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田”才是硬道理

宋立民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1-11-18 16:34

传奇始于大地/论文写在大地/更多的丰收将回馈大地/袁老,您放心/您的“禾下乘凉梦”/我们一定会让它成为现实——2021年11月15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先生的骨灰安葬仪式,在湖南长沙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袁老遗像背后的巨石上,镌刻着他生前写的一句话:“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至今还有文字回忆袁先生许久没有评上院士,而且,多年来,有关杂交水稻的争议也不时出现,但是,袁隆平的应对方法永远只有俩字:下田。

“在田里,人的身体上半截被太阳晒着,很热。腿在”田里冷水中泡着,很凉。但我们每天都要拿着放大镜,一垄垄,一行行,一穗穗,在成千上万株稻穗里寻找水稻雄株不育株,那真的就像是大海捞针。”

试问,时下乃至将来,有多少人能够、愿意并乐意做“半截热半截凉”地泡在稻田里的真正的科研?谁能说这“下田”的动机是为了“院士”的头衔?

2014年5月,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向应用型之际,笔者已经明显感觉到,国家开始纠正科研、教学“不下田”的偏向。

20年前,笔者在大河报做编辑,负责《同学少年》版。大家笑曰:“你们周末部真是奇葩——编汽车版的骑单车,编都市版的住乡下,编家庭版的是学生妹,编少年版的是半老头。”活活一个“文不对题”。后来回到高校办新闻系,发现大把新闻学、传播学博士硕士,不会写一篇像样的消息乃至两句导语,不会做一个吸睛的标题。而“新闻学概论”之外,还有“传播学概论”“网络传播学概论”……至于“新闻英语”等,是毕业后从来不用也用不上的课程。一言以蔽之:可以用英文讲“水稻学概论”,就是不打算下田,当然,西装革履、裤缝笔直,也本不打算“下田”,有了“屠龙之技”足以评教授也。

“学以致用”“在做中学”“教学相长”“服务社会”——我们讲了许多年、许多代,是袁隆平先生身体力行,作出了楷模。他用筋骨隆起的金手,在稻田里完成自己的两个梦:“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不仅是中国梦,而且是世界梦。

更为可贵的是,他的“稻田生涯”是无休无止而贯穿终生的。

直到2020年6月,90岁高龄的袁隆平,仍然指导团队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盐碱地里试种高寒耐盐碱水稻并获得成功。此前一年的2019年9月,袁隆平出席湖南农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说自己成功的秘诀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8个大字与大田野唇齿相依。

曾几何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前,曾到袁隆平先生的田地里看材料。袁隆平问最近在忙什么,55岁的钱前回答:“身体感觉疲惫,干不动了。”袁隆平说:“人到五十五,犹如出山虎。”当场,钱前请袁先生把这句话写在了纸上。至今,这张纸条仍放在钱前的书房里。

对于袁隆平来说,“下田”绝不是做样子、摆架子、拍“痕迹”,而是“出山虎”的一以贯之的生存方式。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以不逾矩——均为“下田”做事的大好年华!

总而言之,终生践行“下田”这种“硬道理”也并不容易。能够乐在其中者,方可以视为袁先生的同道。

如今,在长沙,在田野里,闻着他心爱的稻香,袁先生永久地睡了。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应天时评
“下田”才是硬道理
2021-11-18 16:34   宋立民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传奇始于大地/论文写在大地/更多的丰收将回馈大地/袁老,您放心/您的“禾下乘凉梦”/我们一定会让它成为现实——2021年11月15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先生的骨灰安葬仪式,在湖南长沙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袁老遗像背后的巨石上,镌刻着他生前写的一句话:“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至今还有文字回忆袁先生许久没有评上院士,而且,多年来,有关杂交水稻的争议也不时出现,但是,袁隆平的应对方法永远只有俩字:下田。

“在田里,人的身体上半截被太阳晒着,很热。腿在”田里冷水中泡着,很凉。但我们每天都要拿着放大镜,一垄垄,一行行,一穗穗,在成千上万株稻穗里寻找水稻雄株不育株,那真的就像是大海捞针。”

试问,时下乃至将来,有多少人能够、愿意并乐意做“半截热半截凉”地泡在稻田里的真正的科研?谁能说这“下田”的动机是为了“院士”的头衔?

2014年5月,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向应用型之际,笔者已经明显感觉到,国家开始纠正科研、教学“不下田”的偏向。

20年前,笔者在大河报做编辑,负责《同学少年》版。大家笑曰:“你们周末部真是奇葩——编汽车版的骑单车,编都市版的住乡下,编家庭版的是学生妹,编少年版的是半老头。”活活一个“文不对题”。后来回到高校办新闻系,发现大把新闻学、传播学博士硕士,不会写一篇像样的消息乃至两句导语,不会做一个吸睛的标题。而“新闻学概论”之外,还有“传播学概论”“网络传播学概论”……至于“新闻英语”等,是毕业后从来不用也用不上的课程。一言以蔽之:可以用英文讲“水稻学概论”,就是不打算下田,当然,西装革履、裤缝笔直,也本不打算“下田”,有了“屠龙之技”足以评教授也。

“学以致用”“在做中学”“教学相长”“服务社会”——我们讲了许多年、许多代,是袁隆平先生身体力行,作出了楷模。他用筋骨隆起的金手,在稻田里完成自己的两个梦:“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不仅是中国梦,而且是世界梦。

更为可贵的是,他的“稻田生涯”是无休无止而贯穿终生的。

直到2020年6月,90岁高龄的袁隆平,仍然指导团队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盐碱地里试种高寒耐盐碱水稻并获得成功。此前一年的2019年9月,袁隆平出席湖南农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说自己成功的秘诀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8个大字与大田野唇齿相依。

曾几何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前,曾到袁隆平先生的田地里看材料。袁隆平问最近在忙什么,55岁的钱前回答:“身体感觉疲惫,干不动了。”袁隆平说:“人到五十五,犹如出山虎。”当场,钱前请袁先生把这句话写在了纸上。至今,这张纸条仍放在钱前的书房里。

对于袁隆平来说,“下田”绝不是做样子、摆架子、拍“痕迹”,而是“出山虎”的一以贯之的生存方式。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以不逾矩——均为“下田”做事的大好年华!

总而言之,终生践行“下田”这种“硬道理”也并不容易。能够乐在其中者,方可以视为袁先生的同道。

如今,在长沙,在田野里,闻着他心爱的稻香,袁先生永久地睡了。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步行道上的落叶已清理
网友留言选登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千年银杏树 开始“圈...
视觉新闻
箬叶加工 拓宽村民致...
舌尖上的“非遗”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经协商授权的单位、组织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