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直二团代表王玉明:坚持人水和谐,打造碧水蓝天

记者 吴文昊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16-09-29 07:58

王玉明

商丘网讯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控制要素,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部分和基础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五次党代会精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开源、节流、保护并重,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水和谐,为建设天蓝、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生态商丘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开源。开源就是从近、中、远三个阶段加快推进水源工程建设,提升水资源调蓄能力,保障我市城市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用水安全。近期拟在新三义寨渠首闸建设移动引黄泵站工程,保障我市引黄河水流量10立方米/秒。中期拟在黄河兰考县东坝乡建设提水泵站,有序推进任庄、林七水库清淤扩容工程,增加库容2968万立方米。远期拟推进引江济淮工程,到2030年、2040年,对我市供水量分别为每年1.51亿立方米、1.88亿立方米。

节流。就是把节约用水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做到严防严控严管。进一步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计划用水等制度,切实把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区域发展、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条件。

保护。就是着力加强水环境保护,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建立联合防污控污治污机制。加强水功能区分级分类管理,加强边界及水功能区水质水量监测,严格入河湖排污口监管,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严格落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采取控源截污、调水引流、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逐步实现清水入河。在我市地下水禁采、限采区范围内,依法关闭非法自备井,逐步实现采补平衡,保障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摄影/晚报首席记者 魏文慧 晚报记者 张 辉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大会动态
市直二团代表王玉明:坚持人水和谐,打造碧水蓝天
2016-09-29 07:58   记者 吴文昊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王玉明

商丘网讯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控制要素,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部分和基础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五次党代会精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开源、节流、保护并重,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水和谐,为建设天蓝、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生态商丘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开源。开源就是从近、中、远三个阶段加快推进水源工程建设,提升水资源调蓄能力,保障我市城市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用水安全。近期拟在新三义寨渠首闸建设移动引黄泵站工程,保障我市引黄河水流量10立方米/秒。中期拟在黄河兰考县东坝乡建设提水泵站,有序推进任庄、林七水库清淤扩容工程,增加库容2968万立方米。远期拟推进引江济淮工程,到2030年、2040年,对我市供水量分别为每年1.51亿立方米、1.88亿立方米。

节流。就是把节约用水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做到严防严控严管。进一步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计划用水等制度,切实把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区域发展、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条件。

保护。就是着力加强水环境保护,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建立联合防污控污治污机制。加强水功能区分级分类管理,加强边界及水功能区水质水量监测,严格入河湖排污口监管,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严格落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采取控源截污、调水引流、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逐步实现清水入河。在我市地下水禁采、限采区范围内,依法关闭非法自备井,逐步实现采补平衡,保障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摄影/晚报首席记者 魏文慧 晚报记者 张 辉

责任编辑: Nick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文化路包河桥路面塌陷 市政部门已计划对桥板进行更换
弱电入地 可破“线杆立在路中间”难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生产车间 热火朝天
工人在生产流水线上作业
志愿者在行动
无人机、机器人消防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