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理论 >> 应天时评

让历史建筑讲好“新”故事

2023-11-06 03:19:21 来源:商丘日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现场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示,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要在“真保护”上下功夫,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把资源普查、规划编制、修复修缮工作干实在,坚决防止大拆大建、拆真建假。

  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42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87个。但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在以往,一些地方“不得其法”,甚至拆掉真古董,建起假古董,一些真正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街被拆掉,建起了千街一面的商业街;一些城市打造出假模假式的古街,却与地方历史文化毫无干系。

  有的地方在对待历史建筑的问题上,没能平衡好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比如有地方单纯引入社会资本对历史建筑进行“经营式”保护,让“开发式保护”变成了对古建筑的另一种破坏。有的地方则投鼠忌器,对历史建筑采取“佛系”态度,不管不顾,让历史文化遗产没能得到很好传承。

  要让历史文化街区“活起来”“火起来”,让历史建筑焕发活力,才有利于更好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正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要在“真保护”上下功夫,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把资源普查、规划编制、修复修缮工作干实在,坚决防止大拆大建、拆真建假。做好资源普查、规划编制、修复修缮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历史建筑保护才不会留死角。

  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要能平衡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这样才能让历史文化资源能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而更好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属于未来。对此,既要对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历史建筑的行为予以严厉惩治,要能明确文物保护红线与雷区,对于踩踏红线的行为,要能零容忍。同时,还要能让历史建筑在当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能够成为时代的“参与者”,讲好“新”故事,与时代同行,赋予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以新的使命与新的生命,让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于一体,这样才有利于更好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从而还能实现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