户10165人,全部脱贫,提前一年完成了脱贫任务。2016年至2019年,永城在省级脱贫攻坚考核中连续四年获得“好”等次;2020年在商丘市第一、第二季度产业扶贫评比中,永城均位列非贫困县第一位。一个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一个个扶贫项目喜结硕果,一个个真心笑容在脱贫户脸上绽放……一幅美丽的脱贫攻坚画卷在永城大地上徐徐展开。

重燃生活希望

从贫困落后到“两不愁三保障”

“袁爸,我们来看您了。”“袁爸,您看我军训后晒黑了吗?”……国庆节期间,永城市场监管局驻李寨镇苏楼村第一书记袁山水迎来了在外地上大学的“孩子们”——苏楼村贫困学子。驻村以来,袁山水积极为贫困学子们申请教育扶贫资金,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中断学业。如今,苏楼村已有7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没有一人因贫辍学。这些孩子都亲切地称袁山水为“袁爸”。

同样欢度“双节”的还有十八里镇陈楼村的郝大印。因病致贫的郝大印,通过健康扶贫政策,解决了看病吃药的巨额花费,病情逐渐得到控制。“现在我不需要吃药了,虽然不能干重活,但是能在村里的公益性岗位上工作,生活有了希望。”郝大印高兴地说,“女儿也顺利考上了重点高中,我们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苏楼村贫困户郝大印的生活变化,是永城为贫困群众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一个缩影。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5年至2020年,永城市对符合社会兜底保障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了低保,目前享受低保的贫困户为8977人,特困供养救助472人次,社会化发放兜底救助金1792万元。为符合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免费办理残疾证3328人,残疾人两项补贴共救助31284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87.704万元,为479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发放轮椅等辅助器具,完成384户重度残疾人无障碍改造。贫困户住院报销 54598人次,贫困户医疗保险参保率100%,为符合条件的办理慢性病卡15934人次。教育扶贫累计投入820.2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6626人。全面实现危房改造清零,累计为13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解决农村贫困户自来水入户安装4315户,实现了安全饮水全覆盖。

梦想照进现实

从解决温饱到“造血”脱贫

酂阳镇翟楼村71岁的翟登棵就是“造血”脱贫的受益者之一。曾经一贫如洗的翟登棵,在4年多时间里,从3只“扶贫羊”起家,到现在已陆续出栏200多只羊,并且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养殖种类,养殖了肉牛、梅花鹿,现存栏30只羊、6头牛、30头梅花鹿。“现在养羊一年能赚20万元。”把养殖当作事业的翟登棵做梦也没想到,古稀之年还能脱贫致富,“党和政府帮了咱,咱就得下劲干,干出点儿名堂来。”

“不要再给我们捐款了,我们这是个无底洞。”侯岭乡孙庄村年仅33岁的陈鹏,7年前查出患有遗传性尿毒症。2015年年底,永城市政协扶贫工作队入驻孙庄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陈鹏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大病救助等一系列扶贫政策相继落实,他们还多次组织社会各界为陈鹏一家捐款。但从2016年年底,陈鹏便拒绝接受捐款。“针对陈鹏一家的帮扶,必须转变思路。”考虑到陈鹏有在服装加工厂工作的经历,驻村工作队便鼓励他创业经营服装加工厂,并为他争取了5万元建厂资金以及5台专业设备。如今服装加工厂有固定工人20余名,年利润在40万元左右。产业扶贫让陈鹏不仅有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底气和信心,还带动了周边群众一起增收。

除此之外,十八里镇华辰服装厂扶贫基地、黄口镇“1333”产业扶贫基地、城厢乡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基地……一个个产业扶贫基地,成了贫困户增收致富的大舞台。

2015年至2020年,永城市始终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努力使贫困群众高质量稳定脱贫。对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2640名贫困劳动力全部转移安排就业,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3352个,实现人均年收益3600元以上。同时,通过到户增收项目,贫困户户均年增收400元以上;通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贫困户户均年增收800元左右;投资1818.88万元建成28个村级光伏电站,发电量累计达450万千瓦时,发电效益达170万元,带动343户贫困户受益。

激活内生动力

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自幼丧母、青年丧父、壮年婚姻失败,十八里镇成楼村村民成玉雷独自拉扯两个孩子,由于孩子需要照顾,他不能出去工作,仅靠两三亩地,日子过得紧紧巴巴。那时的成玉雷,一蹶不振,对生活失望透顶,还染上了酗酒的毛病。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在党的扶贫好政策和帮扶责任人的耐心开导下,成玉雷逐渐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现在成玉雷被聘为村里的保洁员,农闲时打零工干一些杂活,还义务承担起村里的秸秆禁烧等工作,成为村里的热心人。干劲和热情有了,想法和点子自然也就多了。懂农机维修的成玉雷打算开个修理店,多挣点钱,让孩子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双桥镇碱荒村的沈留增身有残疾,但他不满足于靠低保和扶贫物资过日子。在驻村第一书记毛柄森的帮助下,沈留增系统学习电商培训课程,并顺利通过了面试,成为久和电子商务的正式员工。“身残志坚的沈留增不等不靠,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脱贫路上过上了好日子,完成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这种精神难能可贵。”毛柄森说。如今的沈留增正尝试用抖音推广家乡的农产品,靠学到的技术增收致富。

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从“他扶”到“自立”,只有树立起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观念,才能斩断穷根,永城市引导更多贫困群众积极自发地为脱贫致富奔小康行动起来。2015年至2020年,永城市开辟“智志双扶”路径,激发贫困群众“原动力”。持续推进道德文化建设,开展教育培训90多场次,组织开展“身边好人”、“好媳妇”、“道德模范”和新时代好少年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凝聚了贫困家庭的“精气神”。同时,严格落实扶贫扶志奖励激励机制,开展两次“三星级脱贫光荣户”评选活动,奖励脱贫光荣户4985户次、资金1176.54万元;发放孝善基金390多万元。

推进乡村振兴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

曾经,十八里镇陈楼村是出了名的脏乱差村,不敢想象脱贫是“猴年马月”的事儿。如今,走进陈楼村,只见白墙黛瓦、水清树绿、道路通达,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喜悦,充盈着美好的希望。

一排排崭新的房屋、一条条平坦的道路、一座座整洁的校园,以及设施齐全的医院、功能完善的党群服务中心、管理规范的农贸市场……行走在永城的各个乡村,处处都能看到欣欣向荣的发展图景。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使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提升的最佳手段。2015年至2020年,永城坚持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开展了厕所、保洁、道路、乡风“四大革命”,实施了“党晖温暖·乡村振兴”十大工程,着力提高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乡村宜居环境,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全域推进厕所革命,完成了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24.23万户,实现了能改则改、应改尽改的目标,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全省农村改厕工作现场观摩会在永城召开。全面推进保洁革命,建成并投入运营了日处理1200吨垃圾的协鑫垃圾发电厂和日处理900吨秸秆的长青生物质发电厂,建成了覆盖全市各乡镇的29个垃圾中转站,落实了“村扫、乡收、市运”三级保洁机制。强力推进道路革命,投入17亿元,实施了“庄庄通”“户户通”工程,2019年新修道路3000多公里,打通了群众致富的小康路。统筹推进乡风革命,开展了“零彩礼”和各类评先表彰活动,淳朴了民风、涵养了乡风,涌现了救人英雄张志贤烈士等一大批模范人物。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永城将以更加艰苦奋斗的志气、务实笃行的精神、忘我牺牲的担当,乘势而上,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贡献永城力量。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人行道升级改造后 “...
房子没住上 生了一肚...
网友留言选登
村村通客车 睢阳区也快了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殷商文化的精神内涵
万商广场 静待客来
修缮金色祈愿树
“殷商之源”的“商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