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脱贫“冲锋号” 精准发力“摘穷帽”

——宁陵县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高会鹏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7-10-16 08:16

近年来,宁陵县华堡镇付集村加工摇篮产业不断壮大,付集村有30多户成规模的摇篮加工户,成为该村摇篮产业的主力军。   本报记者 高会鹏 摄

宁陵县刘楼乡贫困户靠种植黄花菜走上脱贫致富路。本报记者 高会鹏 通讯员 吕忠箱 摄

宁陵县张弓镇管庄村把扶贫车间建在村头。 本报记者 高会鹏 摄

豫东牧业带动全县及周边3万多养殖户,户均年增收6500余元。本报记者 高会鹏 摄

宁陵县中医院为孔集乡刘堌堆村所有贫困户做免费健康体检。 本报记者 高会鹏 摄

宁陵生产的白蜡条(杆)家具新产品。 本报记者 高会鹏 摄

秋色怡人,硕果累累。

漫步宁陵万亩梨园,那一个个挂在枝头的金顶谢花酥梨分外喜人,仿佛一个个“黄金梨”,与梨农的笑脸相映成趣。这预示着,又是一个丰收的好年头。

葛天故里宁陵这方沃土,是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之一。宁陵现有贫困人口28070户70317人,稳定脱贫(不需帮扶,也不再享受扶贫政策)1339户3792人,已脱贫10629户30612人,未脱贫(包含返贫)16120户35913人,2017年计划22个贫困村退出、10800人脱贫,目前已脱贫7200人,占年度任务的66.7%。

近年来,宁陵县脱贫攻坚工作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总体要求,聚全县之智、倾全县之情、举全县之力,形成“三位一体”的扶贫开发大格局,实行“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法,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尤其在精准识别上出实招、在工作推进上下实功,打造了脱贫攻坚“宁陵模式”。

如今的梨乡宁陵,果丰收、酒飘香,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勃发的生机扑面而来。一场反贫困斗争的破冰样本,以浓重的色调绘就了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精准滴灌”拔穷根

金秋十月,正是农忙时节,石桥镇328户贫困户,每户收到了10袋史丹利复合肥,折价1400元。这是石桥农兴专合作社实施的到户增收项目。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精准。

宁陵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将精准扶贫招数谋实、谋细、谋准,抓好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八大利器”,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识别精准,建档立卡,是宁陵县脱贫攻坚战的一大亮点。按照“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工作法和“两公示、一公告”的形式,宁陵县精准甄别贫困对象,重点做好了“回头看”工作。

在建档立卡识别“回头看”中,宁陵决定推倒重来后,贫困村中贫困人口占总贫困人口调整为26%,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为12%,非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为7.25%,贫困人口的分布趋于合理,精准识别率大幅提高。

贫困户识别精准,宁陵做到了心中有数,为全县各项脱贫政策的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2016年7月10日商丘市认定,全县有64个贫困村,4.42万贫困人口。全年计划24个贫困村、11810人脱贫。

产业支撑保增收

坚持以“绣花”的功夫抓扶贫,实施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对全县特色优势产业进行全面梳理,制定了种植、养殖、加工、旅游等产业扶贫“菜单”,由贫困户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发展什么脱贫产业,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今年以来,宁陵县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政策”的“四统一”原则,率先出台奖补意见,建设扶贫车间101个,总投资7.32亿元,仅此一项,县财政投资就有6000多万元。目前,全县共建设了161个村级扶贫基地,带动2000名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极大增强了脱贫的实效。

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宁陵县人民政府签订投资意向书,拟在宁陵投资22亿元建设循环经济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有机肥厂、蔬菜大棚、规模化粮食种植、工厂化作物栽培等设施农业。

在7个乡镇,贫困户以到户增收项目资金、政府担保小额贷款作为股金加入股份,按比例分红,同时安排贫困人员就业,通过分红及劳务收入,可使2000户5000人脱贫。

河南豫东牧业有限公司积极开展产业代养帮扶扶贫模式,大力发展养羊业,企业通过“公司+农户”实行“供种、技术指导、销售”三统一管理模式,通过企业与农户合作,提高了农户尤其是贫困户的收入,带动全县3000多贫困户进行养殖,取得明显效果。

此外,该县还着力推进石桥酥梨、阳驿葡萄、乔楼鲜桃、金银花、孔集富硒甜瓜等47个种植基地,孔集乡310设施农业基地等项目,覆盖贫困人口500多人。

移风易俗重扶志

四菜一汤、一包5元的烟、一瓶15元的酒……在宁陵县城郊乡陈克常村,这是村民李潮亮为父亲操办丧事的全部。按照红白事办理“村规”共花了2000多元,较以前节省了5000多元。

节省就是减负。宁陵县把“移风易俗”作为撬动群众脱贫的杠杆,做好脱贫“加减法”,一把移风易俗金钥匙打开了社会文明、群众减负“两把锁”。

突出移风易俗,强化精神扶贫。

宁陵县以“移风易俗新时尚、文明宁陵正能量”主题活动为载体,实施“富脑袋”工程,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能。从去年6月就开始在全市率先着手部署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贫困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

通过持续发力,宁陵县移风易俗活动初见成效,渐入佳境。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县农村操办丧事总费用普遍降了1/3。同时,该县还依托“雨露计划”等,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6000余名贫困人口接受培训,掌握一技之长。

创新机制重民生

数据证明实力,创新引领未来。

宁陵县委、县政府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富民产业、公共服务、金融造血、素质提升、电商旅游等六大工程,让贫困村“化蝶起舞”,使贫困农民“华美转身”。

基础改善破瓶颈。去年整合2.3亿元,今年已经整合3.45亿元,主要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等村级综合体建设。整合资金2000多万元,做好了1万多贫困户的“六改一增”工作。特别是宁陵县的农村公路建设,近年来累计投资4亿多元,近期荣获首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

健康扶贫重保障。宁陵县在商丘市率先实行了先看病后付费和住院费用“一站式”结算模式,在实施好基本医疗、大病医保、大病补充医保、大病医疗救助四重医疗救助保障的基础上,县财政还拿出1000万元建立了大病救助基金,构筑政府兜底医疗救助第五重保障,有效预防因病返贫。

教育扶贫助解困。把建档立卡贫困户高中生补助标准从2000元提高到2500元,每位学生每年补助饮食费用1000元,仅此一项,县财政每年多支出150多万元。

金融扶贫解难题。实行政府、中原农业保险、农业信贷资金担保公司、邮储银行参与的“四位一体”扶贫信贷模式,县财政拿出4000万元资金撬动金融扶贫。

驻村帮扶全覆盖。首先是县级领导联乡入村到户全覆盖。所有县级领导都有联系乡镇、帮扶村和帮扶户,实行县级领导和联系帮扶乡村同奖同罚机制。全县359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由乡镇副科级干部、乡镇包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组成的村级脱贫攻坚责任组。同时,强化脱贫攻坚激励奖惩,社会反响很好。

“脱贫攻坚,是当前宁陵县最大的民生、最硬的道理、最急的任务。”宁陵县委书记李振兴说,迈进“十三五”,在打响脱贫攻坚这场战役过程中,宁陵县统一了思想行动、强化了责任担当、凝聚了智慧力量,只为一个共同的愿望:用心用情用力抓落实,推动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在宁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实现同步全面小康。

转移就业促脱贫

“宁陵精准扶贫,福润一马当先。作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企业,我们企业一直以带动宁陵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线,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福润集团董事长张耀文告诉记者,这次对接会,他们集团拿出150个岗位指标,专门招收贫困家庭工人。同时,利用企业优势,引导有能力的农民家庭种植蔬菜、甜玉米等企业生产原料。

去年以来,宁陵县组织全县各企业根据岗位需求、用工意愿拿出3160个工作岗位,在规定时间内与各乡镇2000多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行对接,经过转移就业预计人均增收3000至6000元,达到了“登记一人、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预期效果。

“我们宁陵还有106个贫困村、3万多贫困群众,所以脱贫攻坚战的形势依然严峻,必须加大力度,全面强力推进。”宁陵县政府县长马同和介绍,转移就业是脱贫攻坚战的一大抓手,组织企业用工对接会,就是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抓手。精准识别、转移就业只是第一步,分类施策、产业帮扶是宁陵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法宝”。

宁陵县积极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根据各村实际,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实行“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产业发展,不断发展壮大村级产业经济,促进了扶贫产业从分散式、短期型的方式向集约式、持续性、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扶贫转变,为实现全面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改革•印记—河南篇
吹响脱贫“冲锋号” 精准发力“摘穷帽”
——宁陵县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2017-10-16 08:16   本报记者 高会鹏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近年来,宁陵县华堡镇付集村加工摇篮产业不断壮大,付集村有30多户成规模的摇篮加工户,成为该村摇篮产业的主力军。   本报记者 高会鹏 摄

宁陵县刘楼乡贫困户靠种植黄花菜走上脱贫致富路。本报记者 高会鹏 通讯员 吕忠箱 摄

宁陵县张弓镇管庄村把扶贫车间建在村头。 本报记者 高会鹏 摄

豫东牧业带动全县及周边3万多养殖户,户均年增收6500余元。本报记者 高会鹏 摄

宁陵县中医院为孔集乡刘堌堆村所有贫困户做免费健康体检。 本报记者 高会鹏 摄

宁陵生产的白蜡条(杆)家具新产品。 本报记者 高会鹏 摄

秋色怡人,硕果累累。

漫步宁陵万亩梨园,那一个个挂在枝头的金顶谢花酥梨分外喜人,仿佛一个个“黄金梨”,与梨农的笑脸相映成趣。这预示着,又是一个丰收的好年头。

葛天故里宁陵这方沃土,是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之一。宁陵现有贫困人口28070户70317人,稳定脱贫(不需帮扶,也不再享受扶贫政策)1339户3792人,已脱贫10629户30612人,未脱贫(包含返贫)16120户35913人,2017年计划22个贫困村退出、10800人脱贫,目前已脱贫7200人,占年度任务的66.7%。

近年来,宁陵县脱贫攻坚工作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总体要求,聚全县之智、倾全县之情、举全县之力,形成“三位一体”的扶贫开发大格局,实行“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法,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尤其在精准识别上出实招、在工作推进上下实功,打造了脱贫攻坚“宁陵模式”。

如今的梨乡宁陵,果丰收、酒飘香,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勃发的生机扑面而来。一场反贫困斗争的破冰样本,以浓重的色调绘就了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精准滴灌”拔穷根

金秋十月,正是农忙时节,石桥镇328户贫困户,每户收到了10袋史丹利复合肥,折价1400元。这是石桥农兴专合作社实施的到户增收项目。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精准。

宁陵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将精准扶贫招数谋实、谋细、谋准,抓好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八大利器”,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识别精准,建档立卡,是宁陵县脱贫攻坚战的一大亮点。按照“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工作法和“两公示、一公告”的形式,宁陵县精准甄别贫困对象,重点做好了“回头看”工作。

在建档立卡识别“回头看”中,宁陵决定推倒重来后,贫困村中贫困人口占总贫困人口调整为26%,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为12%,非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为7.25%,贫困人口的分布趋于合理,精准识别率大幅提高。

贫困户识别精准,宁陵做到了心中有数,为全县各项脱贫政策的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2016年7月10日商丘市认定,全县有64个贫困村,4.42万贫困人口。全年计划24个贫困村、11810人脱贫。

产业支撑保增收

坚持以“绣花”的功夫抓扶贫,实施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对全县特色优势产业进行全面梳理,制定了种植、养殖、加工、旅游等产业扶贫“菜单”,由贫困户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发展什么脱贫产业,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今年以来,宁陵县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政策”的“四统一”原则,率先出台奖补意见,建设扶贫车间101个,总投资7.32亿元,仅此一项,县财政投资就有6000多万元。目前,全县共建设了161个村级扶贫基地,带动2000名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极大增强了脱贫的实效。

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宁陵县人民政府签订投资意向书,拟在宁陵投资22亿元建设循环经济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有机肥厂、蔬菜大棚、规模化粮食种植、工厂化作物栽培等设施农业。

在7个乡镇,贫困户以到户增收项目资金、政府担保小额贷款作为股金加入股份,按比例分红,同时安排贫困人员就业,通过分红及劳务收入,可使2000户5000人脱贫。

河南豫东牧业有限公司积极开展产业代养帮扶扶贫模式,大力发展养羊业,企业通过“公司+农户”实行“供种、技术指导、销售”三统一管理模式,通过企业与农户合作,提高了农户尤其是贫困户的收入,带动全县3000多贫困户进行养殖,取得明显效果。

此外,该县还着力推进石桥酥梨、阳驿葡萄、乔楼鲜桃、金银花、孔集富硒甜瓜等47个种植基地,孔集乡310设施农业基地等项目,覆盖贫困人口500多人。

移风易俗重扶志

四菜一汤、一包5元的烟、一瓶15元的酒……在宁陵县城郊乡陈克常村,这是村民李潮亮为父亲操办丧事的全部。按照红白事办理“村规”共花了2000多元,较以前节省了5000多元。

节省就是减负。宁陵县把“移风易俗”作为撬动群众脱贫的杠杆,做好脱贫“加减法”,一把移风易俗金钥匙打开了社会文明、群众减负“两把锁”。

突出移风易俗,强化精神扶贫。

宁陵县以“移风易俗新时尚、文明宁陵正能量”主题活动为载体,实施“富脑袋”工程,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能。从去年6月就开始在全市率先着手部署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贫困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

通过持续发力,宁陵县移风易俗活动初见成效,渐入佳境。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县农村操办丧事总费用普遍降了1/3。同时,该县还依托“雨露计划”等,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6000余名贫困人口接受培训,掌握一技之长。

创新机制重民生

数据证明实力,创新引领未来。

宁陵县委、县政府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富民产业、公共服务、金融造血、素质提升、电商旅游等六大工程,让贫困村“化蝶起舞”,使贫困农民“华美转身”。

基础改善破瓶颈。去年整合2.3亿元,今年已经整合3.45亿元,主要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等村级综合体建设。整合资金2000多万元,做好了1万多贫困户的“六改一增”工作。特别是宁陵县的农村公路建设,近年来累计投资4亿多元,近期荣获首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

健康扶贫重保障。宁陵县在商丘市率先实行了先看病后付费和住院费用“一站式”结算模式,在实施好基本医疗、大病医保、大病补充医保、大病医疗救助四重医疗救助保障的基础上,县财政还拿出1000万元建立了大病救助基金,构筑政府兜底医疗救助第五重保障,有效预防因病返贫。

教育扶贫助解困。把建档立卡贫困户高中生补助标准从2000元提高到2500元,每位学生每年补助饮食费用1000元,仅此一项,县财政每年多支出150多万元。

金融扶贫解难题。实行政府、中原农业保险、农业信贷资金担保公司、邮储银行参与的“四位一体”扶贫信贷模式,县财政拿出4000万元资金撬动金融扶贫。

驻村帮扶全覆盖。首先是县级领导联乡入村到户全覆盖。所有县级领导都有联系乡镇、帮扶村和帮扶户,实行县级领导和联系帮扶乡村同奖同罚机制。全县359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由乡镇副科级干部、乡镇包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组成的村级脱贫攻坚责任组。同时,强化脱贫攻坚激励奖惩,社会反响很好。

“脱贫攻坚,是当前宁陵县最大的民生、最硬的道理、最急的任务。”宁陵县委书记李振兴说,迈进“十三五”,在打响脱贫攻坚这场战役过程中,宁陵县统一了思想行动、强化了责任担当、凝聚了智慧力量,只为一个共同的愿望:用心用情用力抓落实,推动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在宁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实现同步全面小康。

转移就业促脱贫

“宁陵精准扶贫,福润一马当先。作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企业,我们企业一直以带动宁陵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线,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福润集团董事长张耀文告诉记者,这次对接会,他们集团拿出150个岗位指标,专门招收贫困家庭工人。同时,利用企业优势,引导有能力的农民家庭种植蔬菜、甜玉米等企业生产原料。

去年以来,宁陵县组织全县各企业根据岗位需求、用工意愿拿出3160个工作岗位,在规定时间内与各乡镇2000多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行对接,经过转移就业预计人均增收3000至6000元,达到了“登记一人、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预期效果。

“我们宁陵还有106个贫困村、3万多贫困群众,所以脱贫攻坚战的形势依然严峻,必须加大力度,全面强力推进。”宁陵县政府县长马同和介绍,转移就业是脱贫攻坚战的一大抓手,组织企业用工对接会,就是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抓手。精准识别、转移就业只是第一步,分类施策、产业帮扶是宁陵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法宝”。

宁陵县积极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根据各村实际,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实行“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产业发展,不断发展壮大村级产业经济,促进了扶贫产业从分散式、短期型的方式向集约式、持续性、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扶贫转变,为实现全面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 田戈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文化路包河桥路面塌陷 市政部门已计划对桥板进行更换
弱电入地 可破“线杆立在路中间”难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生产车间 热火朝天
工人在生产流水线上作业
志愿者在行动
无人机、机器人消防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