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正文

立夏 春意阑珊处 夏日款款来

2024-05-06 02:02:28 京九晚报

  “一夜熏风吹春去,万物并秀迎夏来。”5月5日8时10分,我们迎来立夏节气!立夏,一个带着灵动感的节气,夏天的帷幕自此轻轻开启。

  如果说春是“生”的季节,那么夏就是“长”的季节,立夏之后,气温迅速升高,雨水明显增多,生命进入了旺盛的生长期,“万物至此皆长大”。商丘市民俗专家刘秀森告诉记者,一直以来,节气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像是天与人的某种约定,在固定的时间提醒我们,今夕何夕,该行何事。我们也得以在复复年年中找到切分时间的支点,体察四季的变迁。即便是同一个节气,在中国大地的不同区域铺展时,我们也能体察到气温的差异、物候的不同、习俗的多元,由此照见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

  立夏·“三候”

  刘秀森说,立夏,是象征夏季开始的节气,预示春天已经慢慢过去了。我们知道春种、夏长、秋收,所以夏天是太阳光照最多的,也是生长最快的。“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我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劳动实践,将立夏划分为三候,分别是“蝼蝈鸣”“蚯蚓出”和“王瓜生”。

  一候蝼蝈鸣。这是立夏时节最为动人的音律。蝼蝈,又名蝼蛄,是一种善于在泥土中隐匿的生物。每当立夏的脚步轻轻踏入,它们便开始在夜色中奏响独特的乐章。那悠扬的鸣叫声,如同天籁之音,回荡在田野的每一个角落,仿佛在告诉人们,夏天已经悄然而至。蝼蛄那深沉而有力的鸣叫声,是对季节更替的感知,它向世界宣告着夏天的到来。

  二候蚯蚓出。蚯蚓悄然出现,成为大自然中一个独特现象。蚯蚓,这些生活在土壤深处的生物,对潮湿环境有着无法言喻的喜爱。夏季的脚步轻轻来临,阳光洒落大地,温暖又热烈。随着阳气渐盛,土壤中的温暖也变得越发明显。在这样的季节里,蚯蚓们仿佛感受到了外界的召唤,纷纷从泥土中探出头来,迎接夏日的到来。它们缓缓爬出地面,感受着夏日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故事。在它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它们不畏艰难,不惧困境,始终坚守在大地的怀抱中,为生命的延续而努力奋斗。

  三候王瓜生。这是大自然中的一个奇妙现象。王瓜,这种蔓生植物,在立夏这个特殊的时节,开始了它蓬勃的生命旅程。在立夏的阳光下,王瓜的藤蔓如同绿色的丝带,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它们或缠绕在树木之间,或攀附在篱笆之上,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而王瓜的叶子,也在这个时节变得格外翠绿,犹如一块块翡翠镶嵌在藤蔓之间,为大自然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除了叶子,王瓜的果实也在这个时节开始崭露头角。它们如同小小的绿色灯笼,悬挂在藤蔓之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这些果实虽然还未成熟,但它们已经预示着丰收的到来。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果实将会变得饱满而甘甜,成为人们口中的美味佳肴。

  立夏·习俗

  自古以来,人们就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当日,天子率三公九卿和众大夫,到城南郊外迎夏,并举行祭祀先帝祝融的仪式。在这一天,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也均为朱色,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对美好未来的期望。至宋代,礼仪更趋烦琐,并有皇帝“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的惯例和习俗。

  刘秀森说,中原地区的立夏习俗丰富多彩,反映了人们对立夏这个特殊时节的文化理解和生活智慧。

  吃立夏馍。立夏馍是一种特色食品,由风干后的蒸馍切片,加入面粉、鸡蛋、韭菜等制成煎饼,寓意防热抗暑、消夏除灾。

  挂蛋。立夏这天,人们会在孩子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以避免“疰夏”(一种夏季常见的疲劳症状),并祈求夏日平安。

  立夏称重。这一习俗起源于河南洛阳,并在民间流传。人们在立夏时为老人和小孩称重,以预测夏季的健康状况,并期望健康长寿。

  立夏饭和尝三鲜。立夏这天,家里会以赤豆、黄豆、黑豆、豌豆、绿豆等杂粮为食材做成“立夏饭”,象征五谷丰登。同时,人们也会品尝时令食物,如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等。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原地区的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健康的追求,也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立夏·养生

  刘秀森告诉记者,立夏之后,是“祝融司令继芳春”,天气渐趋炎热,体现着一个“火”字。此处的“司令”,不是领兵打仗的头儿,而是管理时令。祝融乃火神,它开始掌管时令了。人们或乐于夏,或苦于夏,皆因这个“火”字。“不但春妍夏亦佳,随缘花草是生涯”,无须畏惧,以随缘之心体验自然,春日是良辰,夏日亦是佳期。“无厌于日,使志无怒。”夏季,我们不厌恶阳光,修一个“养”字,多一些修养,过一个无怒之夏。

  春日是良辰,夏日亦是佳期,二十四节气,每一个都独一无二,它有四时代序的天地之美,也是时间长河里的中国智慧。多少年来,我们跟随着节令的脚步,顺势而为,应季而耕,不误农时,时和岁丰。如今,它是“中国式浪漫”最美妙的一笔,也是流淌在每个中国人基因里的文化自信。

  立夏秤(称)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据说在我国一些地区,以前立夏这天有轮流称重的习俗,看秤人大声报出体重数,并添上些吉祥话,寄托人们对健康的祈愿。

  “其实古人立夏称重,从养生角度来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它通过这种形式提醒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商丘市中心医院内科医生王偲伟解释说,入夏前后是容易发病的季节,不少人入夏后会出现寝食难安、困倦、低热、胃口差、心烦、失眠、上火等症状,中医称“疰夏”。这是因为立夏后天气将逐渐炎热,南方炎暑将临,雷雨增多,湿热扰人,尤其是脾胃虚弱的小儿和体质偏弱的人群,在气候变化过程中,更容易因暑湿困脾、耗伤正气而招致“疰夏”之苦。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顺时养生,立夏之后更要注意“养心”。可适当调整日常的饮食起居,以助清心安神、健脾祛湿。

  进入立夏后,作息应适当调整,宜晚睡早起,中午适当午睡,以助消除疲劳,养足心气。但午睡时间不宜太长,四五十分钟即可。如果中午没条件午睡,也可抽空闭目调息、放松身心。

  立夏后天气更热,运动更容易出汗,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血汗同源,“汗为心之液”;建议运动量不要太大,避免大汗淋漓,特别是中老年人,宜散步、慢跑、练八段锦、跳五禽戏、打太极拳或做瑜伽等不剧烈的运动,并适当多喝水补充体液。

  夏季养生重在“养心”,养心最忌情绪波动大,日常尽量保持心态平和、精神放松,静养身心才能更好地养护心气。

  增酸减苦 养心安神

  王偲伟说,立夏时节的饮食养生原则是增酸减苦,以助肝调胃,养心安神。平时可多吃茯苓、麦冬、小枣、莲子、百合、竹叶、柏子仁等,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进入夏季后新鲜的蔬菜瓜果开始增多,人们应该多摄入具有排湿解热功效的食物,饮食应尽量清淡,以低油脂、低糖、高纤维为主,避免增加肠胃负担。

  另外,他还提醒说,立夏以后,各种瓜果、蔬菜开始陆续上市,从而也带来了食品卫生的问题,特别是肠胃炎开始进入高发期。因此,人们在食用瓜果和凉拌菜的时候,应该清洗干净,吃多少准备多少,不吃剩下的凉拌蔬菜。肉类食物在夏季也很容易变质,变质后危害很大,无论生肉还是熟肉,风险都是一样高的。

本报融媒体记者 张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