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430)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0-08-19 09:47

绝德至行

“绝德至行”中的“绝”“至”为极、尽的意思。这一成语意为极为高尚的道德品行。

典故出自范仲淹《南京书院题名记》。文中叙述应天书院创办的历史,大力颂扬该书院优良的学风和为国家、社会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皇宋辟天下、建太平,功揭日月,泽注河汉,金革尘积,弦诵风布。乃有睢阳先生赠礼部侍郎戚公同文,以贲于丘园,教育为乐,门弟子由文行而进者,自故兵部侍郎许公骧而下凡若干人……祥符中,乡人曹氏,请以金三百万建学于先生之庐。学士之子殿中丞舜宾时在私庭,俾干其裕;故太原奉常博士渎时举贤良,始掌其教。故清河职方员外郎吉甫时以管记,以领其纲。学士画一而上,真宗皇帝为之嘉叹,面可其奏。今端明殿学士盛公侍郎度文其记,前参知政事陈公侍郎尧佐题其榜。

“由是风乎四方,士也如狂,望兮梁园,归欲鲁堂(儒家讲学的场所)。章甫如星,缝掖如云,讲议乎经,泳思乎文。经以明道,若太阳之御六合焉; 文以通理,若四时之妙万物焉。诚以日至,义以日精。聚学为海,则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淬词为锋,则浮云我决,良玉我切。然则文学之器,天成不一。或醇醇而古,或郁郁于时。或峻于层云,或深于重渊。至于通《易》之神明,得《诗》之风化,洞《春秋》褒贬之法,达礼乐制作之情,善言二帝三王之书,博涉九流百家之说者,盖互有人焉。若夫廊庙其器,有忧天下之心,进可为卿大夫者;天人其学,能乐古人之道,退可为乡先生者,亦不无矣。

“观夫二十年间相继登科,而魁甲(状元,科举考试进士第一名)英雄,仪羽台阁,盖翩翩焉,未见其止,宜观名列,以劝方来。登斯缀者,不负国家之乐育,不孤师门之礼教,不忘朋籍之善导,孜孜仁义,惟日不足,庶几乎刊金石而无愧也。抑又使天下庠序规此而兴,济济群髦,咸底于道。则皇家三五之风步武可到,戚门之光亦无穷已。他日门人中绝德至行,高尚不仕,如睢阳先生者,当又附此焉。”

应天府书院源于后晋时商丘人杨悫办的学馆。五代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国家何时能统一,何时能振兴,人民何时能过上安定的生活,是老百姓的盼望,也是仁人志士的理想。东晋末年,商丘志士杨悫认为救世必须从办学开始,只有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才能救国,想为救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于是,他在归德将军赵直的帮助下,在时称宋州的睢阳办了一所学馆。他力学勤志,不求闻达,只求为国家培养人才,以“蚊蝇负山”的精神,实现他“人才救国”的梦想。由于他品德高尚,学识渊博,诲人不倦,教出的学生德才兼备,因此颇有名声。戚同文为孤儿时,恳求杨悫让他在该学馆中读书。杨悫见他意诚,收下了他,教他《礼记》,只教一遍,他便成诵。不到一年,就把“五经”熟读,且能背诵。之后读书“累年不解带”,终于学业大成,通古今经史。杨悫去世,戚同文为报答老师的教育之恩,竭力为杨悫家经营家事,代杨悫抚养老小,为杨悫葬三世数丧。赵直见他品德高尚,厚加礼待,问他想做什么。他说:“我要继承我老师的遗志,继承我老师的事业,为国家培养人才,实现‘人才救世’的理想。”赵直很受感动,就给他盖房子数间,让他继杨悫聚徒讲学。戚同文教书育人,不辞辛劳,不计报酬,以教为乐。他学问渊博,且执教有方,学生科举登第的有“五六十人”,宋真宗赐应天书院《诏书》说:“故工部侍郎许骧,侍御史宗度,仓部员外郎郭承范、董循,右谏议大夫陈象舆,屯田郎中王励,太常博士榺涉,皆其门人。”参加科举考试榜上有名的连续不断,因此学馆名声大噪,慕名而来求学的不远千里。“睢阳戚先生”之名风布海内。

戚同文病逝后,无能继其业者,学馆一度关闭。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应天府邑人曹诚请出资300万,在戚同文旧居造房150间,聚书1500余卷,请名师执教,广收生员。次年聘戚同文之孙戚舜宾为主院,曹诚为助教,建立了“睢阳学舍”,为北宋培养了大批人才,范仲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曹诚将学舍入官后,宋真宗赐名“应天府书院”并赐额。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主持新政,天下州县建学,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国育才,应天府学升为南京国子监,为国家最高学府。范仲淹也曾在应天书院执教,为北宋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天圣六年(1028年),范仲淹满腔热忱,为母校写了《南京书院题名记》,欲以应天书院为典范,向全国推广,以振兴全国教育事业。

范仲淹《南京书院题名记》说应天书院“他日门人中绝德至行,高尚不仕,如睢阳先生者,当又附此焉”。于是便有了“绝德至行”这一成语。有人认为这一成语源于王安石的《上宋相公书》,但范仲淹《南京书院题名记》比王安石的《上宋相公书》要早。

例句:“古代圣贤绝德至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报纸栏目
【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430)
2020-08-19 09:47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绝德至行

“绝德至行”中的“绝”“至”为极、尽的意思。这一成语意为极为高尚的道德品行。

典故出自范仲淹《南京书院题名记》。文中叙述应天书院创办的历史,大力颂扬该书院优良的学风和为国家、社会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皇宋辟天下、建太平,功揭日月,泽注河汉,金革尘积,弦诵风布。乃有睢阳先生赠礼部侍郎戚公同文,以贲于丘园,教育为乐,门弟子由文行而进者,自故兵部侍郎许公骧而下凡若干人……祥符中,乡人曹氏,请以金三百万建学于先生之庐。学士之子殿中丞舜宾时在私庭,俾干其裕;故太原奉常博士渎时举贤良,始掌其教。故清河职方员外郎吉甫时以管记,以领其纲。学士画一而上,真宗皇帝为之嘉叹,面可其奏。今端明殿学士盛公侍郎度文其记,前参知政事陈公侍郎尧佐题其榜。

“由是风乎四方,士也如狂,望兮梁园,归欲鲁堂(儒家讲学的场所)。章甫如星,缝掖如云,讲议乎经,泳思乎文。经以明道,若太阳之御六合焉; 文以通理,若四时之妙万物焉。诚以日至,义以日精。聚学为海,则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淬词为锋,则浮云我决,良玉我切。然则文学之器,天成不一。或醇醇而古,或郁郁于时。或峻于层云,或深于重渊。至于通《易》之神明,得《诗》之风化,洞《春秋》褒贬之法,达礼乐制作之情,善言二帝三王之书,博涉九流百家之说者,盖互有人焉。若夫廊庙其器,有忧天下之心,进可为卿大夫者;天人其学,能乐古人之道,退可为乡先生者,亦不无矣。

“观夫二十年间相继登科,而魁甲(状元,科举考试进士第一名)英雄,仪羽台阁,盖翩翩焉,未见其止,宜观名列,以劝方来。登斯缀者,不负国家之乐育,不孤师门之礼教,不忘朋籍之善导,孜孜仁义,惟日不足,庶几乎刊金石而无愧也。抑又使天下庠序规此而兴,济济群髦,咸底于道。则皇家三五之风步武可到,戚门之光亦无穷已。他日门人中绝德至行,高尚不仕,如睢阳先生者,当又附此焉。”

应天府书院源于后晋时商丘人杨悫办的学馆。五代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国家何时能统一,何时能振兴,人民何时能过上安定的生活,是老百姓的盼望,也是仁人志士的理想。东晋末年,商丘志士杨悫认为救世必须从办学开始,只有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才能救国,想为救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于是,他在归德将军赵直的帮助下,在时称宋州的睢阳办了一所学馆。他力学勤志,不求闻达,只求为国家培养人才,以“蚊蝇负山”的精神,实现他“人才救国”的梦想。由于他品德高尚,学识渊博,诲人不倦,教出的学生德才兼备,因此颇有名声。戚同文为孤儿时,恳求杨悫让他在该学馆中读书。杨悫见他意诚,收下了他,教他《礼记》,只教一遍,他便成诵。不到一年,就把“五经”熟读,且能背诵。之后读书“累年不解带”,终于学业大成,通古今经史。杨悫去世,戚同文为报答老师的教育之恩,竭力为杨悫家经营家事,代杨悫抚养老小,为杨悫葬三世数丧。赵直见他品德高尚,厚加礼待,问他想做什么。他说:“我要继承我老师的遗志,继承我老师的事业,为国家培养人才,实现‘人才救世’的理想。”赵直很受感动,就给他盖房子数间,让他继杨悫聚徒讲学。戚同文教书育人,不辞辛劳,不计报酬,以教为乐。他学问渊博,且执教有方,学生科举登第的有“五六十人”,宋真宗赐应天书院《诏书》说:“故工部侍郎许骧,侍御史宗度,仓部员外郎郭承范、董循,右谏议大夫陈象舆,屯田郎中王励,太常博士榺涉,皆其门人。”参加科举考试榜上有名的连续不断,因此学馆名声大噪,慕名而来求学的不远千里。“睢阳戚先生”之名风布海内。

戚同文病逝后,无能继其业者,学馆一度关闭。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应天府邑人曹诚请出资300万,在戚同文旧居造房150间,聚书1500余卷,请名师执教,广收生员。次年聘戚同文之孙戚舜宾为主院,曹诚为助教,建立了“睢阳学舍”,为北宋培养了大批人才,范仲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曹诚将学舍入官后,宋真宗赐名“应天府书院”并赐额。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主持新政,天下州县建学,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国育才,应天府学升为南京国子监,为国家最高学府。范仲淹也曾在应天书院执教,为北宋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天圣六年(1028年),范仲淹满腔热忱,为母校写了《南京书院题名记》,欲以应天书院为典范,向全国推广,以振兴全国教育事业。

范仲淹《南京书院题名记》说应天书院“他日门人中绝德至行,高尚不仕,如睢阳先生者,当又附此焉”。于是便有了“绝德至行”这一成语。有人认为这一成语源于王安石的《上宋相公书》,但范仲淹《南京书院题名记》比王安石的《上宋相公书》要早。

例句:“古代圣贤绝德至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房子没住上 生了一肚...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木板路升级 成了石板路
两家供水企业管网本周连通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晚霞满天彩云飞
抢抓“鸡”遇栽秋桐 ...
种植户正在采摘葡萄
建设美好家园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