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正文

一筐红薯干救了一家人

牵挂八十载 恩情永难忘

2023-02-06 00:03:35 京九晚报

  80年前,河南好心人一筐红薯干救了安徽一家人。近日,受助家庭的后人辗转寻到恩人,恩人已是百岁老人。

  1938年,安徽太和马集刁桥村刁振廷一家人,逃荒到河南柘城,一户赵姓人家给了他们一筐红薯干,救了他们一家人的命。之后,赵家还帮助刁家做起小买卖,让刁家顺利度过那个饥荒的年代。对于这份恩情,刁家几代人一直不敢忘却。今年农历大年初五,刁振廷的儿子、孙子等一行三人,辗转寻到已年过百岁的恩人赵德福,磕头谢恩……近日,记者联系上这两家人,深入了解了这个感人的故事。

  1 一筐红薯干救了一家人

  说起刁振廷家的坎坷命运,不得不说当时的社会大背景。

  1938年6月,因人为原因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安徽阜阳地区界首、太和、颍上和临泉等地受灾严重。据《太和县志》记载,黄泛灾害发生后,当地出现了很多灾民。刁振廷家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刁振廷的父母带着一家五口人到河南逃荒,一路乞讨至鹿邑城北约30里一个叫“吕楼”的村子(位于柘城)。

  赵德福就住在这个村子里,一直以来他都厚德宽人、乐善好施。当时,他见刁振廷一家逃荒来到这里,非常可怜,便收留了他们,还送给他们一筐红薯干。此后,赵家也常接济刁家,帮助一家人挺过难关。

  在那个闹饥荒的年代,这一筐红薯干,救了刁振廷一家人的命。刁振廷一家,背井离乡,没有土地,没有生活来源。为了活下去,刁振廷父亲想做点小买卖,但苦于没有本钱。

  “我父亲为帮助刁叔把小生意做起来,当担保人,先赊小麦磨面,蒸馍卖,之后再慢慢还钱。”赵德福的女儿赵景芝今年也已74岁,她不止一次听父亲说过这段往事。在赵家人的帮助下,刁振廷靠蒸馍在附近集镇售卖维持生活,虽然日子仍旧艰难,但总算有个活下去的门路。

  刁振廷一家不忘赵家的恩情,经常把自家蒸的白面馍送给赵家人吃。因为赵家人生活也不宽裕,平日只能吃杂面馍度日。但赵家知道刁家起早贪黑起来做生意不容易,拒收、不吃这些白面馍。

  无奈之下,刁振廷想到一个办法,把馍掰成两半,再送给赵家人吃。当赵家人纳闷这些半拉馍时,刁家人善意地撒谎说,半拉馍都是买馍人掰的,掰开的馍就没办法再卖了,只好自家人吃掉。后来,赵家人知道内情后,还是拒收、不吃。

  两个家庭相互帮扶,相互理解,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家园难舍,故土难离。刁振廷一家在吕楼度过几年后,随着黄水泛滥程度的减轻,一家老小都想返回家乡。然而,几年来,赵刁两家相处得亲如一家。赵德福一家虽不舍得刁振廷一家人走,但也希望他回乡重建家园。后来,赵德福知道刁振廷家人口多,生活不易。临走时,赵德福和家人就用独轮车推着两袋粮食,长途跋涉150多里路,送到刁振廷家。

  此后,两家人来往不断,两家人有红白喜事都会相互到场。刁振廷家族兄弟、亲朋去鹿邑、柘城一带做小生意,只要说是刁振廷的亲朋,赵德福都会热心招待,留家住宿。

  同样,赵德福的家族兄弟、亲朋来太和,刁振廷更是好好招待吃住,亲如一家。

  后来,因社会环境影响,做小生意也受到限制,两家人来往渐渐稀少了。

  一转眼50多年过去了。刁振廷和他的长子刁绍言、次子刁绍宗先后去世。他们生前经常和后辈们说“北乡”(指河南柘城)赵家的恩情,让后辈们不要忘记赵家的救命之恩。

  2 时隔半个世纪的“寻亲”

  斗转星移,时光来到2023年元旦。刁振廷的长孙刁卫明再次听到年迈的母亲说起80多年前河南恩人送粮食救命一事时,便决定去寻找恩人,续上这段已经中断了50年的亲情。

  “那个年代的一筐红薯干、两袋粮食,比现在的黄金都珍贵,确实是救了全家人的命,这个事情,我们全家一直没有忘记。”刁卫明对记者说,“更重要的是,前几年我听说恩人赵德福的后人曾经来过太和,可惜我不在家,没有见上面。”

  为寻找恩人,刁卫明询问多个本村去过“北乡”的族人,这些当年还没结婚的小伙子,如今均已年过七旬。因时间太久,老人们只记得在鹿邑北,过一条黑水河。

  后来,刁卫明把寻人信息拍摄成小视频,发在网络平台上。没想到的是,“寻亲”小视频一经发布,立即引起广大网民的称赞,很多网民留下评论,称赞他的行为,更有人称赞:“河南人有情有义,安徽人知恩图报!”

  后来有人告诉刁卫明,出了鹿邑县城一直向西北方向走十几里后,打听“赵德福”老人,估计就能找到。1月26日(大年初五),刁卫明和小叔刁绍礼及堂弟刁冲北上河南,跨省“寻亲”。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人终于在柘城洪恩找到了赵德福老人的住址。三人怀着激动的心情赶到赵德福老人家里后,令他们惊喜的是,赵德福老人依然健在,已经103岁了,而且身体康健、精神矍铄。三人说明来意后,赵德福老人和家人又回忆起当年的往事。当得知安徽的“亲戚”都好时,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为感谢救命恩人,刁绍礼叔侄三人面向老人跪地叩头表示感谢,并送上祝福。最后,老人安排家人设宴招待“安徽亲人”。

  “前几年我三弟带着儿子儿媳去过一次太和,但一些熟悉的老人去世了,年轻人外出打工了,没能如愿。”赵景芝对记者说。“近期,赵爷爷家人准备给他过大寿,届时我们肯定要去给赵爷爷祝寿!虽然我祖父、父亲和二叔都不在了,但我们后辈不会忘记赵爷爷家的恩情,我们会常去看望赵爷爷。”刁卫明说。

  安徽、河南,山水相连,刁赵两家,用各自的真诚和大爱,缔结了深厚而淳朴的家庭友谊,这份深情厚谊,也将会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

文/本报融媒体记者 成绍峰 图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