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靓风景 刷新“颜值”

——生态文明建设的商丘实践

记者 翟华伟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9-09-09 07:25

运河犹如一条玉带穿城而过,两岸风景旖旎,成为市民娱乐休闲好去处。记者 崔申义摄

初秋的早晨,晨曦微露,城市镀上一层金黄,路旁花树招摇,向晨练的市民问好。

“现在的商丘真美,我都有些认不出来了。”深吸一口清新空气,在外多年未回,置身日月湖景区,杜成津不禁感叹。

杜成津最直观的感触:商丘的“颜值”大幅提升,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生活安逸,尤其是华灯初上,城市流光溢彩,树木葱郁,优美如画。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围绕省委、省政府部署,强化责任担当,扛起政治使命,认真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区域、全方位开展铁腕整治工作,传承“河南塞罕坝”和“老坚决”潘从正生态文明建设精神,大力开展国土绿化和义务植树活动,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商丘,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市民幸福指数逐年提升。

城市风光美如画

傍晚时分,天空依旧瓦蓝,毗邻运河而居,每天下班后,市民段亚楠便会坐在窗前,倒一杯清茶,俯瞰楼下的风景。

忙碌了一天,段亚楠很享受这悠然惬意的时光。

窗外,轻风吹斜阳,运河犹如一条玉带穿城而过,晚练的人们悠闲漫步,孩童嬉戏,绿化树木错落有致,颜色各异,层次分明。

在商丘,这样的生态美景已经司空见惯,“商丘蓝”成为常态,河净草绿、水清鱼跃的情景随处可见。

近年来,我市强化主体功能区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的基础作用,推动市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依据主体功能区定位发展,按照“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美好生态逐步呈现——

2017年,我市水、气环境攻坚双双进入全省优秀行列,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全年水攻坚工作位居全省第一。

2018年,我市水环境质量再次进入全省优秀行列,城区内河黑臭水体全面消除。

截至8月30日,今年全市优良天数为140天,居全省第4位;5、6、7月份连续3个月达到城市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达到今年最好水平。土壤环境总体稳定,实施分类防治土壤环境污染,推进基础调查和监测网络建设,加强建设用地环境风险管控,确保粮食安全。

市民满满幸福感

“能生活在这个时代,真是幸福啊!”退休教师刘家林喜欢骑行,每天他都会骑着自行车在市区转转,“以前总觉得没地方去,现在咱商丘能玩儿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在市区街头悠闲骑行,刘家林转过大公园、遛到小公园,绿草如茵,移步换景,美不胜收。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生态商丘、森林商丘建设为目标,全市动员、全民参与,组织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努力为商丘高质量发展夯实生态基础。

——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实施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森林生态体系,2016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57%,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按照省委、省政府“六化”和“三增四转五统筹”要求,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统筹推进城乡绿化、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改善,着力开展境内高速、高铁、国道、省道、县乡道、主要河流水系生态廊道建设;结合脱贫攻坚,打造绿色乡村,发展生态富民产业,进一步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城乡森林生态体系,扩大环境容量,拓展绿色发展空间。去冬今春以来,全市连续组织了3次大规模的义务植树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完成新造林16.94万亩。

如今,我市“园”林城市建设成效初现,围绕以绿荫城,做好“9+1条河道生态景观建设”(9条内河和日月河)、三个湿地公园、12个便民公园、市人民公园升级改造、“六纵十横”新建道路绿化,实施了25个园林绿化项目,总投资20多亿元;日月河生态廊道、日月河湿地公园、东沙河生态廊道、汉梁文化公园、隋唐公园、商都公园、应天公园、南海党建公园、秦燕公园、清凉寺公园、育红公园、商丘月季公园等一大批公园绿地建成,商源绿地、爱情海、黄河绿地、陇海绿地便民公园正在实施;古城湿地公园、张巡公园升级改造项目正在建设中,极大地改善了休闲娱乐环境,市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商丘生态会更好

时光如水,浇灌出根植商丘大地的绿色年轮。多年来,我市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民权林场被称为“河南塞罕坝”,享誉全国;宁陵县省级劳模“老坚决”潘从正生命不止、造林不停。二者生动诠释了我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甘于奉献”的生态文明建设精神。

民权林场自1950年建场,经过三代人69年的坚守,在民权境内沿黄河故道建起了一道6.9万亩的“绿色长城”,林木蓄积量18.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9.7%,建成了国家生态公园、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

上世纪50年代,“老坚决”潘从正辞去干部公职,扎根在风沙肆虐的盐碱地育苗、造林,坚韧不拔、矢志不渝,一辈子痴心不改、造林播绿,激励豫东大地广大人民群众奋勇向前、坚持不懈植树造林,建设绿色家园。

近年来,我市沿黄河故道打造提升了万亩申甘林带和百里生态长廊、林果基地,建成了3个国有林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生态公园、2个国家湿地公园,昔日饱受风沙侵蚀的沙荒地、盐碱地变成了良田绿洲、生态景观。

现今,绿色已经成为商丘大地的浓郁底色。申甘林带犹如一道绿色屏障,如画如诗;“鸟中熊猫”震旦雅雀在黄河故道的芦苇丛中繁衍生息,啾鸣翻飞……

未来可期。按照省政府建设黄河故道生态保育带和“廊道林荫化、林果基地化”的要求,我市将加快黄河故道生态建设,把黄河故道打造成生态绿廊、林果长廊、景观靓廊、旅游走廊,建成一条绿色生态、富民兴乡产业带,生动诠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商丘落地生根,生态文明建设精神在商丘大地传承,未来,商丘的天会更蓝、地会更绿、水会更清、乡村会更靓、生态会更加美好。

编辑: 张书豪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最新报道
扮靓风景 刷新“颜值”
——生态文明建设的商丘实践
2019-09-09 07:25   记者 翟华伟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运河犹如一条玉带穿城而过,两岸风景旖旎,成为市民娱乐休闲好去处。记者 崔申义摄

初秋的早晨,晨曦微露,城市镀上一层金黄,路旁花树招摇,向晨练的市民问好。

“现在的商丘真美,我都有些认不出来了。”深吸一口清新空气,在外多年未回,置身日月湖景区,杜成津不禁感叹。

杜成津最直观的感触:商丘的“颜值”大幅提升,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生活安逸,尤其是华灯初上,城市流光溢彩,树木葱郁,优美如画。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围绕省委、省政府部署,强化责任担当,扛起政治使命,认真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区域、全方位开展铁腕整治工作,传承“河南塞罕坝”和“老坚决”潘从正生态文明建设精神,大力开展国土绿化和义务植树活动,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商丘,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市民幸福指数逐年提升。

城市风光美如画

傍晚时分,天空依旧瓦蓝,毗邻运河而居,每天下班后,市民段亚楠便会坐在窗前,倒一杯清茶,俯瞰楼下的风景。

忙碌了一天,段亚楠很享受这悠然惬意的时光。

窗外,轻风吹斜阳,运河犹如一条玉带穿城而过,晚练的人们悠闲漫步,孩童嬉戏,绿化树木错落有致,颜色各异,层次分明。

在商丘,这样的生态美景已经司空见惯,“商丘蓝”成为常态,河净草绿、水清鱼跃的情景随处可见。

近年来,我市强化主体功能区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的基础作用,推动市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依据主体功能区定位发展,按照“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美好生态逐步呈现——

2017年,我市水、气环境攻坚双双进入全省优秀行列,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全年水攻坚工作位居全省第一。

2018年,我市水环境质量再次进入全省优秀行列,城区内河黑臭水体全面消除。

截至8月30日,今年全市优良天数为140天,居全省第4位;5、6、7月份连续3个月达到城市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达到今年最好水平。土壤环境总体稳定,实施分类防治土壤环境污染,推进基础调查和监测网络建设,加强建设用地环境风险管控,确保粮食安全。

市民满满幸福感

“能生活在这个时代,真是幸福啊!”退休教师刘家林喜欢骑行,每天他都会骑着自行车在市区转转,“以前总觉得没地方去,现在咱商丘能玩儿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在市区街头悠闲骑行,刘家林转过大公园、遛到小公园,绿草如茵,移步换景,美不胜收。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生态商丘、森林商丘建设为目标,全市动员、全民参与,组织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努力为商丘高质量发展夯实生态基础。

——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实施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森林生态体系,2016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57%,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按照省委、省政府“六化”和“三增四转五统筹”要求,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统筹推进城乡绿化、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改善,着力开展境内高速、高铁、国道、省道、县乡道、主要河流水系生态廊道建设;结合脱贫攻坚,打造绿色乡村,发展生态富民产业,进一步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城乡森林生态体系,扩大环境容量,拓展绿色发展空间。去冬今春以来,全市连续组织了3次大规模的义务植树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完成新造林16.94万亩。

如今,我市“园”林城市建设成效初现,围绕以绿荫城,做好“9+1条河道生态景观建设”(9条内河和日月河)、三个湿地公园、12个便民公园、市人民公园升级改造、“六纵十横”新建道路绿化,实施了25个园林绿化项目,总投资20多亿元;日月河生态廊道、日月河湿地公园、东沙河生态廊道、汉梁文化公园、隋唐公园、商都公园、应天公园、南海党建公园、秦燕公园、清凉寺公园、育红公园、商丘月季公园等一大批公园绿地建成,商源绿地、爱情海、黄河绿地、陇海绿地便民公园正在实施;古城湿地公园、张巡公园升级改造项目正在建设中,极大地改善了休闲娱乐环境,市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商丘生态会更好

时光如水,浇灌出根植商丘大地的绿色年轮。多年来,我市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民权林场被称为“河南塞罕坝”,享誉全国;宁陵县省级劳模“老坚决”潘从正生命不止、造林不停。二者生动诠释了我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甘于奉献”的生态文明建设精神。

民权林场自1950年建场,经过三代人69年的坚守,在民权境内沿黄河故道建起了一道6.9万亩的“绿色长城”,林木蓄积量18.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9.7%,建成了国家生态公园、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

上世纪50年代,“老坚决”潘从正辞去干部公职,扎根在风沙肆虐的盐碱地育苗、造林,坚韧不拔、矢志不渝,一辈子痴心不改、造林播绿,激励豫东大地广大人民群众奋勇向前、坚持不懈植树造林,建设绿色家园。

近年来,我市沿黄河故道打造提升了万亩申甘林带和百里生态长廊、林果基地,建成了3个国有林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生态公园、2个国家湿地公园,昔日饱受风沙侵蚀的沙荒地、盐碱地变成了良田绿洲、生态景观。

现今,绿色已经成为商丘大地的浓郁底色。申甘林带犹如一道绿色屏障,如画如诗;“鸟中熊猫”震旦雅雀在黄河故道的芦苇丛中繁衍生息,啾鸣翻飞……

未来可期。按照省政府建设黄河故道生态保育带和“廊道林荫化、林果基地化”的要求,我市将加快黄河故道生态建设,把黄河故道打造成生态绿廊、林果长廊、景观靓廊、旅游走廊,建成一条绿色生态、富民兴乡产业带,生动诠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商丘落地生根,生态文明建设精神在商丘大地传承,未来,商丘的天会更蓝、地会更绿、水会更清、乡村会更靓、生态会更加美好。

编辑: 张书豪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商丘消防救援人员第一时间跨省救援
这也算清理好了?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商合杭铁路商丘至芦 ...
工人们在商鼎路旁的 ...
无人机航拍的中州新 ...
梁园区1500多名环卫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