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绿增水 强文兴业

虞城县城乡总体规划和生态高地建设解读

文/图 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刘起旭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7-10-12 08:38

蓝天碧水,生态虞城。

林荫大道连通虞城乡间。

木兰湖之晨。

全省自行车赛在虞城县举行。

一眼望尽木兰花,碧水绿处是我家。

充满活力的体育场。

虞城打造“城在林中、市在水旁”的生态城市。

湖面开阔,水光潋滟,鸟飞鱼跃。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片废窑厂。如今建成森林公园,只是虞城这盘生态大棋中的第一步。目前,虞城正在这里建设16.75平方公里的孟诸泽文化湿地公园,建成后既是虞城生态的“绿肺”。

再穷不能穷生态建设。近年来,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资近6.8亿元进行生态环保建设,着力实施百点绿化工程,动员全县上下积极行动、全员参与,见缝插绿,就连路边街角也焕然一新、生机盎然,努力打造一个充满果香、生活富裕、宜居和谐的“果乡绿城”。

稍岗镇贫困村韦店集村两年前是“济民沟”荒草丛生的地段。经过规划打造,这里已经蝶变成集种植果树、发展水陆种植养殖、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十里画廊”。李老家乡高庄村前身是废窑坑,现在是2万多平方米的四层生态温室大棚,实现了生态立体种植养殖。杜集镇史桥村、谷熟镇李苟庄统一风格设计房屋院落,白墙红瓦美观整洁,村民自豪地说:“俺村不比城里差。”城郊乡郭土楼村以竹海为主的休闲乡村游,既保护环境,又增加收入,一举多得……凤凰涅槃,虞城将精准扶贫与建设美丽新村合而为一。

“在一次次选择中,虞城坚守生态底线,拥抱绿色未来。”虞城县委书记朱东亚说,为今后发展储存空间容量,为子孙后代留下碧水蓝天,留下发展的空间,留下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是虞城县未来发展的大思路。

虞城县坚持把各项工作融入生态中去,强调“强文兴业、丰绿增水、创新激活”,让“生态+”成为城建抓手。围绕“一中心”战略布局,以“百城提质”为抓手,以产城融合为理念,以生态宜居为目标,拓展主城区生态空间。坚持留绿、留水、留文化原则,构筑生产、生态、生活空间格局。依托河流、道路等自然空间,打造“城在林中、市在水旁”的生态格局。推进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周商永运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扩增木兰湖水面,打造虞城“城镇森林环绕、通道绿带如锦、农田林网遍布、村庄绿树成荫”秀美环境。用5年时间完成“一路一区一港一中心”全方位战略布局,通过种植、养殖、文化旅游等资源的紧密结合,让群众真正参与建设和管理,形成“县乡村三级组织+群众+市场”的运作模式,把虞城县建成“果香绿城、五金世界”,将虞城县城锻造成“中原最美县城”。

8月22日,商丘市第六次规划委员会上,虞城县导入中央公园国际化概念打造“一主两副多组团”中央景观带格局的城乡总体规划顺利通过。在中央景观带上着力构建全新的城乡统筹发展体系,统筹构建“一主两副多组团”,即一个主城区县城,两个副中心城镇杜集镇和利民镇,其他乡镇组团发展的城乡总体规划格局。坚持尊重发展规律、尊重传统文化、尊重自然风貌、尊重自身禀赋,把中央公园设计理念导入虞城城乡总体规划,在中央景观带上实施“一带两核三区四海五湖六圈七台八景九放射十卫星百村百貌千户千业万人致富”概念规划和建设。

一带:用全球视野下的国际化理念打造生态、文态、业态同步发展的20公里中央景观带。

两核:在中央景观带上融入“丰绿、增水、强文、兴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两核概念。

三区:在中央景观带上建设高品位的生活区、高质量的生产区和高品质的文化区。

四海五湖:在中央景观带上打造“四海”“五湖”,即花海、绿海、竹海、商海,双创湖、木兰湖、东明湖、孟渚泽湖、空桐泽湖。

六圈:以利民镇为中心的食品产业经济圈,以稍岗镇为中心的制造业经济圈,以刘集乡、乔集乡、张集镇、郑集乡、大杨集镇为中心的农牧种养经济圈,以站集镇、杜集镇为中心的纺织业经济圈,以界沟镇为中心的传统行业经济圈,以高新区、保税物流园区、特色商业区为中心的创新园区经济圈。

七台八景:虞城历史丰厚、文化遗存群星灿烂,历来兵家必争。古存遗址有营廓台、包公晾米台、西台、孟渚台、烟堆烽火台、纶城点将台、将军台等。史载“古虞八景”茅津晚渡、中条积翠、竹林晓钟、中流砥柱、傅岩霁雪、闲田春色、箕山夕照、金鸡夜月。

九放射:一向市中心城区放射,使虞城成为商丘中心城区的活力板块。二向老城区放射,打造厚重老城。三向保税物流中心辐射,打造对外开放高地。四向产业集聚区辐射,推动产城融合。五向黄河故道辐射,建设生态廊道。六向利民古城辐射,打造全国知名食品加工传统特色小镇。七向木兰文化传承特色小镇辐射,打造文化高地。八向310经济带辐射,打造产业高地。九向六大经济圈辐射,壮大县域经济。

十卫星:用现代城市理念规划建设具有辐射作用的中心镇,大力支持界沟镇、木兰镇、杜集镇、谷熟镇、站集镇、城关镇、李老家乡、稍岗镇、张集镇、利民镇等中心乡镇特色发展。

百村百貌:按照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整治空心村的要求,把601个行政村规划为历史文化风貌村、特色产业村、自然生态村、养殖特色村、种植特色村、文明新风村等六类。

千户千业:做好土地流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做好创业培训,拓展就业渠道。培育“创新+”产业带动模式,开拓园区拉动型产业模式,拓展“电商+”现代销售模式,创新“创客+”新型创业兴业模式,打造一批新业态户、传统工艺户、手工加工户、种植养殖户、民宿户、电子商务户,以大带小、以小育大、以新促转,让产业推动千家万户脱贫致富。

万人致富:这是规划的落脚点。建扶贫车间,成立精准扶贫专业合作社,依靠企业和经济能人带动,把贫困户有效组织发动起来,有效整合他们的资源,导入现代经营模式,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引导农民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以上规划靠交通体系规划、生态水系规划、文化旅游体系规划、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产业体系规划和县域城乡色彩体系规划六个专项规划支撑,将引领虞城城市建设向着更高层面提升,以中央公园理念提升“百城提质”水平,提升“做强县城、做特乡镇、做美乡村”水平,提升“文态、生态、业态”统筹水平,打造豫东生态高地,使虞城城乡建设更具情怀、更具温度、更具灵魂,把虞城建设得更加美好。

全县谋划“百城提质”建设项目64个,涉及市道路、园林绿化、河道治理、市容环卫、棚户区改造、污水治理、城市照明等七大类,总投资约188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9个,总投资约39.88亿元。

让全市百城建设提质会议精神在木兰故里掷地有声,落地生金,虞城县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把“五查五促”和“马上办抓落实”机制导入“百城提质”工作,高站位部署,高起点规划,建好机制,紧盯重点项目提速度,围绕工程建设提质量,投放资金提成效,努力把虞城打造成为生态优美、宜业宜居、人文智慧的国家园林县城,全县百城提质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改善了民生,激活了经济,实现了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环境质量同步改善的双赢。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改革•印记—河南篇
丰绿增水 强文兴业
虞城县城乡总体规划和生态高地建设解读
2017-10-12 08:38   文/图 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刘起旭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蓝天碧水,生态虞城。

林荫大道连通虞城乡间。

木兰湖之晨。

全省自行车赛在虞城县举行。

一眼望尽木兰花,碧水绿处是我家。

充满活力的体育场。

虞城打造“城在林中、市在水旁”的生态城市。

湖面开阔,水光潋滟,鸟飞鱼跃。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片废窑厂。如今建成森林公园,只是虞城这盘生态大棋中的第一步。目前,虞城正在这里建设16.75平方公里的孟诸泽文化湿地公园,建成后既是虞城生态的“绿肺”。

再穷不能穷生态建设。近年来,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资近6.8亿元进行生态环保建设,着力实施百点绿化工程,动员全县上下积极行动、全员参与,见缝插绿,就连路边街角也焕然一新、生机盎然,努力打造一个充满果香、生活富裕、宜居和谐的“果乡绿城”。

稍岗镇贫困村韦店集村两年前是“济民沟”荒草丛生的地段。经过规划打造,这里已经蝶变成集种植果树、发展水陆种植养殖、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十里画廊”。李老家乡高庄村前身是废窑坑,现在是2万多平方米的四层生态温室大棚,实现了生态立体种植养殖。杜集镇史桥村、谷熟镇李苟庄统一风格设计房屋院落,白墙红瓦美观整洁,村民自豪地说:“俺村不比城里差。”城郊乡郭土楼村以竹海为主的休闲乡村游,既保护环境,又增加收入,一举多得……凤凰涅槃,虞城将精准扶贫与建设美丽新村合而为一。

“在一次次选择中,虞城坚守生态底线,拥抱绿色未来。”虞城县委书记朱东亚说,为今后发展储存空间容量,为子孙后代留下碧水蓝天,留下发展的空间,留下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是虞城县未来发展的大思路。

虞城县坚持把各项工作融入生态中去,强调“强文兴业、丰绿增水、创新激活”,让“生态+”成为城建抓手。围绕“一中心”战略布局,以“百城提质”为抓手,以产城融合为理念,以生态宜居为目标,拓展主城区生态空间。坚持留绿、留水、留文化原则,构筑生产、生态、生活空间格局。依托河流、道路等自然空间,打造“城在林中、市在水旁”的生态格局。推进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周商永运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扩增木兰湖水面,打造虞城“城镇森林环绕、通道绿带如锦、农田林网遍布、村庄绿树成荫”秀美环境。用5年时间完成“一路一区一港一中心”全方位战略布局,通过种植、养殖、文化旅游等资源的紧密结合,让群众真正参与建设和管理,形成“县乡村三级组织+群众+市场”的运作模式,把虞城县建成“果香绿城、五金世界”,将虞城县城锻造成“中原最美县城”。

8月22日,商丘市第六次规划委员会上,虞城县导入中央公园国际化概念打造“一主两副多组团”中央景观带格局的城乡总体规划顺利通过。在中央景观带上着力构建全新的城乡统筹发展体系,统筹构建“一主两副多组团”,即一个主城区县城,两个副中心城镇杜集镇和利民镇,其他乡镇组团发展的城乡总体规划格局。坚持尊重发展规律、尊重传统文化、尊重自然风貌、尊重自身禀赋,把中央公园设计理念导入虞城城乡总体规划,在中央景观带上实施“一带两核三区四海五湖六圈七台八景九放射十卫星百村百貌千户千业万人致富”概念规划和建设。

一带:用全球视野下的国际化理念打造生态、文态、业态同步发展的20公里中央景观带。

两核:在中央景观带上融入“丰绿、增水、强文、兴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两核概念。

三区:在中央景观带上建设高品位的生活区、高质量的生产区和高品质的文化区。

四海五湖:在中央景观带上打造“四海”“五湖”,即花海、绿海、竹海、商海,双创湖、木兰湖、东明湖、孟渚泽湖、空桐泽湖。

六圈:以利民镇为中心的食品产业经济圈,以稍岗镇为中心的制造业经济圈,以刘集乡、乔集乡、张集镇、郑集乡、大杨集镇为中心的农牧种养经济圈,以站集镇、杜集镇为中心的纺织业经济圈,以界沟镇为中心的传统行业经济圈,以高新区、保税物流园区、特色商业区为中心的创新园区经济圈。

七台八景:虞城历史丰厚、文化遗存群星灿烂,历来兵家必争。古存遗址有营廓台、包公晾米台、西台、孟渚台、烟堆烽火台、纶城点将台、将军台等。史载“古虞八景”茅津晚渡、中条积翠、竹林晓钟、中流砥柱、傅岩霁雪、闲田春色、箕山夕照、金鸡夜月。

九放射:一向市中心城区放射,使虞城成为商丘中心城区的活力板块。二向老城区放射,打造厚重老城。三向保税物流中心辐射,打造对外开放高地。四向产业集聚区辐射,推动产城融合。五向黄河故道辐射,建设生态廊道。六向利民古城辐射,打造全国知名食品加工传统特色小镇。七向木兰文化传承特色小镇辐射,打造文化高地。八向310经济带辐射,打造产业高地。九向六大经济圈辐射,壮大县域经济。

十卫星:用现代城市理念规划建设具有辐射作用的中心镇,大力支持界沟镇、木兰镇、杜集镇、谷熟镇、站集镇、城关镇、李老家乡、稍岗镇、张集镇、利民镇等中心乡镇特色发展。

百村百貌:按照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整治空心村的要求,把601个行政村规划为历史文化风貌村、特色产业村、自然生态村、养殖特色村、种植特色村、文明新风村等六类。

千户千业:做好土地流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做好创业培训,拓展就业渠道。培育“创新+”产业带动模式,开拓园区拉动型产业模式,拓展“电商+”现代销售模式,创新“创客+”新型创业兴业模式,打造一批新业态户、传统工艺户、手工加工户、种植养殖户、民宿户、电子商务户,以大带小、以小育大、以新促转,让产业推动千家万户脱贫致富。

万人致富:这是规划的落脚点。建扶贫车间,成立精准扶贫专业合作社,依靠企业和经济能人带动,把贫困户有效组织发动起来,有效整合他们的资源,导入现代经营模式,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引导农民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以上规划靠交通体系规划、生态水系规划、文化旅游体系规划、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产业体系规划和县域城乡色彩体系规划六个专项规划支撑,将引领虞城城市建设向着更高层面提升,以中央公园理念提升“百城提质”水平,提升“做强县城、做特乡镇、做美乡村”水平,提升“文态、生态、业态”统筹水平,打造豫东生态高地,使虞城城乡建设更具情怀、更具温度、更具灵魂,把虞城建设得更加美好。

全县谋划“百城提质”建设项目64个,涉及市道路、园林绿化、河道治理、市容环卫、棚户区改造、污水治理、城市照明等七大类,总投资约188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9个,总投资约39.88亿元。

让全市百城建设提质会议精神在木兰故里掷地有声,落地生金,虞城县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把“五查五促”和“马上办抓落实”机制导入“百城提质”工作,高站位部署,高起点规划,建好机制,紧盯重点项目提速度,围绕工程建设提质量,投放资金提成效,努力把虞城打造成为生态优美、宜业宜居、人文智慧的国家园林县城,全县百城提质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改善了民生,激活了经济,实现了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环境质量同步改善的双赢。

责任编辑: 姬艳峰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文化路包河桥路面塌陷 市政部门已计划对桥板进行更换
弱电入地 可破“线杆立在路中间”难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生产车间 热火朝天
工人在生产流水线上作业
志愿者在行动
无人机、机器人消防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