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停电咋上课?

宋立民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1-03-11 12:09

“位卑未敢忘忧国”。每年的两会,都是全国人民目光聚焦的所在。

作为站三尺讲台四十年的教书匠,自然尤其关心与教育相关的提案。例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委员提出:警惕PPT对教育教学的负面影响,就“于吾心有戚戚焉”。

长期关注大学课堂的刘宁代表说,课堂教学过度使用PPT对基础教育和大学人文素质教育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如学生上课不再认真做笔记,而是举着手机拍PPT,下课后直接拷贝——理解力、写作能力明显下滑:“PPT只能将要点线性呈现,但一本书、一篇文章的内涵往往都有整体性。如果学生们只从PPT中汲取营养,那他们学到的知识将越来越碎片化,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升。” 该提案切口不大,但是反映的现象,关乎民族素质的提升,关乎N多亿人的切身利益。

无奈如今的职称评定、教学比赛、公开课等,离开PPT寸步难行,而且越做越复杂、越做越精美。

话说2018年10月的一天,晚上上课——彼时我是商丘工学院的老师——讲大学语文,遇到突然停电,记得正在讲红楼梦里的“宝玉挨打”。停电之后,个别同学提议:老师,改天补课吧,放不了PPT啦。

笔者继续淡定。曰:接着讲,电管得住眼睛,管不住耳朵。彼时讲到《红楼梦》里的“谜语”,“真实隐去”(甄士隐),“假语村言”(贾雨村)……虽然是学艺术设计的本科生,但大半没有读过《红楼梦》,仍然听得津津有味,直到来电。

当然,现在已经进入了“微时代”,互联网的运用是促进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例如去年此际的“网课”,就是卓有成效的“应急之策”。但是,课堂教学的要义在于“直观”,记笔记同时进行思考即“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学习方法,是流布既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断不可因为有了PPT而“俱往矣”。

笔者积20年做课件的感受,觉得PPT作为“教辅手段”不可或缺,但是,用久了你会发现,除了细菌形态、动作分解和复杂的理科课程推理过程很有必要之外,我们中文系的大部分课程,有它没它无所谓。甚至,对于PPT的过度依赖和过度使用,还有以下几个弊端——

一是排挤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主导”的前提是站在中间。教室是一架大车,教师应该立于“驾辕”的地位,纵横捭阖,统领全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而那个大屏幕一旦落下,老师即刻成了“教辅”,那种压迫感,像阴天一样让人气闷。

二是扶持了依赖心理。点击鼠标念念内容就可以把时间混过去,结果是离开了课件一筹莫展,于是电脑出了故障,立刻上不成课,甚至,没有课件,老师自己都不知道要讲什么内容。

三是画蛇添足。一些课程的课件不过是把板书搬到了屏幕上,作用小得可怜。而“放电影”与解析作品毕竟不是一回事——中国现代文学课,如果讲《阿Q正传》就放严顺开、讲《早春二月》就放孙道临,课时恐怕还不够放电影。

四是浪费资源。一节多媒体课的成本至少几十元,不少学校因为种种原因而教室电脑老化,配套设备陈旧,投资永远赶不上折旧。

五是破坏书法文化传承。多数老师均有一手地道的粉笔字,赏心悦目。如今多媒体教室的油墨笔,写上很难擦掉,让你吟罢抬头无写处——而且对于师范院校学生的“三笔字基本功”也是干扰,甚至倒退。

总之,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与践行者们,有必要研讨哪些课程必须使用多媒体,哪些可有可无。有必要像刘宁委员说的:“更加注重学生听、说、写以及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淡化PPT在教师职称评定、教学比赛、公开课中的权重,不要助长PPT带来的形式主义风气。”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应天时评
突然停电咋上课?
2021-03-11 12:09   宋立民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位卑未敢忘忧国”。每年的两会,都是全国人民目光聚焦的所在。

作为站三尺讲台四十年的教书匠,自然尤其关心与教育相关的提案。例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委员提出:警惕PPT对教育教学的负面影响,就“于吾心有戚戚焉”。

长期关注大学课堂的刘宁代表说,课堂教学过度使用PPT对基础教育和大学人文素质教育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如学生上课不再认真做笔记,而是举着手机拍PPT,下课后直接拷贝——理解力、写作能力明显下滑:“PPT只能将要点线性呈现,但一本书、一篇文章的内涵往往都有整体性。如果学生们只从PPT中汲取营养,那他们学到的知识将越来越碎片化,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升。” 该提案切口不大,但是反映的现象,关乎民族素质的提升,关乎N多亿人的切身利益。

无奈如今的职称评定、教学比赛、公开课等,离开PPT寸步难行,而且越做越复杂、越做越精美。

话说2018年10月的一天,晚上上课——彼时我是商丘工学院的老师——讲大学语文,遇到突然停电,记得正在讲红楼梦里的“宝玉挨打”。停电之后,个别同学提议:老师,改天补课吧,放不了PPT啦。

笔者继续淡定。曰:接着讲,电管得住眼睛,管不住耳朵。彼时讲到《红楼梦》里的“谜语”,“真实隐去”(甄士隐),“假语村言”(贾雨村)……虽然是学艺术设计的本科生,但大半没有读过《红楼梦》,仍然听得津津有味,直到来电。

当然,现在已经进入了“微时代”,互联网的运用是促进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例如去年此际的“网课”,就是卓有成效的“应急之策”。但是,课堂教学的要义在于“直观”,记笔记同时进行思考即“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学习方法,是流布既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断不可因为有了PPT而“俱往矣”。

笔者积20年做课件的感受,觉得PPT作为“教辅手段”不可或缺,但是,用久了你会发现,除了细菌形态、动作分解和复杂的理科课程推理过程很有必要之外,我们中文系的大部分课程,有它没它无所谓。甚至,对于PPT的过度依赖和过度使用,还有以下几个弊端——

一是排挤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主导”的前提是站在中间。教室是一架大车,教师应该立于“驾辕”的地位,纵横捭阖,统领全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而那个大屏幕一旦落下,老师即刻成了“教辅”,那种压迫感,像阴天一样让人气闷。

二是扶持了依赖心理。点击鼠标念念内容就可以把时间混过去,结果是离开了课件一筹莫展,于是电脑出了故障,立刻上不成课,甚至,没有课件,老师自己都不知道要讲什么内容。

三是画蛇添足。一些课程的课件不过是把板书搬到了屏幕上,作用小得可怜。而“放电影”与解析作品毕竟不是一回事——中国现代文学课,如果讲《阿Q正传》就放严顺开、讲《早春二月》就放孙道临,课时恐怕还不够放电影。

四是浪费资源。一节多媒体课的成本至少几十元,不少学校因为种种原因而教室电脑老化,配套设备陈旧,投资永远赶不上折旧。

五是破坏书法文化传承。多数老师均有一手地道的粉笔字,赏心悦目。如今多媒体教室的油墨笔,写上很难擦掉,让你吟罢抬头无写处——而且对于师范院校学生的“三笔字基本功”也是干扰,甚至倒退。

总之,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与践行者们,有必要研讨哪些课程必须使用多媒体,哪些可有可无。有必要像刘宁委员说的:“更加注重学生听、说、写以及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淡化PPT在教师职称评定、教学比赛、公开课中的权重,不要助长PPT带来的形式主义风气。”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网友留言选登(3月11日)
网友留言选登(3月10日)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爱心饺子宴 浓浓孝善情
视觉新闻
植树添绿美家园
花香四溢满街头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