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书李法建:为人民服务没有“休止符”

记者 高会鹏 通讯员 李振礼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9-07-18 07:07

7月15日8时许,李法建准时出现在村室,看看有没有老百姓来办事。多年来,他坚守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无论春夏秋冬,宁陵县乔楼乡李集村的村室、田间地头,都能看到李法建的身影。他说:“在家闷得慌,每天在村里转转挺好,和乡亲们在一起最高兴。”

采访老支书李法建的过程中,他给记者最大的感受是:朴实,务实,不张扬。

李法建,共和国的同龄人,由于其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优秀的品格,曾先后担任程楼乡瓦屋刘村和乔楼乡李集村党支部书记。

永恒的入党信念

做村干部30多年,李法建恪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然而,在采访的过程中,他总是说:“我没给老百姓做大贡献,没啥惊天动地的事迹。”

随着采访的深入,说起和祖国共成长的故事和村庄的发展变化,李法建打开了话匣,揭开了他尘封的记忆。

说起村党支部书记,不得不提到他入党的故事。1969年,李法建最大的梦想是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父亲1957年被打成右派,入党申请书递交多次,都没有被组织批准。曾经一度灰心丧气,失去了入党的信心。

1977年,父亲得到了平反。过了不久,了解李法建入党情况的程楼乡党委副书记马明奇,找到了李法建进行谈话。入党的梦想再次被燃起,他当天晚上就写了入党申请书,写了又改,改了又写,生怕自己不能达到组织的要求。

1982年,李法建通过党组织考核,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在党旗下宣誓时,李法建说:“当时真哭了,特别激动,感觉很自豪,毕竟入党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

从入党的第一天起,他就下定决心,要好好为人民服务,珍惜来之不易的入党机会和工作机会。

从包村干部到村支书

1990年,李法建担任程楼乡土地所所长。其间,他在工作上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并多次得到县乡两级党委的表彰。

在此期间,李法建先后兼任程楼乡多个村的包村干部,而选择的村庄也多是其他人不愿去的“难缠”村庄。尤其去了“上访村”瓦屋刘之后,和“村党支部书记”结下了缘分。

瓦屋刘作为当时的“上访村”,没人愿意来蹲点。李法建来到该村担任包村干部,后来便成了村党支部书记。

1997年,由于老党支部书记退休,瓦屋刘建不成支部委员会、选不出党支部书记,也组建不全村委会班子。当时,该村党员和村民的意见很一致,“要想建起班子,只有让包村干部李法建当书记。”一句话,表达了群众对他的信任。

之后,经瓦屋刘村党支部提议、党员大会审议、乡党委决议,李法建当选为瓦屋刘村党支部书记。自此,直到2005年退休,李法建再也没离开瓦屋刘。

李法建带着群众的信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解决群众需要的实际问题。

要想富,先修路。1999年,他争取到3.6公里的柏油路,使之成为该乡村通公路里程最多的村,方便了群众的日常生活。

路通了,产业发展必不可少。为了提高老百姓的收入,他多次协调农业资金,发展村经济,壮大集体产业。瓦屋刘当时申请到资金26万元,建了30多个大棚,种植黄瓜,提高了老百姓的收入。

经过几年的努力,瓦屋刘由上访村变为先进村,上访的人数大大减少,瓦屋刘村发生了大变化。当时有同事评价说:“法建,你天天待在村里,现在瓦屋刘发展得真好,做出很大成绩。”他笑着回应说:“啥成绩不成绩呢,不落后就行。”就这样,在瓦屋刘村,李法建一待就是9年,成为瓦屋刘村发展的见证人。

退休后又当“领头雁”

2005年退休之后,李法建回老家乔楼乡李集村养老、种地。2008年,李集村党支部书记李法启退休,支部书记一时没有合适人选。

2009年,时任乔楼乡党委书记的周忠华和人大主席葛卿宇听说了李法建的故事,专门到李法建家,希望他能够发挥余热,担任李集村党支部书记。李法建推辞多次无果,最终担起了重任。对于再次担任党支部书记,他说:“当时是乡党委的提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有服从组织的决定。”

就这样,李法建担任起李集村党支部书记,带领老百姓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提到李法建退休后再当支部书记,其爱人总是笑着说:“他没啥本事,就知道啥事都以群众的利益为前提,就这样干了一辈子。”

从包村干部,到群众不想他离开瓦屋刘,再到担任李集村党支部书记,李法建干了一辈子,践行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扎根基层、奉献一生的使命。

2018年,由于年龄与身体原因,李法建向乔楼乡党委递交了辞职报告,并向组织推荐了更年轻的干部。他说:“我年纪大了,思想跟不上了,得让年轻人冲在前,带领村庄发展和老百姓致富。”

目前,李法建依然是村委会委员,在这个岗位上发挥着余热。

编辑: 曹娟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和我的祖国
老支书李法建:为人民服务没有“休止符”
2019-07-18 07:07   记者 高会鹏 通讯员 李振礼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7月15日8时许,李法建准时出现在村室,看看有没有老百姓来办事。多年来,他坚守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无论春夏秋冬,宁陵县乔楼乡李集村的村室、田间地头,都能看到李法建的身影。他说:“在家闷得慌,每天在村里转转挺好,和乡亲们在一起最高兴。”

采访老支书李法建的过程中,他给记者最大的感受是:朴实,务实,不张扬。

李法建,共和国的同龄人,由于其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优秀的品格,曾先后担任程楼乡瓦屋刘村和乔楼乡李集村党支部书记。

永恒的入党信念

做村干部30多年,李法建恪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然而,在采访的过程中,他总是说:“我没给老百姓做大贡献,没啥惊天动地的事迹。”

随着采访的深入,说起和祖国共成长的故事和村庄的发展变化,李法建打开了话匣,揭开了他尘封的记忆。

说起村党支部书记,不得不提到他入党的故事。1969年,李法建最大的梦想是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父亲1957年被打成右派,入党申请书递交多次,都没有被组织批准。曾经一度灰心丧气,失去了入党的信心。

1977年,父亲得到了平反。过了不久,了解李法建入党情况的程楼乡党委副书记马明奇,找到了李法建进行谈话。入党的梦想再次被燃起,他当天晚上就写了入党申请书,写了又改,改了又写,生怕自己不能达到组织的要求。

1982年,李法建通过党组织考核,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在党旗下宣誓时,李法建说:“当时真哭了,特别激动,感觉很自豪,毕竟入党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

从入党的第一天起,他就下定决心,要好好为人民服务,珍惜来之不易的入党机会和工作机会。

从包村干部到村支书

1990年,李法建担任程楼乡土地所所长。其间,他在工作上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并多次得到县乡两级党委的表彰。

在此期间,李法建先后兼任程楼乡多个村的包村干部,而选择的村庄也多是其他人不愿去的“难缠”村庄。尤其去了“上访村”瓦屋刘之后,和“村党支部书记”结下了缘分。

瓦屋刘作为当时的“上访村”,没人愿意来蹲点。李法建来到该村担任包村干部,后来便成了村党支部书记。

1997年,由于老党支部书记退休,瓦屋刘建不成支部委员会、选不出党支部书记,也组建不全村委会班子。当时,该村党员和村民的意见很一致,“要想建起班子,只有让包村干部李法建当书记。”一句话,表达了群众对他的信任。

之后,经瓦屋刘村党支部提议、党员大会审议、乡党委决议,李法建当选为瓦屋刘村党支部书记。自此,直到2005年退休,李法建再也没离开瓦屋刘。

李法建带着群众的信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解决群众需要的实际问题。

要想富,先修路。1999年,他争取到3.6公里的柏油路,使之成为该乡村通公路里程最多的村,方便了群众的日常生活。

路通了,产业发展必不可少。为了提高老百姓的收入,他多次协调农业资金,发展村经济,壮大集体产业。瓦屋刘当时申请到资金26万元,建了30多个大棚,种植黄瓜,提高了老百姓的收入。

经过几年的努力,瓦屋刘由上访村变为先进村,上访的人数大大减少,瓦屋刘村发生了大变化。当时有同事评价说:“法建,你天天待在村里,现在瓦屋刘发展得真好,做出很大成绩。”他笑着回应说:“啥成绩不成绩呢,不落后就行。”就这样,在瓦屋刘村,李法建一待就是9年,成为瓦屋刘村发展的见证人。

退休后又当“领头雁”

2005年退休之后,李法建回老家乔楼乡李集村养老、种地。2008年,李集村党支部书记李法启退休,支部书记一时没有合适人选。

2009年,时任乔楼乡党委书记的周忠华和人大主席葛卿宇听说了李法建的故事,专门到李法建家,希望他能够发挥余热,担任李集村党支部书记。李法建推辞多次无果,最终担起了重任。对于再次担任党支部书记,他说:“当时是乡党委的提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有服从组织的决定。”

就这样,李法建担任起李集村党支部书记,带领老百姓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提到李法建退休后再当支部书记,其爱人总是笑着说:“他没啥本事,就知道啥事都以群众的利益为前提,就这样干了一辈子。”

从包村干部,到群众不想他离开瓦屋刘,再到担任李集村党支部书记,李法建干了一辈子,践行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扎根基层、奉献一生的使命。

2018年,由于年龄与身体原因,李法建向乔楼乡党委递交了辞职报告,并向组织推荐了更年轻的干部。他说:“我年纪大了,思想跟不上了,得让年轻人冲在前,带领村庄发展和老百姓致富。”

目前,李法建依然是村委会委员,在这个岗位上发挥着余热。

编辑: 曹娟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道路施工将开始 新路很快就铺好
河畔荒草丛生 该清理了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昔日河滩地 今日“小...
走进一线感受城乡之美
创新引领,让世界知 ...
宁陵县在京创业人员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