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辛庄村:留住乡愁的幸福家园

本报记者 吴 涛 翟华伟 邵群峰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0-08-18 03:31

李辛庄村村民陈玉林在自家院子里侍弄花草。本报记者 邵群峰 摄

几位老人在李辛庄村孝善治家活动中心打纸牌。本报记者 邵群峰 摄

手机扫码掌上阅读

8月15日,进入末伏,“秋老虎”正肆虐。

睢阳区李口镇李辛庄村年逾八旬的宁振兴和刘秀云夫妇闲来无事,约了几个老伙计到村孝善治家活动中心打牌。

“前两天,几个孩子非花几千块钱给俺老两口装台空调,想起来就生气。”宁振兴边打牌边“发牢骚”。

“算了吧,我看你生气是因为怕花电费吧?你说你们老两口,孩子给的钱花不完,日子过得恁幸福,咋还有闲工夫发牢骚?”81岁的陈志亮拆穿了宁振兴的小心思。

宁振兴嘿嘿憨笑,顿时引来欢笑声一片……

行走在李辛庄村,绿野平畴,虽不见炊烟袅袅,但可闻鸡鸣犬吠,老树枝繁叶茂,老屋完好如初,屋檐下燕子筑新泥……满眼都是记忆中乡村的模样。

美丽乡村要留得住乡愁,乡愁藏在李辛庄村的瓦片砖木中——村头,是青砖红瓦建成的文化广场,迎宾墙一侧是用红瓦垒就的篦子造型,另一侧是上下摞起的三口枣红色旧水缸,时代气息顿时扑面而来;迎宾墙背后一处老屋的外墙上,五个红色大字分外抢眼:“永远跟党走。”

“俺村的老辈人擅长做篦子和熬糖稀,水缸是以前熬糖稀用的老物件。”李辛庄村支部书记李传德解释了设置篦子和水缸造型的缘由,“俺村的人看到这两个造型,就能想到老辈人的生活。”

记忆在,乡情仍有归途;乡情在,乡愁才有来处。

村内,道路平坦,干净整洁,村庄原有肌理保持完好。走不几步,便能看到用旧砖瓦打造成的别具一格的门前花园。房前屋后抑或村民家门口,随处可见石磙、石磨盘和石槽,石槽中不知名的野花随风摇曳。这些石器,作为生产工具逐渐被时代淘汰,有关它们的故事也成了渐行渐远的往事。而如今,从祖辈的岁月中碾过,它们的纹理中集聚着五谷的芳香,成为具象乡愁的载体。

李辛庄村虽然是个非贫困村,但两年多前这里也是一片“脏乱差”的景象,路边杂草丛生,各种农作物秸秆乱堆乱放,生活垃圾随处可见。李辛庄村破茧化蝶始于2017年年底。在李口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引导下,该村聘请了乡村规划建设专家对整村进行科学规划,围绕“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发展理念,本着不大拆大建、就地取材就势造景、原汁原味留住乡愁乡情的原则,在房前屋后见缝插绿,让四季花开不断,打造乡土气息浓厚的美丽乡村。

在李辛庄村村民的巧思巧手下,老石器、老树桩、老砖瓦等老物件焕发生机,或变成桌椅供人休息,或镶嵌于花墙中成为一景,或化为花坛目睹花开花落。

五大三粗的汉子陈玉林就是拥有一双巧手的村民,他“不愁吃不愁花,没事就是养养花”。陈玉林的庭院里养着金枝玉叶、海棠、蜡梅等五六十盆花草,整个小院犹如一座小花园,花盆旁的空地上种着豆角等,还有梨果盈枝的梨树。即使大门口两旁,陈玉林也种上了花草,在他的精心修剪下,石楠和冬青依附着围墙生长,令人赏心悦目,墙根的格桑花正在盛开,花香阵阵。

村里环境美了,庭院干净了,村民的文明素质在享受美丽乡村带来的幸福感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悄然提升,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弘扬孝善敬老、推进乡风文明在李辛庄村蔚然成风。如今,李辛庄村建成了村史馆、乡风大讲堂、孝善治家活动中心等,并定期举办活动,村风民风向善向好。2018年,李辛庄村荣膺“市级文明村”称号。

宁振兴、陈志亮等老人们经常打牌的村孝善治家活动中心,其房子是村民武崇江和陈业伟免费提供的。活动中心为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拉家常、话幸福的平台,倡导尊老、敬老、爱老的文明风尚,每周定期组织老人们聚餐。活动费用由村民们自愿捐助,你50元、我100元,数额不等,其中在外面做生意的村民陈业民和宁国庆分别一次捐了3万元和5000元。

“现在不愁吃喝、不缺钱花,享福得很!孩子总要接我去城里住住,我就是觉得村里好,哪儿都不想去。”88岁的潘中芳和李口镇驻村干部李瑞英在村里一个小游园里拉家常。二人坐在两根树干搭成的长凳上,面前的小游园里有石墩、有墙绘、有翠竹。

现在,越来越多在城里居住的李辛庄村村民回村重新把老房屋翻修一新,闲暇时回来住住。召唤他们回来的不只是村里焕然一新的人居环境,还有村头那棵百年老皂角树枝叶间散发出的浓浓乡愁。

相关链接

李辛庄村村情

睢阳区李口镇李辛庄村辖4个自然村5个村民组,共有1720人,其中39名党员,共有1460亩耕地。全村以种植小麦、玉米、早熟西瓜、辣椒等农作物和果蔬为主,人均年收入10260元。

李辛庄村是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建设“样板村”,其因地制宜、因户实施,不搞大拆大建、不搞“浓妆艳抹”的做法,不仅节约成本,而且特色鲜明,可复制、可推广,因此成为各地考察团的“打卡地”。

近两年,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大幅改善的李辛庄村,以党建为引领,着力加强村风民风建设,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培育良好家风,倡导孝老爱亲,孝善治家活动和好婆婆、好媳妇、好乡贤评选活动等开展的有声有色,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2018年,该村顺利通过“市级文明村”验收。如今,全村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特色产业日趋兴旺,致富奔康劲头十足。(邵群峰 整理)

编辑: 张书豪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李辛庄村:留住乡愁的幸福家园
2020-08-18 03:31   本报记者 吴 涛 翟华伟 邵群峰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李辛庄村村民陈玉林在自家院子里侍弄花草。本报记者 邵群峰 摄

几位老人在李辛庄村孝善治家活动中心打纸牌。本报记者 邵群峰 摄

手机扫码掌上阅读

8月15日,进入末伏,“秋老虎”正肆虐。

睢阳区李口镇李辛庄村年逾八旬的宁振兴和刘秀云夫妇闲来无事,约了几个老伙计到村孝善治家活动中心打牌。

“前两天,几个孩子非花几千块钱给俺老两口装台空调,想起来就生气。”宁振兴边打牌边“发牢骚”。

“算了吧,我看你生气是因为怕花电费吧?你说你们老两口,孩子给的钱花不完,日子过得恁幸福,咋还有闲工夫发牢骚?”81岁的陈志亮拆穿了宁振兴的小心思。

宁振兴嘿嘿憨笑,顿时引来欢笑声一片……

行走在李辛庄村,绿野平畴,虽不见炊烟袅袅,但可闻鸡鸣犬吠,老树枝繁叶茂,老屋完好如初,屋檐下燕子筑新泥……满眼都是记忆中乡村的模样。

美丽乡村要留得住乡愁,乡愁藏在李辛庄村的瓦片砖木中——村头,是青砖红瓦建成的文化广场,迎宾墙一侧是用红瓦垒就的篦子造型,另一侧是上下摞起的三口枣红色旧水缸,时代气息顿时扑面而来;迎宾墙背后一处老屋的外墙上,五个红色大字分外抢眼:“永远跟党走。”

“俺村的老辈人擅长做篦子和熬糖稀,水缸是以前熬糖稀用的老物件。”李辛庄村支部书记李传德解释了设置篦子和水缸造型的缘由,“俺村的人看到这两个造型,就能想到老辈人的生活。”

记忆在,乡情仍有归途;乡情在,乡愁才有来处。

村内,道路平坦,干净整洁,村庄原有肌理保持完好。走不几步,便能看到用旧砖瓦打造成的别具一格的门前花园。房前屋后抑或村民家门口,随处可见石磙、石磨盘和石槽,石槽中不知名的野花随风摇曳。这些石器,作为生产工具逐渐被时代淘汰,有关它们的故事也成了渐行渐远的往事。而如今,从祖辈的岁月中碾过,它们的纹理中集聚着五谷的芳香,成为具象乡愁的载体。

李辛庄村虽然是个非贫困村,但两年多前这里也是一片“脏乱差”的景象,路边杂草丛生,各种农作物秸秆乱堆乱放,生活垃圾随处可见。李辛庄村破茧化蝶始于2017年年底。在李口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引导下,该村聘请了乡村规划建设专家对整村进行科学规划,围绕“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发展理念,本着不大拆大建、就地取材就势造景、原汁原味留住乡愁乡情的原则,在房前屋后见缝插绿,让四季花开不断,打造乡土气息浓厚的美丽乡村。

在李辛庄村村民的巧思巧手下,老石器、老树桩、老砖瓦等老物件焕发生机,或变成桌椅供人休息,或镶嵌于花墙中成为一景,或化为花坛目睹花开花落。

五大三粗的汉子陈玉林就是拥有一双巧手的村民,他“不愁吃不愁花,没事就是养养花”。陈玉林的庭院里养着金枝玉叶、海棠、蜡梅等五六十盆花草,整个小院犹如一座小花园,花盆旁的空地上种着豆角等,还有梨果盈枝的梨树。即使大门口两旁,陈玉林也种上了花草,在他的精心修剪下,石楠和冬青依附着围墙生长,令人赏心悦目,墙根的格桑花正在盛开,花香阵阵。

村里环境美了,庭院干净了,村民的文明素质在享受美丽乡村带来的幸福感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悄然提升,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弘扬孝善敬老、推进乡风文明在李辛庄村蔚然成风。如今,李辛庄村建成了村史馆、乡风大讲堂、孝善治家活动中心等,并定期举办活动,村风民风向善向好。2018年,李辛庄村荣膺“市级文明村”称号。

宁振兴、陈志亮等老人们经常打牌的村孝善治家活动中心,其房子是村民武崇江和陈业伟免费提供的。活动中心为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拉家常、话幸福的平台,倡导尊老、敬老、爱老的文明风尚,每周定期组织老人们聚餐。活动费用由村民们自愿捐助,你50元、我100元,数额不等,其中在外面做生意的村民陈业民和宁国庆分别一次捐了3万元和5000元。

“现在不愁吃喝、不缺钱花,享福得很!孩子总要接我去城里住住,我就是觉得村里好,哪儿都不想去。”88岁的潘中芳和李口镇驻村干部李瑞英在村里一个小游园里拉家常。二人坐在两根树干搭成的长凳上,面前的小游园里有石墩、有墙绘、有翠竹。

现在,越来越多在城里居住的李辛庄村村民回村重新把老房屋翻修一新,闲暇时回来住住。召唤他们回来的不只是村里焕然一新的人居环境,还有村头那棵百年老皂角树枝叶间散发出的浓浓乡愁。

相关链接

李辛庄村村情

睢阳区李口镇李辛庄村辖4个自然村5个村民组,共有1720人,其中39名党员,共有1460亩耕地。全村以种植小麦、玉米、早熟西瓜、辣椒等农作物和果蔬为主,人均年收入10260元。

李辛庄村是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建设“样板村”,其因地制宜、因户实施,不搞大拆大建、不搞“浓妆艳抹”的做法,不仅节约成本,而且特色鲜明,可复制、可推广,因此成为各地考察团的“打卡地”。

近两年,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大幅改善的李辛庄村,以党建为引领,着力加强村风民风建设,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培育良好家风,倡导孝老爱亲,孝善治家活动和好婆婆、好媳妇、好乡贤评选活动等开展的有声有色,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2018年,该村顺利通过“市级文明村”验收。如今,全村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特色产业日趋兴旺,致富奔康劲头十足。(邵群峰 整理)

编辑: 张书豪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房子没住上 生了一肚...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木板路升级 成了石板路
两家供水企业管网本周连通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国家重点调水工程— ...
碱荒村:“蹚水逃荒 ...
马辛庄村:文明新风 ...
全民健身 活力商丘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