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胜势·强势

——管窥“通达商丘”格局下的经济新业态

本报记者 侯国胜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6-09-28 08:57

郑徐高铁和正在建设的商合杭高铁携手京九、陇海铁路共同组成双“十”字铁路枢纽,310、105国道,连霍、济广高速等共同组成“米”字型公路枢纽,这种交通格局,使商丘成为全国六大路网性枢纽之一、全国特大型铁路枢纽城市和继郑州之后的河南省第二个高铁枢纽城市。

市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今后五年,要加快推进商丘机场、沱浍河航运、惠济河航运等工程建设,加快中心城区与周边市县之间道路标准化建设,建成集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为一体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辐射华东、华中、华北的区域枢纽中心。

以交通枢纽优势带动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将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多种胜势汇聚成经济强势,简而言之,这就是“通达商丘”格局下经济新业态发展的趋势与大势。

打造反“虹吸效应”

“高铁时代”的到来,枢纽型城市地位的确立,对商丘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

毋庸置疑,这是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实现转型的重大机遇,但也决不可轻视外部“虹吸效应”和过境经济的双重考验。

“虹吸效应”原本是一个物理现象,指的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将高端水位的水,通过一根或多根装满水的管子,利用压力差,将水由压力大的一边流向压力小、低水位的一边。它在经济学上的内涵是:随着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枢纽的发展,人才、资金、信息等将因城市间的发展梯度落差,产生由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单向转移的“虹吸效应”。

站位商丘来看,向西,郑州是省会,向东,徐州是开放度较高的发达城市,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商丘,必须辩论地看待“虹吸效应”,扬长避短,严防本地经济 “空心化”。

一直高度关注商丘枢纽经济发展的郑州海关驻商丘办事处主任黄文敏说,客观地来看,郑州和徐州对商丘都会产生“虹吸效应”,假如商丘仅有高铁枢纽的话,那么“虹吸效应”的作用在商丘就会表现的很明显,但商丘的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恰恰使自身又产生了“洼地效应”,把处于高位的郑州、徐州甚至“一带一路”上发达城市这些“大碗”里的水吸到处于低位的商丘“小碗”里来,也就是说,产生反“虹吸效应”,这是目前商丘经济发展中需要考虑的方向。

打造反“虹吸效应”,就必须尽可能放大优势,让自己形成有强大吸引力的磁场。作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文化古城,宜居宜业宜游的“国家森林城市”“三站合一”的铁路枢纽,四省交界最大的物流园区,独有的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商丘后发优势明显。

首当其冲,就是人才资源的汇聚。人才资源总是向低生活成本城市流动,北京周边城市的发展就是最有力的例证。如今,高铁开通后,商丘到郑州和徐州均不超过1小时,“1小时生活圈”内,人才资源向低生活成本城市流动的幅度会随着这些城市的发展逐步加快。如今,商丘正在加快融入郑州航空港经济试验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在这个情况下,加快制定、完善适应“高铁时代”要求的新的人才引进开发体系,构筑人才政策的比较优势,鼓励、扶持本土企业加快引进紧缺人才,正当其时,不容推迟。再者,打好宜居牌,吸引“城际族”,打好创新创业牌,利用大学生创业园、科技孵化园等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扎根商丘,都是形成、巩固反“虹吸效应”的有效举措。

当然,还要进一步优化环境。环境是生产力和竞争力,是机遇落地的关键环节。只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软硬环境,才能应用好交通枢纽带来的优势,适应枢纽型经济发展的要求。

承接产业转移正当时

市五次党代会吹响了扩大改革开放的号角,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东引西融”战略全面实施,融入“一带一路”取得新的成果,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综合保税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成效明显。

在交通枢纽优势已经确立的格局下,加快承接转移,无疑是将优势做成胜势的有力举措。

“十二五”期间,商丘紧紧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积极利用“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这一金字招牌,发挥地域特色优势,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大力开展承接产业转移,做到了“承”得起、“接”得准。

“承”得起。不断完善提升产业集聚区综合承载功能,成功打造了民权县制冷产业、宁陵农资化工、睢县鞋业、夏邑纺织、柘城金刚石、虞城县钢卷尺、梁园区生物制药等特色产业基地,基本形成一县(区)一业的格局。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共投资亿元以上项目90个,投资总额500多亿元。

“接”得准。各县(区)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天字号”工程、“一把手”工程来抓,依托优势,完善配套,拉长链条,壮大集群,先后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的项目,不断提升招商水平,实现招商引资到招商择资的转变,为全市经济发展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譬如,梁园区已落地上市企业12家、中国500强企业6家、研发机构2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

如今,商丘要向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冲击,就更需要强力提升优质服务意识,努力在政策管理和服务上下工夫。市委党校教授郭立建如是认为。

为确保承接产业转移工作顺利进行,要制定优惠政策,不断探索创新管理和服务新机制,提高项目落地效率。同时,要制定出台合理的农民工进城落户政策,积极推进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工作进程,为进城务工人员和企业员工提供有力的生活保障。还要在搞好服务的同时,积极为企业探索新路子,寻找做强、做大出路,特别是要引导规模较大企业挂牌上市,形成产业链,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服务是保障,产业是根基。在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的大局下,从商丘创新创业的产业布局和枢纽经济的优先发展方向考虑,着力引进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无疑会为商丘承接产业转移增添新亮点。因此,制定商丘“互联网+”计划,重点促进以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等融合创新,在企业、产业链、区域内不同层面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向现代制造业渗透延伸,培育具有未来竞争优势的后续支撑产业,这,就是经济新业态的发展目标。

强势物流“品相”凸显

用枢纽经济的理念来谋划商丘发展,站位前沿,努力实现枢纽优势向物流强势转变。这是出路,也是必然。

市五次党代会对如何发展物流产业作了明确的阐述:要加快建设传化智能公路港、电子商务产业园、冷链物流园项目,打造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最大的商贸物流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和全国知名的农产品交易中心。依托豫东综合物流产业集聚区,构建“一核十园多节点”的物流业发展格局。

《商丘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了物流产业“一核十园多节点”的布局,即重点发挥物流区的特定作用,带动发展10个产业集聚区,发展跟区位、交通和人文优势相关联、相匹配、偏好性的产业。到2020年,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8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4000亿元。

物流区从梁园区、虞城县、开发区夹角处45平方公里的沙荒地起步,历经五年的艰难发展,如今已成为“河南省示范物流园区”、河南省“2015年十快产业园”。2015年,物流区实现增加值22.4亿元,税收1.0086亿元,强势物流的“品相”凸显。

从货运枢纽站场格局看,做强物流业的基础雄厚。2015年4月,商丘传化公路港物流项目正式签约,2016年3月,商丘市保税物流中心被国家正式批复,成为河南省第三家保税物流中心。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物流企业已有635家,货运车辆有7.3万辆,形成了商贸物流、医药物流、汽车物流、家电物流、食品配送物流、农村物流、邮政物流等物流体系。

枢纽经济兴,物流产业强。下一步,如何构筑强势物流大格局?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所所长汪鸣给出了意见,就是围绕“建设大交通、构建大物流、发展大产业”,打造制造业+商贸业+物流业的完整产业链,确保把枢纽经济打造成为商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增长点、推动全域经济转型提升的着力点。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大会动态
优势·胜势·强势
——管窥“通达商丘”格局下的经济新业态
2016-09-28 08:57   本报记者 侯国胜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郑徐高铁和正在建设的商合杭高铁携手京九、陇海铁路共同组成双“十”字铁路枢纽,310、105国道,连霍、济广高速等共同组成“米”字型公路枢纽,这种交通格局,使商丘成为全国六大路网性枢纽之一、全国特大型铁路枢纽城市和继郑州之后的河南省第二个高铁枢纽城市。

市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今后五年,要加快推进商丘机场、沱浍河航运、惠济河航运等工程建设,加快中心城区与周边市县之间道路标准化建设,建成集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为一体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辐射华东、华中、华北的区域枢纽中心。

以交通枢纽优势带动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将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多种胜势汇聚成经济强势,简而言之,这就是“通达商丘”格局下经济新业态发展的趋势与大势。

打造反“虹吸效应”

“高铁时代”的到来,枢纽型城市地位的确立,对商丘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

毋庸置疑,这是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实现转型的重大机遇,但也决不可轻视外部“虹吸效应”和过境经济的双重考验。

“虹吸效应”原本是一个物理现象,指的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将高端水位的水,通过一根或多根装满水的管子,利用压力差,将水由压力大的一边流向压力小、低水位的一边。它在经济学上的内涵是:随着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枢纽的发展,人才、资金、信息等将因城市间的发展梯度落差,产生由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单向转移的“虹吸效应”。

站位商丘来看,向西,郑州是省会,向东,徐州是开放度较高的发达城市,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商丘,必须辩论地看待“虹吸效应”,扬长避短,严防本地经济 “空心化”。

一直高度关注商丘枢纽经济发展的郑州海关驻商丘办事处主任黄文敏说,客观地来看,郑州和徐州对商丘都会产生“虹吸效应”,假如商丘仅有高铁枢纽的话,那么“虹吸效应”的作用在商丘就会表现的很明显,但商丘的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恰恰使自身又产生了“洼地效应”,把处于高位的郑州、徐州甚至“一带一路”上发达城市这些“大碗”里的水吸到处于低位的商丘“小碗”里来,也就是说,产生反“虹吸效应”,这是目前商丘经济发展中需要考虑的方向。

打造反“虹吸效应”,就必须尽可能放大优势,让自己形成有强大吸引力的磁场。作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文化古城,宜居宜业宜游的“国家森林城市”“三站合一”的铁路枢纽,四省交界最大的物流园区,独有的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商丘后发优势明显。

首当其冲,就是人才资源的汇聚。人才资源总是向低生活成本城市流动,北京周边城市的发展就是最有力的例证。如今,高铁开通后,商丘到郑州和徐州均不超过1小时,“1小时生活圈”内,人才资源向低生活成本城市流动的幅度会随着这些城市的发展逐步加快。如今,商丘正在加快融入郑州航空港经济试验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在这个情况下,加快制定、完善适应“高铁时代”要求的新的人才引进开发体系,构筑人才政策的比较优势,鼓励、扶持本土企业加快引进紧缺人才,正当其时,不容推迟。再者,打好宜居牌,吸引“城际族”,打好创新创业牌,利用大学生创业园、科技孵化园等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扎根商丘,都是形成、巩固反“虹吸效应”的有效举措。

当然,还要进一步优化环境。环境是生产力和竞争力,是机遇落地的关键环节。只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软硬环境,才能应用好交通枢纽带来的优势,适应枢纽型经济发展的要求。

承接产业转移正当时

市五次党代会吹响了扩大改革开放的号角,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东引西融”战略全面实施,融入“一带一路”取得新的成果,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综合保税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成效明显。

在交通枢纽优势已经确立的格局下,加快承接转移,无疑是将优势做成胜势的有力举措。

“十二五”期间,商丘紧紧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积极利用“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这一金字招牌,发挥地域特色优势,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大力开展承接产业转移,做到了“承”得起、“接”得准。

“承”得起。不断完善提升产业集聚区综合承载功能,成功打造了民权县制冷产业、宁陵农资化工、睢县鞋业、夏邑纺织、柘城金刚石、虞城县钢卷尺、梁园区生物制药等特色产业基地,基本形成一县(区)一业的格局。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共投资亿元以上项目90个,投资总额500多亿元。

“接”得准。各县(区)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天字号”工程、“一把手”工程来抓,依托优势,完善配套,拉长链条,壮大集群,先后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的项目,不断提升招商水平,实现招商引资到招商择资的转变,为全市经济发展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譬如,梁园区已落地上市企业12家、中国500强企业6家、研发机构2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

如今,商丘要向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冲击,就更需要强力提升优质服务意识,努力在政策管理和服务上下工夫。市委党校教授郭立建如是认为。

为确保承接产业转移工作顺利进行,要制定优惠政策,不断探索创新管理和服务新机制,提高项目落地效率。同时,要制定出台合理的农民工进城落户政策,积极推进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工作进程,为进城务工人员和企业员工提供有力的生活保障。还要在搞好服务的同时,积极为企业探索新路子,寻找做强、做大出路,特别是要引导规模较大企业挂牌上市,形成产业链,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服务是保障,产业是根基。在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的大局下,从商丘创新创业的产业布局和枢纽经济的优先发展方向考虑,着力引进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无疑会为商丘承接产业转移增添新亮点。因此,制定商丘“互联网+”计划,重点促进以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等融合创新,在企业、产业链、区域内不同层面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向现代制造业渗透延伸,培育具有未来竞争优势的后续支撑产业,这,就是经济新业态的发展目标。

强势物流“品相”凸显

用枢纽经济的理念来谋划商丘发展,站位前沿,努力实现枢纽优势向物流强势转变。这是出路,也是必然。

市五次党代会对如何发展物流产业作了明确的阐述:要加快建设传化智能公路港、电子商务产业园、冷链物流园项目,打造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最大的商贸物流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和全国知名的农产品交易中心。依托豫东综合物流产业集聚区,构建“一核十园多节点”的物流业发展格局。

《商丘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了物流产业“一核十园多节点”的布局,即重点发挥物流区的特定作用,带动发展10个产业集聚区,发展跟区位、交通和人文优势相关联、相匹配、偏好性的产业。到2020年,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8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4000亿元。

物流区从梁园区、虞城县、开发区夹角处45平方公里的沙荒地起步,历经五年的艰难发展,如今已成为“河南省示范物流园区”、河南省“2015年十快产业园”。2015年,物流区实现增加值22.4亿元,税收1.0086亿元,强势物流的“品相”凸显。

从货运枢纽站场格局看,做强物流业的基础雄厚。2015年4月,商丘传化公路港物流项目正式签约,2016年3月,商丘市保税物流中心被国家正式批复,成为河南省第三家保税物流中心。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物流企业已有635家,货运车辆有7.3万辆,形成了商贸物流、医药物流、汽车物流、家电物流、食品配送物流、农村物流、邮政物流等物流体系。

枢纽经济兴,物流产业强。下一步,如何构筑强势物流大格局?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所所长汪鸣给出了意见,就是围绕“建设大交通、构建大物流、发展大产业”,打造制造业+商贸业+物流业的完整产业链,确保把枢纽经济打造成为商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增长点、推动全域经济转型提升的着力点。

责任编辑: zc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文化路包河桥路面塌陷 市政部门已计划对桥板进行更换
弱电入地 可破“线杆立在路中间”难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生产车间 热火朝天
工人在生产流水线上作业
志愿者在行动
无人机、机器人消防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