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低生育率挑战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2023-05-26 10:20:13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作者:杨凡(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主任)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了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这明确了新形势下人口发展的方向、定位和目标。会议指出,“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而这些特征都与我国目前的生育率低位运行的问题息息相关。因此,应对低生育率的挑战,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有助于形成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一,明确应对低生育率在人口发展战略中的基础性地位。人口规模的存量开发非常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提高生育水平的增量,因为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家庭规模缩减等现象都是由低生育率引发。人口生育率下降越快,这些人口变动就更为急剧。所以当前人口战略的制定中,要明确应对低生育率政策的基础性地位。虽然目前的低生育率水平主要受到经济、社会、教育、城市化等发展因素综合影响,是现代化过程的一个必然结果,难以大幅度回升。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间内延缓生育率的持续下降,稳定生育水平。只有生育水平稳定了,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和家庭规模减少等现象才会变得和缓,才能为社会经济应对这些人口的新变化争取时间,减少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构建全生命周期视角的生育支持体系。生育并不是单一事件,而是个人和家庭的全生命周期事件,提振生育水平,要从家庭生命周期和人口全生命周期入手,直击导致青年群体婚育意愿低下的主要原因,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生育支持体系。从系统性、长链条着眼,融通婚嫁、生育、养育、教育重大生命事件以及就业、税收、住房、养老等重要政策着力点,构建全生命周期视角的生育支持体系,加快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为生育意愿的提升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第三,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主要局限于已婚育龄人群,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就是以全人群为规范和服务对象,突破单纯限定于已婚妇女的身体和生育行为。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就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育权益,保障新时代生育制度行稳致远。换句话说,就是在生育行为领域内“尊重个体”“强调权益”,但这么做绝不等于对生育行为不加约束和管控,而是仍然必须基于对社会秩序的维护等,对辅助生育、婚外生育、非婚生育、冻卵等行为实行规范,在社会秩序和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释放一定程度的生育选择。生育政策包容性的底线是不侵害社会最基本生育伦理、不违反法律基本要求、不动摇婚姻家庭根本秩序。

第四,完善性别平等的制度体系。性别不平等的家庭分工、将与生育相关的事项全部落到女性群体身上,会限制女性的职业发展,激发家庭-生育-工作多重矛盾,使得女性陷入“不敢生、不愿生”困境。实行生育支持政策、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其着眼点不仅仅在于提高短期的生育水平,更在于通过配套措施的落地减轻女性负担、保障女性就业权益、增进妇女儿童社会福祉。特别是要保障女性在就业和职业发展上的权益。一是保障女性拥有平等的就业权利,杜绝企业以女性婚姻和生育状态作为职业选择和晋升的标准,营造性别平等的就业环境。同时要建立女性生育保障和弹性工作制度,根据工作内容,适当调整女性在育儿期间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形式,切实保障和提升女性的就业能力。二是实施更加灵活的产假制度,如育儿假、家庭护理假。灵活安排生育假、陪产假,在主体选择和产前后时间允许根据家庭实际生育抚育情况,出现共享、转让假期等情况。与此同时,要进一步促进家庭责任的合理分担,引导父亲积极参与育儿过程。一方面加强宣传,让公众了解父亲在育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夫妻共同育儿带来的正面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激励制度进行引导,对于父亲参与育儿的在亲职假、生育补贴方面都设置额外奖励。

第五,将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政策的抓手。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引导,公众的生育观念、生育文化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形成了少生优生的意识,不婚不育群体日渐扩大。因此,要重视文化的建设,营造婚姻、生育友好型社会文化环境。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逐步转变生育文化,营造性别平等、尊重生育、重视家庭的社会氛围。肯定生育的价值,通过法律规定、补贴政策等手段体现出生育养育孩子的贡献,引导大众生育价值观的转变。加强正面宣传,减少文化作品、社交媒体中恐婚恐育、放大婚姻家庭矛盾的倾向。加强对生育支持政策的宣传,充分发挥新媒体对年轻群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提升他们的生育信心和生育意愿。

第六,加大生育支持政策的投入力度。近十年,北欧国家家庭福利公共支出占GDP比重的平均水平都在3%以上,法国为2.9%,英国为3.3%,东欧和中欧国家也基本能达到2%以上。相比之下,日本和韩国在这一领域的投入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是与这些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平均水平分别只有1.3%和1%。现行的各类生育政策,包括经济支持、时间支持和服务支持,其落实落地的关键还在于资金投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在生育支持相关领域的投入仅为百亿级,和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存在着一定差距。在当前人口发展态势下,生育已具备极强的正外部性,建议通过财政、社会捐助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加大对生育支持政策的投入。参考其他国家的经验,至少要逐步达到GDP占比2%的水平,才能产生明显效果。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中国人口均衡发展的理论建构与多维测度研究”(20&ZD17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