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繁星”系列之二百一十二

清代廉吏陈天清(续)

京九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贾若晨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1-05-07 01:53

■主讲人

李树峰,柘城县岗王镇李中口村人,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商丘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商丘市戏剧家协会和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历任柘城县文化局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兼剧目创作组组长等职务,现为柘城县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曾创作出版电视连续剧剧本《文天祥》《历史的回声》,历史文献《柘城文史博览》,历史著作《柘城通史》等书籍,曲艺作品曾荣获全国群星创作奖、全省群星奖,第二、三、四、五届河南曲艺牡丹奖等。

【阅读提示】

离任平乡知县后,陈天清到工部任职。尽管做起了京官,但是陈天清不改本色,依然坚持原则,屡屡同奸佞势力作斗争。陈天清的所作所为惹恼了既得利益团体,被调任闲职,空有才华难以施展。郁郁不得志的陈天清不愿这样空耗时光,告病回乡开始了另一种风格的人生下半程。

为国为民挑战陈规

顺治十年(1653年)秋,陈天清到京城后补任工部都水司主事。清朝工部有尚书1人、左右侍郎各1人,下设营缮、虞衡、都水、屯田4个清吏司,各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工部都水司主事为正六品,相当于办事员,是负责各地河工的官员。不久,陈天清奉命监督管理两处官窑的瓷器烧制。在此期间,他废除了明代以来的惯例,在确保烧制任务如期如质完成的情况下每年为朝廷节省白银数万两。

顺治十六年(1659年),陈天清奉命提督河南漕务。漕务,就是用船只运送货物。当时,河南运河两岸经常有人偷偷穿凿涵洞,盗取运河水。为填补这些盗挖涵洞,朝廷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按照每填补一条涵洞需要白银50两计算,南河所辖200余处每年就要花费白银1万余两。此外,填补涵洞所需石麻、木料等物资,之前一直是由当地豪强采购,这一过程又会因官商勾结而损公肥私。陈天清到任后悉数废除以往的漕运弊政,打击当地奸民,保护了运河大堤,为朝廷节省了大量银两。

顺治十八年(1661年),工部预算当年河工护堤银400两,工部做预算的官员却把预算资金调为1万两,其理由是所需石麻、木料等价格上涨。面对这一明显别有企图的做法,刚直不阿的陈天清坚决反对这个超额预算。自此,工部污蔑和诋毁他的谣言四起。陈天清从此不能安心任职。后来,这名做预算的官员以工部财力不及为理由,把陈天清安置在了一个闲职上。

康熙二年(1663年),陈天清补光禄寺署正。光禄寺是主管内廷、外廷宴会和祭祀的官员。光禄寺属官有四署,即大官、珍馐、良酝、掌醢,每署置署正一人,从六品,为一署之长。四署署正通称光禄寺署正。在当时,内廷、外廷宴会和祭祀是由内务府掌管,光禄寺有其名无其实,是清代中央机构中最清闲的部门。说得通俗一点,它的任务就是让官员们偶尔聚一聚餐。陈天清觉得这样的工作很无聊,于次年春告病回归柘城。从此,陈天清在家闲居7年。

康熙十年(1671年),工部招陈天清回京履职。他回到工部依然担任署正,整日无所事事,照领俸禄。他认为这样做不合理,向工部上表减少俸禄。他的提议没有被采纳,又有志难伸,整天抑郁不欢,便萌发了从此告别仕途在家著书立说做一位隐士的想法。就这样又迁就二年后,陈天清决心离开京城。

赋闲在家惠济乡邻

康熙十二年(1673年)冬,吏部审察京城官员,光禄寺官员多因碌碌无为被降,陈天清也不例外。这一年,陈天清已经60岁。他听到审查结果后欣然辞职回归故里。

陈天清回乡后日日与故旧好友聚会,借酒明志,酒醉之后遇到不平事常常直言不讳,与对方理论。所以,不少人因此与他结怨。但他胸怀大度,从不计较。他常说:“你们埋怨我直来直去,我本来就是如此,又何怨哉!”

平时遇到贫困者,他也会全力施舍,予以接济,哪怕自己囊中羞涩。私塾老师去世,他出了殓葬茔田的费用。老师的孙子年幼无助,他又为其置买家产,终身扶助。他在闲居的时候最喜欢讨论文章,讲解文章。县乡私塾、书院请他讲学,他必然欣然往之。他博采诸位圣贤之长讲授,提倡为文为诗,必有大家矩范,禁抄雷同;提倡在作诗时遵守格律,“不为滥习以悦时”。所以,大家都为陈天清的丰富知识所折服。

当时,柘城有一座朱襄王庙,建于明代初期,历经风雨已十分破旧。陈天清出资扩建了庙宇,又在旁边置买了庙地,安排专人看护管理,并购置图书,在庙里设立书馆,让读书人在庙里读书。他又在庙宇附近亲手栽植了榆树和石榴树千余株。高兴的时候,他面对朱襄王弹琴唱歌;弹到伤心处,他旁若无人,尽情而歌。很多人不理解他。其实,这些都是他在舒展自己胸怀满腔报国之志而无处施展的压抑。

有时候,陈天清乘车到郊外游历,混迹于乡下老农和儿童之中,常常不忍离去。大家都以为他混迹于市井,似乎有些疯癫了。而这些不合常理的举动,正是陈天清内在心理的外在展现,也是陈天清晚年处世哲学的具体表现。

他在家赋居先后20余年。清代著名教育家、同为柘城人的窦克勤撰《工部主事陈公墓志铭》中说他这个阶段“黜华尚朴,衣服乘舆,无异寒素;至解难救急,则慨然为之不少吝”。也就是说,他平时生活俭朴,穿着随便,不管冬夏,都是一样寒酸朴素。但到了为人解难时,他却慷慨资助,一点也不吝惜。他的家人曾经在集市上买了两个仆人方氏和卢氏。陈天清很反对使用仆人。后来,他找到她们的家乡住处,了解到她们的丈夫和儿子都在,觉得她们很可怜,便让她们还家,临走还给她们送盘缠。

陈天清就是这样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到了晚年生病,他不让治疗,嘱咐儿子要听从天命的安排。他认为,人的一生,在勤奋读书上要像个孩子,在天理、人情、王法上要战战兢兢,不可超越。这些就是陈天清晚年的处事境界。

文传百世名重千秋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秋,陈天清因病去世,享年75岁。窦克勤称:“既殁,里人德之,无论识与不识,皆泫然流涕。”可见,当时的人们对陈天清非常尊敬,不论是不是认识他,都为他的高尚品质所打动。

陈天清一生著述很多,有《家训》三卷,以及《天官纪略》《北曲六种》《四书家训》《诗经家训》《诗文全集》等流传于世。其原配夫人席氏早卒;继配张孺人,也是早于陈天清去世。陈天清膝下有一个儿子、六个女儿。儿子陈朴是廪生,是当时柘城的才子,很受窦克勤赏识。眼见父亲晚年满怀忠君爱民之心而无所施展,整日抑郁寡欢,陈朴便深受影响,放弃仕途不再参与科举考试,终生在窦克勤的朱阳书院任教,成为一名程朱理学的追随者。

清光绪版《柘城县志》中收录陈朴的《烈女庙记》《北郊公建先大人祠堂记》等文章多篇,其中最著名的当数《柘城县志·北郊疑冢辩》,从文中可以看出他治学之严谨。陈天清有一个孙子名嵩来,另有三个孙女。朱阳书院创始人窦克勤在《工部主事陈公墓志铭》中赞曰:“柘沟之侧,朱襄之旁。有伟人焉,肇邦家光。虽际迍邅,於何不臧。达人顺命,鸿渐翱翔。千古抗志,百代垂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朝廷诏令各地推选乡贤,陈天清被赐“乡贤”,其事迹载入《柘城县志》。

现在再研究陈天清的一生,不得不面对一个遗憾是——其墓地难寻其踪。按照光绪版《柘城县志·舆地志·陵墓》记载:“工部主事陈天清,在城东北五里,邑人窦克勤作《墓志铭》。”根据记载去考证,我认为陈天清墓应在陈洛庄东北一公里许,曹庄与领子杨村中间。此处被当地人称作“官坟”。但是因为陈天清少时贫困,中晚年乐善好施并不富裕,所以墓葬较为简单。加之陈天清后裔从城内分迁陈洛庄与陈集后无法对墓葬进行保护,在不断的破坏和自然损毁中,如今再也无法找到陈天清墓的确切位置了。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商丘
◆“历史上的繁星”系列之二百一十二
清代廉吏陈天清(续)
2021-05-07 01:53   京九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贾若晨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主讲人

李树峰,柘城县岗王镇李中口村人,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商丘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商丘市戏剧家协会和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历任柘城县文化局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兼剧目创作组组长等职务,现为柘城县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曾创作出版电视连续剧剧本《文天祥》《历史的回声》,历史文献《柘城文史博览》,历史著作《柘城通史》等书籍,曲艺作品曾荣获全国群星创作奖、全省群星奖,第二、三、四、五届河南曲艺牡丹奖等。

【阅读提示】

离任平乡知县后,陈天清到工部任职。尽管做起了京官,但是陈天清不改本色,依然坚持原则,屡屡同奸佞势力作斗争。陈天清的所作所为惹恼了既得利益团体,被调任闲职,空有才华难以施展。郁郁不得志的陈天清不愿这样空耗时光,告病回乡开始了另一种风格的人生下半程。

为国为民挑战陈规

顺治十年(1653年)秋,陈天清到京城后补任工部都水司主事。清朝工部有尚书1人、左右侍郎各1人,下设营缮、虞衡、都水、屯田4个清吏司,各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工部都水司主事为正六品,相当于办事员,是负责各地河工的官员。不久,陈天清奉命监督管理两处官窑的瓷器烧制。在此期间,他废除了明代以来的惯例,在确保烧制任务如期如质完成的情况下每年为朝廷节省白银数万两。

顺治十六年(1659年),陈天清奉命提督河南漕务。漕务,就是用船只运送货物。当时,河南运河两岸经常有人偷偷穿凿涵洞,盗取运河水。为填补这些盗挖涵洞,朝廷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按照每填补一条涵洞需要白银50两计算,南河所辖200余处每年就要花费白银1万余两。此外,填补涵洞所需石麻、木料等物资,之前一直是由当地豪强采购,这一过程又会因官商勾结而损公肥私。陈天清到任后悉数废除以往的漕运弊政,打击当地奸民,保护了运河大堤,为朝廷节省了大量银两。

顺治十八年(1661年),工部预算当年河工护堤银400两,工部做预算的官员却把预算资金调为1万两,其理由是所需石麻、木料等价格上涨。面对这一明显别有企图的做法,刚直不阿的陈天清坚决反对这个超额预算。自此,工部污蔑和诋毁他的谣言四起。陈天清从此不能安心任职。后来,这名做预算的官员以工部财力不及为理由,把陈天清安置在了一个闲职上。

康熙二年(1663年),陈天清补光禄寺署正。光禄寺是主管内廷、外廷宴会和祭祀的官员。光禄寺属官有四署,即大官、珍馐、良酝、掌醢,每署置署正一人,从六品,为一署之长。四署署正通称光禄寺署正。在当时,内廷、外廷宴会和祭祀是由内务府掌管,光禄寺有其名无其实,是清代中央机构中最清闲的部门。说得通俗一点,它的任务就是让官员们偶尔聚一聚餐。陈天清觉得这样的工作很无聊,于次年春告病回归柘城。从此,陈天清在家闲居7年。

康熙十年(1671年),工部招陈天清回京履职。他回到工部依然担任署正,整日无所事事,照领俸禄。他认为这样做不合理,向工部上表减少俸禄。他的提议没有被采纳,又有志难伸,整天抑郁不欢,便萌发了从此告别仕途在家著书立说做一位隐士的想法。就这样又迁就二年后,陈天清决心离开京城。

赋闲在家惠济乡邻

康熙十二年(1673年)冬,吏部审察京城官员,光禄寺官员多因碌碌无为被降,陈天清也不例外。这一年,陈天清已经60岁。他听到审查结果后欣然辞职回归故里。

陈天清回乡后日日与故旧好友聚会,借酒明志,酒醉之后遇到不平事常常直言不讳,与对方理论。所以,不少人因此与他结怨。但他胸怀大度,从不计较。他常说:“你们埋怨我直来直去,我本来就是如此,又何怨哉!”

平时遇到贫困者,他也会全力施舍,予以接济,哪怕自己囊中羞涩。私塾老师去世,他出了殓葬茔田的费用。老师的孙子年幼无助,他又为其置买家产,终身扶助。他在闲居的时候最喜欢讨论文章,讲解文章。县乡私塾、书院请他讲学,他必然欣然往之。他博采诸位圣贤之长讲授,提倡为文为诗,必有大家矩范,禁抄雷同;提倡在作诗时遵守格律,“不为滥习以悦时”。所以,大家都为陈天清的丰富知识所折服。

当时,柘城有一座朱襄王庙,建于明代初期,历经风雨已十分破旧。陈天清出资扩建了庙宇,又在旁边置买了庙地,安排专人看护管理,并购置图书,在庙里设立书馆,让读书人在庙里读书。他又在庙宇附近亲手栽植了榆树和石榴树千余株。高兴的时候,他面对朱襄王弹琴唱歌;弹到伤心处,他旁若无人,尽情而歌。很多人不理解他。其实,这些都是他在舒展自己胸怀满腔报国之志而无处施展的压抑。

有时候,陈天清乘车到郊外游历,混迹于乡下老农和儿童之中,常常不忍离去。大家都以为他混迹于市井,似乎有些疯癫了。而这些不合常理的举动,正是陈天清内在心理的外在展现,也是陈天清晚年处世哲学的具体表现。

他在家赋居先后20余年。清代著名教育家、同为柘城人的窦克勤撰《工部主事陈公墓志铭》中说他这个阶段“黜华尚朴,衣服乘舆,无异寒素;至解难救急,则慨然为之不少吝”。也就是说,他平时生活俭朴,穿着随便,不管冬夏,都是一样寒酸朴素。但到了为人解难时,他却慷慨资助,一点也不吝惜。他的家人曾经在集市上买了两个仆人方氏和卢氏。陈天清很反对使用仆人。后来,他找到她们的家乡住处,了解到她们的丈夫和儿子都在,觉得她们很可怜,便让她们还家,临走还给她们送盘缠。

陈天清就是这样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到了晚年生病,他不让治疗,嘱咐儿子要听从天命的安排。他认为,人的一生,在勤奋读书上要像个孩子,在天理、人情、王法上要战战兢兢,不可超越。这些就是陈天清晚年的处事境界。

文传百世名重千秋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秋,陈天清因病去世,享年75岁。窦克勤称:“既殁,里人德之,无论识与不识,皆泫然流涕。”可见,当时的人们对陈天清非常尊敬,不论是不是认识他,都为他的高尚品质所打动。

陈天清一生著述很多,有《家训》三卷,以及《天官纪略》《北曲六种》《四书家训》《诗经家训》《诗文全集》等流传于世。其原配夫人席氏早卒;继配张孺人,也是早于陈天清去世。陈天清膝下有一个儿子、六个女儿。儿子陈朴是廪生,是当时柘城的才子,很受窦克勤赏识。眼见父亲晚年满怀忠君爱民之心而无所施展,整日抑郁寡欢,陈朴便深受影响,放弃仕途不再参与科举考试,终生在窦克勤的朱阳书院任教,成为一名程朱理学的追随者。

清光绪版《柘城县志》中收录陈朴的《烈女庙记》《北郊公建先大人祠堂记》等文章多篇,其中最著名的当数《柘城县志·北郊疑冢辩》,从文中可以看出他治学之严谨。陈天清有一个孙子名嵩来,另有三个孙女。朱阳书院创始人窦克勤在《工部主事陈公墓志铭》中赞曰:“柘沟之侧,朱襄之旁。有伟人焉,肇邦家光。虽际迍邅,於何不臧。达人顺命,鸿渐翱翔。千古抗志,百代垂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朝廷诏令各地推选乡贤,陈天清被赐“乡贤”,其事迹载入《柘城县志》。

现在再研究陈天清的一生,不得不面对一个遗憾是——其墓地难寻其踪。按照光绪版《柘城县志·舆地志·陵墓》记载:“工部主事陈天清,在城东北五里,邑人窦克勤作《墓志铭》。”根据记载去考证,我认为陈天清墓应在陈洛庄东北一公里许,曹庄与领子杨村中间。此处被当地人称作“官坟”。但是因为陈天清少时贫困,中晚年乐善好施并不富裕,所以墓葬较为简单。加之陈天清后裔从城内分迁陈洛庄与陈集后无法对墓葬进行保护,在不断的破坏和自然损毁中,如今再也无法找到陈天清墓的确切位置了。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网友留言选登(4月30日)
网友留言选登(4月28日)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音乐喷泉 美轮美奂
初心
视觉新闻
小朋友们在陈家大院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