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重点贫困村变成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四项全能”示范村——

小吕集走活“两个高质量”一盘棋

记者 郭文剑 高会鹏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9-04-09 16:17

在裕邦服饰生产车间,鲜红的党建标语分外醒目。该企业为当地提供了近百个就业岗位。记者 高会鹏 摄

开栏的话

四月的商丘大地春和景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每时每刻都在激情上演。为充分反映全市各地各行各业在减量发展、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益经验,即日起,本报在重要版面开办《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栏,主要聚焦市县推动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高质量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加强生态保护、打好三大攻坚战,完善制度、保障完善民生等方面好的典型做法。敬请关注。

春节前夕,小吕集村举办集体婚礼上了央视,10对新人用“零彩礼”践行移风易俗新时尚;春节过后,小吕集产业园一派繁忙,乡亲们在5个扶贫车间加班生产;清明假期,老梨树下的小吕集村党建广场村史馆,又迎来一批批红色乡村游的来客……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宁陵县张弓镇党委聚焦重点贫困村小吕集,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支持下,积极探索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的路径,短短四五年让小吕集脱胎换骨,一跃成为宁陵县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四项全能”示范村,走活“两个高质量”一盘棋。

“党建馆”的启示:

不忘本来,坚定信念

宁陵县城向南15公里处,就是张弓镇小吕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洁有序的党建广场——广场正中矗立着一座鲜红的党旗雕塑,上面镶嵌着九个金黄色的大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广场东侧是5座产业扶贫车间,一派繁忙景象;广场南侧是去年落成的党建村史馆,也是商丘市第一个将党建与村史融为一体的展馆;广场西侧,红色救助站旧址正在恢复兴建,党建主题公园的雏形初现。

“欢迎大家来到小吕集村!小吕集村党支部成立于1955年,但当时人民群众住的是茅草屋、喝的是盐碱水、吃的是红薯面、穿的是破烂衣,穷苦的生活,让小吕集历经了太多苦难和辛酸的煎熬……”4月7日,小吕集村史馆内,村级专干李金金指着《党建历史》版块,在向前来参观的近百名中小学生讲解小吕集的历史沿革。

党建村史馆更是乡亲们常去的地方,这里展示和寄托着他们的乡愁、感恩和向往。小吕集行政村辖小吕集、蔡庄两个自然村,现有923亩耕地、483户1635人。展览馆的资料显示,改革开放4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小吕集飞速发展。2014年5月被认定为全县重点贫困村时,全村有贫困户80户209人,贫困发生率13.6%。在党建引领下,精准扶贫政策如春风细雨,让这片曾经的盐碱窝地长出了一个总投资近亿元的产业园,2017年底贫困发生率降至1.41%,实现稳定脱贫。眼下,乡村振兴的布局渐次展开。抚今追昔,小吕集乡亲们的幸福感洋溢在脸上、喜在心里。

“现在日子越过越红火,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摸着村史馆的一架纺花车,年过七旬的脱贫户张孝荣老人感慨道。时光如流,回忆起50多年前刚嫁到小吕集村的情景,张孝荣感觉恍如隔世。

59岁的刘凤英是小吕集村脱贫户,每天准时到村头背包厂上班,按计件拿工资,每个月能收入约3000元。刘凤英说,以前村民打工都是往外地跑,像她这样年龄大的还没人要,现在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就能打工,大家都争着干活增收摘穷帽。

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张弓镇党委清醒地认识到,精准脱贫首先要在思想上“脱贫”、信仰上“归队”,要让老百姓既鼓起“钱袋子”又富起“脑瓜子”,“扶贫到户,党建入脑”。

2018年,张弓镇镇、村两级先是建起占地230平方米的党建村史馆,接着又在党建村史馆前建起了占地7亩的党建主题广场。

宁陵县政府办公室驻小吕集村第一书记张蕴琛已驻村两年多,他深有感慨地说:“镇、村两级党组织建党建村史馆的初衷,就是想通过展现小吕集的历史变化以及党在乡村建设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让年轻一代坚定信念、永远跟党走,再为建设家乡立新功。”

“产业园”的启发:

吸收外来,产业升级

4月7日11时50分许,务工的乡亲们纷纷走出扶贫车间,步行向西约50米来到职工食堂。“我们免费提供午餐,因为是计件发工钱,所以不用催,大家干活的积极性一个比一个高。”裕邦服饰有限公司老板王心玲介绍。

得益于扶贫政策的支持,2016年以来,小吕集相继修了水泥路,通了自来水,安了路灯,有了卫生室、幼儿园,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顺应乡亲们脱贫后对美好生活的更高向往,张弓镇党委和小吕集村党支部认定必须发展产业,而发展产业更需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靠党建引领产业升级,动员外出打拼的致富能手回乡创业,带动乡亲们致富。

张弓镇党委发动镇、村党员干部,积极寻找推荐在外创业的致富能手、企业家。2017年春节刚过,小吕集就热闹起来了,一座15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在村头废闲地上拔地而起。车间刚建好,王心玲夫妻带着设备和订单返乡,立即组织附近村民开展订单生产。

家乡召唤,张弓镇能人老板纷纷“凤还巢”。小吕集村头的那片废闲地变成了“聚宝盆”,厂房车间由一座变成两座、三座、四座、五座。张弓镇付楼村青年郭志带着他的志辉箱包厂来了,张弓镇东村的张磊从深圳带着三石精密光学高新技术订单来了,小吕集村在外闯荡的老板蔡林带着他的商丘易盛科技有限公司也来了,而且小吕集乡村电商运营中心也很快投入使用。

短短两年时间,贫困村小吕集变身为产业强村,其中已投产的5个扶贫车间,年产值约4000万元,吸纳370多个就业岗位,已带动67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人年均纯收入达2.6万元。

感党恩,跟党走。小吕集产业园成立了宁陵县第六非公企业党支部,发展入党积极分子6人。同时,产业园通过“党建+企业+贫困户”的方式,充分发挥党员员工的模范带头作用,车间内6块“党员先锋岗”的牌子格外醒目。

“清风塘”的启迪:

面向未来,乡村振兴

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两个高质量”在小吕集扎根、开花、结果,张弓镇党委更加认识到抓党建、强党性、聚人心的力量,更加坚定了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的行动自觉。“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更需要高质量的党建引领。”张弓镇党委书记李红旗说。

小吕集村头有几十棵老梨树,有的树龄长达数百年,年年花开花谢,无声地见证着小吕集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党建广场西头还有个长年不干涸的坑塘,村里人都称其为“清风塘”。挖掘村史时,“清风塘”里被尘封70年的红色故事激发了镇、村干部和小吕集乡亲们的兴致。

据档案资料和村里老年人回忆,1948年11月底至1949年1月初,淮海战役在永城陈官庄最后一战时,小吕集村所有的青壮年在党组织的动员和组织下,组成了支前担架队、运输队,奔赴百公里之外的前线,抢救回多名伤病员。当时的解放军前指后方救治站就驻扎在小吕集村东一大院,曾有26名伤病员因救治无效长眠在这里,安葬在张弓镇烈士陵园。当时救治站大院门口有一个叫做“清风塘”的大水塘,村里的妇女就在这水塘里为伤病员破冰洗衣服、绷带等。

不忘本来,方有未来。深挖本地党建资源,广泛传承红色基因,在铸魂上摆兵、在化人上布阵。张弓镇经过深入考证和广泛论证,决定在小吕集党建馆、党建广场的基础上,延伸建设红色教育基地,修复保护“清风塘”,恢复重建淮海战役小吕集后方救治站旧址,丰富文化内涵,打造高质量党建的载体,为小吕集今后的乡村振兴注入内生活力。

从重点贫困村到“四项全能”示范村,小吕集乡村振兴的曙光初现。乡村振兴需要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张弓镇党委正全面布局。李红旗介绍说,以小吕集村为试点,我们正在挖掘整理当地歌舞说唱、乡规民约、家风家训、民风民俗、传统工艺、戏曲庙会等,让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合,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风尚。

调研采访结束,记者看到中共商丘市委组织部4月2日发的一期《表扬通报》,上面提到了省委综合考核组前不久到小吕集走访查看,“对小吕集村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做法给予高度赞扬”,评价说:“小吕集的做法,可复制、可推广,重点是学其思路,不断发扬光大!”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报道
“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重点贫困村变成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四项全能”示范村——
小吕集走活“两个高质量”一盘棋
2019-04-09 16:17   记者 郭文剑 高会鹏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在裕邦服饰生产车间,鲜红的党建标语分外醒目。该企业为当地提供了近百个就业岗位。记者 高会鹏 摄

开栏的话

四月的商丘大地春和景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每时每刻都在激情上演。为充分反映全市各地各行各业在减量发展、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益经验,即日起,本报在重要版面开办《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栏,主要聚焦市县推动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高质量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加强生态保护、打好三大攻坚战,完善制度、保障完善民生等方面好的典型做法。敬请关注。

春节前夕,小吕集村举办集体婚礼上了央视,10对新人用“零彩礼”践行移风易俗新时尚;春节过后,小吕集产业园一派繁忙,乡亲们在5个扶贫车间加班生产;清明假期,老梨树下的小吕集村党建广场村史馆,又迎来一批批红色乡村游的来客……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宁陵县张弓镇党委聚焦重点贫困村小吕集,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支持下,积极探索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的路径,短短四五年让小吕集脱胎换骨,一跃成为宁陵县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四项全能”示范村,走活“两个高质量”一盘棋。

“党建馆”的启示:

不忘本来,坚定信念

宁陵县城向南15公里处,就是张弓镇小吕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洁有序的党建广场——广场正中矗立着一座鲜红的党旗雕塑,上面镶嵌着九个金黄色的大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广场东侧是5座产业扶贫车间,一派繁忙景象;广场南侧是去年落成的党建村史馆,也是商丘市第一个将党建与村史融为一体的展馆;广场西侧,红色救助站旧址正在恢复兴建,党建主题公园的雏形初现。

“欢迎大家来到小吕集村!小吕集村党支部成立于1955年,但当时人民群众住的是茅草屋、喝的是盐碱水、吃的是红薯面、穿的是破烂衣,穷苦的生活,让小吕集历经了太多苦难和辛酸的煎熬……”4月7日,小吕集村史馆内,村级专干李金金指着《党建历史》版块,在向前来参观的近百名中小学生讲解小吕集的历史沿革。

党建村史馆更是乡亲们常去的地方,这里展示和寄托着他们的乡愁、感恩和向往。小吕集行政村辖小吕集、蔡庄两个自然村,现有923亩耕地、483户1635人。展览馆的资料显示,改革开放4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小吕集飞速发展。2014年5月被认定为全县重点贫困村时,全村有贫困户80户209人,贫困发生率13.6%。在党建引领下,精准扶贫政策如春风细雨,让这片曾经的盐碱窝地长出了一个总投资近亿元的产业园,2017年底贫困发生率降至1.41%,实现稳定脱贫。眼下,乡村振兴的布局渐次展开。抚今追昔,小吕集乡亲们的幸福感洋溢在脸上、喜在心里。

“现在日子越过越红火,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摸着村史馆的一架纺花车,年过七旬的脱贫户张孝荣老人感慨道。时光如流,回忆起50多年前刚嫁到小吕集村的情景,张孝荣感觉恍如隔世。

59岁的刘凤英是小吕集村脱贫户,每天准时到村头背包厂上班,按计件拿工资,每个月能收入约3000元。刘凤英说,以前村民打工都是往外地跑,像她这样年龄大的还没人要,现在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就能打工,大家都争着干活增收摘穷帽。

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张弓镇党委清醒地认识到,精准脱贫首先要在思想上“脱贫”、信仰上“归队”,要让老百姓既鼓起“钱袋子”又富起“脑瓜子”,“扶贫到户,党建入脑”。

2018年,张弓镇镇、村两级先是建起占地230平方米的党建村史馆,接着又在党建村史馆前建起了占地7亩的党建主题广场。

宁陵县政府办公室驻小吕集村第一书记张蕴琛已驻村两年多,他深有感慨地说:“镇、村两级党组织建党建村史馆的初衷,就是想通过展现小吕集的历史变化以及党在乡村建设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让年轻一代坚定信念、永远跟党走,再为建设家乡立新功。”

“产业园”的启发:

吸收外来,产业升级

4月7日11时50分许,务工的乡亲们纷纷走出扶贫车间,步行向西约50米来到职工食堂。“我们免费提供午餐,因为是计件发工钱,所以不用催,大家干活的积极性一个比一个高。”裕邦服饰有限公司老板王心玲介绍。

得益于扶贫政策的支持,2016年以来,小吕集相继修了水泥路,通了自来水,安了路灯,有了卫生室、幼儿园,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顺应乡亲们脱贫后对美好生活的更高向往,张弓镇党委和小吕集村党支部认定必须发展产业,而发展产业更需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靠党建引领产业升级,动员外出打拼的致富能手回乡创业,带动乡亲们致富。

张弓镇党委发动镇、村党员干部,积极寻找推荐在外创业的致富能手、企业家。2017年春节刚过,小吕集就热闹起来了,一座15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在村头废闲地上拔地而起。车间刚建好,王心玲夫妻带着设备和订单返乡,立即组织附近村民开展订单生产。

家乡召唤,张弓镇能人老板纷纷“凤还巢”。小吕集村头的那片废闲地变成了“聚宝盆”,厂房车间由一座变成两座、三座、四座、五座。张弓镇付楼村青年郭志带着他的志辉箱包厂来了,张弓镇东村的张磊从深圳带着三石精密光学高新技术订单来了,小吕集村在外闯荡的老板蔡林带着他的商丘易盛科技有限公司也来了,而且小吕集乡村电商运营中心也很快投入使用。

短短两年时间,贫困村小吕集变身为产业强村,其中已投产的5个扶贫车间,年产值约4000万元,吸纳370多个就业岗位,已带动67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人年均纯收入达2.6万元。

感党恩,跟党走。小吕集产业园成立了宁陵县第六非公企业党支部,发展入党积极分子6人。同时,产业园通过“党建+企业+贫困户”的方式,充分发挥党员员工的模范带头作用,车间内6块“党员先锋岗”的牌子格外醒目。

“清风塘”的启迪:

面向未来,乡村振兴

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两个高质量”在小吕集扎根、开花、结果,张弓镇党委更加认识到抓党建、强党性、聚人心的力量,更加坚定了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的行动自觉。“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更需要高质量的党建引领。”张弓镇党委书记李红旗说。

小吕集村头有几十棵老梨树,有的树龄长达数百年,年年花开花谢,无声地见证着小吕集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党建广场西头还有个长年不干涸的坑塘,村里人都称其为“清风塘”。挖掘村史时,“清风塘”里被尘封70年的红色故事激发了镇、村干部和小吕集乡亲们的兴致。

据档案资料和村里老年人回忆,1948年11月底至1949年1月初,淮海战役在永城陈官庄最后一战时,小吕集村所有的青壮年在党组织的动员和组织下,组成了支前担架队、运输队,奔赴百公里之外的前线,抢救回多名伤病员。当时的解放军前指后方救治站就驻扎在小吕集村东一大院,曾有26名伤病员因救治无效长眠在这里,安葬在张弓镇烈士陵园。当时救治站大院门口有一个叫做“清风塘”的大水塘,村里的妇女就在这水塘里为伤病员破冰洗衣服、绷带等。

不忘本来,方有未来。深挖本地党建资源,广泛传承红色基因,在铸魂上摆兵、在化人上布阵。张弓镇经过深入考证和广泛论证,决定在小吕集党建馆、党建广场的基础上,延伸建设红色教育基地,修复保护“清风塘”,恢复重建淮海战役小吕集后方救治站旧址,丰富文化内涵,打造高质量党建的载体,为小吕集今后的乡村振兴注入内生活力。

从重点贫困村到“四项全能”示范村,小吕集乡村振兴的曙光初现。乡村振兴需要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张弓镇党委正全面布局。李红旗介绍说,以小吕集村为试点,我们正在挖掘整理当地歌舞说唱、乡规民约、家风家训、民风民俗、传统工艺、戏曲庙会等,让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合,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风尚。

调研采访结束,记者看到中共商丘市委组织部4月2日发的一期《表扬通报》,上面提到了省委综合考核组前不久到小吕集走访查看,“对小吕集村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做法给予高度赞扬”,评价说:“小吕集的做法,可复制、可推广,重点是学其思路,不断发扬光大!”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道路封闭超一年 施工...
古城安置5号地正在接水接电很快就能交房
施工单位已就位 很快就要施工了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药物已提前备好 喷洒...
不值钱了
绿意满温棚
盆景培植有“钱”景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