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孵出”农民增收新动能

本报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何文学 刘起旭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8-06-20 08:35

6月中旬,金黄的麦子刚刚收割完毕,农民正开始新一轮播种。记者走进木兰故里,感受虞城县产业扶贫的发展脉动。该县正以合作带动、龙头企业、订单农业、集体经济、扶贫车间、居家灵活就业扶持贫困群众发展产业促增收,让产业扶贫“孵出”农民增收新动能。

合作带动。该县按照“一村一品”要求,全县601个行政村全部组建了由当地经济能人带动、全村贫困户自愿参与的精准扶贫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合作模式发展特色产业。“贫困户以产业发展资金5000—8000元或以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变股东,可获得入股分红和合作社务工工资两项收入。”田庙乡后刘村党支部书记刘玉东说,去年1月,后刘村以贫困户32万元到户增收资金和152万元村办企业资金为基础,成立虞北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全村油桃园242亩。贫困户除每季度得到300元本金分红,年底还有400元过节费和盈利分红。合作社还通过吸收贫困户务工增加其工资性收入。去年该村每个贫困户依托合作社平均收入8700元。目前,该县601个行政村基本达到一村一品,入社贫困户4.6万户,实现了合作社全覆盖。

龙头企业促增收。该县充分发挥本土龙头产业化企业优势,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小额信贷入股分红模式,实施“大豆贷”工程、奶牛扶贫工程和肉鸭扶贫项目,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在“大豆贷”工程中,贫困户利用小额信贷5万元入股合作社,河南金豆子食品有限公司与合作社签订协议,在刘店、大侯、站集等乡镇推进5万亩优质大豆种植基地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带动4000贫困户每户年可分红3000元,参与务工贫困户另有工资收入。奶牛扶贫工程,鼓励贫困户利用5万元小额贷款购买3头奶牛,与科迪集团签订5年统一托管养殖合同,每年到期分红,已带动2400贫困户实现每户年增收3600元。肉鸭扶贫项目,河南乐为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贫困户+基地”模式,托管贫困户土地及县扶贫办到户增收项目建设的农业设施,实施鸭苗、饲料、技术指导、药物防疫、回收加工等“五统一”,保证给饲养户每只肉鸭纯利润不低于2元,高于市场价回收政策,吸纳贫困户发展养殖业。目前,该县已建立48个家庭农场,带动1200贫困户养殖肉鸭,每户年获利润4万元以上。

该县还探索了“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入股模式。杜集镇、谷熟镇等乡镇引进广西桂柳集团入驻贫困村建立养殖合作社发展蛋鸭产业。贫困户以6000元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建立蛋鸭养殖基地,户均每年分红2000元以上。返聘务工贫困户还有每月1500元务工收入。虞城县新鑫养殖在郑集乡3个贫困村建立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每个合作社由50个贫困户组成。每户由新鑫养殖担保贷款5万元入股与合作社签订合同,新鑫养殖负责经营管理,一部分土地发展蛋鸡,一部分土地发展高效农业。贫困户按照合作社利润总额的50%分红。按正常行情计算,每户每年入股资金分红可达2000元,每亩地分红1000元左右。该公司在郑集乡、城郊乡建立的专业合作社养殖蛋鸡20万只,日产蛋量1.6万斤,产品远销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目前,该县依托龙头企业建有肉鸭、蛋鸭、蛋鸡等养殖基地231个,带动4600贫困户增收脱贫。

订单农业促增收。该县广泛推广“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发展订单农业,由企业以最低保护价回收农产品,促进贫困户增收。以双洋食品、森林木华、科旺食品、绿源速冻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生产订单,发展甜玉米、荠菜、青豆种植,改“一年两熟”为“一年三熟”,目前全县已发展订单农业8万亩,亩增收2000元左右,带动1.4万贫困户增收。

集体经济促增收。该县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贫困村脱贫“加速器”,对各贫困村实施了光伏电站建设,整村推进“空心村”整治、围村林改造和坑塘治理。为弥补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短板,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无劳动能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的“三无”户稳定增收,2018年投资3.1亿元在全县144个贫困村建设村级集中式光伏电站,稳定收益20年。按每站年发电30万度计算,每村集体经济年可增收12万元。同时,大力推进100兆瓦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可带动4000贫困户每户每年稳定增收2000元以上。将空心村治理和围村林改造腾出的土地作为村集体经济出租或转让使用,增加村集体收入,同时把坑塘治理与村环境整治相结合,重点对废弃坑塘重新规划和施工改造,采取承包、租赁的方式发展坑塘经济,改善脏乱差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扭转村民环境卫生习惯,扩大村集体收入。稍岗镇韦店集村改造废旧河道新建乡村旅游景点“十里画廊”,有力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让村民在如画环境中生活还逐年鼓起了“腰包”。

扶贫车间促增收。出台《虞城县精准扶贫就业(帮扶)基地奖补意见》,针对有劳动能力但无法外出、家庭特殊的留守人员,县财政投资3300万元,按照“四统一”标准,建成扶贫车间182个,通过招商引资形成了南半部以农副产品加工、服饰纺织、筛板、中药材、电子元件加工等“以小育大”格局,北半部以钢卷尺、五金加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以大带小”格局,提供近1.2万个就业岗位,带动5200名贫困人口,人均月收入超过1000元。

居家灵活就业促增收。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在贫困村建立扶贫车间,为贫困户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原材料、设备等,委托贫困户加工生产,并回收成品,按计件发放工费,增加贫困户收入。以辛迪纺织为代表的来料加工纺织品企业、以双建工量具为代表的五金加工企业最为典型。辛迪纺织已在闻集、刘店、大侯、站集等12个乡镇36个贫困村设立扶贫车间,带动1000多贫困户实现居家式灵活就业,每户月增收500元以上。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最新报道
产业扶贫“孵出”农民增收新动能
2018-06-20 08:35   本报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何文学 刘起旭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6月中旬,金黄的麦子刚刚收割完毕,农民正开始新一轮播种。记者走进木兰故里,感受虞城县产业扶贫的发展脉动。该县正以合作带动、龙头企业、订单农业、集体经济、扶贫车间、居家灵活就业扶持贫困群众发展产业促增收,让产业扶贫“孵出”农民增收新动能。

合作带动。该县按照“一村一品”要求,全县601个行政村全部组建了由当地经济能人带动、全村贫困户自愿参与的精准扶贫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合作模式发展特色产业。“贫困户以产业发展资金5000—8000元或以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变股东,可获得入股分红和合作社务工工资两项收入。”田庙乡后刘村党支部书记刘玉东说,去年1月,后刘村以贫困户32万元到户增收资金和152万元村办企业资金为基础,成立虞北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全村油桃园242亩。贫困户除每季度得到300元本金分红,年底还有400元过节费和盈利分红。合作社还通过吸收贫困户务工增加其工资性收入。去年该村每个贫困户依托合作社平均收入8700元。目前,该县601个行政村基本达到一村一品,入社贫困户4.6万户,实现了合作社全覆盖。

龙头企业促增收。该县充分发挥本土龙头产业化企业优势,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小额信贷入股分红模式,实施“大豆贷”工程、奶牛扶贫工程和肉鸭扶贫项目,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在“大豆贷”工程中,贫困户利用小额信贷5万元入股合作社,河南金豆子食品有限公司与合作社签订协议,在刘店、大侯、站集等乡镇推进5万亩优质大豆种植基地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带动4000贫困户每户年可分红3000元,参与务工贫困户另有工资收入。奶牛扶贫工程,鼓励贫困户利用5万元小额贷款购买3头奶牛,与科迪集团签订5年统一托管养殖合同,每年到期分红,已带动2400贫困户实现每户年增收3600元。肉鸭扶贫项目,河南乐为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贫困户+基地”模式,托管贫困户土地及县扶贫办到户增收项目建设的农业设施,实施鸭苗、饲料、技术指导、药物防疫、回收加工等“五统一”,保证给饲养户每只肉鸭纯利润不低于2元,高于市场价回收政策,吸纳贫困户发展养殖业。目前,该县已建立48个家庭农场,带动1200贫困户养殖肉鸭,每户年获利润4万元以上。

该县还探索了“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入股模式。杜集镇、谷熟镇等乡镇引进广西桂柳集团入驻贫困村建立养殖合作社发展蛋鸭产业。贫困户以6000元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建立蛋鸭养殖基地,户均每年分红2000元以上。返聘务工贫困户还有每月1500元务工收入。虞城县新鑫养殖在郑集乡3个贫困村建立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每个合作社由50个贫困户组成。每户由新鑫养殖担保贷款5万元入股与合作社签订合同,新鑫养殖负责经营管理,一部分土地发展蛋鸡,一部分土地发展高效农业。贫困户按照合作社利润总额的50%分红。按正常行情计算,每户每年入股资金分红可达2000元,每亩地分红1000元左右。该公司在郑集乡、城郊乡建立的专业合作社养殖蛋鸡20万只,日产蛋量1.6万斤,产品远销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目前,该县依托龙头企业建有肉鸭、蛋鸭、蛋鸡等养殖基地231个,带动4600贫困户增收脱贫。

订单农业促增收。该县广泛推广“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发展订单农业,由企业以最低保护价回收农产品,促进贫困户增收。以双洋食品、森林木华、科旺食品、绿源速冻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生产订单,发展甜玉米、荠菜、青豆种植,改“一年两熟”为“一年三熟”,目前全县已发展订单农业8万亩,亩增收2000元左右,带动1.4万贫困户增收。

集体经济促增收。该县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贫困村脱贫“加速器”,对各贫困村实施了光伏电站建设,整村推进“空心村”整治、围村林改造和坑塘治理。为弥补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短板,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无劳动能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的“三无”户稳定增收,2018年投资3.1亿元在全县144个贫困村建设村级集中式光伏电站,稳定收益20年。按每站年发电30万度计算,每村集体经济年可增收12万元。同时,大力推进100兆瓦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可带动4000贫困户每户每年稳定增收2000元以上。将空心村治理和围村林改造腾出的土地作为村集体经济出租或转让使用,增加村集体收入,同时把坑塘治理与村环境整治相结合,重点对废弃坑塘重新规划和施工改造,采取承包、租赁的方式发展坑塘经济,改善脏乱差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扭转村民环境卫生习惯,扩大村集体收入。稍岗镇韦店集村改造废旧河道新建乡村旅游景点“十里画廊”,有力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让村民在如画环境中生活还逐年鼓起了“腰包”。

扶贫车间促增收。出台《虞城县精准扶贫就业(帮扶)基地奖补意见》,针对有劳动能力但无法外出、家庭特殊的留守人员,县财政投资3300万元,按照“四统一”标准,建成扶贫车间182个,通过招商引资形成了南半部以农副产品加工、服饰纺织、筛板、中药材、电子元件加工等“以小育大”格局,北半部以钢卷尺、五金加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以大带小”格局,提供近1.2万个就业岗位,带动5200名贫困人口,人均月收入超过1000元。

居家灵活就业促增收。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在贫困村建立扶贫车间,为贫困户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原材料、设备等,委托贫困户加工生产,并回收成品,按计件发放工费,增加贫困户收入。以辛迪纺织为代表的来料加工纺织品企业、以双建工量具为代表的五金加工企业最为典型。辛迪纺织已在闻集、刘店、大侯、站集等12个乡镇36个贫困村设立扶贫车间,带动1000多贫困户实现居家式灵活就业,每户月增收500元以上。

责任编辑: 贺宇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文化路包河桥路面塌陷 市政部门已计划对桥板进行更换
弱电入地 可破“线杆立在路中间”难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生产车间 热火朝天
工人在生产流水线上作业
志愿者在行动
无人机、机器人消防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