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贫困村变成了蔬菜专业村

本报记者 白 鹏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7-06-08 08:04

周庄村村民周仁民和村支部书记蔡翠玲在蔬菜大棚里查看黄瓜长势。 本报记者 黄业波 摄

“两年前,我们村没有一个种菜的。现在变化可大了,57户贫困户有49户成了蔬菜种植户,实现了脱贫。两个遍布垃圾的大坑,也变成了绿地小广场。”睢县城关镇唯一的女支部书记、周庄村的“领头人”蔡翠玲谈起村里的新变化,快人快语。

周庄村,这个位于县城西南2公里处的村庄,土地肥沃、交通便利,两年前却仍是全县的一个贫困村。全村有农户135户476人,可耕地面积380亩。2016年,全村还有57户214人仍然生活在国家划定的贫困线以下。

看着睢县东关新建起了农贸批发市场,蔡翠玲就想:“我们村怎么才能脱贫呢?就不能在村里发展蔬菜种植,靠种菜脱贫、发财吗?”

说干就干,2016年过了年开了春,蔡翠玲和村党支部一班人就去山东聊城等地考察市场,学习蔬菜种植。当年3月,该村就成立了以蔡翠玲为法人代表的周三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注资600万元,并在工商管理部门正式注册。合作社以食用菌、蔬菜种植为特色,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蔡翠玲说,村里对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承诺,兜底保价收购市场过剩产品,为缺乏市场观念、没有销售渠道的贫困户送去了“定心丸”。为解决贫苦户资金难题,城关镇政府扶持蔬菜大棚种植户每户3000元、蘑菇大棚种植户每户1万元,到户增收项目每户4000元。每个贫困户自筹4000元、1万元就可以建成一座蔬菜大棚、蘑菇大棚了。其他资金问题,可由合作社担保贷款满足资金要求。

村民周仁民60多岁了,是一个偏瘫后遗症患者,他家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户。去年他参加了蔬菜种植合作社,在镇里、村里的扶助下建起了一座蔬菜大棚。老实巴交的周仁民站在自家的大棚前,乐呵呵地扳着指头和记者聊了起来:“我们家的这座大棚去年秋后建起来,先种了香菜一个月卖了五六千块钱,又种了芹菜卖了一万块钱,现在正种着黄瓜能卖个六千块钱吧。不到一年收入有两万多块。现在我的精神头比往年可好太多了!”

周庄村及时调整土地100余亩,高标准建设塑钢蔬菜种植大棚20座、食用菌大棚8座,用于种植辣椒、西红柿、豆角、无公害平菇等蔬菜和菌类。为保证大棚基础建设标准,周庄村对建后达标的大棚及时落实了财政扶助。大棚建成后,周庄村对全村贫困人口就业基本实现全覆盖。周庄村村民有49户参加了合作社,加上其他脱贫措施,全村贫困户57户有55户实现脱贫。

周庄村在镇里指导下在村大街和村民聚集点高标准制作脱贫攻坚宣传板3块、永久性公示栏一个,并在村头小巷刷写各种标语52处,绘制脱贫漫画150平方米,同时为改善生产区的交通不畅问题,城关镇积极运用财政扶贫资金60万元,对该村生产主干路6200平方米及时进行了高标准整修。

如今,走进周庄村,旧貌换新颜。风光旖旎的通惠渠如同一条碧绿的项链环村缓缓而过,修葺一新的水泥路通向四方,路两边的墙上刷满脱贫攻坚宣传标语,村头是整洁的绿化小广场,村外是成片的蔬菜大棚……周庄村,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已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这五年
【砥砺奋进的五年】贫困村变成了蔬菜专业村
2017-06-08 08:04   本报记者 白 鹏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周庄村村民周仁民和村支部书记蔡翠玲在蔬菜大棚里查看黄瓜长势。 本报记者 黄业波 摄

“两年前,我们村没有一个种菜的。现在变化可大了,57户贫困户有49户成了蔬菜种植户,实现了脱贫。两个遍布垃圾的大坑,也变成了绿地小广场。”睢县城关镇唯一的女支部书记、周庄村的“领头人”蔡翠玲谈起村里的新变化,快人快语。

周庄村,这个位于县城西南2公里处的村庄,土地肥沃、交通便利,两年前却仍是全县的一个贫困村。全村有农户135户476人,可耕地面积380亩。2016年,全村还有57户214人仍然生活在国家划定的贫困线以下。

看着睢县东关新建起了农贸批发市场,蔡翠玲就想:“我们村怎么才能脱贫呢?就不能在村里发展蔬菜种植,靠种菜脱贫、发财吗?”

说干就干,2016年过了年开了春,蔡翠玲和村党支部一班人就去山东聊城等地考察市场,学习蔬菜种植。当年3月,该村就成立了以蔡翠玲为法人代表的周三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注资600万元,并在工商管理部门正式注册。合作社以食用菌、蔬菜种植为特色,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蔡翠玲说,村里对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承诺,兜底保价收购市场过剩产品,为缺乏市场观念、没有销售渠道的贫困户送去了“定心丸”。为解决贫苦户资金难题,城关镇政府扶持蔬菜大棚种植户每户3000元、蘑菇大棚种植户每户1万元,到户增收项目每户4000元。每个贫困户自筹4000元、1万元就可以建成一座蔬菜大棚、蘑菇大棚了。其他资金问题,可由合作社担保贷款满足资金要求。

村民周仁民60多岁了,是一个偏瘫后遗症患者,他家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户。去年他参加了蔬菜种植合作社,在镇里、村里的扶助下建起了一座蔬菜大棚。老实巴交的周仁民站在自家的大棚前,乐呵呵地扳着指头和记者聊了起来:“我们家的这座大棚去年秋后建起来,先种了香菜一个月卖了五六千块钱,又种了芹菜卖了一万块钱,现在正种着黄瓜能卖个六千块钱吧。不到一年收入有两万多块。现在我的精神头比往年可好太多了!”

周庄村及时调整土地100余亩,高标准建设塑钢蔬菜种植大棚20座、食用菌大棚8座,用于种植辣椒、西红柿、豆角、无公害平菇等蔬菜和菌类。为保证大棚基础建设标准,周庄村对建后达标的大棚及时落实了财政扶助。大棚建成后,周庄村对全村贫困人口就业基本实现全覆盖。周庄村村民有49户参加了合作社,加上其他脱贫措施,全村贫困户57户有55户实现脱贫。

周庄村在镇里指导下在村大街和村民聚集点高标准制作脱贫攻坚宣传板3块、永久性公示栏一个,并在村头小巷刷写各种标语52处,绘制脱贫漫画150平方米,同时为改善生产区的交通不畅问题,城关镇积极运用财政扶贫资金60万元,对该村生产主干路6200平方米及时进行了高标准整修。

如今,走进周庄村,旧貌换新颜。风光旖旎的通惠渠如同一条碧绿的项链环村缓缓而过,修葺一新的水泥路通向四方,路两边的墙上刷满脱贫攻坚宣传标语,村头是整洁的绿化小广场,村外是成片的蔬菜大棚……周庄村,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已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

 

责任编辑: 贺宇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文化路包河桥路面塌陷 市政部门已计划对桥板进行更换
弱电入地 可破“线杆立在路中间”难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生产车间 热火朝天
工人在生产流水线上作业
志愿者在行动
无人机、机器人消防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