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时代 创新双拥 抓好这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

2013-05-16 17:27

双拥60多年经久不衰并与时俱进,对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发挥出巨大的促进作用,成为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进入21世纪,我党我军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发生了重大变化,双拥工作如何与之适应、创新发展、彰显作为,这是当前一个非常现实而紧迫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我区实践,着重就双拥创新问题谈几点思考和认识。

一、创新双拥理念,提升全社会的认知层次

认知高度决定行动力度。在新时期谋求双拥工作的新发展,首在提升认知层次,就是要使全社会而不只是某些区位、使全民而不只是某些成员,形成对双拥的新认知、新共识和新理念。

双拥是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之基。只要这个基础牢不可破,国家就出不了什么大乱子,我们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当今,全党正在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如何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这一重大战略课题,军政军民团结在党巩固执政地位中的重要政治、社会基础作用进一步凸显,像呵护眼睛那样倍加珍视尤为重要。这就意味着,各级党委政府、各个地区必须把双拥工作提升到执政能力建设的层面来运筹操作。这不是一般的工作调整问题,而是体现执政能力、关乎执政基础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双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双拥工作长期一直是以独特的活动形式和载体,促成军政军民之间的融洽关系、紧密团结,这与当今我国社会发展的“和谐”主旋律是相一致的。当前须在继承之上内拓外展,把双拥融入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架构与规划之中,作为一项世纪工程,着力探索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军队系统与地方系统、军人阶层与社会阶层人员之间和谐的新实践,使“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优良传统,强化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和谐形态、和谐模式与和谐制度。这一领域成为和谐的“首善之域”、“示范之域”,将对构建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双拥是培育社会公德的重要阵地。爱国主义、国防观念和尚武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意识行为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相对和平的环境,容易滋长忘却忧患、淡漠国防的倾向,甚至沉醉于歌舞升平之中。现实生活里,也的确暴露出诸如轻视当兵习武、侵害军队利益、“红色”场所商业味过浓,搞色情表演等令人忧思警觉的问题。双拥工作须积极应对新的挑战,把“拥”的专注力由直接瞄向军队军人,转到培育和强化全民崇扬国防、尊重军人、景慕尚武的最高社会公德上来。这块阵地筑牢了,建设强大的国防和军队就有了深厚社会之壤、坚固民众之本、群策群力之源,这可以说是对国防和军队的最大最有力之拥。

双拥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资源。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长河中,双拥积累了丰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笔宝贵财富。当今,双拥工作应进一步增强自主意识,继承优良的,摒弃不合时宜的,创新急需的,通过不断总结升华、系统优化整合和积极应用新媒介新载体,谋求把双拥做成社会主义的一种特质文化、品牌文化,阐发其在发动全民共建军队、共建国防中的教育、引导、感召、激励和鼓舞作用,使其成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一面旗帜。

二、创新双拥模式,寻求时代性的有效载体

双拥是历史的具体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党我军的任务和特点,不仅炳赋了双拥与以往历史时期不同的内涵和工作目标,而且急切呼唤双拥的新模式,以进一步增强其先进性、适应性和有效性。当前须着力推动双拥模式的“三个转变”:

一是由靠活动拥向靠机制拥转变。双拥始创于活动,辉煌于活动,也受制于活动。长期形成的那种“活动搭台,双拥唱戏”的传统模式,在当今已显得不适应了。活动跟着人走,容易附带个人感情色彩,导致力度大小、办事多少、孰轻孰重的随意性;为活动而找活动,钻进死胡同,越搞越疲,容易演变为“节假日拥”、“间歇性拥”,成了有名无实的“做秀”。双拥是一项政治性、基础性和长期性的工程,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实质内涵是实践军政军民共建国防、共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使命,其有形无形交融,全员全域覆盖,可以说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决不能仅仅将其视为活动、局限于活动。根本的是要建立完善“共建”机制,靠机制强化组织力,把双拥作为常态化经常化的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决策部署之中;靠机制激发创造力,把尊重群众的创造愿望、支持群众的创造活动,变为双拥新内容、新载体和新实践的活水源头;靠机制增强渗透力,把全社会全民的共同理想,转化为最高公德、转化为双拥的自觉意识和行动;靠机制催生持续力,把双拥作为一任接一任、一代传一代的重要责任和永恒课题。近年来,我区在双拥上坚持纳入领导责任目标、“一把手”主抓不动摇,党委政府专题议军、每年2号文件专题部署不动摇,双拥联席会、主任例会和军地合署办公不动摇,四套班子领导与共建单位挂钩互访不动摇,定期检查考评、绩效作为人大政协报告重要内容不动摇,在靠机制拥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推动了双拥深入发展。

二是由靠物力拥向靠智力拥转变。革命战争时期,可以说是人民用小米养大了军队、用小车推出了新政权,“物拥”在当时极度艰难困苦的环境条件下弥足珍贵。建设和改革时期,这一模式得以继承拓展,军政军民之间互相支持、互办实事,促进了共同发展。步入新世纪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综合国力的与日俱增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客观上要求“物拥”必须糅入新的时代元素,摒弃那种不见钱物就不“实”、就不算作“拥”的偏面理解,在主要靠分配制度、靠“皇粮”支撑军队和国防建设的基础上,把着力点由“物拥”转到主要“智拥”上来。近几年,我区的“智拥”力度和比重逐步加大,坚持科技、文化、法律服务等“六进”军营,依托驻区院校、培训机构免费为部队组织科技培训讲座、两用人才培养和退役士兵培训,出资为驻军建起10个图书馆室、赠书4.5万册,所属48所中小学全部创办了“少年军校”,建设了一批国防教育基地,组织军地共建法制创安、科技示范和绿色环保社区。实践启示,“智拥”应有两层含义,既要面向军队,包括以国民教育主渠道为其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以高新技术群满足其变革转型、信息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技术需求,以先进文化为其凝神励志等;又要面向民众,通过普法、文化必修、信息媒体传播、定期军训、组织赴部队参观见学、“红色之旅”、创办“红色教育”基地场所、深化创建双拥模范城(县区)、社区活动等,强化全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国防教育,培育和规范全民爱军拥军的道德操守,激发和调动全民参与建设军队、建设国防的自觉性积极性。全民国防意识强了,全社会爱军拥军的氛围浓了,潜在兵员素质高了,就是从更大意义、更深内涵上对国防和军队的支持。

三是由靠指令拥向靠功能拥转变。在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下,拥军更多的表现为政府行为、指令性行为。拥军是全社会的事,理应由全社会来做,也并非完全依赖行政指令、一定搞成轰轰烈烈的运动,根本上是要建立和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拥军格局,使拥军成为社会的一项重要功能。具体来说,就是要健全完善“供养”功能,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军费与GDP同步正常增长,能够积蓄和提供精养兵、养精兵的雄厚物质伟力;健全完善“服务”功能,树立参与、互动、合作、服务的公共管理理念,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组织、公众能够为国防和军队需求,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化保障与服务;健全完善“优抚”功能,形成政府和社会抚慰抚恤军人、家属和遗属,安置接收复转退军人和随军家属、子女的多条渠道,能够在二次、三次分配中充分体现社会对军人阶层的公平和正义;健全完善“兼容”功能,坚持国家和地方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和重要生产基地建设等贯彻国防要求,能够军地通用、军民兼容、藏军于民;健全完善“转化”功能,有灵敏、高效、权威的国防动员体制,有科技为主导的强大的后备力量、民力支前队伍和志愿服务组织,一旦遇到战事能够把战争潜力快速转化为战争实力,保障军队打得赢。近三年多来,我区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驻区大中型企业和社会团体组织为骨干、以街道社区为网络,开辟“绿色通道”,对优抚对象实行“一条龙”包户服务,按新标准及时足额兑现各类优待金、补助费,军转干部、随军家属、退役士兵安置和军人子女入学入托实现“四个100%”,现役军人、优抚对象普遍实行“四免费、五优先、六个一、七上门”等服务公约和措施;积极探索新的社区发展和管理模式,把社区建设延伸到部队,在北京军区联勤部机关大院首创了“军营社区”,得到国家和北京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全国双拥办向全国转发了这一做法,在军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军营社区已扩展到驻区团以上机关营院;通力支持当地驻军机关的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兑现落实国务院和北京市政府有关优惠政策,数十家服务企业进到营区,市政管网布到营区,商业连锁服务办到营区,公交线路开到营区,并接收安置了大量部队分流职工,军地联手把驻区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推到了全国全军的前列;还注重军营与社区之间的生态环境和谐,先后投资2亿多元用于改造驻军进出道路和营区周边环境等,从而大大强化了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社会功能。

三、创新双拥制度,完善配套化的法规保障

在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全体人民包括军政军民间的和谐不可能自发形成,要靠制度、组织和管理。双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要重法制讲规则,用制度来保障其规范、有序、持久的发展。政府对此负有重要责任,应发挥主导作用。

一要抓制典,构建完备的法规体系。这些年,各级政府法制建设的成果中含有一些关于双拥的法律法规,但总体上看还比较零散,其中有些提法、规定和条款过于原则笼统,难以付诸操作,致使实践中仍主要依赖于各级的行政手段,凭借社会民众的认知、态度和自觉程度,造成双拥多方面的不均衡状态。现实要求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从忙于发指令、抓活动转到用很大的精力抓立法上来,坚持从国情军情民情出发,以宪法、国防法为母法,围绕构建新时期军政军民新型关系、和谐形态,研究梳理和制订完善双拥的法规制度系列,形成中央政府有法律、地方政府有配套法规、非政府公共组织有制度章程、街道社区有公约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双拥法规制度体系,使全社会全民有共同遵循和明确的权力义务准则。

二要抓蹈矩,确立规范的行政作为。各级政府在推动双拥工作上占据着主导地位,主导是要尽统领协调之责,而不是包揽一切;不大包大揽,不等于对应承担的责任过度退让,也就是说必须要按照依法治国方略和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把双拥融入社会建设和管理的行政职能范畴,解决好双拥上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应明晰中央、地方各级政府组织双拥的事权责任;廓清政府与非政府公共组织、公众在双拥上的不同职责定位;规范政府筹划组织双拥的主体、职责、内容、程序和执法行为;健全完善政府层级管理双拥工作的运行机制。这些方面的创新在当前是迫切急需的。

三要抓度量,施行综合的绩效评估。这是双拥的一个重要制度和激励手段。目前在双拥工作评价上,缺少全面科学的评估。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现行的“双拥模范城”等评比标准为基础,与相关双拥的法律制度相配套,制订完善双拥的绩效综合评估体系,并纳入社会建设与管理综合执法和集中的行政奖惩之中,坚持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成果,来全面考量和综合检验评估双拥在其中的贡献率,以推动双拥工作不断提升质量层次、不断与时俱进。

北京市石景山区双拥办(二00五年六月二十八日)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他山之石
顺应时代 创新双拥 抓好这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
2013-05-16 17:27       我要评论 

双拥60多年经久不衰并与时俱进,对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发挥出巨大的促进作用,成为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进入21世纪,我党我军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发生了重大变化,双拥工作如何与之适应、创新发展、彰显作为,这是当前一个非常现实而紧迫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我区实践,着重就双拥创新问题谈几点思考和认识。

一、创新双拥理念,提升全社会的认知层次

认知高度决定行动力度。在新时期谋求双拥工作的新发展,首在提升认知层次,就是要使全社会而不只是某些区位、使全民而不只是某些成员,形成对双拥的新认知、新共识和新理念。

双拥是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之基。只要这个基础牢不可破,国家就出不了什么大乱子,我们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当今,全党正在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如何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这一重大战略课题,军政军民团结在党巩固执政地位中的重要政治、社会基础作用进一步凸显,像呵护眼睛那样倍加珍视尤为重要。这就意味着,各级党委政府、各个地区必须把双拥工作提升到执政能力建设的层面来运筹操作。这不是一般的工作调整问题,而是体现执政能力、关乎执政基础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双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双拥工作长期一直是以独特的活动形式和载体,促成军政军民之间的融洽关系、紧密团结,这与当今我国社会发展的“和谐”主旋律是相一致的。当前须在继承之上内拓外展,把双拥融入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架构与规划之中,作为一项世纪工程,着力探索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军队系统与地方系统、军人阶层与社会阶层人员之间和谐的新实践,使“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优良传统,强化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和谐形态、和谐模式与和谐制度。这一领域成为和谐的“首善之域”、“示范之域”,将对构建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双拥是培育社会公德的重要阵地。爱国主义、国防观念和尚武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意识行为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相对和平的环境,容易滋长忘却忧患、淡漠国防的倾向,甚至沉醉于歌舞升平之中。现实生活里,也的确暴露出诸如轻视当兵习武、侵害军队利益、“红色”场所商业味过浓,搞色情表演等令人忧思警觉的问题。双拥工作须积极应对新的挑战,把“拥”的专注力由直接瞄向军队军人,转到培育和强化全民崇扬国防、尊重军人、景慕尚武的最高社会公德上来。这块阵地筑牢了,建设强大的国防和军队就有了深厚社会之壤、坚固民众之本、群策群力之源,这可以说是对国防和军队的最大最有力之拥。

双拥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资源。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长河中,双拥积累了丰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笔宝贵财富。当今,双拥工作应进一步增强自主意识,继承优良的,摒弃不合时宜的,创新急需的,通过不断总结升华、系统优化整合和积极应用新媒介新载体,谋求把双拥做成社会主义的一种特质文化、品牌文化,阐发其在发动全民共建军队、共建国防中的教育、引导、感召、激励和鼓舞作用,使其成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一面旗帜。

二、创新双拥模式,寻求时代性的有效载体

双拥是历史的具体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党我军的任务和特点,不仅炳赋了双拥与以往历史时期不同的内涵和工作目标,而且急切呼唤双拥的新模式,以进一步增强其先进性、适应性和有效性。当前须着力推动双拥模式的“三个转变”:

一是由靠活动拥向靠机制拥转变。双拥始创于活动,辉煌于活动,也受制于活动。长期形成的那种“活动搭台,双拥唱戏”的传统模式,在当今已显得不适应了。活动跟着人走,容易附带个人感情色彩,导致力度大小、办事多少、孰轻孰重的随意性;为活动而找活动,钻进死胡同,越搞越疲,容易演变为“节假日拥”、“间歇性拥”,成了有名无实的“做秀”。双拥是一项政治性、基础性和长期性的工程,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实质内涵是实践军政军民共建国防、共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使命,其有形无形交融,全员全域覆盖,可以说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决不能仅仅将其视为活动、局限于活动。根本的是要建立完善“共建”机制,靠机制强化组织力,把双拥作为常态化经常化的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决策部署之中;靠机制激发创造力,把尊重群众的创造愿望、支持群众的创造活动,变为双拥新内容、新载体和新实践的活水源头;靠机制增强渗透力,把全社会全民的共同理想,转化为最高公德、转化为双拥的自觉意识和行动;靠机制催生持续力,把双拥作为一任接一任、一代传一代的重要责任和永恒课题。近年来,我区在双拥上坚持纳入领导责任目标、“一把手”主抓不动摇,党委政府专题议军、每年2号文件专题部署不动摇,双拥联席会、主任例会和军地合署办公不动摇,四套班子领导与共建单位挂钩互访不动摇,定期检查考评、绩效作为人大政协报告重要内容不动摇,在靠机制拥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推动了双拥深入发展。

二是由靠物力拥向靠智力拥转变。革命战争时期,可以说是人民用小米养大了军队、用小车推出了新政权,“物拥”在当时极度艰难困苦的环境条件下弥足珍贵。建设和改革时期,这一模式得以继承拓展,军政军民之间互相支持、互办实事,促进了共同发展。步入新世纪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综合国力的与日俱增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客观上要求“物拥”必须糅入新的时代元素,摒弃那种不见钱物就不“实”、就不算作“拥”的偏面理解,在主要靠分配制度、靠“皇粮”支撑军队和国防建设的基础上,把着力点由“物拥”转到主要“智拥”上来。近几年,我区的“智拥”力度和比重逐步加大,坚持科技、文化、法律服务等“六进”军营,依托驻区院校、培训机构免费为部队组织科技培训讲座、两用人才培养和退役士兵培训,出资为驻军建起10个图书馆室、赠书4.5万册,所属48所中小学全部创办了“少年军校”,建设了一批国防教育基地,组织军地共建法制创安、科技示范和绿色环保社区。实践启示,“智拥”应有两层含义,既要面向军队,包括以国民教育主渠道为其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以高新技术群满足其变革转型、信息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技术需求,以先进文化为其凝神励志等;又要面向民众,通过普法、文化必修、信息媒体传播、定期军训、组织赴部队参观见学、“红色之旅”、创办“红色教育”基地场所、深化创建双拥模范城(县区)、社区活动等,强化全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国防教育,培育和规范全民爱军拥军的道德操守,激发和调动全民参与建设军队、建设国防的自觉性积极性。全民国防意识强了,全社会爱军拥军的氛围浓了,潜在兵员素质高了,就是从更大意义、更深内涵上对国防和军队的支持。

三是由靠指令拥向靠功能拥转变。在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下,拥军更多的表现为政府行为、指令性行为。拥军是全社会的事,理应由全社会来做,也并非完全依赖行政指令、一定搞成轰轰烈烈的运动,根本上是要建立和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拥军格局,使拥军成为社会的一项重要功能。具体来说,就是要健全完善“供养”功能,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军费与GDP同步正常增长,能够积蓄和提供精养兵、养精兵的雄厚物质伟力;健全完善“服务”功能,树立参与、互动、合作、服务的公共管理理念,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组织、公众能够为国防和军队需求,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化保障与服务;健全完善“优抚”功能,形成政府和社会抚慰抚恤军人、家属和遗属,安置接收复转退军人和随军家属、子女的多条渠道,能够在二次、三次分配中充分体现社会对军人阶层的公平和正义;健全完善“兼容”功能,坚持国家和地方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和重要生产基地建设等贯彻国防要求,能够军地通用、军民兼容、藏军于民;健全完善“转化”功能,有灵敏、高效、权威的国防动员体制,有科技为主导的强大的后备力量、民力支前队伍和志愿服务组织,一旦遇到战事能够把战争潜力快速转化为战争实力,保障军队打得赢。近三年多来,我区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驻区大中型企业和社会团体组织为骨干、以街道社区为网络,开辟“绿色通道”,对优抚对象实行“一条龙”包户服务,按新标准及时足额兑现各类优待金、补助费,军转干部、随军家属、退役士兵安置和军人子女入学入托实现“四个100%”,现役军人、优抚对象普遍实行“四免费、五优先、六个一、七上门”等服务公约和措施;积极探索新的社区发展和管理模式,把社区建设延伸到部队,在北京军区联勤部机关大院首创了“军营社区”,得到国家和北京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全国双拥办向全国转发了这一做法,在军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军营社区已扩展到驻区团以上机关营院;通力支持当地驻军机关的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兑现落实国务院和北京市政府有关优惠政策,数十家服务企业进到营区,市政管网布到营区,商业连锁服务办到营区,公交线路开到营区,并接收安置了大量部队分流职工,军地联手把驻区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推到了全国全军的前列;还注重军营与社区之间的生态环境和谐,先后投资2亿多元用于改造驻军进出道路和营区周边环境等,从而大大强化了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社会功能。

三、创新双拥制度,完善配套化的法规保障

在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全体人民包括军政军民间的和谐不可能自发形成,要靠制度、组织和管理。双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要重法制讲规则,用制度来保障其规范、有序、持久的发展。政府对此负有重要责任,应发挥主导作用。

一要抓制典,构建完备的法规体系。这些年,各级政府法制建设的成果中含有一些关于双拥的法律法规,但总体上看还比较零散,其中有些提法、规定和条款过于原则笼统,难以付诸操作,致使实践中仍主要依赖于各级的行政手段,凭借社会民众的认知、态度和自觉程度,造成双拥多方面的不均衡状态。现实要求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从忙于发指令、抓活动转到用很大的精力抓立法上来,坚持从国情军情民情出发,以宪法、国防法为母法,围绕构建新时期军政军民新型关系、和谐形态,研究梳理和制订完善双拥的法规制度系列,形成中央政府有法律、地方政府有配套法规、非政府公共组织有制度章程、街道社区有公约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双拥法规制度体系,使全社会全民有共同遵循和明确的权力义务准则。

二要抓蹈矩,确立规范的行政作为。各级政府在推动双拥工作上占据着主导地位,主导是要尽统领协调之责,而不是包揽一切;不大包大揽,不等于对应承担的责任过度退让,也就是说必须要按照依法治国方略和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把双拥融入社会建设和管理的行政职能范畴,解决好双拥上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应明晰中央、地方各级政府组织双拥的事权责任;廓清政府与非政府公共组织、公众在双拥上的不同职责定位;规范政府筹划组织双拥的主体、职责、内容、程序和执法行为;健全完善政府层级管理双拥工作的运行机制。这些方面的创新在当前是迫切急需的。

三要抓度量,施行综合的绩效评估。这是双拥的一个重要制度和激励手段。目前在双拥工作评价上,缺少全面科学的评估。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现行的“双拥模范城”等评比标准为基础,与相关双拥的法律制度相配套,制订完善双拥的绩效综合评估体系,并纳入社会建设与管理综合执法和集中的行政奖惩之中,坚持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成果,来全面考量和综合检验评估双拥在其中的贡献率,以推动双拥工作不断提升质量层次、不断与时俱进。

北京市石景山区双拥办(二00五年六月二十八日)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管道频被挖断 小区居民遭殃
市一高新校区内垃圾已被清理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好记者讲好故事”2...
秋色撩人
沙河变新颜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