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最新动态 文明讲堂 图片新闻 监督台 志愿者在行动 健康知识 宣传口号 未成年人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往昔靠它填饱肚 今朝靠它致了富
王春阁:农家妇女缔造红薯传奇
2018-06-15 09:18   本报通讯员 张增峰 李 伟   商丘网—商丘日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那个物质极为匮乏的时期,红薯一度作为“救命粮”,伴随着人们走过了艰苦的岁月。

时过境迁。近年,王桥镇出了一位“女红薯状元”,她带领乡亲们大力发展红薯种植产业,把以前的“救命粮”变成了如今群众眼里的“金疙瘩”。

6月12日,笔者一行走进民权县王桥镇韦博薯业脱毒红薯种苗繁育产业园,放眼望去,一座座标准化钢架大棚排列有序,如同等待检阅的方阵。“这里总共是571个大棚,种着十几个品种,这边几个棚种的是淀粉型的,用来加工粉丝、粉条,东边那些棚是食用型的,专门用来做烤红薯……”韦博脱毒红薯繁育基地理事长王春阁说起自家种的红薯,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王春阁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原先家里孩子多,一切花销全靠两亩地,吃了上顿没下顿。起初,王春阁也栽过跟头,种出来的红薯因品种单一,再加上经纪人压价,找不到销路,全烂在地里,“一算账,心一紧”。一下赔进去20多万元。看着一片狼藉的红薯地,用她自己的话讲,那是跳井的心都有了。但困难没有压倒这位个性坚强的农家妇女,通过这次挫折,她悟出一个道理:技术不行,产品质量就没有保证;没有销售渠道,再好的产品也得砸在手里。

思路决定出路。于是,她多次跑到商丘农科院,向专家请教种植技术与品种研发,慢慢地,她居然成了“红薯专家”。1998年大棚种植技术刚刚兴起,她又跑到县蔬菜办“取经”,尝试发展大棚种植。靠着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大棚从几座到现在扩大到几百座,数量一年一年在增加,种植技术越来越先进,品种也越来越丰富。

现在韦博脱毒红薯繁育基地培育的红薯苗,在营养液里经过三次剥离培养,这样的薯苗比普通的苗壮、毒素含量低、红薯产量比较高、细菌含量比较少,薯块耐存放,订单也比较多,产品供不应求。

致了富的王春阁没有忘了乡亲。她的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租用贫困户利用到户增收项目资金建设的蔬菜大棚305座,加上原有200多座大棚,为周边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

“我今年65岁了,还有胸闷的毛病,出去打工是不成了,在这干点零活,离家不远,活也不重,挣的钱还不少,再也不用为没钱买药发愁了。”正在棚里剪苗的周庄村贫困户焦秀兰笑意写在脸上。

“今年,我们准备再拉长生产链条,进行产品升级,开发红薯加工产品,将鲜红薯加工成红薯干、红薯片,制成红薯醋,俺还要注册商标,创品牌哩。”说起未来,王春阁信心满满。

豫ICP备05019403号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