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营村:后脱贫时代的“大棚经”

本报记者 李道军 邵群峰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0-08-11 07:08

左图:宋营村种植户在查看多肉植物生长情况。  右图:宋营村养殖大户正在忙着给蛋鸡添加饲料。  本报记者 傅 青 摄

手机扫码掌上阅读

“这几年,我们村的村容村貌有大改变、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并且从原来的贫困村、落后村,一下成了区级基层党建示范点、区级文明村,你想想我们村‘两委’这些干部得费多大劲吧!”8月5日,路河镇宋营村党支部书记岳振刚面对来访的记者开宗明义。

今年64岁的岳振刚从1975年高中毕业就进大队(行政村)班子工作,2004年起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满脸沧桑,皱纹纵横,但丝毫掩饰不住他的豪爽健谈、幽默风趣。

“2015年年底脱贫攻坚战正式打响,我一看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必须得实打实的干啊!”岳振刚说,“我们村一直有种植、养殖的传统,村‘两委’班子一商量,就在这上头下功夫。这不,2017年我们村就实现了整村脱贫,到2019年底,除了一户需要政府兜底外,原来建档立卡的24户46人一个不落,全部脱贫了。”

说起宋营村的富民产业,岳振刚如数家珍:“现在,我们村的主要产业还是大棚,养殖类主要有生猪、蛋鸡、肉鸭等。200头以上的养猪户有3家,养蛋鸡的将近60户,养鸭的8户,养鸽子的3户。种植类的主要是蔬菜,有近20座蔬菜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每棚一年收入不下3万元;还有多肉植物大棚3座,产值300万元……”

百闻不如一见。顶着炎炎烈日,一路挥汗如雨,我们随岳振刚走进了宋营村的大棚。

张红现的鸡棚位于宋营村东头。大棚里凉风习习,干净整洁,一排排架子上蛋鸡叽叽咕咕不停,像是欢迎远来的客人。张红现介绍说,他的鸡棚在村里算普通的,规模有6000多只,连棚带鸡投入30多万元,一年净收入约10多万元。“就是鸡蛋行情不好时,一茬蛋鸡养10个月,也能保本,最后落个卖鸡的钱。”张红现掰着指头给我们算账,“就这都比出去打工强,还能照顾家里。”

岳振刚自豪地说:“去年我算了算账,全村光养鸡户收入就达2000多万元。”

陪同采访的路河镇组委宋锐介绍,脱贫攻坚战打响伊始,宋营村“两委”与驻村帮扶干部一起开会研究谋划,以“强组织、兴产业、谋发展”为目标,积极搭建产业服务平台,采取党建统领、支部引领、党员率领、乡土人才带领的“四领”模式,推广“村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基地”扶贫模式,引进了一批活力足、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项目。

返乡创业的90后大学生宋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宋营村西侧,3座黑色大棚在玉米田里格外显眼,这就是宋凯的商丘春洲园艺多肉种植基地。

“当时带着父母资助的2万元启动资金,我从山东育苗场买回小苗培育叶片,心里想这不仅是一片叶子,更是一颗希望的种子。”回忆起创业之初,宋凯感慨万千。目前,宋凯的多肉种植基地年产多肉植物50万余株,产值约300万元。除日常零售之外,线下主要销往市内各大花卉批发市场及安徽阜阳、山东菏泽等周边省市;线上则远销至黑龙江、海南等多个省份。

在穿村而过尚未开通的工业大道旁,两座规模很大的温室大棚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从立在路边的大牌子上得知,这是对口帮扶单位——市武警支队捐建给宋营村的,投资30万元,占地3000平方米。岳振刚介绍说:“我们打算利用临城近郊的优势,把这两个大棚租给有技术会经营的村民,发展草莓、火龙果等高效农业,同时也能为部分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车子穿过茂密的青纱帐,从工业大道再次拐进村里。“我们还引进资金20万元,新建了1座生产代餐的扶贫车间,可以安排贫困户5人就业,每月工资2000元左右。光伏发电站每年收入10多万元,4户贫困户收益分红每户每月150元。另外,还有优质小麦品种繁育3000亩、葡萄30多亩、中药材45亩。”岳振刚又一次说起他们的产业发展,并对脱贫攻坚经验作了总结:关键是要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让他们稳定脱贫、真正脱贫,还不能让他们返贫。

脱贫工作干的好不好,群众说了算。80岁的脱贫户吕月云身体多病,与50多岁的残障儿子一起生活。“看病基本上花不着自己的钱,家里缺什么,镇里、村里就给添置什么,还给我们申请了低保。俺儿虽然有点小毛病,但不耽误在村里打工挣钱。”说起脱贫后的生活,老人由衷感谢党委和政府,“你看俺村这几年变化多大,咋也没想到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

一个地方有了产业,就有了血液,有了活力,也有了底气。后脱贫时代,宋营村持续念好“大棚经”,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行稳致远。

相关链接

宋营村村情

睢阳区路河镇宋营村辖5个自然村9个村民组,共有村民821户2856人,耕地3287亩。该村是路河镇4个贫困村之一,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46人,已于2017年10月整村脱贫。2019年,该村集体收入7.2万元,主要是扶贫车间租金、集体土地租金和光伏发电收入等。

近年来,宋营村按照上级党委部署,坚持党建引领,紧紧抓住睢阳区脱贫攻坚扶持政策和“三·五”基层工作日领导挂点联系的机遇,把精准扶贫作为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该村充分利用临城近郊的地理优势,致力于打造城市“菜篮子”工程,养殖业和种植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邵群峰整理)

编辑: 屠良冀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宋营村:后脱贫时代的“大棚经”
2020-08-11 07:08   本报记者 李道军 邵群峰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左图:宋营村种植户在查看多肉植物生长情况。  右图:宋营村养殖大户正在忙着给蛋鸡添加饲料。  本报记者 傅 青 摄

手机扫码掌上阅读

“这几年,我们村的村容村貌有大改变、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并且从原来的贫困村、落后村,一下成了区级基层党建示范点、区级文明村,你想想我们村‘两委’这些干部得费多大劲吧!”8月5日,路河镇宋营村党支部书记岳振刚面对来访的记者开宗明义。

今年64岁的岳振刚从1975年高中毕业就进大队(行政村)班子工作,2004年起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满脸沧桑,皱纹纵横,但丝毫掩饰不住他的豪爽健谈、幽默风趣。

“2015年年底脱贫攻坚战正式打响,我一看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必须得实打实的干啊!”岳振刚说,“我们村一直有种植、养殖的传统,村‘两委’班子一商量,就在这上头下功夫。这不,2017年我们村就实现了整村脱贫,到2019年底,除了一户需要政府兜底外,原来建档立卡的24户46人一个不落,全部脱贫了。”

说起宋营村的富民产业,岳振刚如数家珍:“现在,我们村的主要产业还是大棚,养殖类主要有生猪、蛋鸡、肉鸭等。200头以上的养猪户有3家,养蛋鸡的将近60户,养鸭的8户,养鸽子的3户。种植类的主要是蔬菜,有近20座蔬菜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每棚一年收入不下3万元;还有多肉植物大棚3座,产值300万元……”

百闻不如一见。顶着炎炎烈日,一路挥汗如雨,我们随岳振刚走进了宋营村的大棚。

张红现的鸡棚位于宋营村东头。大棚里凉风习习,干净整洁,一排排架子上蛋鸡叽叽咕咕不停,像是欢迎远来的客人。张红现介绍说,他的鸡棚在村里算普通的,规模有6000多只,连棚带鸡投入30多万元,一年净收入约10多万元。“就是鸡蛋行情不好时,一茬蛋鸡养10个月,也能保本,最后落个卖鸡的钱。”张红现掰着指头给我们算账,“就这都比出去打工强,还能照顾家里。”

岳振刚自豪地说:“去年我算了算账,全村光养鸡户收入就达2000多万元。”

陪同采访的路河镇组委宋锐介绍,脱贫攻坚战打响伊始,宋营村“两委”与驻村帮扶干部一起开会研究谋划,以“强组织、兴产业、谋发展”为目标,积极搭建产业服务平台,采取党建统领、支部引领、党员率领、乡土人才带领的“四领”模式,推广“村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基地”扶贫模式,引进了一批活力足、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项目。

返乡创业的90后大学生宋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宋营村西侧,3座黑色大棚在玉米田里格外显眼,这就是宋凯的商丘春洲园艺多肉种植基地。

“当时带着父母资助的2万元启动资金,我从山东育苗场买回小苗培育叶片,心里想这不仅是一片叶子,更是一颗希望的种子。”回忆起创业之初,宋凯感慨万千。目前,宋凯的多肉种植基地年产多肉植物50万余株,产值约300万元。除日常零售之外,线下主要销往市内各大花卉批发市场及安徽阜阳、山东菏泽等周边省市;线上则远销至黑龙江、海南等多个省份。

在穿村而过尚未开通的工业大道旁,两座规模很大的温室大棚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从立在路边的大牌子上得知,这是对口帮扶单位——市武警支队捐建给宋营村的,投资30万元,占地3000平方米。岳振刚介绍说:“我们打算利用临城近郊的优势,把这两个大棚租给有技术会经营的村民,发展草莓、火龙果等高效农业,同时也能为部分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车子穿过茂密的青纱帐,从工业大道再次拐进村里。“我们还引进资金20万元,新建了1座生产代餐的扶贫车间,可以安排贫困户5人就业,每月工资2000元左右。光伏发电站每年收入10多万元,4户贫困户收益分红每户每月150元。另外,还有优质小麦品种繁育3000亩、葡萄30多亩、中药材45亩。”岳振刚又一次说起他们的产业发展,并对脱贫攻坚经验作了总结:关键是要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让他们稳定脱贫、真正脱贫,还不能让他们返贫。

脱贫工作干的好不好,群众说了算。80岁的脱贫户吕月云身体多病,与50多岁的残障儿子一起生活。“看病基本上花不着自己的钱,家里缺什么,镇里、村里就给添置什么,还给我们申请了低保。俺儿虽然有点小毛病,但不耽误在村里打工挣钱。”说起脱贫后的生活,老人由衷感谢党委和政府,“你看俺村这几年变化多大,咋也没想到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

一个地方有了产业,就有了血液,有了活力,也有了底气。后脱贫时代,宋营村持续念好“大棚经”,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行稳致远。

相关链接

宋营村村情

睢阳区路河镇宋营村辖5个自然村9个村民组,共有村民821户2856人,耕地3287亩。该村是路河镇4个贫困村之一,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46人,已于2017年10月整村脱贫。2019年,该村集体收入7.2万元,主要是扶贫车间租金、集体土地租金和光伏发电收入等。

近年来,宋营村按照上级党委部署,坚持党建引领,紧紧抓住睢阳区脱贫攻坚扶持政策和“三·五”基层工作日领导挂点联系的机遇,把精准扶贫作为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该村充分利用临城近郊的地理优势,致力于打造城市“菜篮子”工程,养殖业和种植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邵群峰整理)

编辑: 屠良冀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房子没住上 生了一肚...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木板路升级 成了石板路
两家供水企业管网本周连通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哑巴”寻亲记
暴雨中老人被困 消防...
观赏鸵鸟
一城饱览五千年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