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侯乡马阁村:农家小院里的好生活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谢卫勋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1-12-08 00:48

村民李艳红家里的冬菊花开正艳。

村民张秀芹利用废旧石槽种藕,种出的藕个儿大味美。

“俺村现在比以前漂亮多了,现在地里没有活干,这不,俺找了个手工活,一天能挣个几十块钱,比闲着强多了。”日前,虞城县大侯乡马阁村村民郭玉侠一边在院里织冬帽一边高兴地和记者唠嗑。

马阁村位于大侯乡政府所在地西1公里,辖3个自然村5个村民组。全村1185人,耕地面积1763亩。

12月5日,天气晴好,记者来到大侯乡马阁村,通过看庭院,走三家,发现许多村民院里有花木,院里有青菜,院里有产业,村容风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庭院成花园

“她家里栽着20多种花。”记者一行刚走到马阁村,村干部霍建华就指着村民李艳红家门口说。

记者走进李艳红家的小院,只见院内花木相间,墙角下、走廊内、院中央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盆盆罐罐,有的用废旧塑料桶改装成盆景。院子中间,还用地膜做成了一个小型塑料大棚。“俺家里人不多,就寻思在院里种点菜行了,还生态还经济。”李艳红边说边掀开塑料膜,只见油麦菜、小白菜等郁郁葱葱,鲜嫩喜人。

李艳红的家有正房四间,从南边的围墙直至院中央参差交错种满了花木。记者粗略数了下,有月季、桂花、腊梅、南天竹等不下20种。就连正房下面的走廊下也放置着数盆叫不出名字的盆景。“俺喜欢养花,有时候跟俺老公出车就从外面带回来点种上,现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俺种这些花看着也欢喜。”李艳红说。

据李艳红介绍,她爱人常出门跑车拉货,自己有时候到客户那里,发现好看的盆景总想方设法与客户套近乎,业务开展了,盆景也弄回来了。现在她对很多花的生长习性了如指掌,也带动了村里一些爱花的邻居常前来学习栽花。

说话间,村民吴小利正来李艳红家串门,进门便问:“俺想种些蔷薇花,现在能栽不?”

院里有青菜

村民张秀芹的家位于马阁村的许阁村。记者走进她家时,她正在门外的空地上捆大白菜。

“这白菜好吃得很,就是需要捆起来,不然的话它不包芯。”张秀芹一边说一边热情地招呼大家进门。她家四间正房,大门内外是长长的葡萄架,现在虽已深冬,葡萄架上还能偶尔见到一些绿叶在风中摇曳。

“我种的葡萄,俺一家吃不完。有好多都拿出去卖了,还有一些送邻居了。”张秀芹说。

张秀芹的小院干净,各种农具、杂物堆放整齐。正房四间,东房是新盖的二层小楼。进门就可以看见墙角下两个大缸里栽种的大葱、香菜。西边是车棚,一辆农用三轮车整齐地停放在下面。西南角为养鸡准备了一处小窝,邻近厕所。看见记者关注厕所,张秀芹拉开了话匣子:“俺以前用的是沼气,现在村里通了天然气,这日子真是一天赛过一天。”

记者在院中间的空地上发现一片正晒着的新藕,旁边还有两个旧石糟,不禁询问起来。经询问才知道,原来石槽就是用来栽藕的,前两天才刚把藕拔出来。“俺这栽藕的技术也是刚学会不久,不过俺种植成功了,今天上午大家都别走了,在俺家吃饭,俺给你们炒藕片吃。”她一边说一边哈哈大笑。

院里有小产业

“俺接了手工活,现在农活也不忙,俺一边看孙子,还能挣点零花钱。”在村民郭玉侠的家里,她一边手织着小帽子一边说。

阳光正好,郭玉侠家里两垛今年收获的玉米还在院里晒太阳,映得小院一片金黄。小孙子看到记者拍照,羞涩地躲在奶奶郭玉侠的身后,身旁坐着郭玉侠的嫂子,正在织衣帽。据她二人介绍,现在是农闲时节,村里有好多家都在镇上接了手工活,主要是织衣帽,一次拿十几套,每天能织三四只,一天能挣30—40元。

近年来,马阁村紧跟县乡政策,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上下功夫,全村整体脱贫后,村里集中精力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美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许多村民在小庭院里搞起了小产业,许多留守妇女自发组织起来,联系手工活,仅马阁村就有20余家村民在织衣帽,十天左右时间做一批,交成品就能领钱。

走出马阁村,记者看到远处的小河边一颗颗海棠绽放出红艳艳的光彩。老人和孩子们相继在那里游玩摘果,欢声笑语,享受着冬日时光。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大侯乡马阁村:农家小院里的好生活
2021-12-08 00:48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谢卫勋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村民李艳红家里的冬菊花开正艳。

村民张秀芹利用废旧石槽种藕,种出的藕个儿大味美。

“俺村现在比以前漂亮多了,现在地里没有活干,这不,俺找了个手工活,一天能挣个几十块钱,比闲着强多了。”日前,虞城县大侯乡马阁村村民郭玉侠一边在院里织冬帽一边高兴地和记者唠嗑。

马阁村位于大侯乡政府所在地西1公里,辖3个自然村5个村民组。全村1185人,耕地面积1763亩。

12月5日,天气晴好,记者来到大侯乡马阁村,通过看庭院,走三家,发现许多村民院里有花木,院里有青菜,院里有产业,村容风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庭院成花园

“她家里栽着20多种花。”记者一行刚走到马阁村,村干部霍建华就指着村民李艳红家门口说。

记者走进李艳红家的小院,只见院内花木相间,墙角下、走廊内、院中央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盆盆罐罐,有的用废旧塑料桶改装成盆景。院子中间,还用地膜做成了一个小型塑料大棚。“俺家里人不多,就寻思在院里种点菜行了,还生态还经济。”李艳红边说边掀开塑料膜,只见油麦菜、小白菜等郁郁葱葱,鲜嫩喜人。

李艳红的家有正房四间,从南边的围墙直至院中央参差交错种满了花木。记者粗略数了下,有月季、桂花、腊梅、南天竹等不下20种。就连正房下面的走廊下也放置着数盆叫不出名字的盆景。“俺喜欢养花,有时候跟俺老公出车就从外面带回来点种上,现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俺种这些花看着也欢喜。”李艳红说。

据李艳红介绍,她爱人常出门跑车拉货,自己有时候到客户那里,发现好看的盆景总想方设法与客户套近乎,业务开展了,盆景也弄回来了。现在她对很多花的生长习性了如指掌,也带动了村里一些爱花的邻居常前来学习栽花。

说话间,村民吴小利正来李艳红家串门,进门便问:“俺想种些蔷薇花,现在能栽不?”

院里有青菜

村民张秀芹的家位于马阁村的许阁村。记者走进她家时,她正在门外的空地上捆大白菜。

“这白菜好吃得很,就是需要捆起来,不然的话它不包芯。”张秀芹一边说一边热情地招呼大家进门。她家四间正房,大门内外是长长的葡萄架,现在虽已深冬,葡萄架上还能偶尔见到一些绿叶在风中摇曳。

“我种的葡萄,俺一家吃不完。有好多都拿出去卖了,还有一些送邻居了。”张秀芹说。

张秀芹的小院干净,各种农具、杂物堆放整齐。正房四间,东房是新盖的二层小楼。进门就可以看见墙角下两个大缸里栽种的大葱、香菜。西边是车棚,一辆农用三轮车整齐地停放在下面。西南角为养鸡准备了一处小窝,邻近厕所。看见记者关注厕所,张秀芹拉开了话匣子:“俺以前用的是沼气,现在村里通了天然气,这日子真是一天赛过一天。”

记者在院中间的空地上发现一片正晒着的新藕,旁边还有两个旧石糟,不禁询问起来。经询问才知道,原来石槽就是用来栽藕的,前两天才刚把藕拔出来。“俺这栽藕的技术也是刚学会不久,不过俺种植成功了,今天上午大家都别走了,在俺家吃饭,俺给你们炒藕片吃。”她一边说一边哈哈大笑。

院里有小产业

“俺接了手工活,现在农活也不忙,俺一边看孙子,还能挣点零花钱。”在村民郭玉侠的家里,她一边手织着小帽子一边说。

阳光正好,郭玉侠家里两垛今年收获的玉米还在院里晒太阳,映得小院一片金黄。小孙子看到记者拍照,羞涩地躲在奶奶郭玉侠的身后,身旁坐着郭玉侠的嫂子,正在织衣帽。据她二人介绍,现在是农闲时节,村里有好多家都在镇上接了手工活,主要是织衣帽,一次拿十几套,每天能织三四只,一天能挣30—40元。

近年来,马阁村紧跟县乡政策,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上下功夫,全村整体脱贫后,村里集中精力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美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许多村民在小庭院里搞起了小产业,许多留守妇女自发组织起来,联系手工活,仅马阁村就有20余家村民在织衣帽,十天左右时间做一批,交成品就能领钱。

走出马阁村,记者看到远处的小河边一颗颗海棠绽放出红艳艳的光彩。老人和孩子们相继在那里游玩摘果,欢声笑语,享受着冬日时光。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网友留言选登
标准提高了 离截止申请还有10天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考古发掘探古城
“绿轴”项目南门楼 ...
支部+项目+农户 助力...
灯笼照亮致富路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经协商授权的单位、组织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