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面红旗”辉映乡村振兴路

本报记者 高会鹏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8-09-06 03:06

  

五面红旗观摩评比  记者 马晓伟 摄

种植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扶贫车间生产忙

姚庄村冬枣产业基地

乡村环境美如画

时下,无论是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乡镇村庄,还是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示范区人谋发展、促跨越的身影,处处能感受到示范区人提精神、奔小康的劲头。

走在前列,示范引领。在乡村振兴大战略下,示范区坚持高点定位,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党组织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乡风文明培育等结合起来科学谋划,推动示范区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合拍共振。

秋意渐浓,发展正酣。在示范区广袤的田野乡间,触目可及整洁的村落、新兴的产业。该区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作为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立足点和归属点,以加快乡村振兴为契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乡村“颜值”、厚植百姓“家当”、提升致富“底气”,一个个生态秀美、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渐次绽放。

示范引领 “五面红旗”飘乡村

全村文化墙手绘画突出党建引领主题,画面美观醒目、指引方向;千亩芦笋基地初见效益,百姓鼓起腰包、脱贫增收;200户村民全部改建生态厕所,环境焕然一新、村美人笑……8月31日,一个全新的孟庄村呈现在记者眼前,令人耳目一新。

贾寨镇孟庄村是七月份刚被评定的基层党建、美丽乡村、产业发展三个“红旗”先进村,也是示范区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示范区在全区评选创建基层党建红旗村、脱贫攻坚红旗村、美丽村庄红旗村、产业发展红旗村、乡村文明红旗村“五面红旗”,充分发挥先进村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孟庄村是示范区一个偏远村庄,曾是贫困落后村。从今年3月份开始,示范区配强村两委班子,在乡村干部带领下,短短27天就把全村围村杨树全部砍伐,栽种了8000多棵泰山红石榴。同时,引导村经济能人、致富能手带头,发展500头奶牛场一个、千亩芦笋基地一个和300亩蔬菜种植温棚。不足一年,孟庄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逆袭”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新农村。

8月31日,孟庄村的千亩芦笋基地,30多名妇女正在忙着采摘、分拣芦笋,一派繁忙景象。孟庄村主任孟风山乐呵呵地说:“这一个个小小的芦笋,可是我们村增收致富的宝贝。”

全面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为破解乡村发展不均衡难题,示范区借鉴外地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每半年进行一次“五面红旗”村评选,让乡村在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美丽村庄、产业发展、乡村文明等五个方面全面发展。重要是的,“红旗村”评选创建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有了行为准则和努力方向。

为调动村干部积极性,示范区明确规定,村庄每评上一面“红旗”,所在村支部书记工作报酬标准每人每月上调200元,其他村干部上调100元,上调数额可重复累计。

目前,示范区“五面红旗”村第一批14个村庄已经出炉,争创“红旗村”的氛围已经形成。示范区通过五类“红旗村”评选,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树立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让其在脱贫攻坚、党的建设、产业发展、美丽村庄、乡村文明等各项任务中当先进、立标杆,发挥了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示范区农村各项工作整体上水平、上台阶。

精准扶贫 培育产业巧富民

扶贫车间中,20多名群众忙着加工校服;冬枣基地里,村民采摘成熟的冬枣;整洁村庄内,孩子们踩着轮滑鞋尽情奔跑……在平台街道办事处姚庄村,曾经的贫困村兴了产业、改了面貌、富了百姓,摘下贫困帽,走上富裕路。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将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示范区共有贫困村11个,贫困人口1120户2800人,全区贫困发生率1.29%。目前已脱贫5个贫困村,2018年再脱贫6个贫困村,脱贫退出2200人,政府兜底249人,年底实现全区整体脱贫。

“目前在厂干活的贫困户4人,我还每年拿出3万元带动43户62人分红增收。”在姚庄12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内,欢盈制衣厂老板叶修参说,他2017年8月在该村投资200万元开办制衣厂,带动周边100多人就业,人年均增收约3000元,建扶贫车间政府补贴了20多万元。

在姚庄,不仅是扶贫车间带动脱贫,驻村帮扶单位还引导村民发展冬枣种植150亩,政府补贴一半树苗钱,提高群众种植积极性。

脱贫脱困脱俗气,扶人扶智扶精神。在脱贫攻坚战中,示范区强化机制保障,对中央和省、市安排部署的脱贫攻坚工作,第一时间学习传达,第一时间安排部署,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同时,突出政策保障,结合实际,先后出台了教育、医疗、交通、水利、社会保障等十个扶贫专项方案以及相关文件。抓好资金保障,建立“脱贫攻坚需要多少就投入多少”资金保障机制,年初首次预算区级扶贫专项资金7000万元,占上级拨付扶贫专项资金的461%。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在脱贫产业上,示范区通过实施四大工程,保障全区贫困户真正长效脱贫。

实施企业带贫工程。采取“政府扶持、能人带动、金融助力、贫困户参与”的产业脱贫模式,充分发挥经济合作组织的带贫增收作用,全区总计扶持带贫企业15家,发放到户增收奖补资金471万元,协调使用小额贷款2500万元。目前,15家脱贫企业效益稳定,上半年全区共收到分红资金150.8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1334元,全年户增收不低于2668元。

实施扶贫车间增收工程。本着“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用工密集、可持续发展”原则,实施以奖代补建设扶贫车间10座。目前,已全部投产运营,353名贫困人员实现就近就业或参与分红。

实施光伏扶贫工程。示范区财政预算资金1200万元,在5个短期内未纳入大棚户区改造计划的贫困村,建设5座村级光伏电站。目前,5座光伏发电站全部并网发电,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不低于100万元。

实施冷库集体收入工程。示范区财政预算资金800万元,委托新业公司在贾寨镇筹建一座冷鲜库,冷鲜库全部收益分配给贫困村,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即时性困难和问题。

改善环境 “生态厕所”惠百姓

“现在的厕所没有味道,改造厕所政府还补贴了1000元钱。”提起生态厕所改建,示范区张阁镇沈西村赵庄村民赵万友连连赞叹,原来的旱厕味道刺鼻,夏天苍蝇蚊虫乱飞,现在新建的生态厕所和城里的卫生间一样干净。

厕所虽小,折射的却是大民生。以往,农村家庭厕所多是用砖垒个坑,环境脏乱、气味难闻。示范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从“厕所革命”入手,找准关键点持续发力,给每户改建生态厕所的家庭补贴1000元。目前,全区超过75%的农户完成了生态厕所改造,52个行政村建设了公共厕所。

乡村振兴,自然要从撕掉“脏乱差”的标签开始。自吹响乡村振兴号角以来,示范区以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掀起了一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乡村大扫除、大亮化”工程。

厕所是农村环境改善的最显著标志,示范区把改厕工作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项重大工程。示范区通过外出学习考察,决定在全区乡村建设生态一体式四格化厕所。同时,示范区还将农村改厕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将全区所有贫困村的贫困户全部纳入改厕计划,让贫困村不仅乘上精准扶贫的“快车”,也能享受卫生条件改善带来生活质量提高的福利。

针对农村普遍存在脏、乱、差现象,示范区在2017年投入1500万元的基础上,2018年累计投资近亿元专项财政资金,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目前,全区新建垃圾中转站8个、配建垃圾池700个,购置垃圾斗800个、大垃圾斗(20吨)16个、绿皮桶2000个、勾臂车50辆、垃圾运输车2台。全区86个涉农行政村、40215户农户生活垃圾得到处理。通过乡村环卫设施的完善和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示范区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变,群众的满意度得到了极大提升。

乡村文明 新型农民“唱”着过

8月31日,天气阴沉,凉风习习。位于示范区贾寨镇的10公里生态观光廊道别有一番情调:马楼水库湿地内草绿鸟飞,黄河故道大堤上游人悠闲,10多位“艺人”吹拉弹唱,引来大量围观群众……

42岁的赫胜强是“艺人”中的领头人。赫胜强是贾寨镇刘场村人,会吹唢呐、唱歌曲,以农村文艺演出为生。近年来,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他们村村容村貌大变样。村北黄河故堤下的生态湿地环境越来越好,学会玩“快手”的赫胜强开始到故道内或高歌一曲,或吹吹唢呐。通过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赫胜强成了大忙人。贾寨镇周边及山东、安徽等地的文艺爱好者开始与他联系,大家不定期地聚在一起吹拉弹唱,在黄河故道内形成了小型的“马街书会”,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

示范区与其他县区不同,农村人口占比较小。但作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城乡发展,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培育新型农民,提升农民精气神。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时下,走进示范区农村,扑面而来的是新农村建设的新事、新风、新气象。家家门前花木葱茏,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移风易俗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点,乡风文明之风劲吹。

近年来,示范区持续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使城乡环境美起来、乡风民风好起来、文化生活活起来,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在示范区每个乡村交接处,都有一个造型美丽的村牌,除了村名,上面“爱净爱美爱生活,爱花爱草爱家乡”的标语分外醒目。乡村面貌是美丽乡村的门面,示范区在每个乡镇交会处建设了微地形和街头绿地,沿途建筑统一白墙灰瓦,并在每个村头建设了村名标志性建筑,独具特色的村牌已成为美丽乡村的点缀景观。

乡村美更要乡风美。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该区围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村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乡村文化广场,实施全民艺术素养提升和“送文化下乡”行动,提升农村居民文化素质。同时,示范区在各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明确了红白喜事的标准、流程和要求,选取了一批德高望重的乡贤和家风优良的村民进入红白理事会,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逐步形成了“生前尽孝厚养、身后文明薄葬”的村风民俗。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好日子是实干出来的。站在新的发展浪头,示范区砥砺奋进,阔步前行,创新发展给农业增效注入新动力,给乡村发展带来新机遇,全区居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愈加清晰可见。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最新报道
“五面红旗”辉映乡村振兴路
2018-09-06 03:06   本报记者 高会鹏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五面红旗观摩评比  记者 马晓伟 摄

种植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扶贫车间生产忙

姚庄村冬枣产业基地

乡村环境美如画

时下,无论是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乡镇村庄,还是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示范区人谋发展、促跨越的身影,处处能感受到示范区人提精神、奔小康的劲头。

走在前列,示范引领。在乡村振兴大战略下,示范区坚持高点定位,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党组织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乡风文明培育等结合起来科学谋划,推动示范区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合拍共振。

秋意渐浓,发展正酣。在示范区广袤的田野乡间,触目可及整洁的村落、新兴的产业。该区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作为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立足点和归属点,以加快乡村振兴为契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乡村“颜值”、厚植百姓“家当”、提升致富“底气”,一个个生态秀美、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渐次绽放。

示范引领 “五面红旗”飘乡村

全村文化墙手绘画突出党建引领主题,画面美观醒目、指引方向;千亩芦笋基地初见效益,百姓鼓起腰包、脱贫增收;200户村民全部改建生态厕所,环境焕然一新、村美人笑……8月31日,一个全新的孟庄村呈现在记者眼前,令人耳目一新。

贾寨镇孟庄村是七月份刚被评定的基层党建、美丽乡村、产业发展三个“红旗”先进村,也是示范区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示范区在全区评选创建基层党建红旗村、脱贫攻坚红旗村、美丽村庄红旗村、产业发展红旗村、乡村文明红旗村“五面红旗”,充分发挥先进村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孟庄村是示范区一个偏远村庄,曾是贫困落后村。从今年3月份开始,示范区配强村两委班子,在乡村干部带领下,短短27天就把全村围村杨树全部砍伐,栽种了8000多棵泰山红石榴。同时,引导村经济能人、致富能手带头,发展500头奶牛场一个、千亩芦笋基地一个和300亩蔬菜种植温棚。不足一年,孟庄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逆袭”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新农村。

8月31日,孟庄村的千亩芦笋基地,30多名妇女正在忙着采摘、分拣芦笋,一派繁忙景象。孟庄村主任孟风山乐呵呵地说:“这一个个小小的芦笋,可是我们村增收致富的宝贝。”

全面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为破解乡村发展不均衡难题,示范区借鉴外地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每半年进行一次“五面红旗”村评选,让乡村在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美丽村庄、产业发展、乡村文明等五个方面全面发展。重要是的,“红旗村”评选创建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有了行为准则和努力方向。

为调动村干部积极性,示范区明确规定,村庄每评上一面“红旗”,所在村支部书记工作报酬标准每人每月上调200元,其他村干部上调100元,上调数额可重复累计。

目前,示范区“五面红旗”村第一批14个村庄已经出炉,争创“红旗村”的氛围已经形成。示范区通过五类“红旗村”评选,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树立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让其在脱贫攻坚、党的建设、产业发展、美丽村庄、乡村文明等各项任务中当先进、立标杆,发挥了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示范区农村各项工作整体上水平、上台阶。

精准扶贫 培育产业巧富民

扶贫车间中,20多名群众忙着加工校服;冬枣基地里,村民采摘成熟的冬枣;整洁村庄内,孩子们踩着轮滑鞋尽情奔跑……在平台街道办事处姚庄村,曾经的贫困村兴了产业、改了面貌、富了百姓,摘下贫困帽,走上富裕路。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将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示范区共有贫困村11个,贫困人口1120户2800人,全区贫困发生率1.29%。目前已脱贫5个贫困村,2018年再脱贫6个贫困村,脱贫退出2200人,政府兜底249人,年底实现全区整体脱贫。

“目前在厂干活的贫困户4人,我还每年拿出3万元带动43户62人分红增收。”在姚庄12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内,欢盈制衣厂老板叶修参说,他2017年8月在该村投资200万元开办制衣厂,带动周边100多人就业,人年均增收约3000元,建扶贫车间政府补贴了20多万元。

在姚庄,不仅是扶贫车间带动脱贫,驻村帮扶单位还引导村民发展冬枣种植150亩,政府补贴一半树苗钱,提高群众种植积极性。

脱贫脱困脱俗气,扶人扶智扶精神。在脱贫攻坚战中,示范区强化机制保障,对中央和省、市安排部署的脱贫攻坚工作,第一时间学习传达,第一时间安排部署,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同时,突出政策保障,结合实际,先后出台了教育、医疗、交通、水利、社会保障等十个扶贫专项方案以及相关文件。抓好资金保障,建立“脱贫攻坚需要多少就投入多少”资金保障机制,年初首次预算区级扶贫专项资金7000万元,占上级拨付扶贫专项资金的461%。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在脱贫产业上,示范区通过实施四大工程,保障全区贫困户真正长效脱贫。

实施企业带贫工程。采取“政府扶持、能人带动、金融助力、贫困户参与”的产业脱贫模式,充分发挥经济合作组织的带贫增收作用,全区总计扶持带贫企业15家,发放到户增收奖补资金471万元,协调使用小额贷款2500万元。目前,15家脱贫企业效益稳定,上半年全区共收到分红资金150.8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1334元,全年户增收不低于2668元。

实施扶贫车间增收工程。本着“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用工密集、可持续发展”原则,实施以奖代补建设扶贫车间10座。目前,已全部投产运营,353名贫困人员实现就近就业或参与分红。

实施光伏扶贫工程。示范区财政预算资金1200万元,在5个短期内未纳入大棚户区改造计划的贫困村,建设5座村级光伏电站。目前,5座光伏发电站全部并网发电,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不低于100万元。

实施冷库集体收入工程。示范区财政预算资金800万元,委托新业公司在贾寨镇筹建一座冷鲜库,冷鲜库全部收益分配给贫困村,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即时性困难和问题。

改善环境 “生态厕所”惠百姓

“现在的厕所没有味道,改造厕所政府还补贴了1000元钱。”提起生态厕所改建,示范区张阁镇沈西村赵庄村民赵万友连连赞叹,原来的旱厕味道刺鼻,夏天苍蝇蚊虫乱飞,现在新建的生态厕所和城里的卫生间一样干净。

厕所虽小,折射的却是大民生。以往,农村家庭厕所多是用砖垒个坑,环境脏乱、气味难闻。示范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从“厕所革命”入手,找准关键点持续发力,给每户改建生态厕所的家庭补贴1000元。目前,全区超过75%的农户完成了生态厕所改造,52个行政村建设了公共厕所。

乡村振兴,自然要从撕掉“脏乱差”的标签开始。自吹响乡村振兴号角以来,示范区以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掀起了一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乡村大扫除、大亮化”工程。

厕所是农村环境改善的最显著标志,示范区把改厕工作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项重大工程。示范区通过外出学习考察,决定在全区乡村建设生态一体式四格化厕所。同时,示范区还将农村改厕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将全区所有贫困村的贫困户全部纳入改厕计划,让贫困村不仅乘上精准扶贫的“快车”,也能享受卫生条件改善带来生活质量提高的福利。

针对农村普遍存在脏、乱、差现象,示范区在2017年投入1500万元的基础上,2018年累计投资近亿元专项财政资金,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目前,全区新建垃圾中转站8个、配建垃圾池700个,购置垃圾斗800个、大垃圾斗(20吨)16个、绿皮桶2000个、勾臂车50辆、垃圾运输车2台。全区86个涉农行政村、40215户农户生活垃圾得到处理。通过乡村环卫设施的完善和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示范区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变,群众的满意度得到了极大提升。

乡村文明 新型农民“唱”着过

8月31日,天气阴沉,凉风习习。位于示范区贾寨镇的10公里生态观光廊道别有一番情调:马楼水库湿地内草绿鸟飞,黄河故道大堤上游人悠闲,10多位“艺人”吹拉弹唱,引来大量围观群众……

42岁的赫胜强是“艺人”中的领头人。赫胜强是贾寨镇刘场村人,会吹唢呐、唱歌曲,以农村文艺演出为生。近年来,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他们村村容村貌大变样。村北黄河故堤下的生态湿地环境越来越好,学会玩“快手”的赫胜强开始到故道内或高歌一曲,或吹吹唢呐。通过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赫胜强成了大忙人。贾寨镇周边及山东、安徽等地的文艺爱好者开始与他联系,大家不定期地聚在一起吹拉弹唱,在黄河故道内形成了小型的“马街书会”,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

示范区与其他县区不同,农村人口占比较小。但作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城乡发展,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培育新型农民,提升农民精气神。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时下,走进示范区农村,扑面而来的是新农村建设的新事、新风、新气象。家家门前花木葱茏,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移风易俗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点,乡风文明之风劲吹。

近年来,示范区持续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使城乡环境美起来、乡风民风好起来、文化生活活起来,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在示范区每个乡村交接处,都有一个造型美丽的村牌,除了村名,上面“爱净爱美爱生活,爱花爱草爱家乡”的标语分外醒目。乡村面貌是美丽乡村的门面,示范区在每个乡镇交会处建设了微地形和街头绿地,沿途建筑统一白墙灰瓦,并在每个村头建设了村名标志性建筑,独具特色的村牌已成为美丽乡村的点缀景观。

乡村美更要乡风美。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该区围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村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乡村文化广场,实施全民艺术素养提升和“送文化下乡”行动,提升农村居民文化素质。同时,示范区在各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明确了红白喜事的标准、流程和要求,选取了一批德高望重的乡贤和家风优良的村民进入红白理事会,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逐步形成了“生前尽孝厚养、身后文明薄葬”的村风民俗。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好日子是实干出来的。站在新的发展浪头,示范区砥砺奋进,阔步前行,创新发展给农业增效注入新动力,给乡村发展带来新机遇,全区居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愈加清晰可见。

责任编辑: 贺宇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新建机动车道 一周内...
施工留“尾巴” 居民...
线杆断了 路人过往要当心
反光贴存在错误 限高梁实测高于3米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卫生界慈善义工为社 ...
“两城”联创在行动
民权县一位病患贫困 ...
邮政爱心助农 宁陵酥...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