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桥镇高楼村 水美鱼肥风光好

本报记者 袁国豪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9-08-15 02:02

高楼村为采煤沉陷区安置村庄,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集中安置的原则进行就地安置。本报记者 袁国豪 摄

高楼村水产养殖户拉网捕鱼。“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大伙儿脸上露出笑容。 刘 广 摄

永城市《我和我的祖国》快闪在高楼村取景。 本报记者 袁国豪 摄

苗桥镇首届百姓广场舞大赛在高楼村文化广场举办。 本报记者 袁国豪 摄

高楼村依托1000多亩鱼塘,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为周边省市打造了优质水产品供应基地。 本报记者 袁国豪 摄

蓝天白云映衬下的幸福门生机勃勃。 李政辉 摄

彩绘文化墙是高楼村的一大特色。本报记者 袁国豪 摄

优美舒适的环境让老人和孩子乐在其中。本报记者 袁国豪 摄

高楼村原貌  “四美乡村”建设前,村内道路坑洼不平。 本报记者 袁国豪 摄

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溪水齐歌唱……走进永城市苗桥镇高楼村,只见层层绿树环绕,处处花草吐香,水面波光粼粼,美景次第入眼,到处展现出一幅安静祥和、诗情画意的美丽乡村画卷。

可是,谁能想到,昔日高楼村却是一片房屋倒塌、农田损毁、坑坑洼洼的采煤沉陷区。

2011年以来,高楼村正式投身美丽乡村建设,以“四美乡村”建设和特色产业为抓手,在苗桥镇党委、镇政府的指导下,统一规划建设,对沉陷区群众进行集中安置,同时投资完善污水处理、燃气、绿化、道路、学校、文化广场、公厕等配套设施,确保沉陷村群众搬得出、住得稳、有保障。同时,持续对沉陷区实施生态修复,做足做活“水文章”,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实现了“以鱼净水、以水养鱼”的良性循环,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今年4月,高楼村1000余亩水面的鲤鱼、鲫鱼、鲈鱼、鲢鱼等水产开始批量上市,畅销商丘、徐州、阜阳、淮北等地,年产量150吨,产值1600多万元。还有占地20余亩的垂钓园,日接待来自河南、安徽、山东、江苏等地游客80—200人,休闲渔场、捕鱼体验、特色美食等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项目逐步发展。

今日高楼村,房前屋后卫生整洁,农户家中窗明几净,街巷庭院绿草如茵,沟塘河渠清澈见底。华灯初上,循着明亮的路灯,村民们或三三两两沿着景观大道休闲散步,或在文化广场上集中活动,或到农家书屋里看书学习。昔日的偏远小村,焕发出独具魅力的迷人容颜,让人流连忘返。

编辑: 张晨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和我的祖国
苗桥镇高楼村 水美鱼肥风光好
2019-08-15 02:02   本报记者 袁国豪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高楼村为采煤沉陷区安置村庄,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集中安置的原则进行就地安置。本报记者 袁国豪 摄

高楼村水产养殖户拉网捕鱼。“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大伙儿脸上露出笑容。 刘 广 摄

永城市《我和我的祖国》快闪在高楼村取景。 本报记者 袁国豪 摄

苗桥镇首届百姓广场舞大赛在高楼村文化广场举办。 本报记者 袁国豪 摄

高楼村依托1000多亩鱼塘,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为周边省市打造了优质水产品供应基地。 本报记者 袁国豪 摄

蓝天白云映衬下的幸福门生机勃勃。 李政辉 摄

彩绘文化墙是高楼村的一大特色。本报记者 袁国豪 摄

优美舒适的环境让老人和孩子乐在其中。本报记者 袁国豪 摄

高楼村原貌  “四美乡村”建设前,村内道路坑洼不平。 本报记者 袁国豪 摄

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溪水齐歌唱……走进永城市苗桥镇高楼村,只见层层绿树环绕,处处花草吐香,水面波光粼粼,美景次第入眼,到处展现出一幅安静祥和、诗情画意的美丽乡村画卷。

可是,谁能想到,昔日高楼村却是一片房屋倒塌、农田损毁、坑坑洼洼的采煤沉陷区。

2011年以来,高楼村正式投身美丽乡村建设,以“四美乡村”建设和特色产业为抓手,在苗桥镇党委、镇政府的指导下,统一规划建设,对沉陷区群众进行集中安置,同时投资完善污水处理、燃气、绿化、道路、学校、文化广场、公厕等配套设施,确保沉陷村群众搬得出、住得稳、有保障。同时,持续对沉陷区实施生态修复,做足做活“水文章”,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实现了“以鱼净水、以水养鱼”的良性循环,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今年4月,高楼村1000余亩水面的鲤鱼、鲫鱼、鲈鱼、鲢鱼等水产开始批量上市,畅销商丘、徐州、阜阳、淮北等地,年产量150吨,产值1600多万元。还有占地20余亩的垂钓园,日接待来自河南、安徽、山东、江苏等地游客80—200人,休闲渔场、捕鱼体验、特色美食等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项目逐步发展。

今日高楼村,房前屋后卫生整洁,农户家中窗明几净,街巷庭院绿草如茵,沟塘河渠清澈见底。华灯初上,循着明亮的路灯,村民们或三三两两沿着景观大道休闲散步,或在文化广场上集中活动,或到农家书屋里看书学习。昔日的偏远小村,焕发出独具魅力的迷人容颜,让人流连忘返。

编辑: 张晨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运河公园内洗刷刷 净了自己脏了大家
人行横道已画上 过往车辆要注意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张菜园村: 红色精神...
武孝波:返乡创业“ ...
郭村镇沈梅村 村如其...
汇聚金融活水 服务地...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