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 >> 商丘要闻

民权:春管“傍”上高科技 农民种田“慧”管理

2024-04-16 03:24:52 来源:商丘日报

无人机在麦田作业。 本报融媒体记者 闫鹏亮 摄

眼下,在民权乡村,“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的“老歌子”再也无人传唱。如今的种田也成了技术活,春耕春管“傍”上高科技,农民种田“慧”管理成了“新唱法”。

民权大地,绿畴沃野,一派生机。4月13日,在民权县王桥镇蒋柿园村的麦田里,田保姆农业服务公司的无人机正在种粮大户金先露的大田里作业,“再有一根烟功夫,我这100多亩小麦叶面肥就喷洒完了。要是往年我用机械喷,至少得两三天,用无人机一天就搞定了!不但省时省力,每亩还节省几块钱的人工费。”

今年30岁的金先露是远近闻名的种田能手,前年他流转了100多亩土地,全部种上了小麦。金先露说:“现在是小麦‘起身’期,如果用人工或者农机喷肥都会碾压小麦,投入大量的人力机械不说,还会造成小麦损伤,造成减产。长期以来,大田施肥一直都是个令人头疼的农活,年轻人不愿干,年老人干不动,往年每到这个季节,我就‘头大’。如今是有了无人机,喷肥不用力!高科技这‘玩意儿’,真管!”提起这些变化,金先露夸个不停。

一年之计在于春,每逢春耕“机”倍忙。民权县田保姆农业服务公司的员工吴强介绍,用无人机撒施化肥,小麦返青肥、拔节肥,每亩使用化肥一般是30斤左右,每亩田只需1分钟就拿下了。无人机不但工作效率高,撒施均匀,还不损伤庄稼。因此,大田作业用无人机成了农户的首选。

高科技助力农村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让农民更“慧”种田了。“一点按钮,轻松完成全田的灌溉!”在民权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民权县坤元家庭农场的管理者梁玉立向记者展示小小的“遥控器”。他只需掌上操作,灌溉系统便能根据麦田的土壤湿度、作物生长阶段及天气状况等因素,自动调整灌溉量。2000多亩小麦原来10天才能浇完,现在5天就能轮灌一边,不仅节省了人力,还节约了三分之一的水量,大大提高了灌溉的效率和精准度。

农民的丰产丰收不仅要靠先进的农业机械,应时应景的管理技术也是农业丰收的“及时雨”。该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绍华介绍,现在小麦已经进入拔节育穗期,正是促壮苗稳大蘖、防治小麦茎基部病害的重要时期,农技专家对全县麦田“把脉会诊”研判后开出不同的“处方”,印成《春季麦管技术》明白纸,70余名农技人员化身“田秀才”下乡入田,在阡陌“把脉”,现场“义诊”,面对面接受咨询,确保因地因苗精准施策。

“小麦正‘起身’,这段时间管理好对提高产量很重要。这是县里发的明白纸,上面写着咋管理,不懂的地方问我!”在孙六镇程庄村村民程理安家的麦田里,该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忠策正在忙着进行技术指导。

该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吴红展告诉记者:“目前,全县100多万亩小麦已完成拔节期追肥,为夏粮丰产奠定了基础。”如今的民权乡村,无人机、人工智能等场景的应用,让传统的种田模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精准灌溉、喷洒肥料,实时获取农田的详细数据,使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精细化和绿色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记者 闫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