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旱厕一朝改 蚊去蝶来花满院

文/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潘中华 图/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贾晶晶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19-07-18 00:28

干净整洁的大刘庄村

大刘庄废旧坑塘焕然一新

周集乡升升生态农场

崔小寨村步梯扶贫车间

贾寨镇摘吧家庭农场

崔小寨村新校舍

采访团走进示范区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阅读提示:

半城半村半阴晴,相映成趣入画中。

从城乡区划面积上对比,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基本是一半城市一半村,所以有“半城半村示范区”之说。在这次集中采访的日子里,天公不作美,阴晴不定,一会暴雨如注,一会骄阳似火,甚至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现象。无论天气怎么变,记者增强“四力”的坚定意识始终没变,采访的脚步从没停止:上午还在波光粼粼的日月湖边吟诵“水光潋滟晴方好”,寻访城乡的日月变迁,下午就走在蜿蜒崎岖的黄河故道上慨叹“黄河一去不复返”,触摸故道的沧桑面庞;刚猫腰钻出崔小寨村闷热难耐的百余座蔬菜大棚,又马不停蹄地赶往贾寨镇的千余亩芦笋基地;小桥流水的大刘庄还没淡出视线,小渠抱村的刘场村又近在眼前……

一路走一路看,映入眼帘的一幕幕画卷,一幕比一幕生动,一卷比一卷精彩:一方方农田绿意盎然,一座座新民居错落有致,一面面文化墙图文并茂,一圈圈绿篱笆围绕菜园,一个个文化广场配套齐全……从不同角度展示着今日示范区的唯美与光鲜,但又共同描绘着一个主题:乡村振兴。

如今,示范区的乡村振兴,已花开满树,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在此,记者仅摘取“生态宜居”中的旱厕改建这朵小花,与大家共赏。

千年陋习不曾改 欲说还羞尴尬事

“一个深坑两块砖,三尺墙头围四边。夏天臭气能熏天,冬天冷风身上钻。”这是很多地方农村旱厕的真实写照,示范区的农村也不例外。这种千年陋习让人欲说还羞,但人吃五谷杂粮,这个“轮回之地”,谁又能躲得开、离得了?

如厕,成了村民的心中之痛,一直是个不怎么轻松的话题。

“一到夏天,人一进那茅厕,你不知道,那苍蝇、蚊子嗡地一下从茅坑里都飞起来啦,有时多得能碰脸;往坑里一看,蛆虫乱爬;好不容易解个手出来,身上带的都是味,要多恶心有多恶心。”说到过去如厕的情况,平台办事处杨楼村今年65岁的村民穆其荣皱着眉头捂着嘴,好像刚从过去的茅厕中出来。

“咦,别提啦,那时候解个手,真受罪,刚一蹲下来,蚊子就往腚上咬,打也不是,不打又不中,光顾着打蚊子啦,哪还有心情解手?”还没等穆其荣说完,今年53岁、快人快语的村民窦爱芝,惟妙惟肖地描绘着那种尴尬场面,说着话,一只手突然在自己的屁股上拍了一下,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令人感叹旱厕的简陋。

就是因为简陋,张阁镇大刘庄村76岁的村民刘善伦忆起如厕之事,羞得老汉仙仙直笑:那时候“茅子”没有门,也不分男女,一家共用一个坑,每次进去,耳朵就得竖着,听着外面有没有人来,如果有人来,在里面就得弄点声响出来,经常用的就是咳嗽,算是提醒。有时外面的人进来前,也先咳嗽两声,如果里面没有回声,才能进去。每次这样,心里都感到不得劲。他说,“夜里上茅子,也是个烦心事,那时候没有灯,黑乎乎的,就怕一不小心掉进去。”

如厕,本来是轻松之事,却弄得如此紧张兮兮,让人情何以堪?

如果这些问题还可以个人克服的话,那么臭味扩散恐怕就无能为力了。贾寨镇孟庄村党支部书记孟春海说,农村的茅厕一般建在自家庭院的角落处,而与这个角落相邻的很可能是邻居的厨房或其他房屋,一到夏天,茅坑臭烘烘的味道,不可能只在自家小院飘,关不住也盖不了,势必引起邻居的反感,由此邻里产生的矛盾不在少数。

“前几年,俺庄光这事我就调解过好几次。那样的茅厕不能再迁就啦,得改。”孟春海的话声不高,但语气坚定。

旱厕,已成为民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也是群众期盼改进的内容之一。改厕,势在必行。

好事多磨倾真情 成如容易却艰辛

群众期盼的,就是政府要干的。

“以前俺村也改过厕,费劲不小,但效果不好。”提起以前的改厕,孟春海直言不讳。

孟春海的话,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社会事务局局长芦岩也深有感触:“一个厕所不过几平方米,可全区做起来,却是一个大工程,牵扯到方方面面,很不容易。”

难归难,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这块短板还是要补齐的。

去年年初以来,示范区多次研究推进旱厕改造工作,要求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全力支持,在总结过去改厕经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于去年4月份,以孟庄村为试点和样板,在全区大规模开展“厕所革命”。

为了鼓励村民改厕,孟庄村先从贫困户、村干部和农村党员家中开始改,建几个样板生态厕,让大家能参观能体验。样板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些对改厕犹豫不决的村民,看着别人家装着电灯、贴了地板砖、打扫得一尘不染的卫生间,心动了。同时,对改厕户统一免费配发地板砖、生态配套马桶等。另外,还以好、中、差为验收标准,制定了奖补办法,分别奖补1000元、800元和600元。村民一算账,等于不花一分钱就能用上“四格化”生态卫生厕所,觉得这政策好比天上掉馅饼。

虽然改厕的利好不断,还是有个别村民不为所动,一问原因,才知道他们心中的疑虑:厕所坏了怎么办、化粪坑满了怎么抽等。得知这些困扰村民的情况后,示范区立马通知各个乡镇成立农厕服务站,村民有问题打电话报修,厕具坏了成本价替换,不收人工费;粪水满了,有专人开车去抽。

7月10日上午,记者在孟庄村村民孟凡民家采访时,恰巧遇到镇里农厕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蹇发田、蹇付贵兄弟俩来抽粪。“我们来这里干活不收一分钱,镇里给我们发工资。”说到报酬,蹇发田一边拉着抽粪管,一边头也不抬地回答。“没事,没事,一年还不抽一次,就是给个三十二十的,能用上这样干净的厕所,也值!”孟凡民笑着,边说边给大家洗瓜吃。

想要的政策给了,困扰的问题解了,村民的思想通了,主动要求改厕的人越来越多。很快,孟庄这个典型就像一把火,迅速点燃了其他乡镇村民改厕的热情。“我原来是在建筑工地上砌墙的,现在改厕的人多了,镇里就把我叫过来了。”7月10日12点左右,正在张阁镇杨楼村给厕所粉刷墙壁的工人窦宽祥热得汗流浃背,“你看,这么多活,还没顾得上吃饭。吃了饭,还得接着干,催得紧呀!”

与窦宽祥这个“临时工”不同,今年66岁的耿金学在改厕这一行已经干了一年多。

“经我的手改建的厕所,现在算算也不下100个。两天改一个的话,你算算我干多少天了吧。”说起改厕,精瘦的老耿用手比画着记者看不懂的手语,“原来干可以,干干停停,身体没事。这段时间不行啦,干部催,住户也催,累得直不起来腰……”

老耿累,作为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的何振岭也感到压力巨大:“从去年4月份改厕以来,区里已经投入8000多万元,对2万多户村民进行了改厕。我们的目标,就是确保今年10月底之前,想尽一切办法,把全区的涉农厕所做到应改尽改。”

脚踩7月,抬眼就可望见10月。示范区“旱厕清零”的日子已指日可待。

新厕新貌新感觉 美院美村美环境

“你看看现在这厕所,解了手,水一冲,一点臭味没有,苍蝇也没了。”7月9日,在平台办事处杨楼村村民穆其荣家的厕所里,她边说边给大家做着示范,鼻子夸张地吸着气,“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像城里了!”

而在贾寨镇孟庄村阎海战家,记者看到,他家的厕所就是城里也很少有人家能比。从一个旁边写有“厕所”二字的门进去,里面又分三个小门:分别写着男厕、女厕和洗漱间,不仅贴有墙砖、地砖,房顶还有吊顶,面盆、洗手液、镜子、洗手盆、手纸、手纸篓,甚至空调、洗衣机一应俱全,卫生间被主人打扫得一尘不染。

“叫我看呀,现在的人都在天上活着啊,享福。过去人住的地方哪有现在的厕所好?”说起厕所的变化,张阁镇大刘庄村76岁的村民刘善伦用食指指着天。

在孟庆海看来,改厕改的不仅是群众的如厕条件,更是改变了村民的卫生习惯、审美观念,“农民也开始讲好了!”他说,最明显的两个方面,一是原来村民手中的垃圾随时随地扔,现在这种坏毛病没有了。二是家家户户也像城市一样,开始硬化、亮化、美化、净化了,居住环境变好了,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种花养鸟,原来城市人喜欢摆弄这个,现在农村也时兴。”走在两旁种有石榴树的街道上,孟春海边走边聊,“现在俺村多数家庭都有小花园。你信不信?走,咱随便找一个看看……”刚走进村民孟凡民家的大门,就看到一个造型别致的小花园,里面摆放着两排20多个盆景,月季、吊兰、看石榴、仙人掌、金枝玉叶等,月季花悄然绽放,金枝玉叶青翠欲滴,“石榴半吐红巾蹙”,引得几只蝴蝶围绕花盆翩翩起舞,令人赏心悦目。

说起改厕带来的变化,孟庄村村医孟庆超的话更让人深思:改厕前,夏天厕所招来苍蝇,由于没有适当的办法把食物遮起来,苍蝇会再飞到食物上,从而传染给人,得疟疾、痢疾的人不少。改厕后,这种病明显少了。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发现不少农户厕所的外形并不是千篇一律、同一张面孔,而是开启“美颜”模式,根据自家庭院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不同风格、美观别致的造型,如拱形、圆形、六边形等,也有瓶状、古代窗格状的,与庭院环境融为一体,相映成画,亦相映成趣,构成一道独特的庭院风景。

改厕,这个一家一户的小改变,既推动文明新风,又汇聚幸福美好;改厕,正在点亮示范区每一村每一户的“小角落”。

相关链接:

乡村振兴全面开花

近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期以来,示范区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党工委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全区乡村振兴工作实现了健康稳定发展。示范区本着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原则,先后出台了《示范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考评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抓好规划编制。对张阁镇、周集乡、贾寨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优化提升,科学确定村庄分类和村庄总体布局,加快推进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编制。

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大力推进采用污水处理工艺的“四格式”生态厕所对农户进行改造,贫困户生态厕所改造由示范区财政承担,其他农户由示范区补贴1000元;坚持生态厕所改造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以乡为单位建立生态厕所维修站及时维修损坏的生态厕所,示范区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定期免费对生态厕所抽污,确保把生态厕所建成民生工程。截至目前,示范区已完成生态厕所改造17787户。

抓好环境整治。贾寨镇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推进,建立了70公里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线,涉及17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其他街道(乡、镇)以点带面,同时成立华景公司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使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组织处级领导干部和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半年进行一次巡回观摩,并开展以基层党建红旗村、脱贫攻坚红旗村、美丽村庄红旗村、产业发展红旗村、乡村文明红旗村等为主要内容的五面红旗评选,评出优秀的村挂红旗,同时村“两委”成员工资增加100元~200元。

抓好产业发展。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贾寨镇的林果、竹笋、豆腐干,周集乡的蔬菜、粉条、草莓、西瓜,民安街道办事处的林果、草莓,张阁镇的林果、蔬菜等高效特色主导产业,推动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形成品牌效应。

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马晓伟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不单是刷墙修路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商丘报业全媒体增强“四力”大型主题报道活动,我已走过三个县区,巧得很,分给我的任务都是采访“乡村振兴”。农民出身的我,也乐于与农民交往。但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个别人把乡村振兴单纯地理解为:清理垃圾整村容,刷墙修路垫垫坑,面貌新了,环境变了,好像乡村就振兴了。这种只注重改善村容村貌,把主要力量下在“外装修”上的想法和做法,值得引起关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由此可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内涵丰富、要求立体,绝不仅仅是涂白墙、绘彩绘、搞绿化这么简单。

个人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更多的是要有项目、有产业,能够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赚到养家糊口的钱,让农民富裕。同时,还要从群众急盼解决的事情做起,而不是从领导需要解决的事情做起。要像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这样,从群众急盼解决的旱厕改造这种小事做起,到目前为止虽然投入了8000多万元,虽然没有抹在面子上,但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所以,乡村振兴,要全面振兴。

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潘中华

编辑: 曹娟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主题采访
千年旱厕一朝改 蚊去蝶来花满院
2019-07-18 00:28   文/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潘中华 图/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贾晶晶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干净整洁的大刘庄村

大刘庄废旧坑塘焕然一新

周集乡升升生态农场

崔小寨村步梯扶贫车间

贾寨镇摘吧家庭农场

崔小寨村新校舍

采访团走进示范区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阅读提示:

半城半村半阴晴,相映成趣入画中。

从城乡区划面积上对比,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基本是一半城市一半村,所以有“半城半村示范区”之说。在这次集中采访的日子里,天公不作美,阴晴不定,一会暴雨如注,一会骄阳似火,甚至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现象。无论天气怎么变,记者增强“四力”的坚定意识始终没变,采访的脚步从没停止:上午还在波光粼粼的日月湖边吟诵“水光潋滟晴方好”,寻访城乡的日月变迁,下午就走在蜿蜒崎岖的黄河故道上慨叹“黄河一去不复返”,触摸故道的沧桑面庞;刚猫腰钻出崔小寨村闷热难耐的百余座蔬菜大棚,又马不停蹄地赶往贾寨镇的千余亩芦笋基地;小桥流水的大刘庄还没淡出视线,小渠抱村的刘场村又近在眼前……

一路走一路看,映入眼帘的一幕幕画卷,一幕比一幕生动,一卷比一卷精彩:一方方农田绿意盎然,一座座新民居错落有致,一面面文化墙图文并茂,一圈圈绿篱笆围绕菜园,一个个文化广场配套齐全……从不同角度展示着今日示范区的唯美与光鲜,但又共同描绘着一个主题:乡村振兴。

如今,示范区的乡村振兴,已花开满树,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在此,记者仅摘取“生态宜居”中的旱厕改建这朵小花,与大家共赏。

千年陋习不曾改 欲说还羞尴尬事

“一个深坑两块砖,三尺墙头围四边。夏天臭气能熏天,冬天冷风身上钻。”这是很多地方农村旱厕的真实写照,示范区的农村也不例外。这种千年陋习让人欲说还羞,但人吃五谷杂粮,这个“轮回之地”,谁又能躲得开、离得了?

如厕,成了村民的心中之痛,一直是个不怎么轻松的话题。

“一到夏天,人一进那茅厕,你不知道,那苍蝇、蚊子嗡地一下从茅坑里都飞起来啦,有时多得能碰脸;往坑里一看,蛆虫乱爬;好不容易解个手出来,身上带的都是味,要多恶心有多恶心。”说到过去如厕的情况,平台办事处杨楼村今年65岁的村民穆其荣皱着眉头捂着嘴,好像刚从过去的茅厕中出来。

“咦,别提啦,那时候解个手,真受罪,刚一蹲下来,蚊子就往腚上咬,打也不是,不打又不中,光顾着打蚊子啦,哪还有心情解手?”还没等穆其荣说完,今年53岁、快人快语的村民窦爱芝,惟妙惟肖地描绘着那种尴尬场面,说着话,一只手突然在自己的屁股上拍了一下,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令人感叹旱厕的简陋。

就是因为简陋,张阁镇大刘庄村76岁的村民刘善伦忆起如厕之事,羞得老汉仙仙直笑:那时候“茅子”没有门,也不分男女,一家共用一个坑,每次进去,耳朵就得竖着,听着外面有没有人来,如果有人来,在里面就得弄点声响出来,经常用的就是咳嗽,算是提醒。有时外面的人进来前,也先咳嗽两声,如果里面没有回声,才能进去。每次这样,心里都感到不得劲。他说,“夜里上茅子,也是个烦心事,那时候没有灯,黑乎乎的,就怕一不小心掉进去。”

如厕,本来是轻松之事,却弄得如此紧张兮兮,让人情何以堪?

如果这些问题还可以个人克服的话,那么臭味扩散恐怕就无能为力了。贾寨镇孟庄村党支部书记孟春海说,农村的茅厕一般建在自家庭院的角落处,而与这个角落相邻的很可能是邻居的厨房或其他房屋,一到夏天,茅坑臭烘烘的味道,不可能只在自家小院飘,关不住也盖不了,势必引起邻居的反感,由此邻里产生的矛盾不在少数。

“前几年,俺庄光这事我就调解过好几次。那样的茅厕不能再迁就啦,得改。”孟春海的话声不高,但语气坚定。

旱厕,已成为民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也是群众期盼改进的内容之一。改厕,势在必行。

好事多磨倾真情 成如容易却艰辛

群众期盼的,就是政府要干的。

“以前俺村也改过厕,费劲不小,但效果不好。”提起以前的改厕,孟春海直言不讳。

孟春海的话,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社会事务局局长芦岩也深有感触:“一个厕所不过几平方米,可全区做起来,却是一个大工程,牵扯到方方面面,很不容易。”

难归难,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这块短板还是要补齐的。

去年年初以来,示范区多次研究推进旱厕改造工作,要求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全力支持,在总结过去改厕经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于去年4月份,以孟庄村为试点和样板,在全区大规模开展“厕所革命”。

为了鼓励村民改厕,孟庄村先从贫困户、村干部和农村党员家中开始改,建几个样板生态厕,让大家能参观能体验。样板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些对改厕犹豫不决的村民,看着别人家装着电灯、贴了地板砖、打扫得一尘不染的卫生间,心动了。同时,对改厕户统一免费配发地板砖、生态配套马桶等。另外,还以好、中、差为验收标准,制定了奖补办法,分别奖补1000元、800元和600元。村民一算账,等于不花一分钱就能用上“四格化”生态卫生厕所,觉得这政策好比天上掉馅饼。

虽然改厕的利好不断,还是有个别村民不为所动,一问原因,才知道他们心中的疑虑:厕所坏了怎么办、化粪坑满了怎么抽等。得知这些困扰村民的情况后,示范区立马通知各个乡镇成立农厕服务站,村民有问题打电话报修,厕具坏了成本价替换,不收人工费;粪水满了,有专人开车去抽。

7月10日上午,记者在孟庄村村民孟凡民家采访时,恰巧遇到镇里农厕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蹇发田、蹇付贵兄弟俩来抽粪。“我们来这里干活不收一分钱,镇里给我们发工资。”说到报酬,蹇发田一边拉着抽粪管,一边头也不抬地回答。“没事,没事,一年还不抽一次,就是给个三十二十的,能用上这样干净的厕所,也值!”孟凡民笑着,边说边给大家洗瓜吃。

想要的政策给了,困扰的问题解了,村民的思想通了,主动要求改厕的人越来越多。很快,孟庄这个典型就像一把火,迅速点燃了其他乡镇村民改厕的热情。“我原来是在建筑工地上砌墙的,现在改厕的人多了,镇里就把我叫过来了。”7月10日12点左右,正在张阁镇杨楼村给厕所粉刷墙壁的工人窦宽祥热得汗流浃背,“你看,这么多活,还没顾得上吃饭。吃了饭,还得接着干,催得紧呀!”

与窦宽祥这个“临时工”不同,今年66岁的耿金学在改厕这一行已经干了一年多。

“经我的手改建的厕所,现在算算也不下100个。两天改一个的话,你算算我干多少天了吧。”说起改厕,精瘦的老耿用手比画着记者看不懂的手语,“原来干可以,干干停停,身体没事。这段时间不行啦,干部催,住户也催,累得直不起来腰……”

老耿累,作为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的何振岭也感到压力巨大:“从去年4月份改厕以来,区里已经投入8000多万元,对2万多户村民进行了改厕。我们的目标,就是确保今年10月底之前,想尽一切办法,把全区的涉农厕所做到应改尽改。”

脚踩7月,抬眼就可望见10月。示范区“旱厕清零”的日子已指日可待。

新厕新貌新感觉 美院美村美环境

“你看看现在这厕所,解了手,水一冲,一点臭味没有,苍蝇也没了。”7月9日,在平台办事处杨楼村村民穆其荣家的厕所里,她边说边给大家做着示范,鼻子夸张地吸着气,“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像城里了!”

而在贾寨镇孟庄村阎海战家,记者看到,他家的厕所就是城里也很少有人家能比。从一个旁边写有“厕所”二字的门进去,里面又分三个小门:分别写着男厕、女厕和洗漱间,不仅贴有墙砖、地砖,房顶还有吊顶,面盆、洗手液、镜子、洗手盆、手纸、手纸篓,甚至空调、洗衣机一应俱全,卫生间被主人打扫得一尘不染。

“叫我看呀,现在的人都在天上活着啊,享福。过去人住的地方哪有现在的厕所好?”说起厕所的变化,张阁镇大刘庄村76岁的村民刘善伦用食指指着天。

在孟庆海看来,改厕改的不仅是群众的如厕条件,更是改变了村民的卫生习惯、审美观念,“农民也开始讲好了!”他说,最明显的两个方面,一是原来村民手中的垃圾随时随地扔,现在这种坏毛病没有了。二是家家户户也像城市一样,开始硬化、亮化、美化、净化了,居住环境变好了,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种花养鸟,原来城市人喜欢摆弄这个,现在农村也时兴。”走在两旁种有石榴树的街道上,孟春海边走边聊,“现在俺村多数家庭都有小花园。你信不信?走,咱随便找一个看看……”刚走进村民孟凡民家的大门,就看到一个造型别致的小花园,里面摆放着两排20多个盆景,月季、吊兰、看石榴、仙人掌、金枝玉叶等,月季花悄然绽放,金枝玉叶青翠欲滴,“石榴半吐红巾蹙”,引得几只蝴蝶围绕花盆翩翩起舞,令人赏心悦目。

说起改厕带来的变化,孟庄村村医孟庆超的话更让人深思:改厕前,夏天厕所招来苍蝇,由于没有适当的办法把食物遮起来,苍蝇会再飞到食物上,从而传染给人,得疟疾、痢疾的人不少。改厕后,这种病明显少了。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发现不少农户厕所的外形并不是千篇一律、同一张面孔,而是开启“美颜”模式,根据自家庭院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不同风格、美观别致的造型,如拱形、圆形、六边形等,也有瓶状、古代窗格状的,与庭院环境融为一体,相映成画,亦相映成趣,构成一道独特的庭院风景。

改厕,这个一家一户的小改变,既推动文明新风,又汇聚幸福美好;改厕,正在点亮示范区每一村每一户的“小角落”。

相关链接:

乡村振兴全面开花

近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期以来,示范区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党工委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全区乡村振兴工作实现了健康稳定发展。示范区本着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原则,先后出台了《示范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考评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抓好规划编制。对张阁镇、周集乡、贾寨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优化提升,科学确定村庄分类和村庄总体布局,加快推进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编制。

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大力推进采用污水处理工艺的“四格式”生态厕所对农户进行改造,贫困户生态厕所改造由示范区财政承担,其他农户由示范区补贴1000元;坚持生态厕所改造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以乡为单位建立生态厕所维修站及时维修损坏的生态厕所,示范区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定期免费对生态厕所抽污,确保把生态厕所建成民生工程。截至目前,示范区已完成生态厕所改造17787户。

抓好环境整治。贾寨镇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推进,建立了70公里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线,涉及17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其他街道(乡、镇)以点带面,同时成立华景公司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使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组织处级领导干部和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半年进行一次巡回观摩,并开展以基层党建红旗村、脱贫攻坚红旗村、美丽村庄红旗村、产业发展红旗村、乡村文明红旗村等为主要内容的五面红旗评选,评出优秀的村挂红旗,同时村“两委”成员工资增加100元~200元。

抓好产业发展。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贾寨镇的林果、竹笋、豆腐干,周集乡的蔬菜、粉条、草莓、西瓜,民安街道办事处的林果、草莓,张阁镇的林果、蔬菜等高效特色主导产业,推动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形成品牌效应。

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马晓伟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不单是刷墙修路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商丘报业全媒体增强“四力”大型主题报道活动,我已走过三个县区,巧得很,分给我的任务都是采访“乡村振兴”。农民出身的我,也乐于与农民交往。但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个别人把乡村振兴单纯地理解为:清理垃圾整村容,刷墙修路垫垫坑,面貌新了,环境变了,好像乡村就振兴了。这种只注重改善村容村貌,把主要力量下在“外装修”上的想法和做法,值得引起关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由此可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内涵丰富、要求立体,绝不仅仅是涂白墙、绘彩绘、搞绿化这么简单。

个人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更多的是要有项目、有产业,能够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赚到养家糊口的钱,让农民富裕。同时,还要从群众急盼解决的事情做起,而不是从领导需要解决的事情做起。要像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这样,从群众急盼解决的旱厕改造这种小事做起,到目前为止虽然投入了8000多万元,虽然没有抹在面子上,但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所以,乡村振兴,要全面振兴。

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潘中华

编辑: 曹娟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道路施工将开始 新路很快就铺好
河畔荒草丛生 该清理了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游客在民权县王桥镇 ...
日月湖之夜
7月20日,记者航拍和...
“悟空找房杯”台球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