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冬日吕梁山的生机与温度

新华社记者 晏国政、杨晨光、宋育泽 新华网 2021-01-04 17:29

这是2020年12月29日拍摄的岚县普明镇普明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新华社太原1月4日电

冬日的吕梁山天寒地冻。在位于吕梁山腹地的山西省岚县,记者接连走访移民小区、扶贫车间、脱贫户家中,面对一张张笑脸,明显感受到一种异于时节的生机与温暖。

在普明镇普明村见到李三花时,她刚从村子边上的扶贫车间下班回来。摸黑进了屋,拉开灯,一个装饰一新的现代风格房间映入眼帘:雪白的墙壁、考究的电视墙、整齐的立柜……在这里,几乎看不到太多“贫困”的影子。

几年前,李三花确是普明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两个孩子上大专,老公因为长期劳累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全家的日子过得十分紧巴。”李三花说,最吃劲的时候,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帮了他们,孩子们享受到“雨露计划”和助学贷款,她自己免费接受了“土豆宴”技能培训,家门口还办起了扶贫车间。

有了政策托底,李三花两口子更加拼命地干。几年下来,她们家渐渐“翻了身”。“脱贫说到底还是要靠自己的双手。”李三花说,摘掉贫困帽,有了余钱,就把盖了几十年的房子重新装修,“准备给儿子娶媳妇”。

与李三花一样在脱贫路上打拼的,还有顺会乡舍安村村民刘志平。这个43岁的农村妇女在2018年住进县城的易地扶贫搬迁小区易居苑,她是4个孩子的母亲,是一个老年痴呆患者的儿媳妇,还是扶贫车间的工人、易居苑小区的保洁员、非遗项目“岚县面塑”培训班的学员。

搬到县城后,4个孩子有的上了大学,有的读寄宿制高中。不用操心孩子的刘志平,平常就带着患病的婆婆在小区边上的扶贫车间做工,和丈夫一起做完保洁工作,一有时间就到面塑老师设在小区的操作间学习面塑。“虽然我没有文化,但我跑得快,不怕苦。”刘志平笑着说,现在家里的经济条件好多了,孩子们上学也争气,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吕梁山里,年轻人在奋斗中收获脱贫的成就感,老年人则在安享晚年中品尝幸福的味道。在刘志平居住的易居苑小区,记者还见到了75岁的尹凤兰。虽然一辈子干农活,但岁月并没有在尹凤兰脸上留下太多刻痕。

尹凤兰说,自从3年前从土峪乡段家舍村的山沟里搬出来,她就一直觉得很“幸福”。这种幸福,不仅是出门就能买药买菜、冬天屋子里暖烘烘的,更是能在自己家里“利索地洗澡”。

段家舍村虽然离岚县县城只有10来公里,但是一个“一道道沟来一道道梁,跌死松鼠摔死蛇”的地方,离最近的公路还有二三公里山路。除了路难行,更难的是用水。尹凤兰从嫁到段家舍村,就开始在半里路外的山沟里挑水,“水放到家里澄,最上面的干净水用来做饭,不太好的饮牲口,最不好的留下给娃儿们洗衣服,一点也不敢浪费。”尹凤兰说,不要说痛快洗澡,就是洗脸水也不舍得随便扔掉。

后来,段家舍村民取水的山沟里修起了水库;再后来,村子里又修起了水塔能够定时放水。虽然用水情况逐步好转,但山沟里的生活总不是那么方便。搬到县城小区的当晚,尹凤兰就在自家卫生间洗了个淋浴。“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在自己家里利索地洗澡。当时脸上不知道是洗澡水还是泪水,反正就是激动得不行,觉得真幸福啊!”说起当时的情景,尹凤兰脸上再次漾起满足的笑容。

从山梁沟峁到城镇乡间,吕梁山的这个冬天,因为脱贫户的不断奔跑而变得生动,因为易地搬迁、技能培训等接地气的扶贫政策而变得温暖。走过艰辛充实的脱贫历程,大山里的人们更加相信:沐浴阳光,再冷的冬天也会过去;不畏风寒,温暖的春天终将到来。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最新报道
记者手记:冬日吕梁山的生机与温度
2021-01-04 17:29   新华社记者 晏国政、杨晨光、宋育泽   新华网   我要评论 

这是2020年12月29日拍摄的岚县普明镇普明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新华社太原1月4日电

冬日的吕梁山天寒地冻。在位于吕梁山腹地的山西省岚县,记者接连走访移民小区、扶贫车间、脱贫户家中,面对一张张笑脸,明显感受到一种异于时节的生机与温暖。

在普明镇普明村见到李三花时,她刚从村子边上的扶贫车间下班回来。摸黑进了屋,拉开灯,一个装饰一新的现代风格房间映入眼帘:雪白的墙壁、考究的电视墙、整齐的立柜……在这里,几乎看不到太多“贫困”的影子。

几年前,李三花确是普明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两个孩子上大专,老公因为长期劳累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全家的日子过得十分紧巴。”李三花说,最吃劲的时候,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帮了他们,孩子们享受到“雨露计划”和助学贷款,她自己免费接受了“土豆宴”技能培训,家门口还办起了扶贫车间。

有了政策托底,李三花两口子更加拼命地干。几年下来,她们家渐渐“翻了身”。“脱贫说到底还是要靠自己的双手。”李三花说,摘掉贫困帽,有了余钱,就把盖了几十年的房子重新装修,“准备给儿子娶媳妇”。

与李三花一样在脱贫路上打拼的,还有顺会乡舍安村村民刘志平。这个43岁的农村妇女在2018年住进县城的易地扶贫搬迁小区易居苑,她是4个孩子的母亲,是一个老年痴呆患者的儿媳妇,还是扶贫车间的工人、易居苑小区的保洁员、非遗项目“岚县面塑”培训班的学员。

搬到县城后,4个孩子有的上了大学,有的读寄宿制高中。不用操心孩子的刘志平,平常就带着患病的婆婆在小区边上的扶贫车间做工,和丈夫一起做完保洁工作,一有时间就到面塑老师设在小区的操作间学习面塑。“虽然我没有文化,但我跑得快,不怕苦。”刘志平笑着说,现在家里的经济条件好多了,孩子们上学也争气,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吕梁山里,年轻人在奋斗中收获脱贫的成就感,老年人则在安享晚年中品尝幸福的味道。在刘志平居住的易居苑小区,记者还见到了75岁的尹凤兰。虽然一辈子干农活,但岁月并没有在尹凤兰脸上留下太多刻痕。

尹凤兰说,自从3年前从土峪乡段家舍村的山沟里搬出来,她就一直觉得很“幸福”。这种幸福,不仅是出门就能买药买菜、冬天屋子里暖烘烘的,更是能在自己家里“利索地洗澡”。

段家舍村虽然离岚县县城只有10来公里,但是一个“一道道沟来一道道梁,跌死松鼠摔死蛇”的地方,离最近的公路还有二三公里山路。除了路难行,更难的是用水。尹凤兰从嫁到段家舍村,就开始在半里路外的山沟里挑水,“水放到家里澄,最上面的干净水用来做饭,不太好的饮牲口,最不好的留下给娃儿们洗衣服,一点也不敢浪费。”尹凤兰说,不要说痛快洗澡,就是洗脸水也不舍得随便扔掉。

后来,段家舍村民取水的山沟里修起了水库;再后来,村子里又修起了水塔能够定时放水。虽然用水情况逐步好转,但山沟里的生活总不是那么方便。搬到县城小区的当晚,尹凤兰就在自家卫生间洗了个淋浴。“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在自己家里利索地洗澡。当时脸上不知道是洗澡水还是泪水,反正就是激动得不行,觉得真幸福啊!”说起当时的情景,尹凤兰脸上再次漾起满足的笑容。

从山梁沟峁到城镇乡间,吕梁山的这个冬天,因为脱贫户的不断奔跑而变得生动,因为易地搬迁、技能培训等接地气的扶贫政策而变得温暖。走过艰辛充实的脱贫历程,大山里的人们更加相信:沐浴阳光,再冷的冬天也会过去;不畏风寒,温暖的春天终将到来。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深夜3人合力救出跳河轻生女
电表更换暂时停止 物业公司还未更换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元宵临近 花灯热销
我们的节日元宵节
视觉新闻
抗旱浇麦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