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 >> 商丘要闻

最是书香能致远

2023-04-21 06:11:44 来源:商丘日报

  编者语:在4月23日第28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近四位不同年龄的阅读者,共享阅读之美,引导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文明风尚。

高蕤: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报融媒体记者 宋云层

阅读是高蕤的一种生活习惯。  本报融媒体记者 宋云层 摄

“读书可以丰盈我们的内心,可以涵养我们的气质,读书还可以坚定我们的信念,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谈起读书,高蕤如是说。

高蕤是商丘市培文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她自小喜爱读书,习惯成自然,即使岁月流逝,她依旧喜爱读书。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的是她的书架,里面的藏书是她的最爱。

高蕤说,漫步书海,我们仿佛可以穿越历史长河去拥抱过去,和王维一起感受那山里的一轮圆月,感受山涧中惊起山鸟的静谧;和李白一起举起金樽,邀月共饮,感受那“事了拂衣去”的潇洒和侠气……每当捧起书籍,高蕤所有的烦恼和焦虑都在书香之下化为乌有,当阅读变成一种生活习惯,就成了人生的力量来源。

“读书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读一本书,可能感受不到什么变化。读百本书,我们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就能游刃有余地解决各种问题。读千本书,我们的见识和胸怀就打开了,遇到再大的波澜也能从容应对。”高蕤告诉记者。

平时高蕤阅读的书目很“杂”,不管什么类型的书,只要感兴趣,她都想要读一读。她说,只有自己读得多了,才能吸纳知识,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

因为工作的缘故,高蕤每个月都要读两本以上的专业书籍。从新教育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书中学到的“晨诵、午读、暮省”方法使她受益匪浅,实践让高蕤明白学生只有通过读、思、省的过程,才能真正地从阅读中有所收获。大量专业书籍的阅读让她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每当身边的朋友和学生家长遇到处理不了的教育问题时都会请教她。

人阅书,书润人。作为一名老师,教书育人的同时,高蕤更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激励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多读,引发阅读能力中等的孩子想读,为阅读兴趣低的孩子种下阅读的种子。

“读书是需要阅读氛围的,就像过节日需要氛围来烘托。”高蕤饶有兴趣地说,一个好的读书氛围,会让学生情不自禁捧起书本,主动阅读。所以她会在一个绿意盎然、鸟鸣虫啾的春日,带着孩子们一起进入学校图书馆,三五人一小组,或伏于书案,或倚窗捧书,沐着阳光,嗅着书香。

高蕤非常喜欢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说过的一句话:“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籍,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高蕤说她也希望通过书籍走过世界的每一处角落,感知生活当中的每一处美好。


常竹:创办读书会让更多人爱上阅读

本报融媒体记者 戚丹青

常竹带着孩子一起阅读英文原版书籍。  本报融媒体记者 戚丹青 摄

2012年,一个新的生命闯入市民常竹的生活,他牙牙学语的萌态融化了常竹初为人母的心。“面对一个如白纸般的生命,我能带给他什么?”常竹说,经过思考,她选择了阅读。

从科学养育到早期教育,从学科培养到心理成长,从“天才”教育到“慢养”孩子,慢慢地,她的阅读不再局限于教育方面,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人物传记、文学历史和励志故事,只要是能读进去的好书,她都愿意翻开。再后来,常竹认识到了英文阅读的重要性,2021年,她用业余时间创办了伴蜗牛走天涯原版阅读读书会,帮助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接触世界多元文化的窗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了每个生动、跳跃的英文单词。

为了把儿童期掌握英文的过程讲清楚,常竹将自己孩子从4岁开始看英文绘本到7岁看英文章节书,再到9岁看英文版《哈利波特》的经历整理成文图,发布在“伴蜗牛走天涯”公众号上,让许多家长受益匪浅。

自读书会创立以来,先后有200多名中小学生加入并受益。这些孩子的英文发音、听说、词汇量、理解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并养成了良好的英文阅读习惯。虽然这条路也有辛苦、无奈,可每次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和父母的笑容时,常竹都感觉到那是最大的收获。

读书会有个家庭令常竹印象深刻,这个家庭中的妈妈是英文老师,大女儿小学四年级加入读书会,一年多时间里,大女儿从非常被动的学习英语状态转变为热爱英语阅读,阅读了近800册英文书,词汇量和听说能力都远超同龄人,4岁的小女儿也养成了每天阅读中英文书籍的习惯。

“家长们不要把阅读想象得多么高深,其实它是一件挺简单的事情。”常竹说,很多人以为“读书(上学)”即是“阅读”,这个错误的想法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她认为,“阅读”不是“学习”,而是“看书”。它不需要朗读,不需要写读后感,不需要分析段落,不需要比速度,也不需要把书一字不漏地从头读到尾,更不需要用读书来关联成绩。“当你对某一个内容感兴趣的时候,翻开书看便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读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有了爱不释手、心满意足的感觉,阅读就已经起了作用。阅读,就是打开书、看进去,仅此而已。”常竹如是说。


李思翰:在古诗词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本报融媒体记者 宋云层

李思翰获得商丘市诗词大赛中学组一等奖。  本报融媒体记者 宋云层 摄

李思翰是商丘市第一中学八年级的学生,他特别喜欢古诗词,他说通过对古诗词的吟诵、赏析,发现了诗词之美,感受到诗词之趣,并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了营养,涵养了心灵。

李思翰家的客厅有一块小黑板,每天,他的父亲都会在小黑板上写上一首古诗词,把小黑板上的古诗词背会,则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多年的积累,这个14岁的少年储备了大量的古诗词。2022年,他获得商丘市诗词大赛中学组一等奖;2021年,他获得商丘市诗词大赛小学组特等奖、河南省诗词大赛小学组二等奖,还入围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面试。

李思翰从小就喜欢古诗词,在他的书桌上,除了课本之外,《唐诗三百首》《宋词鉴赏》等书籍也被摆在了显眼位置,不知被翻过多少遍。学习之余,翻上两页书,吟诵一首古诗词,对他来说既是放松,又是积累。

读书要有好的氛围,李思翰热爱读书,热爱古诗词,和他的家庭氛围分不开。李思翰家的客厅没有电视,只有一个大大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书。为了让孩子多读书,每天下班后,李思翰的爸爸妈妈都会放下手机,拿起书陪孩子一起阅读。一家人轻轻吟诵,任时间慢慢流淌,沉浸在古诗词的美妙意境中,享受着宝贵的亲子时光。

虽然阅读广泛,但李思翰最喜欢的还是古诗词,他觉得读古诗词不仅能激发人们对中华民族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认同,而且能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让生命变得充实丰盈。

中国诗词大会的面试过程让李思翰记忆深刻,面试过程有自我介绍、飞花令比赛、试题问答等环节,既有同场竞技的实力之争,又有个人诗词素养的内涵展示。诗词飞扬中,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诗词储备量、语言表达能力和个人特色。通过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面试,既激发了他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又让他充分领略到古诗词的文化魅力。“当时想着,能不能入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展现了自己,也让自己成长了不少。”李思翰说。自那以后,李思翰对古诗词的喜爱更进一步。

腹有诗书气自华,少年正是读书时。愿这个爱读书的好少年,在诗书的陪伴下越走越远。


张尚芮朵:家校携手播下阅读种子

本报融媒体记者 戚丹青

张尚芮朵和班主任宋春丽一起阅读。  本报融媒体记者 戚丹青 摄

“记者阿姨,张尚芮朵可优秀了,我们班的同学都很佩服她!”“是的是的,她读了可多的书,还经常参加各种比赛呢!”4月19日下午,记者来到商丘市第一实验小学采访,一说要采访张尚芮朵,好几个孩子呼啦啦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说。

张尚芮朵是该校五年级四班的学生,别看年龄不大,她取得的成绩可真不少:第七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比赛河南省二等奖、商丘市总决赛小学组一等奖,河南省“星光之声”诵读大赛一等奖……同样,她也获得了很多荣誉:2022年度河南省文明学生、河南省教育厅“壮丽河山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优秀主讲人、2022年度商丘市优秀少先队员、商丘市文明学生。

她为什么如此优秀?张尚芮朵落落大方地告诉记者,这是因为老师和家长的指导,更是因为在他们的教育下,自己从小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

她的班主任宋春丽说,为了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学校以“晨诵、午读、暮读”为抓手,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营造书香班级。每天早晨7:40,晨诵就开始了,孩子们的心灵得到唤醒。中午13:40,孩子们来到班级的小书架前挑选喜欢的书籍,在师生共读之中传递着快乐、智慧和幸福。而暮读则是亲子共读,在学校的号召和引导下,父母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加入到阅读中来。“张尚芮朵的爸爸妈妈非常注重教育,在‘暮读’环节做得很好,每天都会发读书的视频或照片到班级群中,给其他人带了好头。”宋春丽说,为了让更多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每周都会开设阅读课和读书交流会,每个月还会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馆阅读。记者看到,在教学楼的走廊里、教室里都摆放着各种书籍,孩子们在书香的陪伴下正在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张尚芮朵的妈妈告诉记者,为了让孩子爱上阅读,自己和爱人想了好多种方法。从孩子牙牙学语之时,她就开始教张尚芮朵读《三字经》和唐诗。除了言传身教以外,他们在家里的好多地方都安装了书架,让孩子伸手就能拿到书,随时随地可以阅读。

“现在我正在读《资治通鉴》,我建议大家读一些历史类的书籍,既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又能让我们从中感受历史、思考历史。”采访结束时张尚芮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