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最新动态 文明讲堂 图片新闻 监督台 志愿者在行动 创建知识 宣传口号 未成年人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明讲堂
以文“化”城,厚重商丘添活力
2017-09-29 11:28     商丘网

五年来,我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商丘博物馆新馆自2016年5月建成并免费向公众开放后,第一年即迎来参观群众30多万人次,充分满足了市民对商丘厚重历史的探索需求。这是孩童们在参观博物馆。记者 邢 栋 摄

以文“化”城,城以文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文化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推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共同进步,全市保持了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体制改革硕果累累,文化产业推陈出新……华夏历史文明商丘传承创新区正在崛起。

公共文化服务惠民乐民

戏曲、歌曲、快板、相声、小品……在刚刚结束的夏季广场演出季,广大市民携自己的“绝活”登上舞台,从以往的“我看表演”到“我要表演”,参与度空前。

经过多年的精心组织,我市夏季广场演出活动已成为惠民文化建设的一块金字招牌,成为深受老百姓欢迎的消暑“精神大餐”。 特别是省“文明河南·欢乐中原”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以来,市委宣传部每年都精心组织市直单位在市区中心广场进行演出40多场次,并安排各县(区)进行广场文化演出,每年全市安排夏季广场文化演出300多场次。今年更是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变往年的组织市直单位演出为面向社会征集演出节目,把舞台真正让给群众、让给社会,真正实现群众组织演、演给群众看。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将进一步增强。2016年5月,商丘博物馆新馆建成并免费向公众开放,一时间万人空巷,刷爆朋友圈。博物馆开馆第一年,迎来参观群众30多万人次,充分满足了市民对商丘厚重历史的探索需求。在示范区,群艺馆、大剧院、科技馆“三馆合一”的商丘市文化艺术中心已经初见雏形。在乡村,全市建成15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899个农家书屋,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5万余场。今年上半年,我市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120余场、电影放映活动300余场,开展“教你一招”群众文化活动30多场,文艺轻骑下基层演出20余场,文化活动实现全覆盖。

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活力

家门口的大戏、文化广场上的热舞、票价1元的惠民剧场……文化体制改革,给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增添了更多滋味。

每年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商丘演艺集团的精彩演出都深受老百姓欢迎。该集团是我市最早完成转企改制的文化单位,每年市场演出2000多场次。其立足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主义建设,推行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形成了崭新的运营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条“集团+经纪人+市场”的发展路子,使广大演职员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演出质量明显提高,演出场次明显增加,观众认可度明显加大,演出空间也突破了苏鲁豫皖周边地区,形成了遍布全国、延伸海外的一套演出网络。在面向基层搞好演出服务的同时,该集团在艺术创作上也精益求精,《浣纱记》《李香君》《龙河钟声》《王昭君》实现河南省文华大奖四连冠。

“没想到在咱商丘就能看到一线城市最流行的儿童剧,这个国庆节又多一项节目。”近日,市民张敏通过朋友圈集赞的方式给孩子申请到音乐剧 《飞行学校》的免费入场券。“惠民大剧场”是商丘宋城影剧院多年来专注经营的一个公益性文化项目,突出文化惠民功能和社会效益。今年春天,在原有“一元剧场”的基础上,宋城影剧院引进深圳和北京的两家院线公司,瞄准亲子消费群体,将经典儿童剧目、音乐会、歌剧、默剧等高雅演出引进商丘,更加满足了商丘市民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近年来,我市作为全国、全省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和先进地区,在文化改革发展上率先突破、先行先试,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回头看”工作,巩固完善了文化体制改革成果,确保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通过查找不足,强化措施,妥善解决遗留问题。目前,商丘市、县(区)两级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全面完成,市、县(区)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一”全部到位,市级电台、电视台合并后运转良好,县级广播、电视合并推进顺利。

文化产业欣欣向荣

临近国庆、中秋“双节”,夏邑县火店镇的宫灯生产红红火火,生产户加班加点为全国各地的客户赶制宫灯。宫灯、剪纸、麦草画、泥人……这些带着豫东乡土气息的“小玩意儿”如今通过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远销国内外,成为深受欢迎的文化创意产品。

五年来,我市引导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制定政策、管理办法,使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大力发展文化园区,变文化“软实力”为“硬实力”。加大对商丘古城文化旅游园区、宁陵县白蜡杆工艺文化产品园区、夏邑县火店宫灯文化产业园区、民权王公庄绘画文化产业园区等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的督导力度,组织国土、规划、税务、城建、文化等部门到园区现场观摩,解决园区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好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跟进指导工作,确保按台账落实年度投资建设任务。

培育了一系列骨干文化企业。商丘日报报业集团、商丘演艺集团、商丘市宋城影剧院有限公司、商丘市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民权县王公庄画虎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商丘古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夏邑红火工艺集团、宁陵县中亚白蜡杆工艺品股份有限公司、宁陵县刘腾龙笔庄有限公司、商丘市天沐湖游乐服务公司等骨干重点文化企业,并针对不同的文化企业,制订相对应的扶持发展方案,提高文化企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发挥骨干文化企业的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2016年,我市对全市有规模、有实力、发展前景好的项目,通过调查摸底,严格筛选,上报了10个千万元以上“全省在建和拟上文化产业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2016年5月12日至16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民权县王公庄画虎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河南省亿星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推介会上达成投资合作意向,签订了1.5亿元投资合作协议。多年来,我市坚持品牌培育和品牌提升相结合,进一步打造“三商之源 华商之都”“商文化”“火文化”“中原虎”“中国画虎第一村”、庄子故里、木兰之乡、孔祖文化等在国内、国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继续引导培植夏邑火店乡宫灯村、宁陵刘楼陀螺村、柘城大仵舞蹈村和马庄唢呐村等农村特色文化专业村,开发宁陵白蜡杆工艺品、“刘腾龙”毛笔,睢阳木雕,柘城“泥人李”泥塑、金麦草画,虞城刻瓷、剪纸等民间工艺品,推介、叫响了一批特色文化品牌。

以文“化”城添魅力

“文化+城市”,令厚重商丘文脉永续,焕发十足魅力。商丘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一城阅尽五千年,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是拥有二千多年建城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火文化”“商文化”“汉梁文化”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古城池建城史天然博物馆”之美誉的古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两千多年的建城史,让商丘的每一片砖瓦都蕴涵着历史的烟尘与沧桑。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凝聚民心、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将商丘的历史渊源、城市精神、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发展浓缩成一条主线——以文化人、以文化城,人以文名、城以人兴,坚持做好“以文化城、城以文兴”这篇大文章,着力打造古都城文化,把文化融入城区每个角落,让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浸润着文化的符号,每一座桥、每一条街都能成为文化的标记,令这座千年古城更加有内涵和品位,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文化让城市建设更具特色。近年来,我市建设了火文化、商文化、廉政文化、法制文化等广场,这些广场建成开放后,每天大量市民在这里健身、休闲,自发举行各类文化活动,文化活动与城市园林相得益彰。2016年,汉梁文化公园,突出汉梁历史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特质,再现了梁园美景。在公园、绿道、广场、重要街道节点乃至小区,摆布有商丘历史文化特色的高水平城雕,以及书法碑刻,让人徜徉其间,受到特色文化的熏染,从而推动文化创新、培育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区域文化的影响力。

依托古都城资源优势,我市重点实施了“商丘古城修复性保护与展示”工程,出台了商丘首部地方法规《商丘古城保护条例》,对睢阳古城不遗余力地进行保护和利用,一个个文化建设“大手笔”使得以文化人、以文化城的成效凸显。2017年春,我市启动了“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全媒体探访聚焦系列文化活动,并将相关作品结集出版。通过充分挖掘古城文化内涵,叫响“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的文化旅游品牌,带动全域文化旅游业的跨越发展,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商丘高地。古城商丘、文化商丘,正在以锐不可挡的魅力吸引世人的目光。(商丘日报记者 司鹤欣)

豫ICP备05019403号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