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 >> 商丘要闻

彰显非遗魅力 焕发时代光彩

——虞城县推动“非遗+”融合创新

2023-11-21 08:37:21 来源:商丘日报

  木兰剪纸、伊尹佩香、根雕艺术……这些丰富多样、具有浓郁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虞城县发展的鲜活见证,也是虞城人民的精神家园。

  据了解,虞城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化遗存丰富,历史名人众多,因此衍生出了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虞城县拥有非遗项目179项(其中,1个项目列入国家级名录、9个项目列入省级名录、58个项目列入市级名录)。

  非遗+乡村振兴

  “我在家门口打工,能照顾家人,还能挣钱,上个月我领了3000多元工资。”在县熟镇朱阁村的“汤都红粘谷酒传统酿造技艺”非遗工坊务工的村民刘大任高兴地说。

  在“汤都红粘谷酒传统酿造技艺”非遗工坊,几十口大缸依次排开,很多大缸正冒着热气,里面的红粘谷不时“噗噗”炸开水泡。传承人杨威介绍,他们生产的红粘谷酒现已开发出10余种规格,年销售额在200万元左右,带动村民从事红粘谷种植、管理、酿酒、发酵、蒸馏、包装等100人左右,人均年增收3万元。

  在店集乡“仙脚丫手工布鞋”非遗工坊内,村民通过灵活的计件工资、兼职或全职等多种形式,达到让广大劳动者“离地不离家、进厂不进城”的工作状态。目前,已带动周边20个乡(镇)500多人参与布鞋生产。

  “非遗项目以前规模小、底子薄,通过这么多年的引导和发展,虞城县的非遗项目从小作坊变成了大企业,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虞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富杰说。

  非遗+城市更新

  “我结合祖上传统中药技艺,开发出伊尹佩香、中药象棋等,目前销售行情还不错,能带动附近村民增收。”虞城县城关镇居民、刘氏传统本草佩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建党说。

  在刘建党的伊尹佩香坊内,他正带领工人制作中药象棋,做胚—上模—成型—上釉—晾干,全手工制作,一套象棋制作下来得好几天。但他“乐在其中”。

  作为刘氏中药世家第五代传人,刘建党一是从祖传中医疗法中得到传承,二是吸取古虞文化中药“服药”的概念,开发出伊尹佩香、手串、中药药饼、中药象棋等十数个品牌。特别是研发的中药象棋,闻起来药香扑鼻,拿起来大小适中,人们在下棋中养生,在娱乐中保健。

  据悉,在2023商丘非遗文化节上,虞城县共组织民间多层剪纸、面塑、刘氏本草佩香制作技艺、木叶画等七家非遗项目参加,赢得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赞誉;10月23日,虞城县又组织木叶画、韩氏木刻、刘氏佩香传统制作技艺、鱼灯制作技艺、罗氏制艾等非遗项目,分别在商丘市非遗展示馆、商丘博物馆非遗文创展厅、火神台商祖祠进行非遗项目布展和现场演示。

  虞城县通过与旅游融合衍生出了多种产品业态,鼓励非遗项目走进木兰祠、蜗牛小镇、马牧集老街等旅游景区。通过各种展演展示活动,为游客讲述了生动的故事,让游客直面非遗的各种表现形式。将虞城特色产品、戏曲、生活风俗、民间故事等进行全面展示,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进行参观,也为非遗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非遗+文产文旅

  11月7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到虞城县马牧集老街视察,对虞城县非遗项目参与城市更新给予肯定。“我们用文化的灵魂更新城市,把非遗元素更新到城市里去。这次能得到省委书记的肯定,我们一定继续努力,把马牧集老街打造得更好。”城关镇党委书记彭丽深有感触地说。

  多年前,城关镇化工路以西一带还是一片人人厌恶的地方: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蚊蝇飞舞。城关镇党委、镇政府征得县领导同意,大刀阔斧进行城区改造,一条古色古香的老街展现在虞城人民面前。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牧集老街吸引众多非遗项目参与到城市更新中,木兰剪纸、伊尹佩香、根雕艺术、艾灸堂、木兰粗布纺、非遗剧场等十数家非遗项目入驻。

  虞城县非遗保护中心还邀请虞城县第一实验小学50余名学生,分别到非遗展示中心、伊尹佩香坊、贾艳梅剪纸艺术馆、曜艾堂等非遗传习所开展学教活动。同时,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稀有剧种展演与社区文化公益小舞台、文化下乡和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结合起来,在老街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活动和各类非遗培训班。

  “虞城是个历史文化深厚的地方,非遗项目众多,我们努力让非遗和乡村振兴、文旅文创以及城市创新等有机融合,让非遗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生活,让非遗真正活起来。”虞城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荣敢说。


文\图 本报融媒体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谢卫勋 王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