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包鼓了 村里美了 农民笑了

——商丘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掠影

记者 侯国胜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9-09-03 05:53

睢阳区冯桥镇扶贫车间里,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稳定脱贫。记者 傅 青 摄

“又来一个订单喽,你们几个赶紧再装一车。”9月1日,在睢阳区临河店乡贾楼村生产童车的精准扶贫车间门口,跑运输的张来金把四轮车停稳后,扬了扬手,对正在车间里干活的贫困户任秀丽说。

任秀丽家里前几年生活比较紧张,自从进了扶贫车间,一个月能有三四千块钱稳定收入。她笑着说:“扶贫政策真是好,有了稳定收入,俺家生活水平蹭蹭往上升。”

离贾楼100多里的夏邑县曹集乡冉庄村,贫困户王坡坡走的是创业脱贫的路子。他在乡村及驻村帮扶工作组的帮助下,贷款10万元,饲养新疆褐牛,年收入达12万元,一举变为致富典型,被评为“脱贫致富五星级户”。

贫困户脱贫,贫困村也要整体脱贫。宁陵县刘楼乡侯楼村玩具厂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生产彩色伸缩球玩具,年产值6000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81人就业。

几年来,我市通过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等多种扶贫方式的综合实施,为贫困群众建立起了多种增收渠道。腰包鼓了,帽子摘了。如今,我市920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60.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脱贫攻坚打好了乡村振兴基础,两者的统筹衔接让乡村振兴的步伐更稳健。如今,我市已经涌现出永城时庄、睢县土楼、民权赵洪坡村等一大批集民俗体验、乡旅文化、美食民宿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典型,美丽乡村让更多的人流连忘返。

产业脱贫唱主角

睢阳区路河镇李各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以前产业基础薄弱、种植产业单一。

分包联系李各村的睢阳区纪委书记张岩经过多次走村入户调研,号准了李各村的“穷脉”:关键是思想上“贫困”,其次是技术、信息、理念上的“贫困”。怎么解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张岩开出了产业扶贫的“药方”。

在张岩的组织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和驻村第一书记带领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种植养殖能手分别学习了果树种植、大棚蔬菜种植、香猪养殖、手工编织等技术。如今,该村发展蔬菜、中药材种植500多亩,发展观赏鸟养殖8000多只,散养香猪600多头,还通过藤编加工车间解决了90余名留守贫困人员的就业问题。

我市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政府+金融+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发展,通过入股分红、代种代养、订单收购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2018年,我市投入资金9.7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102个,135家重点龙头企业、701家农民合作社、786个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参与扶贫,带动产业扶贫基地46万亩、菇棚27万平方米、生猪11万头、禽类42万只,累计帮扶贫困户1.08万户。

土地流转是实施脱贫产业的基础支撑。2018年,全市流转土地面积240万亩,其中涉及贫困户1.17万户,流出承包耕地6万亩,每户贫困户至少有3项以上增收渠道,产业扶持措施落实到位率99%,户均产业扶贫收入3000元左右。

扶贫一线党旗红

“当干部,就要能吃亏。”8月29日,夏邑县郭店镇戴集村党支部书记戴良伟抹了一把汗说。

戴良伟是河南杰瑞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作为郭店镇走出去的致富能人,镇党委领导多次动员他回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2018年,他回村任职,2019年6月份,他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短短一年多来,他出资30多万元,为村里修了1公里多水泥路、安装了100多盏路灯。为彻底解决村里的出行问题,他又在村内大坑里垫出了6米宽的路面。

其实,在还不是党员之前,戴良伟就受全市深入开展的“三·五”基层工作日的影响,当好了群众脱贫致富带头人。他在夏邑县岐河乡建了个扶贫车间,安排贫困户100多人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多元。他还为夏邑县马头镇、王集乡脱贫工作捐款24万元。下一步,戴良伟还打算在戴集村建一个服装加工车间。“让村里只要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都有收入。”戴良伟说。

“天下之治,始于里胥。”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在基层。在商丘,有成百上千个“戴良伟”在“三·五”基层工作日制度持续深入推进过程中被发现、被培养、被树立、被推选,从而走上了带富“领头羊”位置。

自2016年开始,我市为夯实党的基层基础,通过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创新实行了“三·五”基层工作日制度(每月的25日、15日、5日分别为市、县、乡三级党员干部联系基层工作日),市、县、乡三级4489名党员干部深入全市4079个行政村(社区)开展工作。干部真正“沉下去”,基层的困难和问题“浮上来”,有效解决了基层长期存在的增收脱贫难、基本公共服务薄弱等“四难两弱”问题。

“三·五”基层工作日的开展,筑牢了脱贫攻坚一线党建的“桥头堡”。截至2018年年底,通过持续推进“引领工程”,我市培育“双强”党支部书记1415名,精准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824名,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519个,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33个,让“问题在一线解决、素质在一线提升、干部在一线成长”得以实现。

在“三·五”基层工作日开展过程中,柘城县开展“以富带贫”活动,全县2700家村级就业基地安置贫困群众就业1万多人,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安排公益性就业岗位1.3万多个。

通过党建引领,梁园区成功打造了“扶志+脱愚=长期脱贫”的“梁园模式”。通过引导、培育,梁园区建立了食品加工、服装加工、电子电器加工、茶业生产等22个脱贫工厂,并且打造了以辣椒、莲藕、小杂果、草莓为主导产业的帮扶基地,实现了近千名贫困人口有活干、有钱挣的脱贫目标,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下一人”。

追根溯源,正是我市坚持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党建+扶贫”“党建+队伍”“党建+人才”等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才干出了累累硕果的局面。我市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美村处处见“乡愁”

这里有竹篱茅舍,溪水潺潺,曲水流觞;

这里有石磨、石碾、水缸、架车子等充满乡愁的老物件。

这里满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破瓦片排列组合成了古风浓郁的黛瓦墙,几根老树根和高矮不一的竹子便组合成了新中式庭院的潮流元素……

这里,就是“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永城市演集镇时庄村。

两三年前,时庄村还只是一个到处坑坑洼洼、民房低矮破旧籍籍无名的落后村。趁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演集镇有效衔接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保护规划,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并以“筑巢引凤”的形式,招引各类艺术家和文创团队入驻时庄,形成了现代意义上对乡愁文化、民俗文化的再造业态。

和时庄村一样具有“乡愁”特色的还有睢县白庙乡土楼村——灯笼、栅栏、篱笆,鸡鸣、犬吠、青烟……村里的30多个农家小院被来自北京、郑州、洛阳等地的艺术家租赁并打造成集书法、油画创作、民俗民居等不同特色的文化大院,传统村落成了远近闻名的“书画村”。

文化是“乡愁”根基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我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部署,持续开展了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治理农村“脏乱差”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的“美丽商丘·整洁村镇”活动,全市乡村面貌显著改善,农民精气神明显提升,一座座村庄正在华丽蝶变。

垃圾治理是美化村容村貌的关键。全市4583个行政村配备了2.6万名保洁员,垃圾日产日清,家家户户门前干净。

“改厕”是乡村振兴的“里子工程”。在贫困村“改厕”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市所有村庄铺开。2018年,全市“改厕”46万户。

好环境,更需要有好村风。8月25日,在睢阳区临河店乡卷地张村“孝老敬老快乐星期天”活动中,42位80岁以上的“老寿星”领到了慰问品、吃上了长寿面。挑起一根该乡党委书记孟飞端上来的长寿面,满面红光的86岁的谢立荣高兴地说:“党的政策好,孩子都孝顺,今个吃了长寿面,我想再活200年!”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最新报道
腰包鼓了 村里美了 农民笑了
——商丘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掠影
2019-09-03 05:53   记者 侯国胜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睢阳区冯桥镇扶贫车间里,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稳定脱贫。记者 傅 青 摄

“又来一个订单喽,你们几个赶紧再装一车。”9月1日,在睢阳区临河店乡贾楼村生产童车的精准扶贫车间门口,跑运输的张来金把四轮车停稳后,扬了扬手,对正在车间里干活的贫困户任秀丽说。

任秀丽家里前几年生活比较紧张,自从进了扶贫车间,一个月能有三四千块钱稳定收入。她笑着说:“扶贫政策真是好,有了稳定收入,俺家生活水平蹭蹭往上升。”

离贾楼100多里的夏邑县曹集乡冉庄村,贫困户王坡坡走的是创业脱贫的路子。他在乡村及驻村帮扶工作组的帮助下,贷款10万元,饲养新疆褐牛,年收入达12万元,一举变为致富典型,被评为“脱贫致富五星级户”。

贫困户脱贫,贫困村也要整体脱贫。宁陵县刘楼乡侯楼村玩具厂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生产彩色伸缩球玩具,年产值6000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81人就业。

几年来,我市通过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等多种扶贫方式的综合实施,为贫困群众建立起了多种增收渠道。腰包鼓了,帽子摘了。如今,我市920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60.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脱贫攻坚打好了乡村振兴基础,两者的统筹衔接让乡村振兴的步伐更稳健。如今,我市已经涌现出永城时庄、睢县土楼、民权赵洪坡村等一大批集民俗体验、乡旅文化、美食民宿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典型,美丽乡村让更多的人流连忘返。

产业脱贫唱主角

睢阳区路河镇李各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以前产业基础薄弱、种植产业单一。

分包联系李各村的睢阳区纪委书记张岩经过多次走村入户调研,号准了李各村的“穷脉”:关键是思想上“贫困”,其次是技术、信息、理念上的“贫困”。怎么解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张岩开出了产业扶贫的“药方”。

在张岩的组织下,村“两委”班子成员和驻村第一书记带领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种植养殖能手分别学习了果树种植、大棚蔬菜种植、香猪养殖、手工编织等技术。如今,该村发展蔬菜、中药材种植500多亩,发展观赏鸟养殖8000多只,散养香猪600多头,还通过藤编加工车间解决了90余名留守贫困人员的就业问题。

我市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政府+金融+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发展,通过入股分红、代种代养、订单收购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2018年,我市投入资金9.7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102个,135家重点龙头企业、701家农民合作社、786个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参与扶贫,带动产业扶贫基地46万亩、菇棚27万平方米、生猪11万头、禽类42万只,累计帮扶贫困户1.08万户。

土地流转是实施脱贫产业的基础支撑。2018年,全市流转土地面积240万亩,其中涉及贫困户1.17万户,流出承包耕地6万亩,每户贫困户至少有3项以上增收渠道,产业扶持措施落实到位率99%,户均产业扶贫收入3000元左右。

扶贫一线党旗红

“当干部,就要能吃亏。”8月29日,夏邑县郭店镇戴集村党支部书记戴良伟抹了一把汗说。

戴良伟是河南杰瑞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作为郭店镇走出去的致富能人,镇党委领导多次动员他回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2018年,他回村任职,2019年6月份,他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短短一年多来,他出资30多万元,为村里修了1公里多水泥路、安装了100多盏路灯。为彻底解决村里的出行问题,他又在村内大坑里垫出了6米宽的路面。

其实,在还不是党员之前,戴良伟就受全市深入开展的“三·五”基层工作日的影响,当好了群众脱贫致富带头人。他在夏邑县岐河乡建了个扶贫车间,安排贫困户100多人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多元。他还为夏邑县马头镇、王集乡脱贫工作捐款24万元。下一步,戴良伟还打算在戴集村建一个服装加工车间。“让村里只要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都有收入。”戴良伟说。

“天下之治,始于里胥。”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在基层。在商丘,有成百上千个“戴良伟”在“三·五”基层工作日制度持续深入推进过程中被发现、被培养、被树立、被推选,从而走上了带富“领头羊”位置。

自2016年开始,我市为夯实党的基层基础,通过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创新实行了“三·五”基层工作日制度(每月的25日、15日、5日分别为市、县、乡三级党员干部联系基层工作日),市、县、乡三级4489名党员干部深入全市4079个行政村(社区)开展工作。干部真正“沉下去”,基层的困难和问题“浮上来”,有效解决了基层长期存在的增收脱贫难、基本公共服务薄弱等“四难两弱”问题。

“三·五”基层工作日的开展,筑牢了脱贫攻坚一线党建的“桥头堡”。截至2018年年底,通过持续推进“引领工程”,我市培育“双强”党支部书记1415名,精准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824名,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519个,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33个,让“问题在一线解决、素质在一线提升、干部在一线成长”得以实现。

在“三·五”基层工作日开展过程中,柘城县开展“以富带贫”活动,全县2700家村级就业基地安置贫困群众就业1万多人,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安排公益性就业岗位1.3万多个。

通过党建引领,梁园区成功打造了“扶志+脱愚=长期脱贫”的“梁园模式”。通过引导、培育,梁园区建立了食品加工、服装加工、电子电器加工、茶业生产等22个脱贫工厂,并且打造了以辣椒、莲藕、小杂果、草莓为主导产业的帮扶基地,实现了近千名贫困人口有活干、有钱挣的脱贫目标,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下一人”。

追根溯源,正是我市坚持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党建+扶贫”“党建+队伍”“党建+人才”等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才干出了累累硕果的局面。我市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美村处处见“乡愁”

这里有竹篱茅舍,溪水潺潺,曲水流觞;

这里有石磨、石碾、水缸、架车子等充满乡愁的老物件。

这里满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破瓦片排列组合成了古风浓郁的黛瓦墙,几根老树根和高矮不一的竹子便组合成了新中式庭院的潮流元素……

这里,就是“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永城市演集镇时庄村。

两三年前,时庄村还只是一个到处坑坑洼洼、民房低矮破旧籍籍无名的落后村。趁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演集镇有效衔接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保护规划,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并以“筑巢引凤”的形式,招引各类艺术家和文创团队入驻时庄,形成了现代意义上对乡愁文化、民俗文化的再造业态。

和时庄村一样具有“乡愁”特色的还有睢县白庙乡土楼村——灯笼、栅栏、篱笆,鸡鸣、犬吠、青烟……村里的30多个农家小院被来自北京、郑州、洛阳等地的艺术家租赁并打造成集书法、油画创作、民俗民居等不同特色的文化大院,传统村落成了远近闻名的“书画村”。

文化是“乡愁”根基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我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部署,持续开展了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治理农村“脏乱差”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的“美丽商丘·整洁村镇”活动,全市乡村面貌显著改善,农民精气神明显提升,一座座村庄正在华丽蝶变。

垃圾治理是美化村容村貌的关键。全市4583个行政村配备了2.6万名保洁员,垃圾日产日清,家家户户门前干净。

“改厕”是乡村振兴的“里子工程”。在贫困村“改厕”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市所有村庄铺开。2018年,全市“改厕”46万户。

好环境,更需要有好村风。8月25日,在睢阳区临河店乡卷地张村“孝老敬老快乐星期天”活动中,42位80岁以上的“老寿星”领到了慰问品、吃上了长寿面。挑起一根该乡党委书记孟飞端上来的长寿面,满面红光的86岁的谢立荣高兴地说:“党的政策好,孩子都孝顺,今个吃了长寿面,我想再活200年!”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商丘消防救援人员第一时间跨省救援
这也算清理好了?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履职践诺,抱病抒写 ...
市民们在街头绿地晨练
睢县:让公职人员心 ...
秋田里除草作业的员工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