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剑出鞘】大树即文章

袁正建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0-08-07 08:48

从商务印书馆官方旗舰店购买到梁衡的《树梢上的中国》之后,并没有急于全部阅读,而是首先阅读了《铁锅槐》一文。这篇文章的标题左侧,记录的采访时间是2014年11月27日,采访地点是河南省民权县白云寺村。五年前,我从《人民日报》副刊上读过这篇文章,然后我就收藏了这份2015年5月20日的报纸。

梁衡是记者出身的著名作家,曾任《内蒙古日报》《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也是一位“游走于新闻与文学之间”的两栖文字工作者。他的散文《晋祠》曾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次他外出采访,坐在公共汽车上看到路边墙上的一条标语——“栽树要有打虎劲,护林要有绣花心”。他感到,用这句话来形容新闻工作非常贴切,于是就记录了下来,甚至奉为座右铭。在工作交谈之中或讲课之时,他常常把这句话送给年轻的新闻人。后来,他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的时候,把这句话改为“采访勇如初生犊,写作巧如绣花妇”。梁衡从新闻一线领导岗位上“转岗”之后,开始了人文古树题材的散文写作。他曾发誓要写100棵人文古树,希望能够推动建立一种“人文森林学”。他说,“在伐木者看来,一棵古树是一堆木材的存储;在科学家看来,一棵古树是一个气象数据库;在旅游者看来,一棵古树是一幅风景的画图;而在我看来,一棵古树就是一部历史教科书。”

大树即文章。每一棵历经风霜雨雪的古树,都饱含着岁月的印记和与自然灾害搏斗的历史;枝枝叶叶都是在阳光下、风雨里历练长成。翻看《树梢上的中国》一书的“前言”之后,有一幅两页连排的中国地图,上面显示着梁衡先生的采访足迹——有写新疆的《天上脚下一棵松》;有写东北的《这最后一片原始林》;有写海南岛的《树殇、树香与树缘》;有写云南的《冬季到云南去看海》……这些大树生长的时间跨度,从远古到当代,树龄从上百年到几千年。比如书中的《华表之木老银杏》一文,写的是山东莒县的一棵银杏树。这棵老银杏从春秋战国一路走来,见证了中华民族3000年的文明史。与这棵大树有牵连的历史事件包括:周天子封齐、鲁两国,莒国建国,齐桓公登基,齐灭莒国,山东人王尽美代表山东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陈毅将军在树下杀死汉奸等等……这哪里是一棵银杏树,简直就是一部史书!

在《铁锅槐》一文里,作者慧眼独具,哲思深沉。他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见到过许多古树名木,有的大树抱石而生,有的大树相拥而长,有的大树清奇古怪,有的大树独木成桥……而“长在铁锅里的大树唯此一棵”。这口铁锅是人工所造,佛家所用,为达官贵人煮过茶,为穷汉乞丐舍过粥,是一锅人间烟火,是一锅慢慢烹煮着的时间……这锅与树的结合,是信念的守望,是佛与人的拥抱。作者俯瞰式地把铁锅槐看作一个盈缩于天地之间的盆景,在暮云四合中吐纳岁月,仿佛是“一个面壁的达摩,是另一版的罗丹雕塑《思想者》”……

古树即历史,大树即人生。很多时候,人其实不如一棵树的人文价值和社会贡献。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报纸栏目
【郑剑出鞘】大树即文章
2020-08-07 08:48   袁正建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从商务印书馆官方旗舰店购买到梁衡的《树梢上的中国》之后,并没有急于全部阅读,而是首先阅读了《铁锅槐》一文。这篇文章的标题左侧,记录的采访时间是2014年11月27日,采访地点是河南省民权县白云寺村。五年前,我从《人民日报》副刊上读过这篇文章,然后我就收藏了这份2015年5月20日的报纸。

梁衡是记者出身的著名作家,曾任《内蒙古日报》《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也是一位“游走于新闻与文学之间”的两栖文字工作者。他的散文《晋祠》曾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次他外出采访,坐在公共汽车上看到路边墙上的一条标语——“栽树要有打虎劲,护林要有绣花心”。他感到,用这句话来形容新闻工作非常贴切,于是就记录了下来,甚至奉为座右铭。在工作交谈之中或讲课之时,他常常把这句话送给年轻的新闻人。后来,他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的时候,把这句话改为“采访勇如初生犊,写作巧如绣花妇”。梁衡从新闻一线领导岗位上“转岗”之后,开始了人文古树题材的散文写作。他曾发誓要写100棵人文古树,希望能够推动建立一种“人文森林学”。他说,“在伐木者看来,一棵古树是一堆木材的存储;在科学家看来,一棵古树是一个气象数据库;在旅游者看来,一棵古树是一幅风景的画图;而在我看来,一棵古树就是一部历史教科书。”

大树即文章。每一棵历经风霜雨雪的古树,都饱含着岁月的印记和与自然灾害搏斗的历史;枝枝叶叶都是在阳光下、风雨里历练长成。翻看《树梢上的中国》一书的“前言”之后,有一幅两页连排的中国地图,上面显示着梁衡先生的采访足迹——有写新疆的《天上脚下一棵松》;有写东北的《这最后一片原始林》;有写海南岛的《树殇、树香与树缘》;有写云南的《冬季到云南去看海》……这些大树生长的时间跨度,从远古到当代,树龄从上百年到几千年。比如书中的《华表之木老银杏》一文,写的是山东莒县的一棵银杏树。这棵老银杏从春秋战国一路走来,见证了中华民族3000年的文明史。与这棵大树有牵连的历史事件包括:周天子封齐、鲁两国,莒国建国,齐桓公登基,齐灭莒国,山东人王尽美代表山东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陈毅将军在树下杀死汉奸等等……这哪里是一棵银杏树,简直就是一部史书!

在《铁锅槐》一文里,作者慧眼独具,哲思深沉。他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见到过许多古树名木,有的大树抱石而生,有的大树相拥而长,有的大树清奇古怪,有的大树独木成桥……而“长在铁锅里的大树唯此一棵”。这口铁锅是人工所造,佛家所用,为达官贵人煮过茶,为穷汉乞丐舍过粥,是一锅人间烟火,是一锅慢慢烹煮着的时间……这锅与树的结合,是信念的守望,是佛与人的拥抱。作者俯瞰式地把铁锅槐看作一个盈缩于天地之间的盆景,在暮云四合中吐纳岁月,仿佛是“一个面壁的达摩,是另一版的罗丹雕塑《思想者》”……

古树即历史,大树即人生。很多时候,人其实不如一棵树的人文价值和社会贡献。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房子没住上 生了一肚...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木板路升级 成了石板路
两家供水企业管网本周连通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观赏鸵鸟
一城饱览五千年
第四届“中国创翼” ...
非机动车违法 也一样...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