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 >> 商丘要闻

让孩子生长在适合自己的土壤里

2024-04-17 07:04:25 来源:商丘日报

  本期话题:网友“会飞的鱼”留言,上八年级的儿子想学打羽毛球,孩子的妈妈想让他上奥数班,以后专业选择人工智能或生物工程,认为这样好就业。

  杰说家教: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可见,每个孩子都各不相同。古时,为了给孩子寻找适合生长的土壤,孟母三次搬家,直到窗外传来书声朗朗。今天,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结果有些孩子终究没长成父母想要的模样。因为父母想要的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不一定是孩子喜欢的、更不一定是适合孩子的。怎样才能让孩子生长在适合他的土壤里,最后长成他自己喜欢的样子?这才是每一个“中国式”家长应该思考的问题。

  这让我想起了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20岁时,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厦大是名校,校领导对陈景润寄予厚望,很多家长也争着把孩子往他任教的班里送。谁知道陈景润不善言谈,面对学生,他脑海里浮现的都是高深的数学理论。他是真不知道如何与学生沟通。学校只好安排他专职批改作业,谁知不被理解的陈景润积忧成疾,一年住院六次,连批改作业的差事也没能好好完成,他在学校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名校毕业生竟不会教书,学校没办法将他退回了厦门大学,厦门大学安排他做图书馆的资料员。

  陈景润是无能吗?他只是没找到适合生长的土壤。一个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人,让他教初中数学,显然限制了他的发展。做资料员期间,陈景润日夜钻研教学理论,一年后,他被数学家华罗庚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0年后,他的研究成果震惊了国际数学界,被誉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第一人”,至今仍无人超越。

  人是有特质的,家长要帮助孩子认清他的特长,然后做出正确引导,让喜欢学习的认真学习,让喜欢踢足球的走进赛场,这才是家长应该做的事,而不是一窝蜂地都上补习班,都考名牌大学。

  笔者的一个朋友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学习成绩优秀,从小学到高中一路开挂,都顺利考上了名校。偏偏小儿子不争气,就不喜欢学习。两口子一开始还积极引导,耐着性子交流,后来发现收效甚微,就不再勉强他。既不逼他学习,又不逼他干不喜欢的事,而是耐心陪伴,静待他成长。多年以后,小儿子勉强考上职业院校,学习一门技术。毕业后,小儿子到一家汽车修理厂工作。由于肯钻研,能吃苦,两年后,在老板的推荐下,他到北京一家规模很大的汽车厂做了组长。在他的带领下,他的班组年年超额完成任务,还搞出了三项小发明。现在他已成了分厂的工程师。

  成为工程师的这年春节,他和两个哥哥都回到了商丘。吃年夜饭时,他爸爸感慨,说:“小三啊,小时候爸妈没逼你上学,现在看来是正确的,你两个哥哥虽然优秀,但让他俩干你的活,不一定比你强!”听了爸爸的话,三儿子也很感慨,说:“当初爸妈真逼着我考大学,说不定我不仅考不上大学,很可能早就废了。”

  是豆芽就让它长成一盘小菜,是大木就让它柱起一片长天。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找到适合他生长的土壤,相信早晚有一天,孩子会发出属于他自己的光和热,为自己、也为这个世界照亮前行的路。

  “杰说家教”栏目垂询电话:0370-2616006

  手机:13849660198(微信同号),欢迎网友提供话题,参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