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乡村“精神短板”

葛白水 商丘网 2019-04-21 22:31

   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补齐乡村“精神短板”。文化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19年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习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农村一直是落后、封建、迷信思想严重的代名词。农村一般都是地势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文化落后,这些是导致落后思想的“精神短板”。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群众思想观念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提高了群众思想观念、文明意识、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为打赢大扶贫、乡村振兴战提供可靠的思想保障。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它包括农村文化、风俗、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认真分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能在大扶贫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鼓舞干部、激励群众、坚定决心、凝聚动力的重要作用。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是扶贫工作的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繁荣兴盛农村文化。要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文化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重在落实、贵在实干。以精准扶贫扶志扶智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紧密融入到全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当中,着眼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扶贫脱贫政策、思想道德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提高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 要在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工作中打好文化这张牌,大力推进文化扶贫, 切实履行文化部门的职责,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增强群众文化自信、民族自尊,凝聚民心、淳化民风,培育社会文明风尚。

   要围绕新时代、新农村、新农民,着重强化“三农”艺术创作。要摈弃一味追求“阳春白雪”的做法,多在“接地气”上下功夫,立足小型多样,创作推出一大批短小精悍、生动活泼、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舞、音乐歌曲、地方小戏、相声小品等。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对“三农”题材文艺作品的扶持力度,引导文艺工作者创作推出更多接地气、扬正气、有人气的优秀“三农”作品,使文艺创作在扶贫、扶志、扶智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脱贫攻坚为统领,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依托乡镇、村道德讲堂和文化场所,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成员、先进个人及集体进行巡讲典型事迹 接受道德洗礼,营造村民团结友爱、扶贫济困、融洽和谐的好风尚。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采取多种形式,将文化送到百姓家中,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文化精神层面激发贫困人口脱贫的愿望和志向,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多彩农村文化生活,发展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开展送书画下乡、送戏下乡等活动,活跃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广大群众同步小康梦。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覆盖城乡、功能齐全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形成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体设施网络。充分发挥村文化管理员、非遗传承人、文化爱好者的作用,开展优秀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让群众真正喜欢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队伍能力素质。

   乘风好借力,作为正当时。我们要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继续把文化扶贫工作抓实做好,不断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和智力支持。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作品
补齐乡村“精神短板”
2019-04-21 22:31   葛白水   商丘网   我要评论 

   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补齐乡村“精神短板”。文化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19年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习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农村一直是落后、封建、迷信思想严重的代名词。农村一般都是地势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文化落后,这些是导致落后思想的“精神短板”。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群众思想观念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提高了群众思想观念、文明意识、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为打赢大扶贫、乡村振兴战提供可靠的思想保障。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它包括农村文化、风俗、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认真分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能在大扶贫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鼓舞干部、激励群众、坚定决心、凝聚动力的重要作用。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是扶贫工作的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繁荣兴盛农村文化。要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文化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重在落实、贵在实干。以精准扶贫扶志扶智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紧密融入到全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当中,着眼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扶贫脱贫政策、思想道德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提高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 要在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工作中打好文化这张牌,大力推进文化扶贫, 切实履行文化部门的职责,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增强群众文化自信、民族自尊,凝聚民心、淳化民风,培育社会文明风尚。

   要围绕新时代、新农村、新农民,着重强化“三农”艺术创作。要摈弃一味追求“阳春白雪”的做法,多在“接地气”上下功夫,立足小型多样,创作推出一大批短小精悍、生动活泼、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舞、音乐歌曲、地方小戏、相声小品等。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对“三农”题材文艺作品的扶持力度,引导文艺工作者创作推出更多接地气、扬正气、有人气的优秀“三农”作品,使文艺创作在扶贫、扶志、扶智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脱贫攻坚为统领,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依托乡镇、村道德讲堂和文化场所,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成员、先进个人及集体进行巡讲典型事迹 接受道德洗礼,营造村民团结友爱、扶贫济困、融洽和谐的好风尚。将文化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采取多种形式,将文化送到百姓家中,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文化精神层面激发贫困人口脱贫的愿望和志向,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多彩农村文化生活,发展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开展送书画下乡、送戏下乡等活动,活跃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广大群众同步小康梦。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覆盖城乡、功能齐全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形成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体设施网络。充分发挥村文化管理员、非遗传承人、文化爱好者的作用,开展优秀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让群众真正喜欢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队伍能力素质。

   乘风好借力,作为正当时。我们要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继续把文化扶贫工作抓实做好,不断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和智力支持。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道路封闭超一年 施工...
长江路包河桥附近去年夏天被挖开的道路 修复了
施工方回复:骤冷骤热致道路出现裂纹 正在进行修复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绿洲杯”第五届黄 ...
拔草除杂保丰收
智能化生产线
别开生面的户外读书活动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