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文化齐头并进 幸福文明相得益彰

——商丘市四次党代会以来民生文化事业发展综述

记者 祁 博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6-09-22 09:01

市四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坚持发展和民生优先,在医疗、入学、就业、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加大民生改善,全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着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在全力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同时,我市坚持在全社会树立文明向上的氛围,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使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和进步。

五年来,我市依托改善民生和促进文化发展,使商丘越来越宜居宜业,越来越有精神和灵魂。人民安居乐业,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商丘好人”不断涌现,社会整体呈现和谐稳定、文明向上的良好局面。

民生改善以“实”为本

民生无小事,民生的改善却也几乎件件落实在小事上。

今年7月份,随着我市公共自行车二期工程的试运行,我市各条主次干道几乎都可以看到公共自行车的身影。作为今年我市的“十件实事”之一,公共自行车二期工程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在市区内的出行。

五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扎实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持续加大民生投入,集中办好省定“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和市定“十件实事”。每年的实事,或是关注内河治理、道路建设、公园绿地建设,或是关注保障房建设、教育医疗文化设施。一件件实事的落实,有效改善和推进了我市民生事业的发展。

民生的改善,是对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好诠释。

五年来,全市财政民生支出累计1240亿元,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80%左右,市政工程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进,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9月5日,民权县白云寺镇小浑子村村民杨工业的花生喜获丰收。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帮扶下,杨工业一改以往的“小麦—玉米”的种植方式为“冬桃套种花生、大蒜”,由每亩收入2000元左右到目前的冬桃每亩收入四五千元、花生三千元、大蒜四千元共1万元有余。通过产业调整,杨工业真正走上了致富路。

从去年开始,我市举全市之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聚焦精准,创新举措,着力推进转移扶贫、产业扶贫、安居扶贫、保障扶贫。2015年,实现15.5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1.3%。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带领下,我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了一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保障人民群众最根本的生活环境方面,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推动绿色发展。着力实施蓝天工程建设,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自2011年以来,主城区优良天数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推进电力机组脱硫脱硝工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及锅炉拆改工作,淘汰黄标车2.5万辆。着力实施碧水工程,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7个,设计污水日处理能力58.5万吨;投运15个,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48.5万吨。

全力保障群众最基本诉求

教育、医疗、就业、社会安定、社会保障,每一件事都关乎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每一件事都是民生改善的指向。五年来,市委、市政府本着负责、尽责、守责的态度,努力为广大群众营造“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环境。

大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扎实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五年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1.7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69万人,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47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32.7万人次、创业培训23030人次。目前,零就业家庭、弱势群体、大学生就业有了明显改观。

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优化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调整城乡学校结构布局,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加快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五年来,全市新建、改扩建小学93所、初中5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普通高考全市共有22.77万名考生被全国各类高校录取,录取率78.42%。

提高社会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五年来,我市立足服务民生的工作定位,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努力解决好与群众健康密切相关的突出问题。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推进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着力破解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重大难题,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缓解医疗服务供需矛盾。

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提升社会保障工作水平为重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工伤和失业保险覆盖率均在95%以上。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总数达41.8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在职职工参保达64949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36.8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22.6万人。五年来,我市累计争取中央、省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70多亿元,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3.4万套,基本建成11.2万套,超额完成了中央提出的“十二五”末保障房覆盖面达到20%的目标任务,帮助10万人圆了安居梦。

全面深化平安商丘建设。健全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制定实施以“三级平台、四级台账、五率指标+信息化系统”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体系。创新处访治访方式,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实行市县两级领导接访制度,推动依法逐级走访,加强信访积案攻坚,使大量信访问题吸附在基层。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组织开展系列严打专项整治行动,群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持续提升,社会政治大局持续稳定。

文化繁荣促进城市软实力发展

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和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五年来,我市文化事业借助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迎来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同步提升的新局面。

9月1日,我市2016年第二季度“商丘好人”发布会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30名荣获“商丘好人”称号的先进道德典型接受表彰。

五年来,我市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诚信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的日常遵循。持续深入开展“弘扬‘商丘好人’精神,树立‘好人商丘’形象”活动,打响了“商丘好人”品牌。全市各行各业涌现出典型性、代表性“商丘好人”9000多名,2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崇德向善、敬业奉献在商丘蔚然成风。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五年来,我市认真落实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要求,牢牢掌握宣传思想领域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坚持唱响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接连不断推出有质量、有深度、有影响的新闻报道。加强商丘网、商丘发布等重点新闻网站的建设、运用和管理,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巩固宣传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加快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围绕弘扬商文化,我市五年内先后举办了两届国际华商节,今年10月即将举办的2016年国际华商节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当中。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双十”工程,积极培育和扶持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和有创新力的文化企业。民权王公庄画虎村、夏邑火店宫灯不断发展壮大,虞城县木兰剪纸、柘城县“泥人张”、宁陵县刘腾龙毛笔都有新的发展,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知名文化产品品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抓好重点文化改革事项。商丘演艺集团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文艺创作硕果累累,五年来,我市有3部作品荣获河南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连续4年荣获全省文华大奖。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每年推出500余场“舞台艺术送农民”“中原文化大舞台”“文明河南·欢乐中原”夏季广场文化演出等。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大会动态
民生文化齐头并进 幸福文明相得益彰
——商丘市四次党代会以来民生文化事业发展综述
2016-09-22 09:01   记者 祁 博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市四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坚持发展和民生优先,在医疗、入学、就业、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加大民生改善,全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着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在全力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同时,我市坚持在全社会树立文明向上的氛围,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使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和进步。

五年来,我市依托改善民生和促进文化发展,使商丘越来越宜居宜业,越来越有精神和灵魂。人民安居乐业,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商丘好人”不断涌现,社会整体呈现和谐稳定、文明向上的良好局面。

民生改善以“实”为本

民生无小事,民生的改善却也几乎件件落实在小事上。

今年7月份,随着我市公共自行车二期工程的试运行,我市各条主次干道几乎都可以看到公共自行车的身影。作为今年我市的“十件实事”之一,公共自行车二期工程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在市区内的出行。

五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扎实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持续加大民生投入,集中办好省定“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和市定“十件实事”。每年的实事,或是关注内河治理、道路建设、公园绿地建设,或是关注保障房建设、教育医疗文化设施。一件件实事的落实,有效改善和推进了我市民生事业的发展。

民生的改善,是对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好诠释。

五年来,全市财政民生支出累计1240亿元,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80%左右,市政工程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进,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9月5日,民权县白云寺镇小浑子村村民杨工业的花生喜获丰收。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帮扶下,杨工业一改以往的“小麦—玉米”的种植方式为“冬桃套种花生、大蒜”,由每亩收入2000元左右到目前的冬桃每亩收入四五千元、花生三千元、大蒜四千元共1万元有余。通过产业调整,杨工业真正走上了致富路。

从去年开始,我市举全市之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聚焦精准,创新举措,着力推进转移扶贫、产业扶贫、安居扶贫、保障扶贫。2015年,实现15.5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1.3%。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带领下,我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了一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保障人民群众最根本的生活环境方面,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推动绿色发展。着力实施蓝天工程建设,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自2011年以来,主城区优良天数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推进电力机组脱硫脱硝工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及锅炉拆改工作,淘汰黄标车2.5万辆。着力实施碧水工程,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7个,设计污水日处理能力58.5万吨;投运15个,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48.5万吨。

全力保障群众最基本诉求

教育、医疗、就业、社会安定、社会保障,每一件事都关乎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每一件事都是民生改善的指向。五年来,市委、市政府本着负责、尽责、守责的态度,努力为广大群众营造“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环境。

大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扎实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五年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1.7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69万人,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47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32.7万人次、创业培训23030人次。目前,零就业家庭、弱势群体、大学生就业有了明显改观。

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优化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调整城乡学校结构布局,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加快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五年来,全市新建、改扩建小学93所、初中5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普通高考全市共有22.77万名考生被全国各类高校录取,录取率78.42%。

提高社会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五年来,我市立足服务民生的工作定位,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努力解决好与群众健康密切相关的突出问题。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推进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着力破解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重大难题,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缓解医疗服务供需矛盾。

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提升社会保障工作水平为重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工伤和失业保险覆盖率均在95%以上。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总数达41.8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在职职工参保达64949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36.8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22.6万人。五年来,我市累计争取中央、省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70多亿元,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3.4万套,基本建成11.2万套,超额完成了中央提出的“十二五”末保障房覆盖面达到20%的目标任务,帮助10万人圆了安居梦。

全面深化平安商丘建设。健全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制定实施以“三级平台、四级台账、五率指标+信息化系统”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体系。创新处访治访方式,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实行市县两级领导接访制度,推动依法逐级走访,加强信访积案攻坚,使大量信访问题吸附在基层。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组织开展系列严打专项整治行动,群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持续提升,社会政治大局持续稳定。

文化繁荣促进城市软实力发展

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和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五年来,我市文化事业借助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迎来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同步提升的新局面。

9月1日,我市2016年第二季度“商丘好人”发布会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30名荣获“商丘好人”称号的先进道德典型接受表彰。

五年来,我市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诚信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的日常遵循。持续深入开展“弘扬‘商丘好人’精神,树立‘好人商丘’形象”活动,打响了“商丘好人”品牌。全市各行各业涌现出典型性、代表性“商丘好人”9000多名,2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崇德向善、敬业奉献在商丘蔚然成风。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五年来,我市认真落实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要求,牢牢掌握宣传思想领域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坚持唱响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接连不断推出有质量、有深度、有影响的新闻报道。加强商丘网、商丘发布等重点新闻网站的建设、运用和管理,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巩固宣传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加快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围绕弘扬商文化,我市五年内先后举办了两届国际华商节,今年10月即将举办的2016年国际华商节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当中。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双十”工程,积极培育和扶持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和有创新力的文化企业。民权王公庄画虎村、夏邑火店宫灯不断发展壮大,虞城县木兰剪纸、柘城县“泥人张”、宁陵县刘腾龙毛笔都有新的发展,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知名文化产品品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抓好重点文化改革事项。商丘演艺集团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文艺创作硕果累累,五年来,我市有3部作品荣获河南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连续4年荣获全省文华大奖。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每年推出500余场“舞台艺术送农民”“中原文化大舞台”“文明河南·欢乐中原”夏季广场文化演出等。

责任编辑: 姬艳峰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文化路包河桥路面塌陷 市政部门已计划对桥板进行更换
弱电入地 可破“线杆立在路中间”难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生产车间 热火朝天
工人在生产流水线上作业
志愿者在行动
无人机、机器人消防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