阏伯管火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0-08-26 01:21

每逢正月初七,豫鲁苏皖四省的百姓便成群结队来到阏伯台朝拜(资料图片)

阏伯掌祭火星,行火政,后世称他为火正始祖(资料图片)

《商丘县志》记载:“阏伯,高辛氏之后,封商丘,为火正,主星辰之祀。”“商为阏伯始封之墟。”“陶唐氏以为火正,曰伯者,所以有功而食其墟。……伯,火官,掌祭火星,行火政,后世以为火祖。”

阏伯封商

据《左传·昭公元年》记载,远古五帝之一的帝喾高辛氏有两个儿子,大的名叫阏伯,小的名叫实沈,他们居住在深林之中;兄弟俩性格不和,经常发生矛盾,“日寻干戈,以相征讨”。据《宋史》记载,帝喾将阏伯封为“火正”,居于商丘,掌管大火星祭祀。《左传》又记载,尧帝时,因为阏伯和实沈经常相斗而不高兴,就迁阏伯于商丘,主大火星之祀,商人继承了这一祭祀,所以阏伯被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持参星祭祀,唐人继承了这一祭祀,所以实沈为参星。

由以上记载来看,阏伯在帝喾高辛氏时被封在商丘为“火正”,到尧帝时又被封在了商丘为“火正”。

关于“火正”的职责,《汉书·五行志上》说:“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可见火正的职责有二:一是掌祭火星;二是负责关于火的政务,即管理人间用火事宜,包括防止和治理火灾。

阏伯在世的时候,人们的科学知识甚少,认为人间的事情都是天上分门别类的神掌管着的;火星是天上掌火之神,能以火为人间降福,也能以火为人间降灾。因此,人们便对火星进行祭祀,目的就是祈祷火星给人间降福,不要给人间降灾。阏伯筑造祭台,在祭祀火星的过程中通过长期观察,逐渐发现了大火星的移动规律,便以此为依据,测定一年的自然变化和年成的好坏,为中国古老的天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阏伯呕心沥血,为民众谋福祉,深受人民的爱戴,所以中国民间尊他为“火神”。

商丘的传说

自古以来,商丘就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很古很古的时候,人们都吃生食。后来由于打雷电击和刮风等自然原因,形成天然火,燃着了森林,把来不及逃走的野兽、树籽等物烧熟了。人们捡了吃,发现熟食比生食好吃得多,于是都慢慢学会把食物放到火上烤熟了吃。那时候没有现成的取火工具,人们一见打雷触电,森林起火,就想尽办法,再也不肯让火熄灭。

有一次,帝喾王带着他的儿子阏伯出外巡察臣民,来到一个地方,见这里的人还都拿着生食吃。大概正因为吃生食的原因,这里的人大都身体虚弱,带有病态。帝喾王十分可怜他们,问大家为什么不吃熟食。百姓回答:“因为没有火。”帝喾王说:“怎么不到别处去找?引来火种,别让它熄灭呀!”百姓对他说:“找来几回了,有时因为柴草供不上;有时因为洪水泛滥,都灭了。”帝喾王四处看了看,果然有被泛滥的河水浸灭火后留下的灰烬。他不禁长叹一声,心里想:咋能想个办法让火不熄灭才好。想了一会儿,他语重心长地对阏伯说:“你看,眼下帮助这里的臣民引来火种,并把火管理好不让它熄灭,是关系着臣民生死存亡的大事情。你是我最有能力的儿子,我想让你办这件事,如何?”阏伯是个忠诚、听话的人,当即满口答应。从此,阏伯就成了这里的“火正”(管理火事的官),这片地方就成了帝喾王给阏伯的封地,封号为“商”。

阏伯终日为火事操劳,忙得饭也不顾吃,觉也睡不好。他先带领百姓到很远的地方引来火种,把火种置放在土丘上,上面搭一个遮雨的篷子。这样,天上下雨不能把火种浇灭,河水泛滥也不能把火种浸灭。然后,他又亲自带领人们四处寻找柴草。由于阏伯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商地的百姓不但可以到处生火,而且还能让火经久不灭。大家感激阏伯,都说他是天上的神仙下凡,给百姓造福来了。

阏伯死后,人们怀念他的功德,都怀着崇敬的心情,以当时最厚的葬礼把他葬在他生前保存火种的土丘上。按照当时的风俗,悼念他的人每人都要往他坟上添一包黄土。因而,土丘被堆得越来越大。因为阏伯的封号是“商”,这座土丘被称为“商丘”。时间虽然离阏伯活着的时候越来越远,但人们做饭、照明、取暖……一用火就想起阏伯来。大家都乐意把他说成是专门给人们造福的神仙,就在那座高大的土丘上建了一座庙,用泥塑成阏伯的像,供在庙里,尊为“火神”。现在,这座庙有人称为阏伯庙,也有人称为火神庙;过去盖庙时把这座高丘的顶端削成了平台,所以人们又叫它阏伯台,或叫它火神台;又因阏伯曾在台上主星辰之祀,所以此台又被人们称为火星台。

朝台

阏伯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老百姓将阏伯当成神灵供奉和朝拜。起初朝拜火神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有史料记载,正月初七是阏伯的生日。因为阏伯葬于土台之上,这种朝拜活动被人们称为“朝台”。后来发展到一年朝拜三次。第一次为正月初七,这次规模最大,豫鲁苏皖四省百姓成群结队而来,距此较远的人们提前便出发了,来到商丘后若不到朝拜的日期,便在商丘城里城外的旅店或百姓家中住下等待,家中有事等不及的便提前朝拜,没赶上朝拜日期者便只好在后期朝拜,“朝台”活动往往从年前持续到年后的二月初二左右,其盛况难以描述。第二次是农历四月初四开始。四月初四是祭商星的日子。第三次始于农历六月二十三,传说这是火神阏伯逝世的日子。

阏伯一旦被神化之后,人们便凭想象给他以全面的神能。他在人们的想象中同伏羲、女娲、盘古等无所不能的神一样,人世间有不平的事,或者有什么人为的灾难,人们都祈求他惩罚邪恶,以正世理;即使遇到自然灾害,人们也要求他保佑,甚至光棍汉寻不上媳妇、人们乞求子女等事,也要乞求他老人家“帮忙”。因为有这样一位“火神”,人们便可以在一切无可奈何中寻得不同程度的心理平衡。可见阏伯对后世的影响,也可见“商丘”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意义。

编辑: 张书豪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阏伯管火
2020-08-26 01:21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每逢正月初七,豫鲁苏皖四省的百姓便成群结队来到阏伯台朝拜(资料图片)

阏伯掌祭火星,行火政,后世称他为火正始祖(资料图片)

《商丘县志》记载:“阏伯,高辛氏之后,封商丘,为火正,主星辰之祀。”“商为阏伯始封之墟。”“陶唐氏以为火正,曰伯者,所以有功而食其墟。……伯,火官,掌祭火星,行火政,后世以为火祖。”

阏伯封商

据《左传·昭公元年》记载,远古五帝之一的帝喾高辛氏有两个儿子,大的名叫阏伯,小的名叫实沈,他们居住在深林之中;兄弟俩性格不和,经常发生矛盾,“日寻干戈,以相征讨”。据《宋史》记载,帝喾将阏伯封为“火正”,居于商丘,掌管大火星祭祀。《左传》又记载,尧帝时,因为阏伯和实沈经常相斗而不高兴,就迁阏伯于商丘,主大火星之祀,商人继承了这一祭祀,所以阏伯被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持参星祭祀,唐人继承了这一祭祀,所以实沈为参星。

由以上记载来看,阏伯在帝喾高辛氏时被封在商丘为“火正”,到尧帝时又被封在了商丘为“火正”。

关于“火正”的职责,《汉书·五行志上》说:“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可见火正的职责有二:一是掌祭火星;二是负责关于火的政务,即管理人间用火事宜,包括防止和治理火灾。

阏伯在世的时候,人们的科学知识甚少,认为人间的事情都是天上分门别类的神掌管着的;火星是天上掌火之神,能以火为人间降福,也能以火为人间降灾。因此,人们便对火星进行祭祀,目的就是祈祷火星给人间降福,不要给人间降灾。阏伯筑造祭台,在祭祀火星的过程中通过长期观察,逐渐发现了大火星的移动规律,便以此为依据,测定一年的自然变化和年成的好坏,为中国古老的天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阏伯呕心沥血,为民众谋福祉,深受人民的爱戴,所以中国民间尊他为“火神”。

商丘的传说

自古以来,商丘就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很古很古的时候,人们都吃生食。后来由于打雷电击和刮风等自然原因,形成天然火,燃着了森林,把来不及逃走的野兽、树籽等物烧熟了。人们捡了吃,发现熟食比生食好吃得多,于是都慢慢学会把食物放到火上烤熟了吃。那时候没有现成的取火工具,人们一见打雷触电,森林起火,就想尽办法,再也不肯让火熄灭。

有一次,帝喾王带着他的儿子阏伯出外巡察臣民,来到一个地方,见这里的人还都拿着生食吃。大概正因为吃生食的原因,这里的人大都身体虚弱,带有病态。帝喾王十分可怜他们,问大家为什么不吃熟食。百姓回答:“因为没有火。”帝喾王说:“怎么不到别处去找?引来火种,别让它熄灭呀!”百姓对他说:“找来几回了,有时因为柴草供不上;有时因为洪水泛滥,都灭了。”帝喾王四处看了看,果然有被泛滥的河水浸灭火后留下的灰烬。他不禁长叹一声,心里想:咋能想个办法让火不熄灭才好。想了一会儿,他语重心长地对阏伯说:“你看,眼下帮助这里的臣民引来火种,并把火管理好不让它熄灭,是关系着臣民生死存亡的大事情。你是我最有能力的儿子,我想让你办这件事,如何?”阏伯是个忠诚、听话的人,当即满口答应。从此,阏伯就成了这里的“火正”(管理火事的官),这片地方就成了帝喾王给阏伯的封地,封号为“商”。

阏伯终日为火事操劳,忙得饭也不顾吃,觉也睡不好。他先带领百姓到很远的地方引来火种,把火种置放在土丘上,上面搭一个遮雨的篷子。这样,天上下雨不能把火种浇灭,河水泛滥也不能把火种浸灭。然后,他又亲自带领人们四处寻找柴草。由于阏伯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商地的百姓不但可以到处生火,而且还能让火经久不灭。大家感激阏伯,都说他是天上的神仙下凡,给百姓造福来了。

阏伯死后,人们怀念他的功德,都怀着崇敬的心情,以当时最厚的葬礼把他葬在他生前保存火种的土丘上。按照当时的风俗,悼念他的人每人都要往他坟上添一包黄土。因而,土丘被堆得越来越大。因为阏伯的封号是“商”,这座土丘被称为“商丘”。时间虽然离阏伯活着的时候越来越远,但人们做饭、照明、取暖……一用火就想起阏伯来。大家都乐意把他说成是专门给人们造福的神仙,就在那座高大的土丘上建了一座庙,用泥塑成阏伯的像,供在庙里,尊为“火神”。现在,这座庙有人称为阏伯庙,也有人称为火神庙;过去盖庙时把这座高丘的顶端削成了平台,所以人们又叫它阏伯台,或叫它火神台;又因阏伯曾在台上主星辰之祀,所以此台又被人们称为火星台。

朝台

阏伯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老百姓将阏伯当成神灵供奉和朝拜。起初朝拜火神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有史料记载,正月初七是阏伯的生日。因为阏伯葬于土台之上,这种朝拜活动被人们称为“朝台”。后来发展到一年朝拜三次。第一次为正月初七,这次规模最大,豫鲁苏皖四省百姓成群结队而来,距此较远的人们提前便出发了,来到商丘后若不到朝拜的日期,便在商丘城里城外的旅店或百姓家中住下等待,家中有事等不及的便提前朝拜,没赶上朝拜日期者便只好在后期朝拜,“朝台”活动往往从年前持续到年后的二月初二左右,其盛况难以描述。第二次是农历四月初四开始。四月初四是祭商星的日子。第三次始于农历六月二十三,传说这是火神阏伯逝世的日子。

阏伯一旦被神化之后,人们便凭想象给他以全面的神能。他在人们的想象中同伏羲、女娲、盘古等无所不能的神一样,人世间有不平的事,或者有什么人为的灾难,人们都祈求他惩罚邪恶,以正世理;即使遇到自然灾害,人们也要求他保佑,甚至光棍汉寻不上媳妇、人们乞求子女等事,也要乞求他老人家“帮忙”。因为有这样一位“火神”,人们便可以在一切无可奈何中寻得不同程度的心理平衡。可见阏伯对后世的影响,也可见“商丘”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意义。

编辑: 张书豪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房子没住上 生了一肚...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这些路灯下半夜又亮了
降雨导致线路故障 维修人员正在排查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葫芦产业扶贫结硕果
“制止餐饮浪费”、 ...
日月河畔 日新月异
潘凤琴:摆脱病魔 生...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